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5 00:36:05讀.冊.人
清明閱讀:只買一支股,勝過18%
清明閱讀:只買一支股,勝過18%
書名:
只買一支股,勝過18%:理財專家不敢教你的事
內容介紹:
只買一支股,勝過18%:理財專家不敢教你的事
作者親身實例,年獲利超過18%的投資方程式一次公開
不懂技術面、基本面,也沒有可靠的消息面,
只要閉著眼睛隨便買、隨便賣?
只要閉著眼睛隨便買、隨便賣?
不用看報章雜誌、財經新聞,不用找理財專員、投顧老師,
也不用迷信基金經理人?
也不用迷信基金經理人?
沒錯,只要照著做,你的獲利也能輕鬆勝過18%!
而且只要買一支股票就夠了!
而且只要買一支股票就夠了!
有沒有一支股票,可以讓你隨便買、隨便賣,永遠不怕追高殺低?
有沒有一支股票,可以讓你輕鬆投資、穩健獲利,樂享悠閒生活?
有的!現在就翻開本書!年獲利勝過18%的投資方程式就在其中!
有沒有一支股票,可以讓你輕鬆投資、穩健獲利,樂享悠閒生活?
有的!現在就翻開本書!年獲利勝過18%的投資方程式就在其中!
特別附錄【七種症狀,診斷你的投資毛病】
1.大盤上漲,你買的股票卻不漲,甚至還往下跌?
2.沒有時間研究基本面,只好到處聽明牌,結果卻住套房?
3.股票一賣掉就漲,追又不敢追;股票一買進就跌,只好一路攤平,攤到躺平?
4.常常賺了一點就跑,跌了又捨不得賣,結果抱了滿手的套牢股。
5.堅信選股不選市,結果總是買了電子股漲金融股,買了金融股漲傳產股?
6.市面上投資理財的書,你都很認真看了,卻還是賺不到錢,甚至還賠錢?
7.覺得投資很專業,最好還是聽專家的話,但不管專家怎麼說,你還是霧煞煞?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何一種症狀,恭喜你!本書就是你的解藥。
1.大盤上漲,你買的股票卻不漲,甚至還往下跌?
2.沒有時間研究基本面,只好到處聽明牌,結果卻住套房?
3.股票一賣掉就漲,追又不敢追;股票一買進就跌,只好一路攤平,攤到躺平?
4.常常賺了一點就跑,跌了又捨不得賣,結果抱了滿手的套牢股。
5.堅信選股不選市,結果總是買了電子股漲金融股,買了金融股漲傳產股?
6.市面上投資理財的書,你都很認真看了,卻還是賺不到錢,甚至還賠錢?
7.覺得投資很專業,最好還是聽專家的話,但不管專家怎麼說,你還是霧煞煞?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何一種症狀,恭喜你!本書就是你的解藥。
作者簡介:樂活投資達人施昇輝
台大商學系畢業後,以「文化人」的角色開始進入職場,曾任《天下雜誌》及《商業周刊》行銷企劃,接著又成為「百貨人」,任職遠東紡織∕遠東百貨總經理室,然後在1988年證券商執照開放當時,轉而成為「投資人」。前15年歷任大順證券∕群益證券∕統一證券∕日盛證券承銷協理,到2003年離開職場,成為專職股市投資人。近幾年只以一支股票為主,做為進出股市的標的,開啟「樂活過好日」的悠閒歲月。
目錄:
推薦序 新北市市長朱立倫
推薦序 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敏助
推薦序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陳明賢
推薦序 萬寶投顧董事長、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
自序 只要一支,不再煩心;不求致富,但求樂活
前言
推薦序 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敏助
推薦序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陳明賢
推薦序 萬寶投顧董事長、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
自序 只要一支,不再煩心;不求致富,但求樂活
前言
第一章 投資一定要找專家,對嗎?
理財專員∕投顧老師∕基金經理人
理財專員∕投顧老師∕基金經理人
第二章 賺錢一定要做功課,對嗎?
基本面的盲點∕技術面的迷思∕消息面的真相
基本面的盲點∕技術面的迷思∕消息面的真相
第三章 選股不選市,對嗎?
強勢股∕弱勢股∕牛皮股∕選市不選股,才對嗎?
強勢股∕弱勢股∕牛皮股∕選市不選股,才對嗎?
第四章 我就是買這支股票
「台灣50」VS 一般股票∕「台灣50」VS 一般基金∕「台灣50」VS 期貨選擇權∕長期投資「台灣50」的報酬率是多少?∕回答本書「前言」提出的7個問題∕回答本書前三章的大哉問
「台灣50」VS 一般股票∕「台灣50」VS 一般基金∕「台灣50」VS 期貨選擇權∕長期投資「台灣50」的報酬率是多少?∕回答本書「前言」提出的7個問題∕回答本書前三章的大哉問
第五章 長線穩定投資法
先跟定存說再見∕定時定額法∕定價定額法∕快速累積法∕KD值對應的買賣時機∕買進第一張「台灣50」的最佳時機∕要不要參加除息?∕只參加除息,不長期持有∕「台灣50」會填息嗎?∕除了「台灣50」之外,也買高股息基金∕「台灣50」適合短線進出嗎?
先跟定存說再見∕定時定額法∕定價定額法∕快速累積法∕KD值對應的買賣時機∕買進第一張「台灣50」的最佳時機∕要不要參加除息?∕只參加除息,不長期持有∕「台灣50」會填息嗎?∕除了「台灣50」之外,也買高股息基金∕「台灣50」適合短線進出嗎?
第六章 短線靈活投資法
找一家手續費比較便宜的證券公司∕把幾支關鍵股票放進你的「自選股」∕追蹤外資每日期貨未平倉情形∕了解三個最重要的技術指標
找一家手續費比較便宜的證券公司∕把幾支關鍵股票放進你的「自選股」∕追蹤外資每日期貨未平倉情形∕了解三個最重要的技術指標
第七章 快樂傻瓜記帳法
成本認列的4種方法
成本認列的4種方法
第八章 還有什麼可以樂活一生的股票?
產業地位∕股價的波動性∕經營者聲望∕多角化程度越高,就越要小心∕別跟XX概念股天長地久∕財務報表是投資的落後指標
產業地位∕股價的波動性∕經營者聲望∕多角化程度越高,就越要小心∕別跟XX概念股天長地久∕財務報表是投資的落後指標
第九章 樂活一生的資產配置建議
你連一顆雞蛋都沒有∕你有好幾顆雞蛋了,趕快買房∕你又有2顆以上的雞蛋了
你連一顆雞蛋都沒有∕你有好幾顆雞蛋了,趕快買房∕你又有2顆以上的雞蛋了
第十章 我的股票投資史
專業的背景,不專業的結果∕第一次買股票就套牢∕第二次買股票就賺錢∕人人都在瘋股票∕證券生涯的第一個貴人∕郭婉容事件∕迎接證券業的黃金歲月∕Easy Come,Easy Go∕證券生涯的第二個貴人∕第一線觀察最準確∕媒體報導太多,絕非好事∕基金銷售冷熱,也是投資風向球∕終於逃不過89年的股災∕零風險的股票投資∕揮別套利,再戰股市∕順利走過金融海嘯∕退休生涯,享受樂活
專業的背景,不專業的結果∕第一次買股票就套牢∕第二次買股票就賺錢∕人人都在瘋股票∕證券生涯的第一個貴人∕郭婉容事件∕迎接證券業的黃金歲月∕Easy Come,Easy Go∕證券生涯的第二個貴人∕第一線觀察最準確∕媒體報導太多,絕非好事∕基金銷售冷熱,也是投資風向球∕終於逃不過89年的股災∕零風險的股票投資∕揮別套利,再戰股市∕順利走過金融海嘯∕退休生涯,享受樂活
結語 眾裡尋他千百度
自序:只要一支,不再煩心;不求致富,但求樂活
近來不論是電視,還是平面媒體,總是在人民痛苦指數飆高之際,繼續用「物價飛漲,薪水不漲,買房無望,不敢生育」來強化未來遠景的黯淡。因此,大家唯一抱持的希望,就是用投資理財來改善現狀。但是,在全球經濟同樣存在許多不確定性,甚至危機處處的今日,理財變得格外困難。大家聽了太多的建議,但好像都不太管用,是不是有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來解決這種困境?
我們看到許多保守的投資人不敢涉足股市,因為他們無法承受波動劇烈的壓力。但是,面對當今銀行定存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也就是所謂「負利率」的時代,他們幾乎沒有應對之道,特別是很多退休的老先生、老太太,幸者甘願節衣縮食,不幸者買了號稱「保本」的雷曼連動債,到最後血本無歸。
我們也看到另外一種人,喜歡追逐股市的高風險高報酬,但是絕大多數的散戶,經常是只要賺一點點就跑,賠了一大段就抱牢,然後眼不見為淨。所有的理財專家和財經書籍都苦口婆心,要大家努力糾正這種錯誤的行為,但是我想的卻不一樣,是不是有一支股票能適合這種老毛病?這樣,就不必強求自己去改變這種壞習慣?
真的,我找到了,結果還是同樣的那一支。它可以像股票一樣靈活進出,賣掉再追,也不會追不到;買進就算套牢,也有穩定股息可配,解套機會也比大多數個股來得高。
股市投資人是真正「活到老,學到老」的一群人。每天早上起來一定看財經類報紙,加上電視的盤前分析;收盤後再到處找資料,努力研究個股;晚上睡前,財經台非看不可;假日還要去聽講座寫筆記。日子非常充實,但得到的資訊常常是最後一手,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散戶永遠落居劣勢。有沒有一支股票可以不用這麼辛苦做研究,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或是做自己最有興趣的事,好好享受人生呢?
書摘:第一章 投資一定要找專家,對嗎?
股票交易,不能不付手續費和證交稅,但是要付給各式各樣專家的錢,能省就省吧!
大多數的投資人,總是自認為沒有財經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一定看不懂密密麻麻的財務報表,也一定無法判斷國內外經濟或個別產業未來的趨勢,因此只好仰賴各種媒體所提供的資訊。若是還不夠,或根本沒有時間去吸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求助各式各樣的專家。但是,真的有這個必要嗎?他們真的會給你一個滿意的專業服務嗎?
理財專員
每次路過銀行的理財大廳,總會看到明亮寬敞的陳設,看到衣著光鮮亮麗的理財專員,但是投資真的有這麼複雜,一定要這麼大張旗鼓、大費周章嗎?
如果你達不到銀行定義的「貴賓」門檻,對不起,沒人會搭理你。如果你有幸跨過門檻,能得到一杯他們奉上的熱茶或咖啡,他們就真的會為你量身打造你的資產配置方案嗎?事實上,理財專員心裡想的如何達成主管的業績目標,以及如何推銷目前公司政策要力推的金融商品。
理財專員總是故意把事情複雜化,才能顯出他的專業。一大堆圖表、一大堆表格、還有一大堆數字和百分比,但你有時間和能力確認他們算對了嗎?我也曾經買過理財專員推薦的連動債,但是我的決定主要來自對發行機構的信任,而不是那些統計結果。因為那些統計結果,連我這種畢業自全國最高學府商學科系的人,都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了。慶幸的是,我買的不是雷曼兄弟發行的,也在金融海嘯前以小虧出場。
理財專員嘴巴講得口沫橫飛,雙手資料不斷飛舞之後,你似懂非懂的買了一堆區域型基金或債券。最熱門的就是「新興市場」,但可能你連這個國家在哪裡都不知道。或者你又買了一脫拉庫的各種產業基金,因為他們告訴你:「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你夠積極的話,還得花精力去定期檢視,汰弱留強,如果不幸你懶得理它的話,基金擺久了,有一天也會變成酸掉的雞精。
再不然就是告訴你一定保本,結果你還不是買到了雷曼連動債!其實這種產品就是「國王的新衣」,因為設計產品的人都有金融專業背景,他的主管不敢說他不懂,就批准推出;信評機構也不敢說他們看不懂,只相信雷曼兄弟的招牌,就給他最高等級的債信評等,不要說一般投資人受傷慘重,法人投資機構也趨之若鶩,好像不買就顯不出專業。諷刺的是,銀行裡越多會講英文的人,就買的越多,所以本國銀行反而受傷不重。
理財專員要的是業績,是獎金。股市多頭,你賺錢,他們也賺錢,大家都開心。但是,如果碰到金融風暴來襲,他們只是心裡難過,你卻是日子難過。
投顧老師
如果你沒那麼多錢,能成為理財專員的「貴賓」的話,就只好花一點錢參加投顧會員,成為投顧老師的「貴賓」,反正只是層級不同的投資專家罷了。
有一次,我看到一家財經電視台在盤中即時連線一位還算知名的投顧老師,問他對後市的看法。他做了以下精闢的表示:「大盤有繼續上漲的機會,但是也不排除反轉的可能。」這番話不是廢話,還會是什麼?
投顧老師可能是三百六十行中,臉皮最厚的一種行業。他們不管說錯什麼,隔天就忘記,但只要說對一次,就張牙舞爪,大吹特吹,對著觀眾耀武揚威:「叫你聽老師的話,你聽了沒?」
我也參加過投顧老師的會員。這些老師總是會給你幾支明牌,而你又沒那麼多錢通通買進,只好從中挑幾支。奇怪的是,你總是挑錯,多頭時賺不多,空頭時卻賠最多。但是,只要有一支多頭時大漲,或空頭時抗跌的股票,這位老師就搖擺起來了。此外,你或許跟我有一樣的疑問,如果他這麼神準,幹嘛還要買電視時段,辛苦招會員?或者,電視上這麼準,為什麼做了他的會員後,就不準了?
另一個常有的懷疑就是,他報的這支明牌,是不是自己早就買了?或者和主力或公司派掛鉤,讓會員幫他抬轎,不然怎麼這麼準?
投顧老師最愛推薦小型股,因為股本小,籌碼集中,拉抬容易,但是你一旦上了車,手腳又不夠快,大概就成了最後一隻老鼠。這種小型股成交量都不大,屆時你想賣都賣不掉,但有心人士早就下車數鈔票了。
基金經理人
好吧!你既沒錢,又擔心可能會白繳會費,那就請專家替你操盤了。這時候,你要面對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基金,又是一大難題。根據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的統計,截至101年9月30日,境內基金有621支,截至101年7月31日,境外基金更高達1032支,怎麼選喔?
「基金投資不表示絕無風險。經理公司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最低投資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以上這段話是基金銷售時必須在顯著版面刊登的警語,代表你選基金和選股票有著同樣的風險,那又何必找專家?唯一的理由是,你相信每一個基金經理人都比你專業。
選基金其實比選股票還難。選股票至少還有代表公司經營績效的財務報表做參考,選基金只能靠績效排行榜,但是它的變動性遠大於企業的持續經營。因此,去年績效冠軍,今年可能吊車尾,不幸的是,你是看了他去年成績才在今年買的。或者,今年績效依舊亮眼,但你買了之後,這個基金經理人被別家高薪挖角了,換誰來操作,誰知道?
更慘的是,你買的基金績效奇差無比,老闆一怒撤換基金經理人,接手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前手的股票砍光再說,績效更是雪上加霜,這時你只能無語問蒼天了。
你的衰運還沒完,到了每一季底,各家基金拚績效,如果A基金認養甲股票,B基金就拚命賣甲股票,讓A基金淨值下跌,此時基金投資人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海外基金因為規模較大,或許不會發生前述狀況,但是資訊透明度和外匯風險,又是另一個你不能不面對的重要課題。
最衰的狀況是,你碰到的基金經理人,或許「專業」無庸置疑,但是「品德」呢?就要碰運氣了。市場傳言,有些不肖的基金經理人相中一支個股後,自己會先買,再找親朋好友買,接著幫私下代操的客戶買,最後才輪到基金買。更甚者,與市場主力聯手,一路拉抬後,全部倒貨給基金買單。
你買了基金,其實就是把命運交給別人,好命歹命誰知道?這時,你該反省的是,幹嘛不把命運放在自己的手上?
市場上究竟有沒有一支股票,你自己就看得懂?這樣,你就可以把本來要讓這些專家──包括理財專員、投顧老師,還有基金經理人──賺的錢通通省下來,拿去出國旅行,吃一頓美食,買一些自己一直想買的東西,甚至把它捐給慈善機關都可以。股票交易,不能不付手續費給券商,也不能不繳證交稅給國家,以後還有證所稅,其他能省就省吧!
股票交易,不能不付手續費和證交稅,但是要付給各式各樣專家的錢,能省就省吧!
大多數的投資人,總是自認為沒有財經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一定看不懂密密麻麻的財務報表,也一定無法判斷國內外經濟或個別產業未來的趨勢,因此只好仰賴各種媒體所提供的資訊。若是還不夠,或根本沒有時間去吸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求助各式各樣的專家。但是,真的有這個必要嗎?他們真的會給你一個滿意的專業服務嗎?
理財專員
每次路過銀行的理財大廳,總會看到明亮寬敞的陳設,看到衣著光鮮亮麗的理財專員,但是投資真的有這麼複雜,一定要這麼大張旗鼓、大費周章嗎?
如果你達不到銀行定義的「貴賓」門檻,對不起,沒人會搭理你。如果你有幸跨過門檻,能得到一杯他們奉上的熱茶或咖啡,他們就真的會為你量身打造你的資產配置方案嗎?事實上,理財專員心裡想的如何達成主管的業績目標,以及如何推銷目前公司政策要力推的金融商品。
理財專員總是故意把事情複雜化,才能顯出他的專業。一大堆圖表、一大堆表格、還有一大堆數字和百分比,但你有時間和能力確認他們算對了嗎?我也曾經買過理財專員推薦的連動債,但是我的決定主要來自對發行機構的信任,而不是那些統計結果。因為那些統計結果,連我這種畢業自全國最高學府商學科系的人,都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了。慶幸的是,我買的不是雷曼兄弟發行的,也在金融海嘯前以小虧出場。
理財專員嘴巴講得口沫橫飛,雙手資料不斷飛舞之後,你似懂非懂的買了一堆區域型基金或債券。最熱門的就是「新興市場」,但可能你連這個國家在哪裡都不知道。或者你又買了一脫拉庫的各種產業基金,因為他們告訴你:「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你夠積極的話,還得花精力去定期檢視,汰弱留強,如果不幸你懶得理它的話,基金擺久了,有一天也會變成酸掉的雞精。
再不然就是告訴你一定保本,結果你還不是買到了雷曼連動債!其實這種產品就是「國王的新衣」,因為設計產品的人都有金融專業背景,他的主管不敢說他不懂,就批准推出;信評機構也不敢說他們看不懂,只相信雷曼兄弟的招牌,就給他最高等級的債信評等,不要說一般投資人受傷慘重,法人投資機構也趨之若鶩,好像不買就顯不出專業。諷刺的是,銀行裡越多會講英文的人,就買的越多,所以本國銀行反而受傷不重。
理財專員要的是業績,是獎金。股市多頭,你賺錢,他們也賺錢,大家都開心。但是,如果碰到金融風暴來襲,他們只是心裡難過,你卻是日子難過。
投顧老師
如果你沒那麼多錢,能成為理財專員的「貴賓」的話,就只好花一點錢參加投顧會員,成為投顧老師的「貴賓」,反正只是層級不同的投資專家罷了。
有一次,我看到一家財經電視台在盤中即時連線一位還算知名的投顧老師,問他對後市的看法。他做了以下精闢的表示:「大盤有繼續上漲的機會,但是也不排除反轉的可能。」這番話不是廢話,還會是什麼?
投顧老師可能是三百六十行中,臉皮最厚的一種行業。他們不管說錯什麼,隔天就忘記,但只要說對一次,就張牙舞爪,大吹特吹,對著觀眾耀武揚威:「叫你聽老師的話,你聽了沒?」
我也參加過投顧老師的會員。這些老師總是會給你幾支明牌,而你又沒那麼多錢通通買進,只好從中挑幾支。奇怪的是,你總是挑錯,多頭時賺不多,空頭時卻賠最多。但是,只要有一支多頭時大漲,或空頭時抗跌的股票,這位老師就搖擺起來了。此外,你或許跟我有一樣的疑問,如果他這麼神準,幹嘛還要買電視時段,辛苦招會員?或者,電視上這麼準,為什麼做了他的會員後,就不準了?
另一個常有的懷疑就是,他報的這支明牌,是不是自己早就買了?或者和主力或公司派掛鉤,讓會員幫他抬轎,不然怎麼這麼準?
投顧老師最愛推薦小型股,因為股本小,籌碼集中,拉抬容易,但是你一旦上了車,手腳又不夠快,大概就成了最後一隻老鼠。這種小型股成交量都不大,屆時你想賣都賣不掉,但有心人士早就下車數鈔票了。
基金經理人
好吧!你既沒錢,又擔心可能會白繳會費,那就請專家替你操盤了。這時候,你要面對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基金,又是一大難題。根據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的統計,截至101年9月30日,境內基金有621支,截至101年7月31日,境外基金更高達1032支,怎麼選喔?
「基金投資不表示絕無風險。經理公司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最低投資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以上這段話是基金銷售時必須在顯著版面刊登的警語,代表你選基金和選股票有著同樣的風險,那又何必找專家?唯一的理由是,你相信每一個基金經理人都比你專業。
選基金其實比選股票還難。選股票至少還有代表公司經營績效的財務報表做參考,選基金只能靠績效排行榜,但是它的變動性遠大於企業的持續經營。因此,去年績效冠軍,今年可能吊車尾,不幸的是,你是看了他去年成績才在今年買的。或者,今年績效依舊亮眼,但你買了之後,這個基金經理人被別家高薪挖角了,換誰來操作,誰知道?
更慘的是,你買的基金績效奇差無比,老闆一怒撤換基金經理人,接手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前手的股票砍光再說,績效更是雪上加霜,這時你只能無語問蒼天了。
你的衰運還沒完,到了每一季底,各家基金拚績效,如果A基金認養甲股票,B基金就拚命賣甲股票,讓A基金淨值下跌,此時基金投資人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海外基金因為規模較大,或許不會發生前述狀況,但是資訊透明度和外匯風險,又是另一個你不能不面對的重要課題。
最衰的狀況是,你碰到的基金經理人,或許「專業」無庸置疑,但是「品德」呢?就要碰運氣了。市場傳言,有些不肖的基金經理人相中一支個股後,自己會先買,再找親朋好友買,接著幫私下代操的客戶買,最後才輪到基金買。更甚者,與市場主力聯手,一路拉抬後,全部倒貨給基金買單。
你買了基金,其實就是把命運交給別人,好命歹命誰知道?這時,你該反省的是,幹嘛不把命運放在自己的手上?
市場上究竟有沒有一支股票,你自己就看得懂?這樣,你就可以把本來要讓這些專家──包括理財專員、投顧老師,還有基金經理人──賺的錢通通省下來,拿去出國旅行,吃一頓美食,買一些自己一直想買的東西,甚至把它捐給慈善機關都可以。股票交易,不能不付手續費給券商,也不能不繳證交稅給國家,以後還有證所稅,其他能省就省吧!
書摘:第二章 賺錢一定要做功課,對嗎?
公司基本面有盲點,股價技術面又有迷思,消息面也常常真相不明,到底我們該信什麼?
投資股票最重要的三門功課,就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和研判消息的真偽與影響性。換句話說,你要看得懂財務報表、又要看得懂K線圖,還得有足夠的人脈搶先掌握個別公司的營運真相,談何容易啊!
你大概聽過一句股市名言:「一個計畫,不如一個變化;一個變化,不如一通電話。」道盡了這三門功課的重要程度。基本分析(計畫)做的再好,碰到有心人士意圖操控股價,也是白做。技術分析(變化)看得再懂,若有突發利空或利多,就會讓你跌破眼鏡。就算你掌握第一手情報(一通電話),你確定它是真的嗎?
既然努力做功課,也不保證賺錢,大家只好找捷徑,到處尋明牌。不過,你只是一個平凡的投資人,你聽到的明牌早就漲翻天了,你敢買嗎?「明牌→套牢→明牌→又套牢」就是股民的宿命。
基本面的盲點
公司的財務報表就是你做基本分析最重要的依據。首先,你必須相信這些經過會計師實地查帳與簽名負責的財務報表都是真的,否則也甭做了。我必須告訴你,除了少數不肖企業勾結不肖會計師做出假報表外,其他絕大部分都是「真」的,但不保證是「正確」的。此話怎講?
絕大多數公司的財務報表都根據「財務會計公報準則」編製,少數惡意造假,不在本書討論範圍之內,以下不再提醒。但是,真實世界狀況很多,不是制定準則當時所能全數涵蓋,碰到可以權宜解釋的時候,會計師是願意配合公司的,或是會計師根本無從查證的。畢竟會計師簽證還是要向公司收錢,只要不違背準則與相關法令,他沒有必要跟公司作對。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最喜歡做電子股,也知道科技日新月異,所以產品週期都很短,可能半年後就被淘汰了。為了避免庫存被當作呆滯,甚至被報廢,影響當期獲利,所以在會計師要求制定存貨政策時,認定這項產品半年後還有一半的銷售價值,一年後才完全沒價值,這其中是不是就有解釋的空間?你不能說它是「錯」的,只能說它「不完全正確」。
公司基本面有盲點,股價技術面又有迷思,消息面也常常真相不明,到底我們該信什麼?
投資股票最重要的三門功課,就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和研判消息的真偽與影響性。換句話說,你要看得懂財務報表、又要看得懂K線圖,還得有足夠的人脈搶先掌握個別公司的營運真相,談何容易啊!
你大概聽過一句股市名言:「一個計畫,不如一個變化;一個變化,不如一通電話。」道盡了這三門功課的重要程度。基本分析(計畫)做的再好,碰到有心人士意圖操控股價,也是白做。技術分析(變化)看得再懂,若有突發利空或利多,就會讓你跌破眼鏡。就算你掌握第一手情報(一通電話),你確定它是真的嗎?
既然努力做功課,也不保證賺錢,大家只好找捷徑,到處尋明牌。不過,你只是一個平凡的投資人,你聽到的明牌早就漲翻天了,你敢買嗎?「明牌→套牢→明牌→又套牢」就是股民的宿命。
基本面的盲點
公司的財務報表就是你做基本分析最重要的依據。首先,你必須相信這些經過會計師實地查帳與簽名負責的財務報表都是真的,否則也甭做了。我必須告訴你,除了少數不肖企業勾結不肖會計師做出假報表外,其他絕大部分都是「真」的,但不保證是「正確」的。此話怎講?
絕大多數公司的財務報表都根據「財務會計公報準則」編製,少數惡意造假,不在本書討論範圍之內,以下不再提醒。但是,真實世界狀況很多,不是制定準則當時所能全數涵蓋,碰到可以權宜解釋的時候,會計師是願意配合公司的,或是會計師根本無從查證的。畢竟會計師簽證還是要向公司收錢,只要不違背準則與相關法令,他沒有必要跟公司作對。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最喜歡做電子股,也知道科技日新月異,所以產品週期都很短,可能半年後就被淘汰了。為了避免庫存被當作呆滯,甚至被報廢,影響當期獲利,所以在會計師要求制定存貨政策時,認定這項產品半年後還有一半的銷售價值,一年後才完全沒價值,這其中是不是就有解釋的空間?你不能說它是「錯」的,只能說它「不完全正確」。
再來,你聽到電子股「淡季不淡」,業績表現也沒騙你,股價自然就有反應。這有兩種狀況,一則下游需求確實強勁,這沒話說;二則只是公司認為下季是旺季,業績沒問題,就跟下游客戶講好在之前的淡季先出貨,結果沒想到下一季沒有原先估計那麼旺,但業績已經提前反映在上一季了,最後你就會聽到公司說「旺季不旺」。營收並「沒有錯」,只是「不完全正確」。
基本分析要看非常多的財務比率:存貨週轉率、應收帳款週轉率、現金流量、股東權益報酬率……,洋洋灑灑幾十項,沒念過會計怎麼搞得懂?再說,原始的數字就「不完全正確」,這些算出來的比率,也一定「不完全正確」。
EPS(每股盈餘)是投資人最重視的數字,用它可以算出本益比,然後就會知道現在股價貴不貴?值不值得買?但是股價是反映未來,你上半年該看的是下半年的EPS,你今年要看的也應該是明年的EPS,但是它都還未發生,你該如何判斷?只好公司說什麼就信什麼了。
基本分析當然該做,只是你必須承認,你做不到。因為你並沒有在那家公司上班,怎麼會知道最真實的營運狀況?不會做基本分析,就只剩下聽明牌一條路了嗎?難道沒別的賺錢方法了嗎?
什麼是EPS?
EPS(每股盈餘)是公司稅後獲利除以公司總發行股數得出的結果。例如A公司去年賺1億,公司股本5億,因為每股面額是10元,所以換算發行股數是5000萬股。1億元除以5000萬股,EPS就是2元。
什麼是本益比?
本益比是用股價除以EPS。繼續上一個例子,A公司目前市價20元,拿20(股價)除以2(EPS),它的本益比就是10。原則上,本益比越低,表示股價偏低,該買;本益比越高,一則分子(股價)已高,二則分母(EPS)太低,所以該賣。不過,有人說,面板股要買在本益比最高時(公司虧損),但要賣在本益比最低時(公司賺錢),這種另類思考,才是正確的投資策略。
技術面的迷思
另一句股市名言是「漲時重勢,跌時重質」。「勢」就是技術分析,「質」就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就是那些投顧老師用一大堆紅棒、黑棒,以及細線畫出K線圖,把你唬得一愣一愣的「看圖說故事」。他們把今天收盤,以及昨天以前的股價走勢說得頭頭是道,但你要知道的是明天和以後啊!
K線圖就是把每天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組合起來畫出來的,然後再把每天的K線連起來,就可以看到「之前」的股價趨勢。那麼,明天股價是往上?還是往下?投顧老師永遠說得不清不楚,好的老師還會說「在某某情況發生時,會往上」,耍嘴皮的老師就會說有待確認。(真是廢話!)
K線圖都已經很難預測明天了,它還可能是作假的呢!有人說,價會騙人,量不會騙人。碰到小型股,只要你錢多,每天「價」都可以拉漲停,但是你一定要砸銀子,所以「量」就比較客觀了。
個股有K線圖,大盤指數也有K線圖。很多小型股因為在外流通籌碼少,容易受到投信基金的認養,或是市場主力特別的照顧,技術線型都有人為操控的痕跡,美其名為「安定操作」,實則就是「作價」,尤其是尾盤作價,更是屢見不鮮。相對來說,大盤指數被操控的空間和機會就小多了,誰有那麼大的資金去拉抬指數?
有的。外資夾帶全球龐大資金,面對淺碟型的台股,偶而也會出手干預。特別是每月第三個星期三台股指數期貨結算,或每個月底新加坡摩台指數結算時,外資常常利用拉抬或打壓台積電(2330)、鴻海(2317)、聯發科(2454),以及宏達電(2498),來拉高結算或壓低結算。不過,好在外資下手的時候不多,指數K線圖騙人的機會也相對較少。
不過,話說回來,技術分析其實比基本分析要客觀。除非股價受到市場主力刻意操縱,否則股價的反映,常常都發生在公司業績變化之前。只是你要自己下苦功研究技術分析,不要聽投顧老師人云亦云。不過,沒有多年的實戰經驗,是無法領會箇中精髓的。
我有一個朋友去上一堂昂貴的技術分析班,台上說得口沫橫飛,台下聽得一頭霧水,老師是雞同鴨講,學生是鴨子聽雷。老師最後氣不過,丟下一句話:「你們那麼笨,別浪費時間學了,直接去買××××好了!」
「直接去買××××好了!」究竟是買什麼呢?這就是本書要寫的股票。
基本分析要看非常多的財務比率:存貨週轉率、應收帳款週轉率、現金流量、股東權益報酬率……,洋洋灑灑幾十項,沒念過會計怎麼搞得懂?再說,原始的數字就「不完全正確」,這些算出來的比率,也一定「不完全正確」。
EPS(每股盈餘)是投資人最重視的數字,用它可以算出本益比,然後就會知道現在股價貴不貴?值不值得買?但是股價是反映未來,你上半年該看的是下半年的EPS,你今年要看的也應該是明年的EPS,但是它都還未發生,你該如何判斷?只好公司說什麼就信什麼了。
基本分析當然該做,只是你必須承認,你做不到。因為你並沒有在那家公司上班,怎麼會知道最真實的營運狀況?不會做基本分析,就只剩下聽明牌一條路了嗎?難道沒別的賺錢方法了嗎?
什麼是EPS?
EPS(每股盈餘)是公司稅後獲利除以公司總發行股數得出的結果。例如A公司去年賺1億,公司股本5億,因為每股面額是10元,所以換算發行股數是5000萬股。1億元除以5000萬股,EPS就是2元。
什麼是本益比?
本益比是用股價除以EPS。繼續上一個例子,A公司目前市價20元,拿20(股價)除以2(EPS),它的本益比就是10。原則上,本益比越低,表示股價偏低,該買;本益比越高,一則分子(股價)已高,二則分母(EPS)太低,所以該賣。不過,有人說,面板股要買在本益比最高時(公司虧損),但要賣在本益比最低時(公司賺錢),這種另類思考,才是正確的投資策略。
技術面的迷思
另一句股市名言是「漲時重勢,跌時重質」。「勢」就是技術分析,「質」就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就是那些投顧老師用一大堆紅棒、黑棒,以及細線畫出K線圖,把你唬得一愣一愣的「看圖說故事」。他們把今天收盤,以及昨天以前的股價走勢說得頭頭是道,但你要知道的是明天和以後啊!
K線圖就是把每天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組合起來畫出來的,然後再把每天的K線連起來,就可以看到「之前」的股價趨勢。那麼,明天股價是往上?還是往下?投顧老師永遠說得不清不楚,好的老師還會說「在某某情況發生時,會往上」,耍嘴皮的老師就會說有待確認。(真是廢話!)
K線圖都已經很難預測明天了,它還可能是作假的呢!有人說,價會騙人,量不會騙人。碰到小型股,只要你錢多,每天「價」都可以拉漲停,但是你一定要砸銀子,所以「量」就比較客觀了。
個股有K線圖,大盤指數也有K線圖。很多小型股因為在外流通籌碼少,容易受到投信基金的認養,或是市場主力特別的照顧,技術線型都有人為操控的痕跡,美其名為「安定操作」,實則就是「作價」,尤其是尾盤作價,更是屢見不鮮。相對來說,大盤指數被操控的空間和機會就小多了,誰有那麼大的資金去拉抬指數?
有的。外資夾帶全球龐大資金,面對淺碟型的台股,偶而也會出手干預。特別是每月第三個星期三台股指數期貨結算,或每個月底新加坡摩台指數結算時,外資常常利用拉抬或打壓台積電(2330)、鴻海(2317)、聯發科(2454),以及宏達電(2498),來拉高結算或壓低結算。不過,好在外資下手的時候不多,指數K線圖騙人的機會也相對較少。
不過,話說回來,技術分析其實比基本分析要客觀。除非股價受到市場主力刻意操縱,否則股價的反映,常常都發生在公司業績變化之前。只是你要自己下苦功研究技術分析,不要聽投顧老師人云亦云。不過,沒有多年的實戰經驗,是無法領會箇中精髓的。
我有一個朋友去上一堂昂貴的技術分析班,台上說得口沫橫飛,台下聽得一頭霧水,老師是雞同鴨講,學生是鴨子聽雷。老師最後氣不過,丟下一句話:「你們那麼笨,別浪費時間學了,直接去買××××好了!」
「直接去買××××好了!」究竟是買什麼呢?這就是本書要寫的股票。
消息面的真相
一般投資人最重要的消息來源就是報紙(《工商時報》和《經濟日報》)、電視(東森財經台和非凡電視台)。財經雜誌和書籍因為時效性不如前二者,所以暫時不予討論。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媒體報導絕大部分都比較偏多?因為這是媒體追求生存獲利的考量,畢竟投資人喜歡偏多的言論,不喜歡偏空的角度,誰會受得了空頭時看到那副幸災樂禍的嘴臉?還有,這些上市櫃公司都是媒體的衣食父母,如果你對這些企業做真實但有些負面的報導,他們還會願意上廣告嗎?
如果整個市場都盡量報喜不報憂,對投資人也是一種誤導。股票市場本來就有多有空,適時提醒人們風險,才是正確的做法。外資如果昨天賣超200億,今天賣超100億,結果很多媒體居然說外資賣超幅度已經縮小一半,這種偏多的語氣只是麻痺投資人的無謂安慰,100億難道還算小數目嗎?
如果全球股市都大跌,而台股竟然意外只是小跌,財經節目主持人居然說:「我們台股沒在怕。」聽了彷彿時光倒錯,還以為清朝末年義和團的領袖復活了呢!這種情緒性字眼聽了雖然爽,但明天台股補跌,你最後看到股價下挫,還是會不爽的。
但有位財經節目主持人算是異數,他的財經專業素養不是其他所有串場訪問的主持人所能及的,不過他深入剖析財經數字背後的意義時,又常常過度刺耳,恐怕讓投資人不願勇敢面對。然而,多聽聽他的說法,至少可以平衡一下市場上一味樂觀的言論。
有的時候,消息不一定會出現在財經報紙或其他報紙的財經版上。鴻海郭台銘有一度經常出現在影劇版,一下子劉嘉玲,一下子林志玲,股價立刻向下反映,直到郭台銘終於情定曾馨瑩,決定再掌鴻海帥印之後,股價才又回到上升趨勢線。國外也有相同的看法,只要CEO上了財經雜誌的封面,股價大概就不會再有高點了。
此外,如果公司的財務長突然離職,又沒有新的頭路,或是簽證會計師從大型國際性會計師事務所換成小家本土的,那絕對不是好事,股票先賣再說吧!
對於總體經濟以及個別產業前景的預測,企業家遠比經濟學者精準。再舉郭台銘在2009年的一個說法為例,他將鴻海未來的成長率由30%下修到原來的一半,當時的政府高層居然嗆他,說他不是財經預測專家,不該隨意發表對未來的看法。郭台銘在第一線接單,最了解市場的需求,反觀經濟學者都是拿已經發生的數據去研判未來,時效性怎麼比得上企業經營者?
有很多專家說「看報紙做股票最危險」,因為報紙出來的消息一定是最後一手,真正買在低點的人肯定是早就知道內情的公司派,有些不肖的記者從公司派得到消息,也已經買進上車了。股票漲了一段後,他就讓消息見報,讀者奮勇搶進後,他和公司派就輕鬆落袋為安了。
我不是說「不能看報紙做股票」,而是提醒大家對個股的訊息要特別謹慎。報紙相對客觀的地方,在它對總體經濟的報導與分析,因為這對記者與編輯是沒有利害關係的。那麼「看報紙」究竟能「做什麼股票」?
你一定想問,不會做功課,也不想做功課,又不願意每次都被明牌騙,可以在股市獲利嗎?絕對可以的。這就是值得你繼續看下去的理由。
上一篇:健康人生:銀髮族健康,老人憂鬱症
下一篇:健康人生:肚子痛,並非只是腸胃病
《只買一支股,勝過18%》
定價:280元,優惠價:168元
閱讀是一種幸福。
人生猶如一本書,感受人生之樂,閱讀生命之章。
讀未見之書,如得良友;讀已見之書,如逢故人。閱讀分享讓人快樂,數量不多,優惠價提供給喜歡的朋友。來訪的朋友,如有興趣敬請留言或以電子郵件告知書名與地址及收件人大名,期待以書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