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6 09:37:07讀.冊.人
春分閱讀:聖米謝爾山Mont-Saint-Michel
春分閱讀:聖米謝爾教堂
聖米謝爾山(法語:Mont-Saint-Michel,天主教中文稱「聖彌額爾山」)是法國諾曼第附近,距海岸約1公里的岩石小島,為法國旅遊勝地,也是天主教徒的朝聖地,山頂建有著名的聖彌額爾山隱修院。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於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自然景觀
落潮時,小島被泥沙包圍。
聖米謝爾山在諾曼底地區以南的布列塔尼,靠近歐洲邊境的聖馬洛海灣的小島,小島呈圓錐形,周長900米,由聳立的花崗岩構成。海拔88米,經常被大片沙岸包圍,僅漲潮時才成為島。聖馬洛海灣漲潮迅猛,潮汐之間的差額超過15米,每逢傍晚,大西洋的潮水有如萬馬奔騰般撲過來,將山邊的流沙淹沒,聖山頓時變成汪洋,蔚為奇觀。但十九世紀人們建築長堤連接聖米歇爾山後,水流受阻,潮水的起落在沙地留下大量淤泥和沉積物,久而久之地勢變高,島的形狀改變,海潮奇觀亦隨之消失。專家估計,到2042年,這座名山更將被雜草包圍,大煞風景。
聖米謝爾山周圍曾經環繞著一片濃密的森林,可能叫Scissy森林。但由於海水長年累月的侵蝕,最終消失了。今天人們可以找到深埋在沙里的樹幹。聖徒傳中記載了一次真實的海嘯,大約在八世紀初期,海水的一次猛烈和破壞性的侵襲,徹底改變了這裡的地貌,聖米謝爾山從此成為一座小島。
法國當局計劃耗資逾二十億港元進行修建,要將巨潮奇景重現眼前。
隱修院
聖米歇爾山夜景
古時為凱爾特人祭神的地方。
708年,阿夫朗什鎮(Avranches)主教奧伯特(Aubert)遇天使長彌額爾顯靈,並在其腦顱上點開一個洞,因此在島上最高處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獻給天使長彌額爾,成為朝聖中心,故稱聖彌額爾山。
9世紀,維京人入侵歐陸,這裡成為農民的避難所,隱修院下方形成一個小鎮。
966年,諾曼第大公理查一世驅逐了裡面的教士,代之以來自義大利卡西諾山隱修院的30名本篤會修士。
1211年—1228年間,在島北部又修建了一個以梅韋勒隱修院為中心的6座建築物,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羅馬式建築的風格。
13世紀初,腓力二世 (法蘭西)火攻聖米歇爾山,致使隱修院北側建築嚴重損毀。同時諾曼第併入法國領土。戰後法王撥資修建,在原有的羅曼式建築之外加蓋了哥德式建築,使這裡成為諾曼第境內最具規模的宗教建築群,朝聖人數更盛。
1421年,羅曼式地下祭壇塌陷。英法百年戰爭後,復以火焰哥德式重建唱詩班席和聖壇。
1469年法王路易十一在此制定了聖米歇爾王詔。
1622年,隱修院中的教士遭到流放,取而代之的是聖本篤修會的一支——聖摩爾(Saint-Maur)教團。
法國大革命時期,修士因不支持共和政府而遭到監禁,教會財產被拍賣,中殿被用來儲存糧草。在這裡囚禁過數以萬計的罪犯和政敵。王政復辟後稍為恢復生機。
1874年,法國政府投入大筆經費進行為期百年的大規模復修工程。已築起一條4公里長的堤道連接對岸陸地。
島上現還存有11世紀羅馬式中殿和15世紀哥德式唱詩班席、13~15世紀的部分城牆和哥德式修道院圍牆等。每年9月29日的聖彌額爾主保日舉辦慶祝活動。
下一篇:春分閱讀:絕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