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13:23:19讀.冊.人

小雪閱讀:李志銘《讀書放浪》


小雪閱讀:李志銘《讀書放浪》
書名:《讀書放浪:藏書記憶與裝幀物語》 
作者:李志銘
1976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對人對事缺乏諂媚的熱情,工作餘暇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同時喜好蒐集黑膠唱片、聆聽現代音樂以及台語老歌。
著作獲獎眾多,備受肯定,《半世紀舊書回味》獲2005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裝幀時代》獲2011年金鼎獎,《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獲2012年金鼎獎、《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獲2014年金鼎獎,以及談黑膠的《尋聲記:我的黑膠時代》。目前專事寫作。

內容介紹:
愛舊成癡,收書成愛
藉由書的觀察與裝幀設計
聆聽台灣舊書趣聞,探索書籍裝幀來由
2011、2012、2014三屆金鼎獎得主──李志銘
開啟圖書舊時光的閱讀奧秘,掀起台灣新一波「讀書」時代!
《讀書放浪:藏書記憶與裝幀物語》是李志銘作為愛書人對於閱讀與藏書風景的最新作品。本書以熱愛的舊書為主題,進一步探索書籍雋永的裝幀形式與藝術風華,除了年少孩提時代的閱讀樂趣與早期台灣書籍版本,還有因戀物萌生的種種現象,暗藏書裡、書外的文化觀察,隨書衍伸的趣事軼聞,與過去台灣書市的盜版歲月等,都涵括其中。誘發閱讀者無窮盡的想像力,帶領熱愛閱讀舊書的讀者,一同進入耐人尋味的紙本書舊時光。

《讀書放浪》充滿古早味的書香趣味,從翻開舊書回憶的話題,人物廖添丁、亞森‧羅蘋、野台的戲尪仔彷彿躍然紙上,構成輯一「書話童年」的主軸。輯二「戀物執迷」談愛書人的癡行偷盜之舉,早期以未授權翻印作為振興文化的必要手段,盜版竟也成了傳布異端思想的有力媒介。而一本書有好的封面裝幀往往能誘發想像力,輯三「裝釘浪漫」所談橋口五葉、杉浦非水、藤島武二、竹久夢二等一批明治大正藝術家及文學家嶄露鋒芒的風雲時代,深深影響早期日治台灣社會書籍出版,本書試圖探索台灣早年書籍裝幀發展史的開端,豐富的舊書故事,令人玩味!


目錄:
推薦序一──走出「放浪」的邊境/邱振瑞
推薦序二──永不停歇的寫作浪人/吳卡密
輯一:書話童年
俠魂義膽少年夢──台灣舊書尪仔冊裡的廖添丁傳奇
久違了,怪盜與名偵探──閑話早期亞森‧羅蘋與福爾摩斯在台灣的版本閱讀史
台灣歷史上的「海賊王」傳說
那些年,在運動場上的民族記憶
懷念兒時學校音樂課本裡的點點滴滴
戲尪仔、干樂、竹節蛇──台灣土俗玩具中的童玩文化
刻繪百步蛇的祖靈神話──茅野正名與《高砂族の彫刻》

輯二:戀物執迷
書商夢裡不能說的秘密──關於偷書,我想說的是……
讀書人不可承受之重──翻開台灣那一頁書籍盜版史
我願聆聽朗讀──從類比音軌到數位時代的有聲讀物(Audio-Book)
書與食物和愛情
五十年後猶唱《青春之歌》
台南舊書店行腳
台灣本土美術家的大河劇小說──我讀《紫色大稻埕》

輯三:裝釘浪漫:近代東洋裝幀考
明治浪漫主義世紀末之夢──藤島武二的裝幀藝術
早夭的天才裝幀家橋口五葉
孤舟一葉任逍遙──明治時期書道畫家中村不折
日本近代商業美術設計先驅──大正、昭和時期圖案畫家杉浦非水
夢與愛情的殉道者──「大正浪漫」裝幀家竹久夢二
雕刻時光與青春──版畫詩人川上澄生
型繪紙染意匠心──芹沢銈介的手工藝裝幀
構築形象與色彩──近代日本裝幀第一大家:恩地孝四郎
遍覽骨董工藝之美的「人情裝幀家」青山二郎
一筆入魂的樸拙風華──昭和時期文人畫家中川一政
謳歌「創作版畫」的裝幀家山本鼎
梅原龍三郎與《霧社》裝幀
後記──致謝/李志銘

推薦序:走出「放浪」的邊境
先談點現今書籍的命運。
在網路迅猛傳播、娛樂至死的年代裡,捧讀紙質書似乎越來越變得不合時宜,這時代一切以講求快速,工具理性地追求效率。以前讀者出於閱讀樂趣,逛書店掏錢購書,書店還能勉強經營下去。現在,情勢風潮大不同,讀書人口銳減,買書意願大為降低,要不就向圖書館借閱,發揮快讀快還的效能。比起安靜的閱讀,指滑智慧型手機樂趣無窮,它幾乎已成了全民運動。於是,出版社印製編輯的好書,自然而然地被運回倉庫,最後有的流入舊書店,有的被攪成了紙漿,通靈的愛書人彷彿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書籍從莫名的深處發出悲涼的嘆息。從這角度來看,我們把購書視為對出版事業施予的善行,對書店的熱血救濟,應該不算什麼誇大之詞。

日本的讀書及其出版狀況又是如何?2001年1月,日本作家佐野真一寫了兩本奇書:《誰是扼殺書籍的真兇?》。他在書中,全方位考察和解析日本出版市場衰落的諸種原因。從「書店」的經營形態、流通經銷、出版社的出書策略、編輯的角度、圖書館的功能、書評的作用、電子圖書的興起、如何拯救書市、讀書時間的分配、如何為出版業開闢活路等等,堪稱是對日本出版文化的總體檢。由此看來,不只台灣的情況如此,更多有閱讀習慣的日本人早就合上書本另覓其他樂趣了。這股情勢幾乎是無從抵擋的,但是日本出版文化界並未就此揮動白旗,而是付出更多作為來扭轉局勢,不信東風喚不回,如此氣概同樣令人感佩。

所以,出於我褊狹的見解,我偶爾對明目書社和山外圖書社的老闆打趣說:要看台北知識人的讀書狀況,尤其在社會科學方面上,以每星期是否來貴店瀏覽光顧作為指標。他們認同這樣的觀察。是啊,來店內走逛和買書的人越來越少,幾乎就那些固定的成員。多年來,在我的書友之中,李志銘便是其中一人,我經常看他出現在上述的書店裡淘書,甚至比我走得更遠,還到其他的舊書店尋找。借用現代的流行語,只憑這點我要給他按個讚呢。當然,我並不認為博覽群書的人特別偉大,不過對於在當今社會裡,有人願意掏錢買書,並徹底實踐閱讀這種善行,閱卷後孜孜不倦寫出感想,作為反潮流的抵抗,還是要致上些許敬意。因為在我看來,這個數量原本就比每年飛往日本北海道越冬的丹頂鶴還稀少,說什麼都得保育支持

現在,他的付出終於獲得成果了,結集成《讀書放浪》一書。這本書內容分為三部分:書話童年;戀物執迷;裝釘浪漫。與他之前出版的《單聲道》相比,這本讀書隨筆看似較為隨性,或許出於這個緣故,他以「放浪」自喻,意指不羈形式、沒有固定方向,而是漫遊般的拾讀偶思。然而,綜觀全書的內容而言,他仍維持某種寫作策略,不讓其內容失去焦點。換句話說,在本質上,他是在呈示自己的閱讀歷程,呈顯其裝幀與收藏。他藉由絕版或散佚的文本,努力勾勒出時代的印記,重述往昔的台灣歷史記憶,用文字為讀者召喚流逝的美好時光。撰寫這類型的文化隨筆,需要足夠的外部條件。我始終認為,他在史料和舊籍的運用,比其他的寫作同行幸運,這應該歸功於舊香居店主的慷慨借閱,為他的閱讀工程提供後援。因為沒有厚實的經濟基礎,就無法購得珍稀古籍,如果你又要展現和閱讀其收藏珍本的話。

作者已寫過多本著作,寫作經驗相當豐富,作為讀者自然對他有更高的期待。正如書名所示,此書是以「放浪」為起始和終點的,因此,我們渴望看見的是,他在文思上的狂放與激揚情感,不僅止於平鋪直述,不只是資料的展示,更想知道他如何見解獨到地詮釋每個文本,引導我們迎向閱讀的妙樂境地中。基於善良的解釋,或許他已做好準備,即將走出「放浪」的邊境,就要往「探險」的路途上進發了。我衷心期待,下次撰寫新書的時候,他已經練就出探險家的英勇膽識,並以比考古學家更出色的文字回應讀者的目光,徹底逃離「放浪」的束縛,又成就「內在精神」的茁壯。

邱振瑞

推薦序:永不停歇的寫作浪人
猶記得去年大約也是這段時間,在編輯製作《本事‧青春:臺灣舊書風景》時,給了志銘一個大題目,邀請他就上個世紀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書、雜誌、書系、對談錄,從時代、生活、閱讀的觀點加以聯繫,簡潔扼要地串聯起來,作一次總回顧。志銘當然爽快答應,幾天後他笑笑的對我說:「嗯,這是個有難度的題目。」當時我還調皮的回應他:「哇!這是我頭一次聽你這麼說耶!」

龍泉店十周年,恰巧也是志銘經過舊書震撼最劇烈的十年,再次翻看此文,從他為文章下的題目來看:「舊書世代──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與時代記憶」,相信我們都認同,這是我們這個世代回頭看最輝煌的美好時代!雖然說是為我們而寫,但也像是一起玩書、熱愛舊書的我們,對這些經典和前輩致上的敬意和掌聲。

記憶的開關一開啓,過往的畫面溫柔凶猛來襲,一晃眼,志銘跌入舊書的花花世界也已超過十年了!我和他因舊書而起的友誼也已有十年之久。今年是第三次,在台下陪著他領獎,望著台上他感性的發表謝詞,說舊香居對他而言,如同他的「心靈後花園」。在台下的我,不自覺地浮現初識的午後,那時他只是為了碩士論文而來訪的研究生,當時他肯定不曾思考自己即將會踏出以創作、寫作為主的人生,會和舊香居累積如此深厚情感。

舊香居在2005年5月首開先例,在舊書店辦新書發表會,志銘的《半世紀舊書回味:從牯嶺街到光華商場》(群學出版),打破新舊之間的隔閡,是一次大膽串聯的嘗試,如同在志銘木訥寡言外表下,卻有勇於嘗新、不拘泥於傳統的表現,他坦率直言:自己對舊書和文學的喜愛、熱切是從進行碩士論文,由舊書店踏查才開始的。他百無禁忌、大量吸取,越沉越浸,因為這樣投入,也開啟了他的寫作人生。

他一直如此樂在其中,欲罷不能,讓我想到,電影《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裡的經典台詞「You complete me」,舊書的世界讓他變得完整,不僅給予他創作的動力和方向,更豐富了他的人生,讓他始終保持追求的熱情,走訪全台書肆,積極在網上搜索素材,挖掘舊書、舊物所蘊藏的更多、更美好的可能性,不斷積極寫作、嘗試新的題材,而同時長期沉浸舊書、舊物的美麗世界的他,在美的薰陶下,也感染到更多浪漫的思緒。在文體的蛻變上、情緒的掌握和文字表達都更加富有情意和個人氣息。寫作初期,志銘對於情緒的釋放是比較保守和容易卻步的,行文間並不習慣釋放和面對,近年來他能更自在自信的揮灑,感性的抒發,而他的文字有一種特有的草根性,避免了輕愁無重量的情緒,讓他的文字相對飽滿有力。

在新舊事物的激盪下,想像和創造力也同時形成和延伸,讓他更積極的挑戰自己,從裝幀、書人書事、黑膠,從西川滿、顏水龍、廖未林……到橋口五葉、竹久夢二、中村不折。他開始拉大創作視野和格局,日常生命、淘書讀書、與人交流都能拉進他寫作的題材中。長期出現在明目書社、舊香居的木椅沙發,絶不止是閒談八卦,談話中的人情世故和生活分享都能賦予他源源不斷的靈感,因為他對題材的蒐羅和積極努力,也常見識到他的窮追不捨和認真態度,孜孜不倦的活躍程度,遂使周邊朋友也都願意無私的支持他。

比起一些資深書蟲,這十年的積累不算長,但有些異於常人的執著和好運,經過十年探索和學習的海綿吸收期,讓他能更自在揮灑,論述更為深廣地,求新求變的企圖心和源源不斷的活力則引領他朝向更多元的發展。
不久前因他想要更深入撰寫凌明聲先生,我也陪同他去採訪郭英聲老師,志銘始終處於沸騰狀態,希望能以更接近真實的訪談,去呈現前輩們的樣貌、點滴,努力尋求可能的線索去還原時空背景和周遭的人事物。

追尋人的動線和軌跡、重述前人的美好與成就,不是評論姿態,更不歌功頌德,理性的表達、滙入恰到好處的主觀性和虛擬性,情境和氛圍隨即成立,他重新給予一種說法,如本書中,在分享上個世紀日本幾位大師所構成的〈裝釘浪漫:近代東洋裝幀考〉,沒有如教科書的乾澀,在看似知識的傳遞下,更如同是和長輩、朋友間樂趣的交流、喜好的分享,而這樣的創作形式開啓了一種風格,不再是專家權威才能談知識歷史,橫跨多領域能連結交融,經過個人的詮釋,就能是一個愉快的閱讀、對話狀態。

這是第四次為志銘寫序,也像是為我們超過十年的友誼寫一篇小回顧,儘管常常見面、談天說地,卻少有真心話大冒險,從《裝幀時代》、《裝幀台灣》、《尋聲記》到這本《讀書放浪》,篇篇都是畫面,有著在舊香居的無數個午後美好時光,與書友間滔滔不絶的交流分享。身為書友夥伴,除了打氣加油,我深信隨著閱歷、經驗、際遇的積累,能讓志銘開拓出更鮮明的觀點,以更嶄新的方式和行動力,將我們熱愛的舊書、舊物,「舊是美好」的想法,介紹給更多人了解。擁著夢想、帶著熱情和渲染力,也期待和志銘創造出更多的花火!

吳卡密(舊香居店主)

書摘:台灣歷史上的「海賊王」傳說
童年時,總是特別憧憬著奔放的大海以及追求冒險生活。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很喜歡看的電視卡通影集-叫做「金銀島」,劇情改編自十九世紀英國作家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的同名小說《Treasure Island》(金銀島),故事內容主要描述一位從小就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少年主角吉姆(Jim Hawkins)如何離家出走、繼而經歷了一連串航海探險及與海盜搏鬥的尋寶之旅。在這部「金銀島」裡既有充滿神秘感的未知海洋國度,以及個性狡猾卻又深具領導魅力、能言善道的大海盜西渥弗(Long John
 Silver)(如同電影《加勒比海盜-神鬼奇航》裡頭那位性情飄忽不定、亦正亦邪的傑克船長化身),也有面臨現實世界嚴酷鬥爭的人性考驗與道德掙扎,甚至更有不斷出現一幕幕海上叛變與謀殺事件之下無辜的犧牲者。想當年,只要一放學回家,寫完了家庭作業,便是守在電視機前等待「金銀島」的片頭主題曲:

勇敢的孩子
乘風破浪去找夢裡的金銀島
在那夢裡的世界,充滿希望
我們要去尋找它
充滿信心,一片真誠
為了理想,不怕困難
勇敢的孩子
乘風破浪去找
夢裡的理想金銀島
諸如此類似曾相識的歌聲印象迄今仍不時繚繞、餘音未絕,彷彿老早就存在於咱那一代台灣小孩的童年歲月當中,一個消失了的島嶼幻夢又再從記憶深處訝然躍出,而深埋在那島上某處角落的寶藏無疑則是全世界孩子們共同守護的秘密。

誠如作家馬克吐溫曾在《湯姆歷險記》描述:海盜的寶藏都是裝在破木箱裡,埋在老枯樹下,半夜時,這棵樹的樹枝陰影所落下的地方就是藏寶地。毫無疑問,那是令每個少年召喚想像、熱血沸騰的大航海時代,同時也是人類東西方交流發展史上著名的海盜黃金年代。

於此,所謂「海盜」(Pirate,意即「海上劫掠者」),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出現,乃至今日仍然有部分海盜在某些海上活躍著。話說三百多年前,十七、十八世紀西班牙佔領統治加勒比群島海域期間,一群來自荷蘭、英國及法國的亡命之徒(包括奴隸、罪犯)組成了一股海盜勢力橫行於大西洋海岸,並且經常攻擊掠奪從新大陸回航的西班牙商船,其中較為惡名昭彰的主要有「海盜之王」基德船長(Captain Kidd)以及藍鬍子(Bluebeard)等。
無獨有偶,約莫同一期間(明末清初)位處太平洋一隅的台灣海峽周邊也曾是赫赫有名的海盜集團頭領鄭芝龍(1604-1661)稱霸整個東南亞海域的全盛時代。據聞他出生於福建泉州,早年一度背井離鄉前往澳門學習經商,不僅通曉日文、荷蘭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多種語言,且與日本朝野關係密切,之後往來東南亞各地從事海商活動而大獲其利,甚至以此為根基自組武裝船隊,擁有千艘艦船與十萬部眾,不僅屢次擊退來自荷蘭殖民地(台灣)的入侵者,並且相繼消滅了其他海盜團夥,成為當時福建沿海實力最強大的一支海上勢力及貿易商隊。彼時宣稱「無海即無家」的鄭芝龍,無論就個人領導魅力以及船隊規模而言,比起十七世紀那些橫行於歐洲大西洋岸赫赫有名的傳奇大海盜們可說是毫不遜色。

然而,當我們回顧歷史,素有明末「海上大王」稱號、亦商亦盜的鄭芝龍看在官方主流史家眼中向來卻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由於其本身除擁有龐大貿易商隊外,另又組建了屬於自己的海上武力,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鄭芝龍的存在毋寧可視為當時明清朝廷嚴令「片板不許下水」、「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等一系列海禁政策下,所謂遊走法律邊緣的沿海庶民群體面對中原內陸管制的一種反抗。

此處參照西方世界對於「海盜」多有浪漫描述,他們勇於冒險犯難的各種事跡每每在後世民間傳說中成了自由和勇氣的象徵,反觀東方國家大多卻以負面論之,如清代康熙皇帝《清聖祖實錄選輯》曾謂:「海賊乃疥癬之疾」,面對未可知的海洋及不可測的天候,但求「無事即可」的封建王朝統治者潛意識裡始終對大海(以及所有來自海上的人事物)均抱持著一種戒慎恐懼、甚至是排斥的心態。所以儘管後來鄭芝龍接受了朝廷招安、入仕明王朝任海疆將官,為明朝控制海路各國商船舶靠費用。可沒想到造化弄人,當這位富可敵國的海上梟雄獨自壟斷海外貿易,且受南明弘光皇帝冊封「南安伯」統攬海防軍務大權之際,豈料卻在日後明清戰亂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選擇了投降清軍,以致最終難逃殺身之禍,更讓自己留下了「賣國
求榮」的千古罵名。

相較之下,其子鄭成功雖同樣繼承了父親積極拓展海洋空間的思想、並以廈門和台灣為根據地自組海上勢力來對抗一個龐大的中原帝國,卻因匡扶明朝復國為職志、拒不受降而成為「孤臣孽子,板蕩忠臣」的後世典範。倘由世界史的角度來看,隨著十七世紀航海技術與地理知識的進步,整個全球化世界已不再是單一國家認同的封閉環境,當葡萄牙人航行經過台灣時驚嘆「福爾摩沙」,西班牙、荷蘭人等先後來此從事拓墾殖民,而鄭氏父子兩代人亦皆興起於大航海時代,可在歷年來傳統儒家教育強調忠君愛國的保守觀念下,「延平郡王」鄭成功所挾有的正統國族光環毋寧長遠蓋過了「海上大王」鄭芝龍曾經稱霸東南亞海域的意氣風發。換言之,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裡往往讓孩子們只知稱頌當年號召「反清復明」的「愛國者」,卻刻意忽略了隱蔽在光明面背後那位有可能讓他們激發想像力、隨之嚮往海上探險的東方版「海賊王」。

湊巧的是,某日午后我在舊書攤無意間找到了薄薄一冊台灣五○年代出版的偵探小說《延平郡王的寶藏》,這饒富趣味的書名令我不禁聯想當年《金銀島》作者史蒂文生為了孩子要求他講故事,遂即興編出了海盜與寶藏的冒險橋段,甚至他拿著紙畫地圖、邊講邊畫,後來越畫越細緻,人物越來越多,這些故事似乎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成形的。

……
久違了,怪盜與名偵探:閑話早期亞森羅蘋與福爾摩斯在台灣的版本閱讀史
從我幼時開始懂得識字以來,便與書本結下了不解之緣。小時候(大約七歲時)隨父母從老家三重埔遷居到了中永和一帶,不惟住家附近幾乎沒有一間專門的書店可逛,且家人們皆不喜好閱讀,鄰近親族裡也沒有愛看書的長輩能夠經常帶我前往市中心的重慶南路書店街還是牯嶺舊書街開開眼界。這樣的環境,雖說實在稱不上有什麼得天獨厚的「書香氣息」,可我卻是很能另闢蹊徑自尋讀書之樂的。
依稀回想八歲那年(1983),台灣首家連鎖書店「金石堂」才在台北汀洲路剛剛開張,但那時的我尚未能躬逢其盛。想當初最先惠我啟蒙的那份書緣反倒落在了鄰近社區巷弄零散分佈的坊間書局身上。這些店家雖掛名曰「書局」,實際上仍以販售日用文具居多,書籍只作為附屬,擺放店內的書種數量極其有限,最常見的差不多都是些言情小說、理財登龍術(即所謂「發財秘笈」)、科普雜誌、兒童教養讀物,要不就是一般家庭主婦所需的食譜或保健養生書。

如今看來似乎有些乏善可陳、過去這些並不太起眼的小書局無疑卻是滋養我日後浸淫閱讀蒐書習癖的一處重要起點。
還記得一開始是被書櫃裡那一排排鮮明搶眼的二十五開平裝黃色書皮所吸引,封面上每每出現佩帶單片眼鏡神情冷峻兼有幾許神祕感的主人公正是法國偵探小說家莫理士‧盧布朗(Maurice Leblanc,1864-1941)筆下構撰多部冒險傳奇的怪盜亞森‧羅蘋(Arsène Lupin)。在無時不刻頻遭危難的驚險劇情當中,經常以變裝易容面貌出現、行事作風亦正亦邪的亞森‧羅蘋,每逢千鈞一髮之際總能出人意料地施展「金蟬脫殼」絕技來化險為夷,他不僅隨時都能瀟灑自若地應付各種打鬥場面,身旁更不乏美麗而又危險的女人環繞。對於乍逢初開嗜書脾胃的年少讀者來說,這位幾乎「無所不能」又專事「劫富濟貧」的俠盜男主角還真是挺有魅力。

就這樣,台灣東方出版社於八○年代初期甫推出每本定價65元、全套三十冊注音版《亞森‧羅蘋全集》不知「偷」走了當年多少孩童們構築偶像英雄幻想的閱讀心思,其風靡程度之廣,遠超過同一時期亦由東方出版社編譯的另一套《福爾摩斯探案》,就連早期知名漫畫「小叮噹」(今稱「多啦A夢」)短篇裡也都有怪盜亞森‧羅蘋的主題單元,而不光只是男孩子崇拜他,許多女孩子同樣更為他迷戀不已。1989年,那時剛升上國中沒多久,從早期「飛鷹三姝」女子團體起家而後才開始單飛出道的女歌手伊能靜在發表《悲傷茱麗葉》專輯裡即以一曲甜美清亮的主打歌〈怪盜亞森羅蘋〉迷倒眾生:
怪盜你是亞森羅蘋,從不錯過的自信
怪盜你是亞森羅蘋,將要佈下陷阱
怪盜你是亞森羅蘋,迷惑我少女的心
怪盜你是亞森羅蘋,不需要言語,偷走我心
想念起小學時趁午休空檔偷看《奇巖城》、《棺材島》被老師抓包的畫面,在那迷戀亞森羅蘋的黃皮書時代,每每讓不少學生都無心上課了。從小說當中,我們都曾經共同見證了這位熟識的主人公歷經一次又一次光怪陸離驚險刺激的傳奇遭遇,在愛不釋手地閱讀完畢之後,更迫不及待地期盼下一集的冒險故事。

有一天,當我偶然從家中儲藏櫃裡翻出那零星幾本已經存放將近二十年的亞森羅蘋,恍然竟有種時光倒流回到老家的感覺,遙想昔日童年最大的願望之一,就是把每個月手頭上有限的零用錢拿去慢慢蒐齊一整套東方出版社的《亞森‧羅蘋全集》。熟料,我的課外興趣實在頗雜,於此生之中第一套激起我蒐藏念頭的《亞森‧羅蘋全集》始終沒有太認真去達成蒐全三十冊的既定目標,再加上還有被同學借去不還的,蒐集數量總是維持在十幾本而已,但也並不因此感到多少遺憾。


版本的考掘──從「東方出版社」到「啟明書局」
上世紀初由莫理士‧盧布朗所創造出來的怪盜羅蘋,除了在自家法國一直受到喜愛之外,其他地方國家大抵就屬日本與台灣對羅蘋最為狂熱,不惟當代知名推理作家北村薰(1949- )、逢坂剛(1943- )公開暢言自己對羅蘋的喜愛,而特別在戰後七、八○年代初涉童蒙閱讀階段的不少台灣五、六年級生可說幾乎都是追讀亞森羅蘋長大的。

然而,此處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許多人(包括我)其實並不很清楚「東方出版社」發行這套三十冊令人緬懷回味良久的《亞森‧羅蘋全集》黃皮書版本究竟源出何處?多年來竟還以為全是書頁裡掛名「法‧盧布朗原作」!事實上,正當我們兀自回顧童年記憶並沉浸於某種懷舊氛圍的同時,卻已早將一個不該遺忘的幕後功臣給忽略了。

南洋一郎(本名「池田宜政」,1893-1980)。
這位戰前三○年代曾以少年冒險小說崛起日本文壇的推理作家,晚年在他六十六歲時(1958年)開始著手將盧布朗《亞森羅蘋》原作小說改動譯寫成為適合日本兒童青少年的普遍讀物(即所謂「子供取向」)。經過多年耕耘之後,以出版兒童文學暨海內外創作童話為主力的日本東京「ポプラ社」終於在他去世那年(1980)完成了一套共三十卷的《怪盗ルパン全集》公開發行,而我們過去所熟悉的台灣「東方出版社」黃本《亞森‧羅蘋全集》即根據此一日本童書版內容連同封面插圖完全照本宣科翻譯過來。

原來,我們小時候熟悉的亞森羅蘋,其實是日本人加工後的形象。其中為了讓原著小說更顯流暢通俗、劇情張力更加緊湊,南洋一郎特別針對《怪盗ルパン全集》進行相當大幅度的改寫,有些篇章段落相較於原著內容差異之大,幾乎成了改寫者自編自導,甚至《金字塔的祕密》這一部作品從頭到尾根本就是南洋一郎假托「盧布朗」之名的全新創作。

大抵來說,在受限於兒童文學倡揚社會正義倫理價值觀的前提下,原著裡風流倜儻的亞森羅蘋經常和女人接吻偷情劈腿等諸多「兒童不宜」的限制級橋段理所當然地都被「淨化」了,而在性格方面更多強調的是他劫富濟貧愛國愛民的「民間義俠」形象,種種「美化」手法,使得改寫版《怪盗ルパン全集》的羅蘋魅力在某些層面簡直更超過了原作《Arsène Lupin》的羅蘋!從版本改寫差異而得來的英雄崇拜情結,如今回想起來,很多像我這一輩的台灣囝仔在童年時代之所以會拜倒在亞森羅蘋魅力之下是有道理的。

作為戰後台灣早期推展兒童少年讀物的大家長,位於衡陽路與重慶南路街口、素為老台北人熟悉的「東方出版社」甫從日治時代「新高堂書店」接手轉型經營未久,由於大環境的條件限制,當時能夠找到的日語譯者一般遠較歐美外語人才為多,因此編纂《亞森‧羅蘋全集》捨棄從法文原著直譯、轉而採取從日文改譯的作法乃為無可厚非。

追本溯源,起初莫理士‧盧布朗(Maurice Leblanc)撰寫亞森羅蘋系列小說最早於1918年上海「中華書局」翻譯出版《亞森羅蘋奇案》《水晶瓶塞》首度登陸中國。
二○年代初期,隨著西方偵探小說逐漸引起中國讀者廣泛關注,上海「大東書局」因而委請孫了紅(1897-1958)、周瘦鵑(1895-1968)、沈禹鍾等人合譯《亞森羅蘋案全集》(1927),當時孫了紅甚至還模仿小說原著另行創作了一齣《俠盜魯平奇案》(1923)描寫俠盜豪傑盜竊富商珍藏古畫並與偵探對手鬥法的故事,書中主人公「魯平」堪稱中國式本土化的亞森羅蘋,身兼俠、盜二職的他,同樣也是風流倜儻玩世不恭,並還藐視法律自掌正義。

1936年,「中華書局」創辦人沈知方之子沈志明於上海設立「啟明書局」,店址位在福州路328號。為了長期替廣大青少年讀者提供課外讀物,「啟明書局」大量翻譯出版了《福爾摩斯探案集》、《亞森羅蘋俠盜案》、《魯濱孫飄流記》、《少年維特之煩惱》、《小婦人》、《愛的教育》、《北歐小說名著》等一系列小三十二開、封面印有內文相關圖片的世界名著普獲好評,而所有這些小說裡的人物主角幾乎都說著一口濃濃的民國時期白話文藝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