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8 09:47:54讀.冊.人

小寒閱讀:呂冠緯《在白天做夢的人》


小寒閱讀:呂冠緯《在白天做夢的人》
書名:《在白天做夢的人:從臺大醫師到網路教師,敢夢敢為的翻轉人生》
作者:呂冠緯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他不是正式教師,卻是能影響更多學生和老師的網路「藏鏡教師」。臺大醫學院畢業,考上醫師執照,卻沒有披上白袍,選擇加入均一教育平台,錄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超過1000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電子黑板教學影片,目前影片瀏覽人次已突破100萬。

從一個專案教師,到擔負起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重任,他經常受邀至各級學校演講,推廣翻轉教學的理念與經驗,聽眾包括許多縣市的校長、老師、學生,足跡遍及全臺各地,包括偏鄉、離島都曾親自拜訪,甚至也將相關理念帶到中國與新加坡。
部落格:Dr. DREAM kuanweilu.blogspot.tw/
學歷:
國立師大附中全校第一名畢業、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94級
經歷:
海軍班超軍艦少尉醫官、2012臺大醫院皮膚科最佳實習醫師、得勝者文教執行班主任、夢想學園家教班創辦人
◎均一教育平台 www.junyiacademy.org/
由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依照美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網站架構的免費線上教育平台,目前已累積3700多部中文自製教學影片,除了2位全職「藏鏡教師」,平台錄製影片的志工來源包括大學教授、講師、高中老師、國中校長、國小老師等。科目涵蓋國小數學;國中數學、生物;高中數學、生物、物理、化學及英文單字。同時透過互動式練習題、徽章制度與教練功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老師也可以利用平台因材施教。自2012年10月上線至2014年12月止,註冊人數超過13萬人,每週活躍使用者超過40,000人。

內容介紹:
看見自己、看見需要、走出屬於你的路
T.E.勞倫斯在《智慧七柱》中說,那些白天做夢的人是非常危險的,
他們會行動起來,讓自己的夢變成現實。
他愛做夢,他的部落格叫「Dr. DREAM」。
從「想打NBA的音樂班男孩」到成為「全臺灣最會讀書的130個人之一」;
從風光踏出臺大醫學院窄門的「呂醫師」,
搖身變成寫電子黑板翻轉教育的「呂老師」,
他的夢,很天馬行空;他的行動,讓夢想一一實現。
「一個臺大醫學系畢業的醫生,退伍後沒去做醫生的工作,卻為了臺灣小朋友們的教育(特別是偏鄉的孩子),全職的在非營利的均一教育平台做老師,錄了幾百段的教學影片。這傢伙除了會講課,還會作曲唱歌,實在是太酷了!」這是臺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在臉書公開推薦呂冠緯的一段話。

呂冠緯,這位被知名翻轉教育推手葉教授形容為「不務正業」的醫師,明明考過醫師執照,卻沒有繼續醫師的工作,海軍醫官退伍後,即轉而投入追求教育理想的行列。常有人問他:「冠緯,你這樣不當醫師會不會太浪費了?」
他的回答是:「我不討厭當醫師,但我更喜歡去啓發孩子,看見他們豁然開朗的笑容給我極大的滿足。如今,我跨出我的舒適圈,找到的不僅是一個職業,而是一生的志業。或許會跌倒,也或許會失敗,但每天早晨睜開眼睛,我感覺我的生命充滿動力,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呢?」

◎本書主要分為兩部分:
逐夢:以過來人的經驗傳授,幫助年輕學子找到適合的讀書方法,提供職涯選擇建議,分享經營學習生涯的祕訣;並與學生一起思考什麼階段適合談戀愛,要怎麼準備自己,迎向夢想未來。
築夢:描述與夥伴們共同推動翻轉教室與均一教育平台的努力。在致力透過網路工具翻轉臺灣教育的過程中,結識許多同樣懷抱教育夢的熱血教師,並親身到現場參觀教學現況,協助把臺灣經驗推上國際平台、互動交流,爭取跨國合作。
「上帝,我要成為一個追夢者,也要成為一位成全者。」
「有人說我是四分之一醫療人、四分之一教育人、四分之一傳道人、四分之一音樂人。但一直到今天,我最常問自己的問題仍是:我是誰?」
「我漸漸明白我是獨一無二的,每條人生路都應該不一樣。」
──呂冠緯 摘自《在白天做夢的人》前言&後記


目錄:
專文推薦
好評推薦
前言 - 尋找
Chapter 1 想打NBA的音樂班男孩
----天真爛漫多方接觸的孩童時光
˙難吃的沙子
˙不可以碰我的手
˙倒數第三名

Chapter 2 半瓶醋響叮噹
----不上不下的青春期
˙小屁孩的悔改
˙你還有什麼樂器不會
˙陌生的藍色大門

Chapter 3 那最好的選擇了我
----本想穿卡其色制服的藍天之子
˙「媽,我想轉學」
˙施比受更為有福
˙清晨四點半
˙停課四十天

Chapter 4 從椰林大道到白色巨塔
----臺大醫學窄門裡的世界
˙全臺灣最會讀書的一百三十個人
˙腫大的肝臟
˙彈吉他的醫師
˙來自雲林的震撼
˙爆紅的畢業MV「於是」

Chapter 5 醫學生創業?
----從夢想學園創辦人到得勝者文教執行班主任
˙冠緯,你有場地嗎?
˙比學生大七歲的老師
˙轉戰補教一級戰場──臺北車站
˙不要和好友一起創業

Chapter 6 不要驚動愛情
----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
˙門不當戶不對的致命吸引力
˙從醫學看戀愛

Chapter 7 「醫官,請至官廳!」
----在一四六艦隊那忙到要死了的日子
˙命運之籤
˙海上計程車
˙輔導長的眼淚
˙一日班超人,永遠班超人

Chapter 8 勇闖教育叢林的小醫生
----均等、一流的教育夢
˙豆漿店巧遇可汗
˙小醫師vs.科技人
˙強颱襲擊香港
˙冠緯學長與小綠綠
˙無牆的教室、無懼的學習

Chapter 9 新鮮的熟悉感
----美國行、新加坡行與升任執行長
˙多年網友的初次見面
˙跨國談判初體驗
˙英文專題演講
˙年輕人,學習負責吧!

Chapter10 築夢 逐夢
----創造屬於你自己的夢想法則
˙當我還在讀書時……
˙當我開始工作後……
後記 - 在白天做夢的人

推薦:
●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談到呂冠緯,就必須先從我們彼此間最親密的夥伴──誠致教育基金會與其董事長方新舟先生談起。
二○一一年四月,我寫了一本《教育應該不一樣》,這是本將我積累多年對臺灣教育生態巨變的觀察,向家長、老師和政府殷切呼籲的書。十多年來,我眼看著臺灣的教育就像即將撞向冰山的大船而無法轉舵,內心充滿著無奈、無力與無助,而就在一個意外的機緣中,方新舟先生在我的好友周傳芳(兩人當時已是準親家)邀約下來到了花東,新舟兄不僅自己認真地體驗公益平台當時正在進行的部落及產業輔導行程,過沒多久,他居然又帶著一群朋友來到臺東,在基金會的引介下,更深度地了解偏鄉課輔組織的運作情形。從此以後,誠致教育基金會與公益平台兩個基金會就展開了一段密不可分的合作關係。

新舟兄一方面應我的邀請,先後擔任了均一中小學及宜蘭慈心華德福的董事,同時也見證我如何試圖將偏鄉教育翻轉的學習過程,並以他過去在國外擔任CEO的經驗及資訊科技的背景,成為我最佳的諮詢顧問。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聽到我在演講中提到可汗學院,以及國際社會線上學習正在風起雲湧的大趨勢,曾在矽谷創業成功並正在尋找如何在公益道途使力的他,立刻看到自己可以著力的重點。於是,他決定與其批判不如行動,下決心挑起臺灣線上學習平台的重擔!不僅如此,原本低調的他甚至要求讓線上平台的命名與臺東實體實驗學校一致,以「均一」做為共同的命名,除了象徵「均等、一流」的教育學習環境外,也代表團結力量大的意涵。於此,我們兩個基金會協力翻轉臺灣教育的夢想,正式啟航!

新舟兄是一個劍及履及的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下積極地進行著,於是,軟體工程師進來了,行政工作人員進來了,最後卻發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始終找不到適合製作教學影片的老師。直到這本書中的主人翁呂冠緯的出現,一切才算是進入了正式的生產作業。我必須坦白說,當新舟兄興奮地告訴我這位從醫科畢業、各方面都傑出優秀的青年,經過他一年多的等待,居然願意放棄醫生的工作,加入誠致教育團隊時,我一方面為他高興,一方面也十分擔心,總是不確定到底如此傑出的年輕人會不會只是一時的衝動,還是真正想好了這可是一個改變臺灣教育未來的重大工程。

這一年半以來,冠緯以實際的行動證明了他的允諾,他不但成為大量教學影片的製作者,也成功地在最短的期間,以他的聰明才華、溝通能力,以及對教學的使命感,快速竄升成為誠致教育基金會的執行長,得到方新舟董事長和許多夥伴的肯定與認同。綜合我以旁觀者的身分觀察,當大家對臺灣年輕人有許多負面評價的同時,我看到了冠緯具有的幾個讓人欣賞的特質,他除了本身具備熱忱、天賦與聰明才華以外,背後還有兩個重要的支柱,一個是家庭,另外一個則是他信奉的宗教。從他的書上可以看出這兩股力量不時地支撐著他,在人生面臨挑戰與困苦時,讓他獲得安定的力量,而這也是時下年輕人在網路世界中迷失所最最缺乏的條件與工具。

此時此刻,我們何其有幸,有了像呂冠緯這樣的夥伴,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加入誠致教育基金會及公益平台,假以時日,他必將成為臺灣青年未來的典範!「在白天做夢的人」,如果以我的解釋來說,那也代表了一群陽光青年,在他們日正當中的生命中,追逐著人生的夢想,那麼比之於生命正邁向黃昏,卻仍然對這個社會充滿熱情、依舊不捨的黑夜趕路人,我們又是何其榮幸,在這一個美麗的時刻,與你們同行!


推薦:
葉丙成 臺大電機系副教授、臺大磨課師計畫執行長
「遇見冠緯,讓我對臺灣充滿希望!」
在這高度全球化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多年輕人,能從宏觀的角度觀察臺灣面臨的問題,思考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並且,最重要的是,真的有跳下海去解決問題的決心。

冠緯便是一位具備這樣格局的年輕人。
這兩年來,為了推動翻轉教學在華語世界扎根,我們幾乎無役不與。從北臺灣到南臺灣,到新加坡、到大陸,都有共同的足跡。在推動翻轉的路途上,我在冠緯身上看到許許多多的美好特質。
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念的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科系,在臺大醫院最熱門的科別之一得到最佳實習醫師的榮譽,他卻選擇投身於教育。
一開始許多人對他為何作這樣的決定感到不解,但最近看到網路學習、數位學習、翻轉教學形成熱潮,又看到冠緯開始擔任均一教育平台執行長、行政院青年顧問的重責,不少人開始佩服冠緯是如此「明智」而有「遠見」的棄醫從教。
但其實這是錯的。在冠緯決定放下醫生的工作,投身均一之前,在臺灣,翻轉教學、網路學習仍是一片荒蕪,沒有人知道這種新型態的教學在臺灣是否能有前景。冠緯只想著全職幫臺灣的中學生錄製好的教學影片,因為這是當時缺老師的偏鄉孩子所最需要的。執行長、青年顧問的工作,在當時並不存在,也當然不在他的考量之內。

冠緯只是很熱血、很單純的想教好臺灣的孩子,想改變臺灣教育的面貌。因為對缺乏天然資源的臺灣而言,教育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教育沒搞好,臺灣不會有未來。於是他放棄醫生的工作,從最基本的、也是最被迫切需要的影片錄製工作開始,紮紮實實地一部部錄製。目前他已經錄製超過一千部的影片模組,是華語世界中錄製最多教學影片的老師!在他與夥伴們的努力之下,翻轉教學在臺灣感動了許多人,好多老師開始加入翻轉的行列。臺灣的翻轉教育能在華語世界中成為領頭羊的角色,冠緯的投入,功不可沒。

冠緯讓我們看到,年輕人只要有利他奉獻的心,和時時以臺灣為己任的思考格局,再加上挽起袖子做事的決心與不計個人利害的傻勁,即使年輕也能做大事,改變許多人!冠緯的故事能啟發年輕朋友,讓更多人不再隨社會世俗價值而流,開始追求一個利他、有意義的人生。
因為遇見冠緯跟他這個世代的許多熱血夥伴,讓我對臺灣仍然充滿信心。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年輕人,一起來打造臺灣的未來。臺灣的未來將充滿希望!

推薦:
書平 美麗晶華診所醫師
呂冠緯是我認識最敢做夢的人(沒有之一)。
身為他醫學系七年同學、補習班創業夥伴和大學摯友(這個身分或許可以再商榷,哈哈),其實需要一顆很強的心臟。因為總是會被忽然告知:他又想要做,或已經做了些什麼,多數人眼中距離遙遠、想法不同的事情。
直到現在他還是時常令我吃驚,雖然我已是大學同學中最了解他的人;我們之間的相處也總是衝突不斷,卻無損他過往大學生活裡,我最為感謝的同學身分。

謝謝他寫下這本書,用心收藏了醫學系生涯,乃至創業、服兵役,許多同學朋友們共同的回憶,歷歷眼前。更珍貴的是,讓我們得以窺探這樣一個為外界所佩服、為他人所不解的男孩,一個課業狀元、基督信者、音樂才子,是如何走上了翻轉教師這條道路。

和冠緯一樣,我的父母親都是國小老師,開口閉口談的都是教育。從小我便看著他們和學生相處的點點滴滴,耳濡目染感受著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柯文哲老師說得好:「人很難生而平等,但起碼機會要平等,尤其是教育和醫療,一定要平等。」
我想這也是冠緯所萬分認同的。細讀了這本書幾回,當中最令我感動的一段是:
當我看見臺東的孩子與臺北的孩子透過網路有相同的學習素材,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因著有「不會消失的黑板」,沒有一個人會被犧牲掉,教室的圍牆倒塌,學習的恐懼卸下,這不就是我們期待看見的教育夢嗎?
國文向來不好,總是被我批評辭溢乎情的他,卻寫下了這樣動人的段落。心之所向,是無法騙人的。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是習醫者的心照不宣。投身政治,選擇教育,為的正是透過更核心的方式來照護他人──從提升我們身處的國家社會著手。然而真要拋開人生之既有、現有和將有,敢夢敢為,做一回傻瓜笨蛋,卻不是人人能夠。

回想起大學共同創業的那些年,有無數夜晚,我聽冠緯滔滔不絕說著自己各種新近關於夢想、那些天外一筆的規劃,有時是在放課後的補習教室,有時是一邊大快朵頤的麥當勞,更有時僅僅就在路邊的摩托車旁,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
多數時候我忙著吐槽他的見異思遷,有時也因為受不了他的長篇大論而選擇放空心神,但的確會在那麼一些瞬間,我看著眼前的他,無法否認:面前這個總是被同學同事認為自我感覺良好的傢伙,遲早會完成些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這本書所敘述的種種,包含書寫本身,只是關於冠緯敢夢人生的開端。那些驚天動地的部分,我想還未真正到來,且帶著強壯的心臟,拭目以待。

前言:尋找
「你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別浪費時間活在他人的期望中。別受限於教條或他人的眼光,也別讓外界紛雜的噪音掩蓋你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鼓起勇氣追隨你的心與直覺,它們已經知道你渴望成為怎樣的人。其他的聲音與事物都是次要的。」-賈伯斯

我走下梯口,揮一揮手,向班超軍艦上的官兵道別。長官親自開車送我,當車子駛離蘇澳軍港哨口的那一刻,我的心情異常寧靜,回憶與思緒卻如潮水般湧入腦海……
曾經,在封閉的白色巨塔裡,一句「呂醫師,謝謝你」是我最重要的精神食糧;也曾經,當我幫助那些在課業中掙扎、成長中摸索的國高中生時,一句「冠緯老師,我真的懂了」是最悅耳的回饋;又曾經,在我分享完聖經故事與個人見證後,一句「你剛剛的講道很激勵我」給了我繼續分享的動力;還有曾經,當我看見畢業創作歌曲的YouTube連結下有著「呂冠緯是我心中僅次於周杰倫,可以套上『碉堡了』稱號的人……」這麼一個留言,我的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有人說我是四分之一個醫療人、四分之一個教育人、四分之一個傳道人、四分之一個音樂人。但一直到今天,我最常問自己的問題仍是:我是誰?
我曾用那些自以為是的豐功偉績定義我自己。我會演奏鋼琴、小提琴、吉他、爵士鼓;從師大附中全校第一名畢業;我考上臺大醫學系,並且是臺大醫院皮膚科最佳實習醫師;我大二時就創立夢想學園,二十二歲時擔任得勝者文教執行班主任,二十六歲時擔任誠致教育基金會的執行長;甚至我所創作的音樂MV「於是」與「仲丘好走」分別有近二十萬與四萬五千的瀏覽量。但這就是呂冠緯嗎?

當兵那一年,因著海軍醫官的身分,我必須常常面對海上漂泊的孤獨。當遠離掌聲與噓聲、讚美與批評,沒有Google、FB,只有我與上帝,我驚訝地發現「我是誰」其實是源自於我對自己有多少的認識與探索。
我漸漸明白我是獨一無二的,每條人生路都應該不一樣。我這樣對自己說:「傾聽別人的聲音是重要的,避免我孤行己意,但若只聽別人的聲音,從來不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那麼所有的決定雖看似安全,卻是最不安全的,因為我永遠學不會對自己負責。」
知名的美國脫口秀女王歐普拉(Oprah Gail Winfrey)曾在哈佛大學二○一三年畢業典禮演講時引用神學家瑟曼(Howard Thurman)的名言:「不要問這個世界需要什麼。問你自己,有什麼事會讓你充滿活力,然後就去做吧!因為這世界需要的,就是充滿活力的人!」自我探索、追求夢想並非自私的表現;相反的,真誠地面對內心的聲音與熱誠,勇於向家人、朋友分享內心深處的想法,並且紮紮實實在自己的興趣上發展能力,才是對自己負責。如此,我便能成為那位世界所需要的人。

我不討厭當醫師,但我更喜歡去啟發孩子,看見他們豁然開朗的笑容給我極大的滿足。如今,我跨出我的舒適圈,找到的不僅是一個職業,而是一生的志業。或許會跌倒,也或許會失敗,但每天早晨睜開眼睛,我感覺我的生命充滿動力,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呢?
書摘:全臺灣最會讀書的一百三十個人
 「你為什麼要來讀臺大醫學系?」
 「就想要救人呀。」
 「不要亂蓋了,最好這麼偉大。」
 「真的啦!」
 「哎呦,我都承認我是考太高分,加上爸媽老師努力說服才來的,我本來還有想過去讀電機呢,結果考太高反而變得沒有選擇。」
 「是喔,我好像也是這樣耶。」
 還記得大學二年級第一堂小組討論課,討論的主題就是「你為什麼來讀臺大醫學系」,大部分的人最後結論就是「考太高」。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現象,考高分的人明明選擇比較多,但在三類組考高分的人幾乎一致都選擇了臺大醫學系,你很難說所有的人都對當醫師或者做醫療研究有興趣,這反而反應出了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文化。
 
日治時期,由於日本政府不希望臺灣的知識分子讀政治、經濟,想方設法限制當時優秀的年輕人就讀相關領域,所以許多精英分子都成了醫師、老師。加上健保開辦以前醫師收入真的很好,曾經好到工作三個月就能賺一棟房子,所以「醫師」普遍成為家長心目中的最佳職業。
 
事實上,工程、基礎科學、商學、法學、政治都需要人才,但因著家長、親友的影響,高中成績好的學生就會選三類組,而在三類組成績好的大多會讀醫學系,這幾乎是不變的道理。
而臺大醫學系又是集臺大加上醫學系的光環,使得任何考生的分數只要落在這個區間,幾乎都會被說服或要求將臺大醫學系填為第一志願。像是我有一位同學從某高中全校第一名畢業,原本的第一志願是臺大數學或臺大物理,但因指考分數高過臺大醫學系的預估錄取分數不少,該高中動員了校長、主任一起來說服他將臺大醫學系填為第一志願,因為如果他上了,他的母校總算有建校四十年第一位應屆考上臺大醫學系的學生,也算是為校爭光。
 
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現象,畢竟鮮少有高中畢業生知道醫師的職業生涯到底長什麼樣子,要承擔的責任是什麼,一旦進入醫學系,就是漫長的七年。而我與分數能上臺大醫學系的同學們也都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因著臺大醫學系光環的吸引,加上自認為對「與人互動」感興趣,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了臺大醫學系。


忙忙忙,趕快抓住青春的尾巴 
在這樣的背景下,臺大醫學系彙集了全臺灣的精英,你在這裡可以找到每一個縣市第一志願的全校第一名,也可以遇見好幾位奧林匹亞國手或國際科展金牌得主,很難不從同學身上嗅到一點優越感,畢竟大家真的很優秀。
不過有趣的是,或許大家已經厭倦高中那段刻苦讀書的緊繃日子,醫學系的課業競爭反而沒有想像中的激烈。
大一時,大家或多或少還維持高中的讀書習慣,普通生物學、普通化學都有人在揪團組讀書會,但隨著必修學分從大一的二十六學分一下子降到了大二的十六學分,許多同學抓住能夠輕鬆一點的最後一個學年,積極地參與社團、活動。
我曾經好奇問過學長一個問題:「為什麼醫學系大二就在主辦宿營與醫學之夜,其他系大部分由大三或大四的學長姊來操刀?」
「因為你大三以後根本就沒有時間與心力。趕快抓住青春的尾巴吧!」
學長露出詭譎的笑容。
 
大二下,生活的重心一下子轉移到了醫學院。基礎醫學的課程接踵而至,從二下的生物化學、寄生蟲,一路到大三、大四的解剖學、生理學、組織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等諸多科目。當中最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大三上的課程與大四下的病理學。
 
大三上的課表裡只有三門課:解剖學、生理學、組織學,分別是七學分、六學分、四學分,這十七學分看起來少少的,但在課表上卻是滿滿的三十二堂課。因為解剖學每週有八堂實驗課,也就是實際進行解剖,而組織學也有四堂看玻片的實驗課。
 
最恐怖的是星期三從早到晚連續八節課都是大體解剖,大部分是四堂老師講課、四堂動手解剖,但有時考前進度沒有趕完,就會變成八堂都在講課。由於人體的肌肉神經血管骨骼真的有太多要背的,老師常常要以每小時一百到兩百頁的速度飆投影片,飆到後來,臺下同學大概都倒了三分之二,進入昏迷狀態,所以說即便是全臺灣最聰明的一群人,在超量的記憶負載下,往往也是會當機的。
 
大四下的病理學也是另外一個消耗記憶力的代表,病理學的重點除了解釋許多疾病的治病機轉外,另一個則是透過看「病理玻片」判斷疾病種類。由於要看的玻片太多,老師們很用心地把期中、期末考拆成了五次,雖然每一次考試要記憶的量略有下降,但每三到四個禮拜就考一次期中考,還真的是讓人心力交瘁。

其實讀臺大醫學系,在總區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一年半,畢業時幾乎都快要忘記椰林大道與總圖書館的寬敞,只記得醫學院小小的空間,以及一條難得曬到太陽的「陽光走廊」。許多的科目都有跑臺考試,在大體解剖中,你每跑到一臺就要注意繩子綁的是哪一條神經或血管、針插在哪一條肌肉;病理則是你要在微小的玻片下找到足以判別何種疾病的特徵,寫出特徵與疾病的名稱。少數同學受不了這樣的折磨,轉系走了;大多數的同學也對於如此消耗記憶力的課程內容感到挫折,但已經讀到大三、大四,很難轉換跑道,也只能常常私下抱怨。
 
莫忘初衷,延續熱情
在臺大醫學系有一個傳統,就是每一學期都會辦一次七代,顧名思義就是大一到大七同一個號碼的學長姊和學弟妹會聚在一起吃飯,而每一次的重頭戲都是在飯局尾端由學長姊逼問大一學弟:「你為什麼要來讀臺大醫學系?」每個人大一時總是努力說出一番理由,然後學長姊就會說:「希望你能延續你的熱情,不過再過幾年你就會懂了。」果不其然,大部分的人讀到大三、大四,總會開始加入這樣的循環,逼問著學弟妹,然後稍微吐槽一下。
 
說實話,我不認為這樣負面的氛圍對於這群優秀的人是好事,因此滿認同我的老師柯文哲醫師對著醫學系同學所說的一段話:「你們當中如果有一半去讀別的系,在別的領域發光發熱,或許臺灣會發展得更好。」
過去,我們都專注在「如何考進臺大醫學系」,但「為什麼要去讀臺大醫學系?」,或者「為什麼要讀臺大?」、「為什麼要讀醫學系?」才是每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高中生,應該要反問自己的。
 
爆紅的畢業MV「於是」
「杜鵑花,開又謝……」一百多位臺大醫學系的畢業生合唱著。
我站在前頭,與同學們一樣身著學士服,用指揮的手勢引領著大家。
如果有人問我,大學七年裡我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我一定回答:「完成畢業MV『於是』。」令我感到驕傲的主要原因不是瀏覽人次近二十萬人,也不是我自己寫了曲以後,又用one man band的方式把吉他、鋼琴、爵士鼓、Bass錄音起來完成編曲,更不是完成了這麼大的Project卻沒有花系辦一毛錢,我最驕傲的地方在於這是一部屬於臺大醫學系二○一二年畢業全體同學所共同參與、共同擁有的畢業音樂紀錄片。

臺大醫學系的周杰倫與方文山
畢業前半年,我已經依稀察覺到自己可能會與同學們踏上一條不太一樣的道路,往後與同學的交集可能會越來越少,於是,我開始思考要留下什麼共同的回憶。
「書平,我們來寫首畢業歌吧!」我跟我的大學摯友說道。
汪書平是建中全校第一名畢業的資優生,事實上,他也是我們這一屆全系第一名畢業的,拿過無數次的書卷獎。他對文字的敏銳度特別高,總是能用簡單的文字寫出深刻的感受。由於我喜歡寫歌,他喜歡填詞,我們從大四以後就很常一起寫歌,我常自我感覺良好地覺得我們是臺大醫學系的周杰倫與方文山。
 
看過許多畢業MV的我,總覺得大部分畢業MV都是少少的幾個人出現在鏡頭裡,對於畢業生來說歸屬感有限,因此,我給了自己一個不可能的任務──要所有同學入鏡。坦白說,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如何完成這麼大的目標,再加上我不是畢業影片小組的成員,沒有權力去要求任何同學做事,因此我就一步一步從我能掌握的事情開始。
 
當我完成作曲後,錄製了一個「哼歌版」給書平,讓他能順著音樂來填詞。在他填詞的同時,我則開始進行編曲,設計歌曲的流程,並且將所有樂器與背景音樂錄製完成。書平把詞填完以後,我也錄製完了整首歌的音樂,便找了妹妹一起把整首歌唱一次,由我唱男聲的部分,妹妹負責女聲部分。由於書平是班上人際關係最好的同學之一,所以我就請書平去找最適合唱歌的十四位同學,而他們在聽過Beta版的歌曲後,很快就答應加入這個計畫。
 
我用我的Macbook Pro與裡面的錄音軟體Logic Pro,再加上方便好用的麥克風兼錄音介面Apogee One來進行人聲錄製。先跟每一位同學約時間,來我家一軌一軌地進行錄製,最後再把大家的聲音整合在一起。當完整的歌曲錄製完成後,我把這首歌拿去給我們這一屆的畢業代表何建翰聽。建翰是富有美術素養的同學,也很有導演天分,當他聽完以後,馬上說要把這個Project變成整個畢業典禮播放影片最後的高潮部分。

有了建翰的支持後,我又去找了我們的班代郭柏邑。主要是柏邑跟醫學系辦公室的關係很好,透過他可以跟系辦溝通,也很容易跟全班溝通。
後來,班上的音樂才子兼點子王張為淵也加入,我們五個人就組成了這支畢業MV的核心團隊。我們一起腦力激盪,構思要呈現什麼畫面,在拍攝影片時,也嘗試就地取材,盡量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拍出最好的效果。當我們在心臟內科病房護理站,嘗試要拍出一鏡到底的效果,卻苦無軌道車時,就有人發現可以用病房裡的查房車;當我們需要臨時演員時,便直接在路上找人。
 
最大的困難算是拍最後一幕的時候,因為這一幕要招聚所有的同學。由於畢業前同學們都仍是實習醫師,每一個時間點幾乎都有人在值班,所以我們很努力地協調,讓大家盡量跟在臺大實習的其他學校實習醫師喬值班時間。同一時間,由於全部的人都要入鏡,沒有同學能夠協助錄影,所以還要想辦法找到免費卻又優質的好手來幫忙拍攝。再加上為了讓同學們不用背詞,也不用把小抄拿在手上,我還動用親情把父母親找來,協助拿大字報。
 
「於是」旋律響徹畢業典禮
即便過程充滿挑戰與辛酸,但成品的果實是甜美的。很快地,來到臺大醫學系專屬畢業典禮──撥穗典禮,當「於是」的音樂響起時,典禮現場可以感受到一股集體專注的提升。畫面裡帶過許多同學的臉龐,我們從高中畢業,走進了椰林大道,來到封閉的醫學院,進入白色巨塔。有的同學哭了起來,有的同學媽媽握住爸爸的手,臉上露出驕傲的笑容。
 
回想起來,整個過程就像是創業一樣。由於資源有限,就先從小規模、能掌握的事情做起;等成果出來以後,利用既有的成果去找更多的資源來投入,如此循環之下,就能將小小的資源滾成最後豐碩的成果。影片上傳YouTube後,瀏覽人次很快地破了一萬、兩萬、五萬、十萬,而直到兩年後的今天,影片瀏覽人次已經接近二十萬,這也是當初我從來沒有想過的狀況。
 
「從前我們遙遠,也許往後不同,竟一起擁有無數的角落相似的理由。」這段歌詞,對於即將踏上迥異之路的我,體會格外深刻。書平似乎早已預知這個「往後不同」的境遇,或許是因為在過去七年,他看清楚我在醫學以外的興趣與熱誠吧。

命運之籤
睜開眼,看見鏡中的自己變成了小平頭,我只能故作淡定。
一週前我才剛考完醫師國考,對完答案後,心情較為篤定,畢竟醫師執照應該是考到了。但才短短的七天,我就要從準醫師轉換身分變成入伍生,接受為期五週的入伍訓,而我的頭髮竟然要剪得比國中的三分頭還要短。
每一個男醫師都知道,如果可以不用當兵,就不會晚同屆女同學或是其他免役的同學一年,因此很多人會告訴我們:「趕快讓自己免役或停役吧!」
對我來說,要合乎規定地把自己搞到免役並非不可能,但這樣的操作確實與我的信仰有所衝突,因此在兵役體檢前我做了一個禱告:「神啊,如果我沒有經過調整的身體符合當兵體位,那我就去;而如果我真的是免役體位,那也感謝祢讓我省下這一年的時間!」
當然,我並無特殊隱疾,所以結果就得去國軍online了。
在入伍以前,我內心還是很掙扎,總覺得白白浪費掉一年,也會擔心當兵遇到衰事,但事情沒有轉圜的餘地,只好抱著忐忑的心情,去位於桃園龜山的聯合後勤學校衛勤分部報到。
由於我有考上醫官,入伍後便與這一屆三百多位準醫官一起受訓,為期五週,待第三週抽完軍種、單位籤之後,於第六週至各單位報到。而這五週在做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基礎軍事訓練與醫官需要知道的基礎知識。
因為我們未來都是要當醫官,所以基本教練練得很少,連打靶都沒打過,手榴彈也沒丟過,甚至新訓應該要過的體測之一:十九分鐘內完成三千公尺跑步,都會放水,原因是部隊實在太缺醫官了,絕對不能在入伍訓時刷掉任何準醫官。
當然,這是醫官受訓,不是夏令營。在攝氏三十五度的八月天裡沒有冷氣,只有痱子粉、破掉的蚊帳與永遠不夠用的電扇;洗澡時間永遠太短,只能攜帶智障型手機也是相當麻煩。但嚴格說起來,我們比其他的大頭兵,甚至是其他官科的預官幸福得多,一方面是比較受上級長官尊重,另一方面一起受訓的人多少也有認識的。
 
由於每一位準醫官都是來自各醫學院的醫學系或中醫系,那五週變成是各醫學院的綜合交流,大家很容易聊起實習時各種奇異的經驗、醫院裡的八卦,也會談到未來選科的問題。
對我來說,最寶貴經驗便是接下丙班的班代一職。當時我們三百多個準醫官,依戶籍分為甲班到庚班,共七個班,丙班同學的戶籍主要分布在新北市與高雄市。當上尉連長在受訓的第二個晚上問有沒有人自願擔任班代時,現場一片寧靜,突然有一個意念進到我的思緒裡面:要多付出,才會學習,才會成長。而當我自願成為班代時,馬上有另一位同學舉手表示願意做副班代,他是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的柳林瑋醫師。
 
事實上,這位副班代比我更有領導能力與魅力,他就是洪仲丘事件「公民1985行動聯盟」的發起人,後來透過整個團隊號召了二十五萬人至凱達格蘭大道送仲丘。我自己在這件事情上也有一點點參與,就是寫了一首「仲丘好走」的創作紀念仲丘,沒想到後來仲丘的姊姊洪慈庸竟然在某一天敲我臉書,問我能否將這首歌用在仲丘的告別式。更巧合的是,被移送軍檢的洪案269旅醫官也是我們當時丙班的同學。當然,洪案發生距離我們受訓時已經十個月,而且當時我們也剛好都退伍了,因此才會有「公民1985行動聯盟」與「仲丘好走」,而最終也因社會大眾對於這件事情的關心,才不至於讓269旅的醫官莫名其妙地背上黑鍋。
 
我從來沒有想過,這麼重大的新聞事件,竟然會與我同班的兩個人切身相關;而又因接下班代的關係,我與柳林瑋醫師建立了更深厚的情誼,如今我們都走出醫院,成為不同單位的執行長,真是再巧合不過了。
回到入伍訓,其重頭戲是第三週為期兩天的抽籤。我們會抽兩支籤,一支是軍種籤,像是陸軍、海軍、空軍、憲兵、海巡署、後備、聯勤、中央單位等八種不同的軍種籤;第二支則是單位籤,比如說陸軍269旅的醫官(就是那位莫名其妙被告的醫官,如果是我抽中,那送洪仲丘去醫院的就變成我了)、海軍官校醫官等。這兩支籤決定我們接下來十個月待在哪裡,輕鬆還是不輕鬆。最好最壞的籤差異極大,一個可能是在國防部天天休息,閒閒沒事幹;另一個可能則是在野戰部隊,三天洗一次澡,跟大家一起下基地,一個月不能放假!
 
因此,抽籤之前大家花招百出,每個都希望求得好籤。燒香拜佛最為常見,甚至有人說手上塗綠油精就會抽到比較「涼」的單位,或者是在手上畫一個眼睛,這樣手伸進籤桶就可以看清楚籤的內容。
不過在抽籤前,教官跟我們說了一個學長抽籤的悲慘故事:曾有學長在手上既畫眼睛又塗綠油精,覺得雙管齊下效果最好,結果最後竟然抽中南沙群島,那是比金門馬祖的金馬獎還慘的地方,是三個月才能回臺灣一次的國境之南呀!教官解釋說:「為什麼會沒用,因為你在眼睛上塗綠油精,眼睛會很痛,當然就閉起來,看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