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2 16:30:21讀.冊.人
人物專訪:歐買尬執行長林一泓
林一泓:遊戲業突圍 緊抓兩大新藍海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黃國蓉 線上遊戲大廠歐買尬執行長林一泓表示,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引領行動遊戲崛起,台灣遊戲產業群雄爭霸,面臨「僧多粥少、競爭者眾」的挑戰,電子商務、第3方支付等新藍海市場,將是亂世突圍的契機。 歐買尬2008年以每股純益82.69元,刷新國內上市櫃企業年度每股獲利紀錄,讓林一泓獲得遊戲界「獲利魔術師」美譽。他強調,歐買尬定位不只是線上遊戲公司,更朝台灣版「軟體銀行Softbank(日本最大網路軟體業者)」邁進,目標是明年合併營收衝百億元。 歐買尬今年先朝賺3個股本目標邁進,超越傳奇,奪回遊戲類股獲利王與股王寶座。林一泓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台灣遊戲產業所面臨的瓶頸及突圍之道。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台灣線上遊戲產業困境與機會? 答:台灣線上遊戲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年產值達百億元,雖然比硬體製造動輒上千億甚至兆元小得多,但是遊戲產業毛利高,幾乎沒有物料成本負擔,若能掌握先機,後市可期,利潤非常可觀。 相較於歐洲、大陸等地有強而有力的內需市場支持,台灣遊戲產業最大的困境,是內需市場不夠大。 大陸內需產值大概是我們的8到10倍,面對台灣內需市場成長腳步逐步趨緩,從全盛期每年成長三成,可能剩下每年僅成長10%,業者一定要往外走,去思考別的市場要什麼,採取靈活的策略應對,才能找到成長動能。 兩岸合作有助讓台灣廠商接觸到更大的市場。歐買尬也曾經試過往美國跟南美發展,發行西班牙文遊戲,但後來發現人力、時間與資源有限,還是要把精力放在市場比較大的地方。兩岸同文同種,台灣已具備切入大陸市場優勢,可透過強化授權等方式,擴大合作。 問:手持式裝置遊戲崛起,對線上遊戲廠影響? 答:遊戲產業正面臨「僧多粥少、競爭者眾」挑戰,過去業者各自透過其獨到的商業模式,分享全球每年數百億元的商機,但手持裝置崛起,遊戲以App方式販售後,多數的利潤都被蘋果抽走,大幅侵蝕遊戲廠商原本的利潤。 手持式裝置並非遊戲產業歷來的第1次重大威脅,廠商會想辦法克服這個問題,就看廠商要花多少時間、誰能找到下一波主流趨勢。我認為,線上遊戲發展遇到瓶頸,一定會跨過去。 回頭看2006年,免費遊戲竄起,重創當時主流的月費制線上遊戲,業者面臨前所未有挑戰;事後各廠檢視消費端與大環境趨勢,大舉投入免費遊戲製作,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如今幾乎所有主流遊戲都免費,但周邊商城、配備等所帶來的商機,遠大於當年僅賣遊戲,讓業者獲得更大利潤。 |
問:如何看韓國Nexon有意併購橘子?
答:Nexon入主橘子不是一天兩天,2008年就開始投資了。橘子曾自豪地對外宣布,最大法人股東就是Nexon這家國際級公司,從一開始就持股13%,到現在34%。橘子並非不知道Nexon一路加碼,差異在Nexon的態度已大幅轉變。
我覺得,一家公司,你走資本市場這條路、公開發行,就要接受市場檢驗,營運階層面對股東有意見,說聲謝謝就好,反應不用太大。 如果有公司很認同歐買尬的賺錢能力、能把我們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我們竭誠歡迎對方發動併購。
問:你之前與馬英九總統見面,對遊戲產業發展有無提出建議?
答:見面的場合是,去年我們幾個人得了青年創業楷模,馬總統接見我們。我主要談的東西是希望落實「內實外虛」的實名制系統。
今天大家都擔心個資外洩的問題,政府有責任要做一個系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內政部申請一個帳號和密碼。這個部分很適合內政部來做,廠商則接受內政部的帳號,讓玩家登入,我不知道你是男是女,不知道你的隱私,但萬一有詐騙、遊戲發生糾紛,內政部就可以查得到身分。
問:歐買尬的營運展望?
答:歐買尬不只是個Online Game Company(線上遊戲公司),目標要成為台灣版的Softbank(軟體銀行),在電子商務領域取得一席之地。
日本的軟體銀行是從電信業切入,歐買尬則要從遊戲本業切入,進而滲透進入其他領域,包括其它所有電子商務所需要的東西。我希望,未來的3至5年歐買尬每年都要賺超過1個股本。
問:廠商要如何突圍?
答:有些廠商認為他們要花精神在行動遊戲(Mobile Game),有些人說他們要做跨平台的網頁遊戲(Web Game),都是不錯的想法。在我看來,電子商務、第3方支付,將是遊戲產業新藍海。
我認為,第3方支付將會是比遊戲業更大一塊的產業。現在台灣已有PChome(網路家庭)與歐買尬看到這個市場潛力,積極布局當中。歐買尬透過成立歐付寶,成為目前唯一跨入第3方支付平台的遊戲業者,目標鎖定所有的線上遊戲及電子商務。
如果有1個好的支付工具,就不會被騙,保障買賣雙方的交易安全。萬一遊戲公司倒了,沒關係,有交付信託履約保證,錢可以拿回來。衍生更多的是住宿券、泡湯券,到底這些券是真是假?都不用擔心,只要有第3方交付的履約保證,就很安全。
我們把PChome這5年來的營收攤開來看,很明顯在成長,到現在年營業額110億元左右,顯示大家現在愈來愈能接受線上購物。
以大陸市場為例,2011年線上購物產值去年倍增至人民幣2.2兆元(約新台幣10.34兆元),我一度在想這會不會是一個頂點,以去年數字來看,其中53%金流是透過第3方支付,由此推算,第3方支付市場規模去年就已突破人民幣1兆元,商機非常大。
Oh My God!以服務創造驚嘆
歐買尬執行長林一泓曾經負債5,000萬元、公司員工僅剩3人,落魄到要靠媽媽變賣黃金資助,但「不創新便是死亡,墨守成規就是退步」的經營哲學,讓他成功東山再起。
「Oh My God!」是一句常聽到的驚嘆語,也是歐買尬的公司英文名。
林一泓說,取名「歐買尬」,就是想以優質服務為遊戲產業創造驚嘆,也是他落實「創新」哲學的基礎。林一泓是重度電玩迷,國中時一度沉迷「Apple Ⅱ」,半夜偷偷起床玩到天亮,怕家裡大人發現,還在門下塞毛巾擋住光線。雖然沈迷於電玩,以至於廢寢忘食,但他也知道功課要顧好。
大學時玩「創世紀」電腦遊戲,讓他的英文進步很多,當兵時,他跟現在的妻子培養感情的方式,就是放假時一起玩線上「大富翁」。直至今日,他笑說:「每個周末都宅在家玩遊戲,周六、周日兩天,連續玩18個小時習以為常。」
林一泓曾服務於寶來集團轉投資的儒碩,做的是看盤系統;也曾到遊戲業龍頭廠智冠,擔任董事長王俊博的特助,從中學習並摸索遊戲產業的發展趨勢及方向。
創業後,林一泓原本代理一些國外的軟體及電腦單機版遊戲,但2005年由於盜版猖獗,公司堆了一庫房的電腦遊戲賣不出去,等於創業6年來燒掉5,000萬元,員工也從30個人走到只剩下3人。
但他總覺得「有理念、有想法的人,怎麼可能會輸!」那時他鐵了心,「能借的錢都借滿了,只剩母親會借你了」,讓他撐下去的,就是家人的支持。
回想當時,母親把80年代石油危機時買的金條拿去變賣,大約賣了100多萬元,再拿家裡房子去抵押,湊了一筆錢讓林一泓度過難關。為了節省公司支出,林一泓帶著2名員工搬到南港軟體園區,3個人合力將原本的辦公室設備拆掉,自己鋪換新的方塊地毯、裝櫃子和裝線路,期待可以東山再起。
2006年,歐買尬轉型為線上遊戲的營運商,2008年推出「LUNA Online」後一炮而紅;去年初上櫃,亮麗的財報推升歐買尬一度躍居為遊戲族群股王。
歐買尬持續成長至今,林一泓回想,他所以能夠跌倒後、再站起來,就在於內心所堅持的經營哲學:「不創新便是死亡,墨守成規就是退步。」
他一直相信,把事情做好,而且要站在玩家的角色,去面對市場的競爭,唯有以玩家的角度思考,公司才知道舊遊戲要如何「創新」、公司經營模式要如何「創新」,唯有「創新」才能與別人不同。
為了解玩家,進而激發「創新」,林一泓發展出一套「玩家互動理論」。他說,創新要以玩家需求為最高原則,惟有將舊玩家照顧好,擴增新會員,業績才會同步成長。
下一篇:小暑閱讀:英雄家族「楊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