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3 01:22:02讀.冊.人
大暑閱讀:林裕森《弱滋味》
大暑閱讀:林裕森《弱滋味》
書名:
《弱滋味:開瓶之後,葡萄酒的純粹回歸》
作者: 林裕森 Yu-Sen LIN
以葡萄酒為專業的自由作家。巴黎第十大學葡萄酒經濟與管理碩士、法國葡萄酒大學侍酒師文憑、東海大學哲學系。
原本念的是哲學,卻一頭栽進葡萄酒的世界裡,林裕森自況為「逐美酒佳餚而居」的「游牧型」作家,在地球上遷徙流蕩,四處探尋那些在人與土地的交會之下,經過時間的沉積才淬鍊而成的難得美味。
內容介紹:
滄桑的歲月,轉折的人生
會釀成什麼樣的迷人滋味?
-越頂級昂價就越美味?
-滋味淡薄就無法耐久?
-日常酒也有不平凡的美味價值?
-隨意與懶散也能釀出珍釀?
-滋味淡薄就無法耐久?
-日常酒也有不平凡的美味價值?
-隨意與懶散也能釀出珍釀?
.睽違《開瓶》六年,台灣最具影響力葡萄酒作家--林裕森,集結五十餘篇別具見地的短篇,熟成再現。
.犀利的文字風格、精闢獨到的見解,以及最貼近葡萄酒的距離,提供另一種親近╱對待╱喜愛葡萄酒的觀點與思考空間。
大半青春全都揮霍在葡萄酒裡了,林裕森才赫然發現二十多年來辛苦習來的釀酒真理並非永恆唯一。逼迫他更辛勤地在全球葡萄酒產區奔波遊走,探尋葡萄酒裡的新價值與味覺涼蔭。
許多人深信,唯有剛健強固的葡萄酒,才能經得起數十年的瓶中熟成,才能慢慢變化出迷人的陳年滋味。林裕森卻說,葡萄酒需要一點缺憾與不足,才能釀成平凡卻刻骨銘心的完滿滋味。香氣低弱,滋味淡薄,方能在杯中映出更多美麗的光影。
當越來越多葡萄酒走向顏色深黑赤濃、口感厚實艱澀,甚至因過度人為操控而失去生命與靈魂的此時,林裕森告訴我們,只需將葡萄酒當成佐餐飲料,回到真實日常,回到美味自身,在離我們最近的日常餐桌上,輕與淡自有價值,而大多數的稀世珍釀反成最笨拙,最該被遺忘的佐餐酒。
葡萄酒因為全球化而改變了,媒體結合釀酒師而成的主流風格主宰著今日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的多樣性因而消失了嗎?林裕森有他的觀點:葡萄酒並不會因全球化而死,甚至可能因為更多不同價值與文化的加入,變得更加迷人。
六年前的《開瓶》,林裕森教我們以單純的初心,用感官逐一探索、細細感覺,每一支獨一無二的葡萄酒。六年後,在《弱滋味》裡,林裕森試圖拋開西方理性主義的古典葡萄酒審美觀,走入葡萄酒世界的邊陲之地,用更謙遜的姿態與更開放的心,提供另一種有別於主流價值的葡萄酒觀點。
這不是一本葡萄酒工具書,而是一本可以隨性閱讀、也可以認真思考的葡萄酒散文集。林裕森的文字是理性的,總是直入問題核心層層辯證,犀利又精闢;然而在字裡行間,卻能嗅得他對葡萄酒的深切情感,甚至,他的人生與葡萄酒之間彷彿有著一條隱然的連結線。在一瓶葡萄酒中,蘊藏著比任何書籍都還要更多的人生哲理,《弱滋味》為我們展開的思考空間,無限寬廣。
當我們熱烈追逐名莊名酒的光環,堅貞信仰媒體與酒評家的評分,或許,該是時候回歸我們愛上葡萄酒的純粹原點,並讓葡萄酒回到最原初、最根本、卻最常被遺忘的角色。
林裕森的序文最末這樣寫著:-我寫不出詩來,但偶而會在酒裡讀到幾分詩意,特別是在一些看似質樸簡約,滋味淡薄的葡萄酒裡。我總相信,沒有一分懶散、沒有留一點空白,飄著薄霧,可以凝視終日的遠山風景在我們的酒杯中永遠不會顯現。
目錄:
004 序:自然的味道--酒中的幽幽涼蔭
壹 弱滋味
大半的青春全都揮霍在葡萄酒裡了,才赫然發現辛苦習來的釀酒真理並非永恆唯一。需要一點缺憾與不足才能醞釀成平凡卻刻骨銘心的完滿滋味。香氣低弱,滋味淡薄,方能在杯中映出更多美麗的光影。到處都是巍然聳立的神殿,如何才能在越來越擁擠的葡萄酒世界裡,換回一座樹林和一方涼蔭?
012 弱滋味
016 貼身的私密滋味
020 滄桑歲月的滋味
024 罰站的滋味
028 解密的滋味
032 階級的滋味
036 空靈的滋味
040 持久的壞年份
044 偏見的滋味
048 微生物的滋味
052 懶人的滋味
056 高密度之味
060 青春期的滋味
064 釀壞的葡萄酒與自然天成的美味
068 原根的滋味
大半的青春全都揮霍在葡萄酒裡了,才赫然發現辛苦習來的釀酒真理並非永恆唯一。需要一點缺憾與不足才能醞釀成平凡卻刻骨銘心的完滿滋味。香氣低弱,滋味淡薄,方能在杯中映出更多美麗的光影。到處都是巍然聳立的神殿,如何才能在越來越擁擠的葡萄酒世界裡,換回一座樹林和一方涼蔭?
012 弱滋味
016 貼身的私密滋味
020 滄桑歲月的滋味
024 罰站的滋味
028 解密的滋味
032 階級的滋味
036 空靈的滋味
040 持久的壞年份
044 偏見的滋味
048 微生物的滋味
052 懶人的滋味
056 高密度之味
060 青春期的滋味
064 釀壞的葡萄酒與自然天成的美味
068 原根的滋味
貳 輕價值
只需將葡萄酒當成佐餐飲料,讓它回到真實日常,回到美味自身,所有因著分級與聲望所建立起的精英品味與價格操弄,便要瞬時瓦解,逆反。就像大部分高級訂製服都只適合收藏在衣櫥深處,在離我們最近的日常餐桌上,輕與淡自有價值,而大部分的稀世珍釀反成最笨拙,最該被遺忘的佐餐酒。
076 適合家中常備的葡萄酒
080 無需等待的陳年滋味
084 喝Semillon一杯如讀舒國治散文一帖
088 有點甜的通俗劇
092 喝白酒,度小月
096 薄酒來,不平凡的日常紅酒
100 紅加白
104 侍酒師的價值
108 二八.四八的省思
112 人生的滋味
116 夏多內的減重風
120 價格與價值
124 當侍酒師變成釀酒師
只需將葡萄酒當成佐餐飲料,讓它回到真實日常,回到美味自身,所有因著分級與聲望所建立起的精英品味與價格操弄,便要瞬時瓦解,逆反。就像大部分高級訂製服都只適合收藏在衣櫥深處,在離我們最近的日常餐桌上,輕與淡自有價值,而大部分的稀世珍釀反成最笨拙,最該被遺忘的佐餐酒。
076 適合家中常備的葡萄酒
080 無需等待的陳年滋味
084 喝Semillon一杯如讀舒國治散文一帖
088 有點甜的通俗劇
092 喝白酒,度小月
096 薄酒來,不平凡的日常紅酒
100 紅加白
104 侍酒師的價值
108 二八.四八的省思
112 人生的滋味
116 夏多內的減重風
120 價格與價值
124 當侍酒師變成釀酒師
叁 私觀點
人智學與科學,純釀與混調,單飲與佐餐,或甚至只是軟木塞與金屬蓋這些在葡萄酒裡看似彼此對反、相衝突的物與事,全都跟新舊世界之間的流動、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不可分離一樣,糾纏攪繞著傳統與創新的解構滋味。
128 葡萄酒的世界,世界的葡萄酒
132 時間的價值
140 混調與單一,歷史地理學的美味文本
144 品嘗的主觀與客觀
148 風生水起好酒來
152 舊世界的新創造力
156 地方風味與澳洲精神
160 氣象報告與桶邊試飲
164 白酒也要換瓶醒酒嗎?
168 黑色的白酒
172 雙腳踩踏出的美妙滋味
176 陳年滋味中的年輕夢想
180 萬紫千紅
184 關於封瓶
188 餐桌上的葡萄酒中心論
人智學與科學,純釀與混調,單飲與佐餐,或甚至只是軟木塞與金屬蓋這些在葡萄酒裡看似彼此對反、相衝突的物與事,全都跟新舊世界之間的流動、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不可分離一樣,糾纏攪繞著傳統與創新的解構滋味。
128 葡萄酒的世界,世界的葡萄酒
132 時間的價值
140 混調與單一,歷史地理學的美味文本
144 品嘗的主觀與客觀
148 風生水起好酒來
152 舊世界的新創造力
156 地方風味與澳洲精神
160 氣象報告與桶邊試飲
164 白酒也要換瓶醒酒嗎?
168 黑色的白酒
172 雙腳踩踏出的美妙滋味
176 陳年滋味中的年輕夢想
180 萬紫千紅
184 關於封瓶
188 餐桌上的葡萄酒中心論
肆 飲酒小物
即使不可飲,幾個繞著葡萄酒的配件,或如紙鎮、菸灰缸、杯墊和皮囊這些看似不相干且微不足道的小物,卻像是一張隨手散記的購物清單,暗暗藏隱著遠方與過往的行旅記憶,或者,也像是在自己的肚臍眼裡,拼湊出一小片葡萄酒的玩樂圖。
196 布根地玫瑰
200 無用的葡萄酒試酒碟
204 有口皆杯的波隆酒壺
208 老酒的開瓶器
212 玻璃紙鎮與無法密封的橡木桶塞
216 波爾多的副產品?可露利
220 垃圾堆裡的寶藏?香檳金屬封蓋
224 旅行者的酒瓶?羊皮酒囊
228 葡萄酒的時光機
232 請把醒酒瓶傳回來
即使不可飲,幾個繞著葡萄酒的配件,或如紙鎮、菸灰缸、杯墊和皮囊這些看似不相干且微不足道的小物,卻像是一張隨手散記的購物清單,暗暗藏隱著遠方與過往的行旅記憶,或者,也像是在自己的肚臍眼裡,拼湊出一小片葡萄酒的玩樂圖。
196 布根地玫瑰
200 無用的葡萄酒試酒碟
204 有口皆杯的波隆酒壺
208 老酒的開瓶器
212 玻璃紙鎮與無法密封的橡木桶塞
216 波爾多的副產品?可露利
220 垃圾堆裡的寶藏?香檳金屬封蓋
224 旅行者的酒瓶?羊皮酒囊
228 葡萄酒的時光機
232 請把醒酒瓶傳回來
序:自然的味道-酒中的幽幽涼蔭
這本書中的五十多篇葡萄酒短文,選自過去六年間在兩岸五本雜誌的兩百多篇專欄雜文,有專業的葡萄酒期刊,有男性時尚和旅遊誌,還有一本是八卦周刊。雖然談的,只及於葡萄酒及相關的事與物,但拼湊之間,卻也顯出一些原本想說卻說不清楚的幽微意思。
這篇序文是在《Wine Magazine》刊載的第一篇專欄文章〈自然的味道〉,時間有點久了,修補改寫放在這裡,也許略能道出《弱滋味》的旨趣。談的,是葡萄酒世界中相當邊緣小眾,但似乎正要點燃燎原之火的自然酒(Vin Nature)風潮。當全球最美味的餐桌從建基於精確科學技術的分子料理轉為以山海野採食材為主角的自然風菜色,自然酒也許也可以視為其在葡萄酒界裡的對應。
以葡萄酒寫作為生已經二十年,自然酒對我而言卻是一個相當難解,但又不得不虛心面對的新課題,因為畢生所學,似乎全都要從根源處被重新審視,甚或全盤否定。我不太確定這股帶著革命式的新潮流是否將引領葡萄酒世界從工業化與科學化的路徑,翻轉回到更接近自然樸真的傳統手工之路,或者,僅只是帶來一場新的味覺災難。但至少,自然酒為越來越商業的葡萄酒世界提出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可能性與價值觀。
一九八○年代開始發展成形的自然酒,與其說是一種釀造法,反倒比較像是一個因釀酒理念而形成的流派,或者說,是對葡萄酒業越來越工業化、離自然風味越來越遠的反動。一九七○年代後開始快速科學化的釀酒技術,讓釀酒師可以更容易地在每一個年份都釀造出健康無缺點的葡萄酒,也更能隨心所欲地因應市場需求改造葡萄酒的味道。釀製技術的進步將葡萄酒的平均水準帶到從來未曾有過的巔峰,但這些新技術也讓葡萄酒越來越遠離自然天成的本質。
葡萄酒可以是相當自然的飲料,但並非所有葡萄酒都如我們想像的那麼自然。加糖提高酒精,加酒石酸提升酸味,加人工選育的酵母菌進行發酵,都是相當常見的事。有些較平價的酒款甚至常透過浸泡橡木屑,添加天然的紅酒加色劑,混入植物萃取的單寧來改造風味,以符合市場的喜好。不只是平價酒,在高級酒的領域中,使用濃縮機和微氧化處理器的酒也同樣常見。這些添加物或技術也許會讓葡萄失去一些原產土地的自然風味,但卻也能讓酒變得更好喝,或者,更能獲得酒評家的青睞與更高分的評價。這兩者都是銷售的保證。
在二○一○年春天參與了一個在義大利舉行的葡萄酒評審工作,有一組十多款的平價年輕希哈紅酒,每一杯的酒色都是完完全全不透光的深墨黑色。過去也許我會相信這是因獨特的氣候條件才有此驚人顏色,但現在,我大概會猜測如果不是加色劑,那就是高溫差浸泡法的產物。當葡萄酒的顏色深淺潛移默化地影響酒評家與葡萄酒迷們對酒好壞的評斷,酒的顏色就會越來越不透明,因過度使用技術而失去生命和靈魂的葡萄酒就會越來越多。
類似於有機種植摒棄方便的化學農藥,帶著回到傳統小農、更貼近自然的耕作模式,自然酒也一樣帶著回歸傳統手工藝式釀造的浪漫情懷。不以完美無缺的絕佳珍釀為目標,而要全力保留酒中的自然美貌與帶著人味的手造觸感。
在科技盛行的今日,自然酒的釀酒法卻試圖回到釀酒科技還未開始主宰葡萄酒世界的年代。他們盡可能減少科技的運用或干擾,不用添加物,只以伴隨的態度釀酒,以如實呈現原本純粹的自然個性。即使釀成的酒沒有那麼完美,甚至於帶著一些缺點,但卻可能讓飲者看見最樸真的本性與因著自然肌理而顯現的生命力。對他們來說,這比酒是否美味可口,是否可以得到酒評家更高分的評價,來得更為重要與關鍵。
在眾多添加劑中,最不可或缺的要屬可防止葡萄酒氧化變質的二氧化硫,所有葡萄酒都必須添加,否則很容易就會氧化或敗壞成醋。自然酒在釀造技術上最困難、風險最大的地方就在於不使用二氧化硫。在地自釀自飲最能符合自然酒的理想,但在全球化的時代,要讓地球彼端的酒迷得以親嘗真味,卻常要在運輸與保存上大費周張。但即使如此,出現氧化怪味的情況也仍時有所聞。這也許,正是自然的代價。
若無意外發生,這些經常用整串葡萄釀造,酒精度低,顏色不是特別深濃,口感也不特別厚實艱澀的自然酒,反而常能保有更輕巧的酒體與更新鮮柔和的可口滋味,經常是適合酣快暢飲的絕佳佐餐飲料,一個葡萄酒最原初,最根本,卻最常被遺忘的角色。對比之下,那些動用科技竭盡所能釀成,散發著如瀑布般層層相疊的奔放香氣,有著驚人深黑酒色與雄偉酒體的葡萄酒,除了超乎自然的驚奇之嘆,其實,只是醜惡的酒中怪獸。
自然酒當然不是表達自然之味的唯一途徑,但卻常像是葡萄酒世界裡的幾片幽幽涼蔭,其存在,讓葡萄酒世界中一直牢不可破,講求結構嚴密、酒體深厚、比例均衡、耐久綿長的古典主義審美觀,稍稍消解退位,留出一點空隙給那些沉靜內斂、淡淨素雅、帶著幽微與凝思的弱滋味葡萄酒。
我寫不出詩來,但偶而會在酒裡讀到幾分詩意,特別是在一些看似質樸簡約,滋味淡薄的葡萄酒裡。我總相信,沒有一分懶散、沒有留一點空白,飄著薄霧,可以凝視終日的遠山風景永遠不會顯現。
上一篇:小暑閱讀:一盆蘭花的小吃攤
下一篇:大暑閱讀:台南三味
《弱滋味》
本書中的五十多篇葡萄酒短文,選自過去六年間在兩岸五本雜誌的兩百多篇專欄雜文,有專業的葡萄酒期刊,有男性時尚和旅遊誌,還有一本是八卦周刊。雖然談的,只及於葡萄酒及相關的事與物,但拼湊之間,卻也顯出一些原本作者想說卻說不清楚的幽微意思。
這不是一本葡萄酒工具書,而是一本可以隨性閱讀、也可以認真思考的葡萄酒散文集。作者林裕森的文字是理性的,總是直入問題核心層層辯證,犀利又精闢;然而在字裡行間,卻能嗅得他對葡萄酒的深切情感,甚至,他的人生與葡萄酒之間彷彿有著一條隱然的連結線。在一瓶葡萄酒中,蘊藏著比任何書籍都還要更多的人生哲理,本書為讀者展開的思考空間,無限寬廣。在《弱滋味》裡,作者林裕森試圖拋開西方理性主義的古典葡萄酒審美觀,走入葡萄酒世界的邊陲之地,用更謙遜的姿態與更開放的心,提供另一種有別於主流價值的葡萄酒觀點。
許多人深信,唯有剛健強固的葡萄酒,才能經得起數十年的瓶中熟成,才能慢慢變化出迷人的陳年滋味。作者林裕森卻說,葡萄酒需要一點缺憾與不足,才能釀成平凡卻刻骨銘心的完滿滋味。香氣低弱,滋味淡薄,方能在杯中映出更多美麗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