2015-05-05 12:18:12讀.冊.人

穀雨閱讀:余光中《紅燭》


穀雨閱讀:余光中《紅燭》

三十五年前有一對紅燭
曾經照耀年輕的洞房
-----且用這麼古典的名字
追念廈門街那間斗室
迄今仍然並排地燒著
仍然互相眷戀地照著
照著我們的來路、去路
燭啊越燒越短
夜啊越熬越長
最後的一陣黑風吹過
哪一根會先熄呢?
曳著白煙?
剩下另一根流著熱淚
獨自去抵抗四周的夜寒
最好是一口氣同時吹熄
讓兩股輕煙綢繆成一股
同時化入夜色的空無
那自然是求之不得,我說
但誰啊又能支配
無端的風勢該如何吹?
賞 析:
余光中於1991年發表一組詩,「三生石」,原發表於聯合報副刊,是詩人為紀念與妻子結褵三十五載而寫的,也是他寫詩四十餘年來所發表的七百多首詩中我最愛的一首,在台灣我曾將三生石最後的這首「紅燭」貼在家壁上與妻子同賞,來了此處後,家中責任完全由妻子扛下,兩歲半的稚女更讓她全神付出、無暇他顧,思念似乎成了我真正週休二日的閒人的專利,索性我再將它置在網頁上,與髮妻共千里之嬋娟。 我們首先會發現,整首詩非常自然,用一對紅燭的燃起比喻夫妻新婚,此後便開始了互相扶持的生活,三十五年來互相溫暖,互相照耀,當燭光漸盡,死亡的黑影漸漸襲上心頭,詩人不禁希望與妻子能夠同時化入夜色的空無,答案依然是要問黑風,問自然。很多事,其實不是人能作主的,一半在人,一半在天。
風勢越來越強,風險越來越高,死生之事,我現在覺得,莊子是不錯的選擇,只是回過頭來說,「鸝鳥住久渾相識,臨別猶啼四五聲」,有情人又怎能輕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