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4 06:57:03讀.冊.人
蟠龍獻瑞: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
書名: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
作者:陳文茜
現任
2011 美國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亞洲中文版首席顧問
2004 -迄今 鳳凰衛視「解碼陳文茜」節目主持人
2005 -迄今 中天電視「文茜的世界周報」節目主持人
2008 -迄今 中天電視「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節目主持人
2007 -迄今 中國廣播公司「文茜的異想世界」節目主持人
2010 -迄今 東森電視「文茜的財經故事」
2010 -迄今 「± 2度C」台灣第一部氣候變遷紀錄片監製
1999 -迄今 台灣商業週刊首席顧問
2004 -迄今 鳳凰衛視「解碼陳文茜」節目主持人
2005 -迄今 中天電視「文茜的世界周報」節目主持人
2008 -迄今 中天電視「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節目主持人
2007 -迄今 中國廣播公司「文茜的異想世界」節目主持人
2010 -迄今 東森電視「文茜的財經故事」
2010 -迄今 「± 2度C」台灣第一部氣候變遷紀錄片監製
1999 -迄今 台灣商業週刊首席顧問
經歷
2001 - 2010 中國電視公司、中天電視「文茜小妹大」節目主持人
1998 - 2006 飛碟電台「飛碟晚餐」節目主持人
2000 - 2002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指導講師(專業領域特殊成就講師)
1996 - 1998 TVBS電視台『女人開講』節目主持人
1997 國發會經濟小組召集人
1996 EEI唱片公司總經理
1993 - 1995 聯合國少數族群聯盟亞洲代表
1993 - 1994 美國費城河流.死亡與冥婚藝術展演製作人
1992 台北縣第一屆中元普渡宗教藝術節召集人
1982 - 1983 中國時報美洲版副刊主編
1980 - 1981 Ding & Ding律師事務所
2001 - 2010 中國電視公司、中天電視「文茜小妹大」節目主持人
1998 - 2006 飛碟電台「飛碟晚餐」節目主持人
2000 - 2002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指導講師(專業領域特殊成就講師)
1996 - 1998 TVBS電視台『女人開講』節目主持人
1997 國發會經濟小組召集人
1996 EEI唱片公司總經理
1993 - 1995 聯合國少數族群聯盟亞洲代表
1993 - 1994 美國費城河流.死亡與冥婚藝術展演製作人
1992 台北縣第一屆中元普渡宗教藝術節召集人
1982 - 1983 中國時報美洲版副刊主編
1980 - 1981 Ding & Ding律師事務所
獲獎記錄
2011 獲頒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星雲特別獎─兩岸新聞資訊貢獻獎」
2011 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節目主持人
2011 讀者文摘亞洲消費者票選「新聞時事類最受信任主持人」
2010 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文茜的世界周報」節目主持人
2008 鳳凰電視台年度最佳節目主持人
2002 - 2004 廣電基金調查收視率第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2000 廣電基金票選最佳廣播節目主持人及最具影響力廣播節目主持人
1998 獲亞洲週刊英文版 (Asia week) 評選為一九九七年全亞洲二十五位
「創造趨勢的人物」之一,陳文茜是唯一上榜的台灣人
1998 TVBS民調,陳文茜被選為台灣地區「最具影響力、最有智慧的女人」
1996 公共關係基金會全國第三屆傑出公關獎,獲選為年度最佳發言人獎
1995 獲選為TVBS主辦年度十大風雲人物第四名
2011 獲頒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星雲特別獎─兩岸新聞資訊貢獻獎」
2011 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節目主持人
2011 讀者文摘亞洲消費者票選「新聞時事類最受信任主持人」
2010 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文茜的世界周報」節目主持人
2008 鳳凰電視台年度最佳節目主持人
2002 - 2004 廣電基金調查收視率第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2000 廣電基金票選最佳廣播節目主持人及最具影響力廣播節目主持人
1998 獲亞洲週刊英文版 (Asia week) 評選為一九九七年全亞洲二十五位
「創造趨勢的人物」之一,陳文茜是唯一上榜的台灣人
1998 TVBS民調,陳文茜被選為台灣地區「最具影響力、最有智慧的女人」
1996 公共關係基金會全國第三屆傑出公關獎,獲選為年度最佳發言人獎
1995 獲選為TVBS主辦年度十大風雲人物第四名
內容介紹:
獻給所有失落的一代。
二○○八年,金融海嘯襲捲全球,世人從迷夢中驚醒。如今,另一波崩壞正在發生,這個崩壞如荊棘藤蔓,隱發自美麗的歐陸。地中海的藍天白雲,依舊一派悠閒,但光天化日之下,恐怖劇碼正在上演。希臘、法國、德國,無一倖免,歐洲經濟體此刻正在崩壞,並且禍及全世界!
且看陳文茜抽絲剝繭,大膽揭露看似繁榮的歐陸經濟體質是如何虛幻的一場假象;細密檢視每場經濟會議所帶來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每位當權人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決策是如何平息災難或是挑起禍端;世界每個角落的人民,是如何無法逃避這場正在上演的恐怖災難劇。
陳文茜以明晰透徹的眼神、無奈的預言口吻,來看這驚心動魄的人間劇碼。且看一看美麗而蒼涼的文明聚合,是如何只能剩下一個角落的繁華。
目錄:
1.地球上青春的眼淚
2.只剩一座橋
3.失落的一代
4.殘缺與完美──賈伯斯的時光長卷
5.我們是否逃不過二次衰退
6.歐洲恐怖片上演
7.天剛黑
8.當希臘瘋狂時,天全黑了
9.希臘總理給世界政客的一堂課
10.希羅烽火二人轉
11.歐債中,惟一不敗的德國
12.德國啟示錄
13.顫慄歐債的另一個真相
14.當歐洲夢醒時分
15.帝國遺夢
16.黃金的天堂與地獄
17.黃金,黃金,我愛你!
18.戴高樂的黃金夢
19.悼念我的偶像布洛克
20.一個廢墟兩個中國
21.變臉的中國經濟
22.當中國停、聽、看
23.美國欠全世界,一個道歉
24.回憶帝國的崛起
25.在同一張地圖上,看著美元大貶
26.華盛頓馬戲團
27.世界貨幣的獨白
28.哭泣的法老
29.格達費的訣別之旅
30.世界不會在我們眼前倒塌
2.只剩一座橋
3.失落的一代
4.殘缺與完美──賈伯斯的時光長卷
5.我們是否逃不過二次衰退
6.歐洲恐怖片上演
7.天剛黑
8.當希臘瘋狂時,天全黑了
9.希臘總理給世界政客的一堂課
10.希羅烽火二人轉
11.歐債中,惟一不敗的德國
12.德國啟示錄
13.顫慄歐債的另一個真相
14.當歐洲夢醒時分
15.帝國遺夢
16.黃金的天堂與地獄
17.黃金,黃金,我愛你!
18.戴高樂的黃金夢
19.悼念我的偶像布洛克
20.一個廢墟兩個中國
21.變臉的中國經濟
22.當中國停、聽、看
23.美國欠全世界,一個道歉
24.回憶帝國的崛起
25.在同一張地圖上,看著美元大貶
26.華盛頓馬戲團
27.世界貨幣的獨白
28.哭泣的法老
29.格達費的訣別之旅
30.世界不會在我們眼前倒塌
書摘:地球上青春的眼淚
他們並不想當時代的紀念碑,一點也不想。
他們生在一九九○年泡沫前的假繁榮時代,享受歷代人類未曾擁有的物質「富裕童年」,然後在渾然不覺中,繁榮的門關上了。光陰真的如同故事,等他們長成,二○○八年,十八歲;二○一一年,二十一歲;二○一二、二○一三……人生已數不清還要等待多少個年頭,他們終於慢慢清醒,這一切不是一時的災難;青春的他們注定要被時代狠狠地拋棄,不管或淚或笑或怒或怨,他們都將被遺忘。
青春,挽不住。在一場轟隆轟隆經濟大衰退的巨輪聲中,青春被輾得很碎,也很徹底。家裡父母還攢點錢的孩子,選擇逃避;反正「未來」沒有形狀,很遙遠。家裡供不起的,四處找工作,人生像起風的落葉,到處漂流。每日辛苦打工,工資台幣兩萬五,頂多三萬。從小等候青春,等待長大,迎來的卻是一個完全錯亂的時代。經濟學家以他們一慣老練的口吻不斷修正這場經濟大災難將持續多久;二○○八年說三到五年吧!三年過去了,二○一一年另一個預測數字又來了,還要至少再等另一個三到五年吧!
於是台灣的阿常,每天躲在星巴克,笑臉迎人地為客人製泡一杯又一杯的拿鐵。心情好的時刻,阿常會舉起打得濃濃氣泡的奶泡之壺,杯口繞個兩圈,輕柔地製作一朵美麗的白奶之花;好似期許自己殘弱的生命,至少有那麼一小段時刻,可以撐著白色咖啡杯繡出一點美感。儘管阿常心裡早已預知,沒多會兒,一切都會成為泡影,奶泡之花會沉下去,就像自己的生命,在一個逃不掉的不幸年代,必然下沉。
日子一天一天過了,憂鬱的青春阿常讀著賈伯斯傳,正想好好體悟他人生敗部復活的哲學,總公司的通知已到臨。陽明山國家公園星巴克店營業額除週末外已不符合成本,二○一一年底,分店將關門,阿常失業了。
等不到秋葉全落光,阿常的奶泡小天地已然轉場。這是二○○八年以來,他第二個被開除的工作。他沒有犯什麼錯,每日親切謙虛招待客人,總公司交待的守則沒有一樣不遵守;有一度在諾拉瓊斯慵懶的嗓音「story」歌聲中,他曾以為人生可以就這麼飄來飄去。但這些終究是一陣煙,就在那多愁善感的青春中,狂熱的夢破了,幸福的小天地也守不住了。總公司通知抵達那一天,對面國際飯店的樹葉才開始泛黃,葉子都尚攀得住大樹,為什麼時代之樹連一個小小的生命也撐不起呢?
阿常覺得自己像迷宮中的植物,他活在一個宛若迷宮的年代,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出路在何方,在何時;他只能如植物般活著,一動也不動地,接受時代的審判。
地球另一端三十一歲的阿莉琦比阿常大七歲,雅典大學畢業六年了,從來找不到工作。她從小喜愛雅典的一切,衛城的夕陽,地中海的天空;現在天上的星星及夕陽,都已沉入海底,當地平均失業率高升至十六%,一年比一年差。她,沒有選擇,只能收拾行李;就像二戰時所有冒險的先祖移民,離鄉前往美國,義無反顧。她相信雖然自己擁有的很少,至少還有青春。
到了紐約皇后區依親,才發現自己一紙雅典大學醫學院文憑也找不著褓母或護士的工作。她沒有工作簽證,沒有綠卡;那個歡迎世界移民象徵的自由女神還站立港口,但女神臉部雕塑已然斑剝。帶著五百歐元,一口行李;她徒有先祖的勇氣,卻沒有了先祖的運氣。美國早已自顧不暇,當地年輕人失業率高達十七%,她只能偷偷想辦法打黑工。行經華盛頓廣場,有時總會看到那些「佔領華爾街」的年輕人;每夜,無論寒冬、凍雪,想辦法以燭火拚出一個圖形「99%」。
她怕一旁的警察盤詢她,只敢偷瞄一眼。寥寥幾個帳棚,多麼淒苦的吶喊與失落。遠遠地阿莉琦聽到了地球另一端的控訴與眼淚,「我們到過很多公司實習,但要有一份薪水,簡直不可能!」年輕本是一個人生命最大的本錢,現在它的意義等同「無經驗」、「無產值」,青春與空白劃上等號,青春成了詛咒。
美國的青年尚可佔領華爾街,阿莉琦還有勇氣提起皮箱往美國打黑工;北京中關村城郊外唐家嶺的小莫,則只能像螞蟻一般,躲在一個崛起中國的首都旁,小心翼翼啃食他的生命。當年他可是村子裡惟一考上重點大學的,一紙清華的文憑當不上胡錦濤也至少應是個前途閃亮的小官員吧。二○○九年畢業後,一群與他相同十年寒窗苦讀的清華畢業生,都找不到理想工作,就在這裡窩著。他們不可能屈就當個組裝工人,組裝廠也不會要他;而中關村裡也沒有適合的長期工作。
成長於中國兩百年來最好的八○年代,打從走進清華庚子賠款成立的校園裡,小莫總是跟著官方媒體日日陶醉「中國崛起」。北京奧運那一天,蔡國強的煙火大腳印,還帶著中國走出居庸關呢!小莫擠在宿舍人群裡看著轉播,煙火燦爛如銀河瀑布,二○○八年八月八日那一夜他大三,二十一歲,人生滿是憧憬;一個月後,雷曼兄弟倒閉了!煙火的氣息還來不及消散,北京清華的宿舍裡,已是一片冷清靜謐。聽說明年畢業的人,日子不好過了;等到二○○九年輪到自己,一張又一張履歷表寄出,一家又一家打短工,往往一天掙得錢只夠啃兩個大餅加付房租。與希臘阿莉琦不一樣,他沒臉回家。時代的門一關,家鄉的門,也不開了。怎麼回去跟村子裡的人解釋,時代變了。村中父老只會當自己是個偷懶八○後的痞子;尤其想起當年父親如何當了種田的牛,送他進北京城讀書,怎麼說也該衣錦還鄉啊!
小莫惟一能做的事除了拼命找工作外,就是閒來上微博,抒發憤怒。在那兒,他結交了許多未曾謀面的朋友,共同揭發,共同仇富。
北京街道永遠擠滿了各式各牌豪華車陣,而他堂堂清華大學生却連一個車內的皮椅也買不起。他曾動過念頭,氣起來時找台豪華房車,人就站在房車前口,擋住它;就這麼辦!如同六四事件那個擋住坦克車的青年,至少青春的肉體是勇敢地、雄壯地、經得起對幹的。但還沒走到高架路上,想起老父的顫抖、老母的眼淚……小莫再咬一口大餅,「我的人生不過是隻螞蟻,一輾就死。」於是苟活吧……像螞蟻般的苟活下去吧。
根據OECD資料,全球主要經濟體自二○○七年後,青年失業率皆急速上升。二○一○年義大利青年失業率二十七.八%,希臘青年失業率三十二.九%,阿拉伯之春起源地突尼西亞青年失業率四十九%,西班牙現在已逼近這個革命前的數字,青年失業率高達四十一%;中國,沒有統計數字,也沒有官方敢於公佈數字。
於是地球有一大批人,他們的名字叫「年輕人」;當他們踏出成長的起點時,却已抵達了終點。我每次回想歐元主席榮科對他們的擔憂之語,「這些人將成為失落的一代,因為全球經濟復甦可能需要接近十年;屆時,他們已太老,比他們年輕的人將取得新釋出的工作。這一代可能成為永久失業的一代!」這是兩個多月前歐元主席的感慨,榮科的字字句句,打在我的腦海裡,始終揮之不去。現在我只要遇見二十來歲的人,便禁不住多看他們幾眼,常常莫名激動地想走上前去,像一個母親拍拍他們的肩膀。我不敢多問的是:他們知道一場大遺棄,正在自己的生命中展開嗎?他們意識自己的人生,幾乎必然是一場滑坡的旅程嗎?
沒有人知道這場全球式的經濟大災難,何時結束。眾人只能耐心等待,等待,再等待……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因為這是繁華西方製造的災難,東方的臉孔黃色的眼睛,只能垂下眼瞼,靜默的祈福。直到隔了許多許多年之後,這些現下年輕的肉體蒼涼了,青春散盡了,一切才能終止。
而當經濟復甦時,又有多少青春的完整人生,已被徹底耗盡?
除了撰文祝福,寫下一些心虛的激勵之語外,我發現自己竟然什麼也不能做。只想告訴千千萬萬閱讀此文的青年,如果你活得很痛苦,很卑微,像阿常、像阿莉琦、像小莫……不要怪自己,更不要恨自己。錯的絕不是你們,錯的是這個時代。
世界對不起你們。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他們並不想當時代的紀念碑,一點也不想。
他們生在一九九○年泡沫前的假繁榮時代,享受歷代人類未曾擁有的物質「富裕童年」,然後在渾然不覺中,繁榮的門關上了。光陰真的如同故事,等他們長成,二○○八年,十八歲;二○一一年,二十一歲;二○一二、二○一三……人生已數不清還要等待多少個年頭,他們終於慢慢清醒,這一切不是一時的災難;青春的他們注定要被時代狠狠地拋棄,不管或淚或笑或怒或怨,他們都將被遺忘。
青春,挽不住。在一場轟隆轟隆經濟大衰退的巨輪聲中,青春被輾得很碎,也很徹底。家裡父母還攢點錢的孩子,選擇逃避;反正「未來」沒有形狀,很遙遠。家裡供不起的,四處找工作,人生像起風的落葉,到處漂流。每日辛苦打工,工資台幣兩萬五,頂多三萬。從小等候青春,等待長大,迎來的卻是一個完全錯亂的時代。經濟學家以他們一慣老練的口吻不斷修正這場經濟大災難將持續多久;二○○八年說三到五年吧!三年過去了,二○一一年另一個預測數字又來了,還要至少再等另一個三到五年吧!
於是台灣的阿常,每天躲在星巴克,笑臉迎人地為客人製泡一杯又一杯的拿鐵。心情好的時刻,阿常會舉起打得濃濃氣泡的奶泡之壺,杯口繞個兩圈,輕柔地製作一朵美麗的白奶之花;好似期許自己殘弱的生命,至少有那麼一小段時刻,可以撐著白色咖啡杯繡出一點美感。儘管阿常心裡早已預知,沒多會兒,一切都會成為泡影,奶泡之花會沉下去,就像自己的生命,在一個逃不掉的不幸年代,必然下沉。
日子一天一天過了,憂鬱的青春阿常讀著賈伯斯傳,正想好好體悟他人生敗部復活的哲學,總公司的通知已到臨。陽明山國家公園星巴克店營業額除週末外已不符合成本,二○一一年底,分店將關門,阿常失業了。
等不到秋葉全落光,阿常的奶泡小天地已然轉場。這是二○○八年以來,他第二個被開除的工作。他沒有犯什麼錯,每日親切謙虛招待客人,總公司交待的守則沒有一樣不遵守;有一度在諾拉瓊斯慵懶的嗓音「story」歌聲中,他曾以為人生可以就這麼飄來飄去。但這些終究是一陣煙,就在那多愁善感的青春中,狂熱的夢破了,幸福的小天地也守不住了。總公司通知抵達那一天,對面國際飯店的樹葉才開始泛黃,葉子都尚攀得住大樹,為什麼時代之樹連一個小小的生命也撐不起呢?
阿常覺得自己像迷宮中的植物,他活在一個宛若迷宮的年代,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出路在何方,在何時;他只能如植物般活著,一動也不動地,接受時代的審判。
地球另一端三十一歲的阿莉琦比阿常大七歲,雅典大學畢業六年了,從來找不到工作。她從小喜愛雅典的一切,衛城的夕陽,地中海的天空;現在天上的星星及夕陽,都已沉入海底,當地平均失業率高升至十六%,一年比一年差。她,沒有選擇,只能收拾行李;就像二戰時所有冒險的先祖移民,離鄉前往美國,義無反顧。她相信雖然自己擁有的很少,至少還有青春。
到了紐約皇后區依親,才發現自己一紙雅典大學醫學院文憑也找不著褓母或護士的工作。她沒有工作簽證,沒有綠卡;那個歡迎世界移民象徵的自由女神還站立港口,但女神臉部雕塑已然斑剝。帶著五百歐元,一口行李;她徒有先祖的勇氣,卻沒有了先祖的運氣。美國早已自顧不暇,當地年輕人失業率高達十七%,她只能偷偷想辦法打黑工。行經華盛頓廣場,有時總會看到那些「佔領華爾街」的年輕人;每夜,無論寒冬、凍雪,想辦法以燭火拚出一個圖形「99%」。
她怕一旁的警察盤詢她,只敢偷瞄一眼。寥寥幾個帳棚,多麼淒苦的吶喊與失落。遠遠地阿莉琦聽到了地球另一端的控訴與眼淚,「我們到過很多公司實習,但要有一份薪水,簡直不可能!」年輕本是一個人生命最大的本錢,現在它的意義等同「無經驗」、「無產值」,青春與空白劃上等號,青春成了詛咒。
美國的青年尚可佔領華爾街,阿莉琦還有勇氣提起皮箱往美國打黑工;北京中關村城郊外唐家嶺的小莫,則只能像螞蟻一般,躲在一個崛起中國的首都旁,小心翼翼啃食他的生命。當年他可是村子裡惟一考上重點大學的,一紙清華的文憑當不上胡錦濤也至少應是個前途閃亮的小官員吧。二○○九年畢業後,一群與他相同十年寒窗苦讀的清華畢業生,都找不到理想工作,就在這裡窩著。他們不可能屈就當個組裝工人,組裝廠也不會要他;而中關村裡也沒有適合的長期工作。
成長於中國兩百年來最好的八○年代,打從走進清華庚子賠款成立的校園裡,小莫總是跟著官方媒體日日陶醉「中國崛起」。北京奧運那一天,蔡國強的煙火大腳印,還帶著中國走出居庸關呢!小莫擠在宿舍人群裡看著轉播,煙火燦爛如銀河瀑布,二○○八年八月八日那一夜他大三,二十一歲,人生滿是憧憬;一個月後,雷曼兄弟倒閉了!煙火的氣息還來不及消散,北京清華的宿舍裡,已是一片冷清靜謐。聽說明年畢業的人,日子不好過了;等到二○○九年輪到自己,一張又一張履歷表寄出,一家又一家打短工,往往一天掙得錢只夠啃兩個大餅加付房租。與希臘阿莉琦不一樣,他沒臉回家。時代的門一關,家鄉的門,也不開了。怎麼回去跟村子裡的人解釋,時代變了。村中父老只會當自己是個偷懶八○後的痞子;尤其想起當年父親如何當了種田的牛,送他進北京城讀書,怎麼說也該衣錦還鄉啊!
小莫惟一能做的事除了拼命找工作外,就是閒來上微博,抒發憤怒。在那兒,他結交了許多未曾謀面的朋友,共同揭發,共同仇富。
北京街道永遠擠滿了各式各牌豪華車陣,而他堂堂清華大學生却連一個車內的皮椅也買不起。他曾動過念頭,氣起來時找台豪華房車,人就站在房車前口,擋住它;就這麼辦!如同六四事件那個擋住坦克車的青年,至少青春的肉體是勇敢地、雄壯地、經得起對幹的。但還沒走到高架路上,想起老父的顫抖、老母的眼淚……小莫再咬一口大餅,「我的人生不過是隻螞蟻,一輾就死。」於是苟活吧……像螞蟻般的苟活下去吧。
根據OECD資料,全球主要經濟體自二○○七年後,青年失業率皆急速上升。二○一○年義大利青年失業率二十七.八%,希臘青年失業率三十二.九%,阿拉伯之春起源地突尼西亞青年失業率四十九%,西班牙現在已逼近這個革命前的數字,青年失業率高達四十一%;中國,沒有統計數字,也沒有官方敢於公佈數字。
於是地球有一大批人,他們的名字叫「年輕人」;當他們踏出成長的起點時,却已抵達了終點。我每次回想歐元主席榮科對他們的擔憂之語,「這些人將成為失落的一代,因為全球經濟復甦可能需要接近十年;屆時,他們已太老,比他們年輕的人將取得新釋出的工作。這一代可能成為永久失業的一代!」這是兩個多月前歐元主席的感慨,榮科的字字句句,打在我的腦海裡,始終揮之不去。現在我只要遇見二十來歲的人,便禁不住多看他們幾眼,常常莫名激動地想走上前去,像一個母親拍拍他們的肩膀。我不敢多問的是:他們知道一場大遺棄,正在自己的生命中展開嗎?他們意識自己的人生,幾乎必然是一場滑坡的旅程嗎?
沒有人知道這場全球式的經濟大災難,何時結束。眾人只能耐心等待,等待,再等待……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因為這是繁華西方製造的災難,東方的臉孔黃色的眼睛,只能垂下眼瞼,靜默的祈福。直到隔了許多許多年之後,這些現下年輕的肉體蒼涼了,青春散盡了,一切才能終止。
而當經濟復甦時,又有多少青春的完整人生,已被徹底耗盡?
除了撰文祝福,寫下一些心虛的激勵之語外,我發現自己竟然什麼也不能做。只想告訴千千萬萬閱讀此文的青年,如果你活得很痛苦,很卑微,像阿常、像阿莉琦、像小莫……不要怪自己,更不要恨自己。錯的絕不是你們,錯的是這個時代。
世界對不起你們。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書摘:殘缺與完美——賈伯斯的時光長卷
殘缺,使人生變得更美好;正如蘋果公司(Apple)的Logo,缺了一角,反而出色不凡。
賈伯斯生前惟一口述的自傳「賈伯斯傳」十月二十四日全球上市,書商當天中午立即快遞一本至我家。我以悸動的心,快速地於兩個半小時內,閱讀完第一次,全書七百七十五頁。每讀到人生帶給他殘缺時痛苦及美好交錯的記憶,我即於書頁上摺一個小角。這一頁的紙已勿須躺平,它本來不是為了描述一個平順無聊的故事,它被特別地摺疊,像我對一位陌生人摺疊著我的愛與敬意。其他平坦的紙頁,只是敘述賈伯斯如何成立他的夢幻工作室,與迪士尼如何交涉談判,並賺了大錢。那些賈伯斯的事,我們皆已太耳熟能詳,而且我也不感興趣。
我相信賈伯斯終其一生不過也僅以「科技」為名,目的是為了完成他人生狂想的譜曲。他在乎的是「Think different」,瘋狂、與眾不同、脫軌,然後讓世界「向前邁進」。
這一名天才,從他生父母的精子與卵子結合那一刻起,已註定人生被迫走上脫軌,因為「正軌」不會賜予這名孩子「人性化」的成長過程。賈伯斯生於一九五五年,比二○○一年九一一事件早了四十六年。過去我們僅知道他是一名被遺棄的嬰兒,但傳記中第一回道出他的父親不只是敘利亞人,而且是一名擁有好幾座煉油廠商業大亨的兒子。賈伯斯口中「只是一名提供精子」的生父家族,不只是當地的望族,甚至勢力龐大至可以操縱當地小麥價格,在敘利亞擁有大片土地。賈伯斯生父母相遇之處是美國保守又開放的威斯康辛大學,那裡的校園如麥迪遜(Madison)是自由派大本營,但出了大學則是天主教共和黨的保守派地盤。賈伯斯的生母愛上了回教徒的助教,而她卻是一個嚴格天主教家庭的女孩。不過二十三歲,天主教女孩懷了回教徒的兒子,這兩個至今糾纏不斷掀起宗教戰爭的教派,卻在賈伯斯母親的子宮內,既幸也不幸,孕育了一個日後人們才知道傳世天才的小生命。從天主教卵子與回教精子結合的那一剎那,註定了賈伯斯的一生,他必然得被生下來,因為天主教不允許墮胎;然後他必然得被遺棄。一個命中註定的殘缺,一個命中註定他日後成長過程得比別人更多探究內心的人生功課,識破牢不可破的宗教信仰……打從出生那一刻起,成為了孤兒,他即得一步一步地克服這一切,直至「Think different」。
於是賈伯斯像上天賜予人類的禮物,管上天叫阿拉、基督、瑪麗亞、佛祖、或禪道……,上天給了我們一名天才,讓他先被遺棄,從一個富有上流社會的精子卵子身體外被丟棄,然後再由兩名安貧樂道且充滿愛的工人藍領家庭父母收養了他。
在他六、七歲時,有一天對門的女孩與他聊天,賈伯斯告訴女孩自己被領養的事實。女孩問:「所以說,你真正的爸爸媽媽不要你了?」賈伯斯當場哭著跑回家,而他那連高中文憑都沒有且清苦的父母,卻如真正的上帝使者般很認真、嚴肅、盯著他,然後一字一字慢慢地說,重複了許多次:「不是這樣的……你是我們特別挑選的寶貝。」
遺棄與寵愛織網了賈伯斯的一生。他幸運地被道德崇高的工人家庭收養,並繼承了他藍領階級的父親的品德。他曾說自己的養父,年輕時帥如詹姆斯迪恩,喜歡修汽車,每件事總想辦法做到盡善盡美,連許多沒人發現的細節,也沒放過。養父雖是一個窮光蛋,賈伯斯在傳記中告訴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我一生以父親為傲;因為他不會為了成交生意而花言巧語,或低聲下氣巴結客戶,當個馬屁精。」賈伯斯非常憤怒一般庸俗的見解,以為他拼命工作,只是想板回一城,讓拋棄他的父母後悔。他說:「或許領養的身份,使我變得比別人獨立,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但我的養父母百分之一千才是我的父母,我父母寵愛我讓我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最特別的孩子。」
寵愛,使賈伯斯自信;遺棄,使他獨立。原生父母給了他天才的基因,養育的父母包容他、縱容他、相信他、甚至崇拜他,任由他的人生一路闖禍、冒險、追尋;……然後,世人才擁有了這位奇才。賈伯斯的養父給他的身教深深影響他日後創業的態度;傳記中他自述不向生產鏈的廠商砍價,他永遠在意的是生產者能不能提供完美的工藝產品。他創業後,不投資金融商品,不炒股票,不買噴射機,他雖熱愛某些不算便宜的設計產品,如保時捷、雙人牌刀具、百靈牌咖啡機、BMW機車、亞當斯(Adam Smith)黑白攝影作品、貝森朵夫鋼琴與頂級音響Bang & Olufsen ……但這些與他的財富並不成比例。除了這些花錢的嗜好外,他住的房子沒有太多裝飾,以致甲骨文執行長到他家作客,在賈伯斯兒子眼中,「那是一名比爸爸有錢多了的叔叔。」蘋果上市三十年後,賈伯斯回憶人生擁有第一個億美元在手時,自己的心情,「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生長於中產階級的家庭。……我看到蘋果公司的一些人賺了大錢,開始買勞斯萊斯與好幾棟豪宅。……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對自己承諾:絕不讓金錢破壞我的人生。」
絕不讓金錢破壞人生,他相信過多的物質欲望會腐蝕人生的靈魂。他真正的榜樣不是巴菲特、比爾蓋茲,而是窮光蛋的養父,人生只力求產品完美;他把多數的精力全投注於產品不斷向前邁進,日新月異。他不關心股價,只在乎作品是否足夠改變世界。
賈伯斯傳首度透露他自二○○八年初,癌症已轉移,每日靠注射嗎啡止痛。但同一時間他一一推出iPhone2, 3, 4,4S,以及改變世界的iPad。當年賈伯斯重回蘋果時,親自撰寫廣告文字,並挑選「向瘋狂人士致敬」的代表人物。其中之一是鮑伯.狄倫(Bod Dylan),但鮑伯呼喚賈伯斯的不僅是六○年代他如歌神的身影,而是八○年代鮑伯重登舞台彈奏電吉他的勇氣。Bob頭也不回地上了舞台,帶著「The Band」,彈起無人熟悉的電吉他,觀眾席噓聲不斷,這不是他們要的「吉他之神」。但Bob頭也不回,告訴樂團:「他媽的我們繼續演奏」。賈伯斯相信人的一生就是那麼幾頁,他不會向停留腳步的人致敬,只會向「不斷向前邁進的瘋狂人士致敬。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這是一個不往後看回顧的人,以致他活了僅僅五十六歲,卻好似改變了半個地球。
賈伯斯被他創辦的公司開除了,同時被他自己引進的夥伴背叛了;他不是聖人,不可能沒有憤怒。但即使懷抱怨怒,他熱烈的靈魂又讓他投入皮克斯(Pixar),人生另一趟意外的旅程。這一場與動畫公司的邂逅,不只填補了他再回蘋果十二年間的空缺,幫他賺了千億美元;更幫助他創新ipad時,提供絕棒的點子Appstore。他設計了一個平台,讓全球看不見、或搖搖欲墜如皮克斯般的天才動畫小子們,找到夢想平台,在那裡創業、在那裡與全球競爭創意;而這間接使得iPhone與iPad在同型的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中,一枝獨秀。
傳記尾聲,賈伯斯的人生走到末了;他不再聆聽年少時約翰藍儂的音樂,那一首始終伴隨他長大的歌曲「母親」,「母親,你生下我,但我卻從未擁有過妳,……父親,你離開我,但我卻從未離開你。……再見、再見,孩子,不要踏上我的後塵……我走不動,而我試著逃……所以我只要告訴你,再見、再見。」他被遺忘的孤獨心靈,始終被隨著他,他曾流浪至印度,刻意學習最清貧的人生;他曾逃至日本以徘句向禪宗大師習道,參悟人生心靈之苦;他與約翰藍儂倆個命運相同被遺忘的孩子,先後均加入佛洛伊德原始吶喊派心裡治療,喊出他的悲憤,喊出他被遺棄之痛,喊出他人生再度遭受的背叛,也喊出他罹癌之苦。
直到一切走到末了,他無力吶喊,也沒有必要再吶喊。傳記中他向自己二十三歲時步上他的後塵,遭他遺棄的私生女懺悔,向養育他的父母細數後悔自己不夠體貼的點點滴滴。
他渴望來生,至少他冀望人生熾熱的信念,可以綿延不絕。一天熬過一天,賈伯斯不捨每一個消逝的晝夜,愈近人生終曲,他愈惦記養父賜與他的完美精神。他工作至死前最後一天,即使體力早已不支,經常受不住莫名冷地全身發抖。此刻的他終於遺忘了遺棄,記起了殘缺外遺留的完美。
時光漸漸收起,終於一切成了昨日。十月五日,他停止了呼吸;十月二十四日,他的人生被大部分坦白且詳實地記錄,成為地球上最暢銷的書。賈伯斯已死,懷念他的人卻遲遲不肯離開,於是半個地球,每一家書店均大排長龍,世界終於跨越了教派,此刻只渴望追尋一個傳奇人物生命的軌跡。
在殘缺中,世界與他再次深深擁抱。
在殘缺中,世界因他而更完美。
在殘缺中,他的生命因此超越了同輩所有的人,成了一個二十一世紀人類不會遺忘的故事。
而這一切,均得從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四日,某一個孤兒的誕生說起。
殘缺,使人生變得更美好;正如蘋果公司(Apple)的Logo,缺了一角,反而出色不凡。
賈伯斯生前惟一口述的自傳「賈伯斯傳」十月二十四日全球上市,書商當天中午立即快遞一本至我家。我以悸動的心,快速地於兩個半小時內,閱讀完第一次,全書七百七十五頁。每讀到人生帶給他殘缺時痛苦及美好交錯的記憶,我即於書頁上摺一個小角。這一頁的紙已勿須躺平,它本來不是為了描述一個平順無聊的故事,它被特別地摺疊,像我對一位陌生人摺疊著我的愛與敬意。其他平坦的紙頁,只是敘述賈伯斯如何成立他的夢幻工作室,與迪士尼如何交涉談判,並賺了大錢。那些賈伯斯的事,我們皆已太耳熟能詳,而且我也不感興趣。
我相信賈伯斯終其一生不過也僅以「科技」為名,目的是為了完成他人生狂想的譜曲。他在乎的是「Think different」,瘋狂、與眾不同、脫軌,然後讓世界「向前邁進」。
這一名天才,從他生父母的精子與卵子結合那一刻起,已註定人生被迫走上脫軌,因為「正軌」不會賜予這名孩子「人性化」的成長過程。賈伯斯生於一九五五年,比二○○一年九一一事件早了四十六年。過去我們僅知道他是一名被遺棄的嬰兒,但傳記中第一回道出他的父親不只是敘利亞人,而且是一名擁有好幾座煉油廠商業大亨的兒子。賈伯斯口中「只是一名提供精子」的生父家族,不只是當地的望族,甚至勢力龐大至可以操縱當地小麥價格,在敘利亞擁有大片土地。賈伯斯生父母相遇之處是美國保守又開放的威斯康辛大學,那裡的校園如麥迪遜(Madison)是自由派大本營,但出了大學則是天主教共和黨的保守派地盤。賈伯斯的生母愛上了回教徒的助教,而她卻是一個嚴格天主教家庭的女孩。不過二十三歲,天主教女孩懷了回教徒的兒子,這兩個至今糾纏不斷掀起宗教戰爭的教派,卻在賈伯斯母親的子宮內,既幸也不幸,孕育了一個日後人們才知道傳世天才的小生命。從天主教卵子與回教精子結合的那一剎那,註定了賈伯斯的一生,他必然得被生下來,因為天主教不允許墮胎;然後他必然得被遺棄。一個命中註定的殘缺,一個命中註定他日後成長過程得比別人更多探究內心的人生功課,識破牢不可破的宗教信仰……打從出生那一刻起,成為了孤兒,他即得一步一步地克服這一切,直至「Think different」。
於是賈伯斯像上天賜予人類的禮物,管上天叫阿拉、基督、瑪麗亞、佛祖、或禪道……,上天給了我們一名天才,讓他先被遺棄,從一個富有上流社會的精子卵子身體外被丟棄,然後再由兩名安貧樂道且充滿愛的工人藍領家庭父母收養了他。
在他六、七歲時,有一天對門的女孩與他聊天,賈伯斯告訴女孩自己被領養的事實。女孩問:「所以說,你真正的爸爸媽媽不要你了?」賈伯斯當場哭著跑回家,而他那連高中文憑都沒有且清苦的父母,卻如真正的上帝使者般很認真、嚴肅、盯著他,然後一字一字慢慢地說,重複了許多次:「不是這樣的……你是我們特別挑選的寶貝。」
遺棄與寵愛織網了賈伯斯的一生。他幸運地被道德崇高的工人家庭收養,並繼承了他藍領階級的父親的品德。他曾說自己的養父,年輕時帥如詹姆斯迪恩,喜歡修汽車,每件事總想辦法做到盡善盡美,連許多沒人發現的細節,也沒放過。養父雖是一個窮光蛋,賈伯斯在傳記中告訴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我一生以父親為傲;因為他不會為了成交生意而花言巧語,或低聲下氣巴結客戶,當個馬屁精。」賈伯斯非常憤怒一般庸俗的見解,以為他拼命工作,只是想板回一城,讓拋棄他的父母後悔。他說:「或許領養的身份,使我變得比別人獨立,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但我的養父母百分之一千才是我的父母,我父母寵愛我讓我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最特別的孩子。」
寵愛,使賈伯斯自信;遺棄,使他獨立。原生父母給了他天才的基因,養育的父母包容他、縱容他、相信他、甚至崇拜他,任由他的人生一路闖禍、冒險、追尋;……然後,世人才擁有了這位奇才。賈伯斯的養父給他的身教深深影響他日後創業的態度;傳記中他自述不向生產鏈的廠商砍價,他永遠在意的是生產者能不能提供完美的工藝產品。他創業後,不投資金融商品,不炒股票,不買噴射機,他雖熱愛某些不算便宜的設計產品,如保時捷、雙人牌刀具、百靈牌咖啡機、BMW機車、亞當斯(Adam Smith)黑白攝影作品、貝森朵夫鋼琴與頂級音響Bang & Olufsen ……但這些與他的財富並不成比例。除了這些花錢的嗜好外,他住的房子沒有太多裝飾,以致甲骨文執行長到他家作客,在賈伯斯兒子眼中,「那是一名比爸爸有錢多了的叔叔。」蘋果上市三十年後,賈伯斯回憶人生擁有第一個億美元在手時,自己的心情,「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生長於中產階級的家庭。……我看到蘋果公司的一些人賺了大錢,開始買勞斯萊斯與好幾棟豪宅。……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對自己承諾:絕不讓金錢破壞我的人生。」
絕不讓金錢破壞人生,他相信過多的物質欲望會腐蝕人生的靈魂。他真正的榜樣不是巴菲特、比爾蓋茲,而是窮光蛋的養父,人生只力求產品完美;他把多數的精力全投注於產品不斷向前邁進,日新月異。他不關心股價,只在乎作品是否足夠改變世界。
賈伯斯傳首度透露他自二○○八年初,癌症已轉移,每日靠注射嗎啡止痛。但同一時間他一一推出iPhone2, 3, 4,4S,以及改變世界的iPad。當年賈伯斯重回蘋果時,親自撰寫廣告文字,並挑選「向瘋狂人士致敬」的代表人物。其中之一是鮑伯.狄倫(Bod Dylan),但鮑伯呼喚賈伯斯的不僅是六○年代他如歌神的身影,而是八○年代鮑伯重登舞台彈奏電吉他的勇氣。Bob頭也不回地上了舞台,帶著「The Band」,彈起無人熟悉的電吉他,觀眾席噓聲不斷,這不是他們要的「吉他之神」。但Bob頭也不回,告訴樂團:「他媽的我們繼續演奏」。賈伯斯相信人的一生就是那麼幾頁,他不會向停留腳步的人致敬,只會向「不斷向前邁進的瘋狂人士致敬。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這是一個不往後看回顧的人,以致他活了僅僅五十六歲,卻好似改變了半個地球。
賈伯斯被他創辦的公司開除了,同時被他自己引進的夥伴背叛了;他不是聖人,不可能沒有憤怒。但即使懷抱怨怒,他熱烈的靈魂又讓他投入皮克斯(Pixar),人生另一趟意外的旅程。這一場與動畫公司的邂逅,不只填補了他再回蘋果十二年間的空缺,幫他賺了千億美元;更幫助他創新ipad時,提供絕棒的點子Appstore。他設計了一個平台,讓全球看不見、或搖搖欲墜如皮克斯般的天才動畫小子們,找到夢想平台,在那裡創業、在那裡與全球競爭創意;而這間接使得iPhone與iPad在同型的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中,一枝獨秀。
傳記尾聲,賈伯斯的人生走到末了;他不再聆聽年少時約翰藍儂的音樂,那一首始終伴隨他長大的歌曲「母親」,「母親,你生下我,但我卻從未擁有過妳,……父親,你離開我,但我卻從未離開你。……再見、再見,孩子,不要踏上我的後塵……我走不動,而我試著逃……所以我只要告訴你,再見、再見。」他被遺忘的孤獨心靈,始終被隨著他,他曾流浪至印度,刻意學習最清貧的人生;他曾逃至日本以徘句向禪宗大師習道,參悟人生心靈之苦;他與約翰藍儂倆個命運相同被遺忘的孩子,先後均加入佛洛伊德原始吶喊派心裡治療,喊出他的悲憤,喊出他被遺棄之痛,喊出他人生再度遭受的背叛,也喊出他罹癌之苦。
直到一切走到末了,他無力吶喊,也沒有必要再吶喊。傳記中他向自己二十三歲時步上他的後塵,遭他遺棄的私生女懺悔,向養育他的父母細數後悔自己不夠體貼的點點滴滴。
他渴望來生,至少他冀望人生熾熱的信念,可以綿延不絕。一天熬過一天,賈伯斯不捨每一個消逝的晝夜,愈近人生終曲,他愈惦記養父賜與他的完美精神。他工作至死前最後一天,即使體力早已不支,經常受不住莫名冷地全身發抖。此刻的他終於遺忘了遺棄,記起了殘缺外遺留的完美。
時光漸漸收起,終於一切成了昨日。十月五日,他停止了呼吸;十月二十四日,他的人生被大部分坦白且詳實地記錄,成為地球上最暢銷的書。賈伯斯已死,懷念他的人卻遲遲不肯離開,於是半個地球,每一家書店均大排長龍,世界終於跨越了教派,此刻只渴望追尋一個傳奇人物生命的軌跡。
在殘缺中,世界與他再次深深擁抱。
在殘缺中,世界因他而更完美。
在殘缺中,他的生命因此超越了同輩所有的人,成了一個二十一世紀人類不會遺忘的故事。
而這一切,均得從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四日,某一個孤兒的誕生說起。
下一篇:閱讀蔣勳:少年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