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5 00:06:59讀.冊.人
大雪閱讀:放下悲傷,神秘禮物
書名:終於還是要道別
作者:瑪姬.麥克凱勒(Maggie MacKellar)
出生於1973年,是位歷史學家兼作家,曾出版兩本關於澳洲和加拿大殖民歷史的故事。目前與兩個孩子居住於澳洲中西部的新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
譯者:賴婷婷
台北人,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職翻譯公司與新聞局國際輿情小組編譯。興趣是用文字演戲,信仰是翻譯。譯有《One Day》(電影「真愛挑日子」原著小說)等書。
內容介紹:
榮獲澳洲文學獎「The Peter Blazey Award」
悲傷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沒有人可以真正感受到你所承受的一切……
突然之間,我失去了兩個最愛的人,
一位是我罹癌的母親,短短幾個星期,我看著她瞬間老了二十五歲;
一位是我摯愛的丈夫,我肚中寶寶和五歲女兒的父親,他決定離開我,向這個世界道別……
一位是我罹癌的母親,短短幾個星期,我看著她瞬間老了二十五歲;
一位是我摯愛的丈夫,我肚中寶寶和五歲女兒的父親,他決定離開我,向這個世界道別……
我細細回味那些時刻,以及過去一起生活的故事。我將回憶的相框擦得閃閃發亮,溫柔地放在壁爐架上,讓所有人看見。但事實上,相框以外的故事──我丈夫的死,才是最教人無法理解的事。
對瑪姬來說,失去了母親令她絕望,
但總會有親友陪伴著她,知道在這種時候應該要說些什麼,
他們本能就可以感受到她失去的痛苦、她臉上的表情、她顫抖的聲音,
他們知道什麼是癌症,他們知道癌症會讓人死亡,
正因如此,她並不會覺得自己是孤單一人。
但總會有親友陪伴著她,知道在這種時候應該要說些什麼,
他們本能就可以感受到她失去的痛苦、她臉上的表情、她顫抖的聲音,
他們知道什麼是癌症,他們知道癌症會讓人死亡,
正因如此,她並不會覺得自己是孤單一人。
然而,當她十一年來最親密的伴侶、五歲女兒和未出世兒子的父親,
選擇以悲劇的方式來向這個世界道別時,
沒有人知道該如何看待、理解這件事,就連瑪姬自己也不知道。
她帶著深沉的傷痛,帶著她的孩子,回到了她成長的地方,
她試著將這些年來經歷的每件事寫下來,寫下關於她丈夫的一切,
或許,她就可以走出傷痛,重新找回自己……
她試著將這些年來經歷的每件事寫下來,寫下關於她丈夫的一切,
或許,她就可以走出傷痛,重新找回自己……
書名:一段關於傷痛與救贖的真實紀事
作者:泰德.葛普 Ted Gup
曾任《華盛頓郵報》與《時代雜誌》調查記者,著有兩本暢銷書《榮耀之作》(The Book of Honor)和《秘密國度》(Nation of Secrets)。他經常在CBS、CNN、PBS與NPR等電視節目中擔任來賓,並勤於各領域之寫作,作品常見於《紐約時報》、《新聞周刊》、《波士頓環球報》、《國家地理雜誌》、《GQ雜誌》、《Slate雜誌》與《Salon雜誌》……等刊物,他也替《國家廣播公司》(NPR)撰稿。
現為艾默森學院(Emerson College)新聞系教授兼主任,過去曾任教於凱斯西儲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並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他常應邀發表演說,曾多次至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國家檔案局、歐洲傅爾布萊基金會、聯合國國際學校、美國國防情報局……等地發表演說。興趣是彈吉它、飛蠅釣、划獨木舟與撞球。現與妻子住在麻州波士頓以及緬因州的巴克斯波(Bucksport)。
獲獎紀錄
入圍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國內報導」項目
古根漢藝術獎助金(Guggenheim Fellowship)
國家環境保護成就獎(National Conservation Achievement Award)
喬治.波克獎(George Polk Award)
沃斯.賓漢獎(Worth Bingham Prize)
杰洛德.羅布獎(Gerald Loeb Award)
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獎金
入圍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國內報導」項目
古根漢藝術獎助金(Guggenheim Fellowship)
國家環境保護成就獎(National Conservation Achievement Award)
喬治.波克獎(George Polk Award)
沃斯.賓漢獎(Worth Bingham Prize)
杰洛德.羅布獎(Gerald Loeb Award)
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獎金
《榮耀之作》獲得「調查記者與編輯年度最佳好書獎」(Book-of-the-Year Award from Investigative Reporters and Editors)
《秘密國度》獲得「索倫斯坦好書獎」(Shorenstein Book Prize)、「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金書獎」(Goldsmith Book Prize)
譯者:曾育慧
現為專職譯者。
內容介紹:
一個嘗盡世間苦楚的男人,他曾經絕望,如今他給予人們希望。
一只老舊的皮箱,封存了無數徬徨與絕望的故事。
在這個對自己、對周遭的人,甚至對上帝都失去信心的時代,
有一群苦苦掙扎求生的小人物,有一個神秘人物的善舉,
他們共同寫下這首以生命和人性對抗的凱旋曲。
在這個對自己、對周遭的人,甚至對上帝都失去信心的時代,
有一群苦苦掙扎求生的小人物,有一個神秘人物的善舉,
他們共同寫下這首以生命和人性對抗的凱旋曲。
泰德無意間得到外公留下的皮箱,裡面裝滿了上百封來自陌生人的求救信。他在好奇心驅使下展開追查,竟挖掘出外公與苦難拼搏的一生,以及一個個來自不同家庭的辛酸故事……
再過一個星期就是聖誕節了!但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那是一個尷尬、讓人不知所措、甚至絕望的日子!全國將近一半的人失去工作,枯瘦如柴的孩子們穿著多處補丁的衣服、餓著肚子上學,聯合慈善機構被無家可歸的人擠爆了!幸運一點還有家的窮苦人,幾乎也是典當了所有家具,家中空無一物了!
受到經濟大蕭條重創的俄亥俄州坎頓市民,在聖誕節前幾天,在報紙上讀到一則小小的信息,一名自稱巴維朵先生的人願意贈送現金給七十五個不幸家庭,請需要這份聖誕禮物的家庭,把各自的困境用書信的方式讓他知道。
兩天內,郵局被寄給巴維朵先生的信給淹沒了!到底寄來多少信?幾百封或幾千封?沒人知道!但是這個奇蹟般出現的聖誕禮物讓上百個家庭的小孩可以吃飽飽地上床睡覺、感冒的人得以看醫生,甚至安葬家人……
七十五年後,泰德在外公留下的舊皮箱裡,發現這些塵封數十年的信件。原來刊登這則廣告的人是山姆.史東,就是泰德的外祖父!
泰德深受信中人遭遇的折磨和不被生活磨滅的希望所感動,也想知道這些人便著手研究歷史文件並走遍全美找尋這些家庭的後代子孫。訪查過程中,他還原了巴維朵禮物對每一個家庭帶來的影響。很多寄信人急於拿到錢買麵包、煤炭或其它民生必需品,也有人拿到巴維朵禮物後,買了他們心中渴望已久的洋娃娃或玩具馬。不管是吃的、用的還是玩的,這些東西的意義之重大,讓某些人的人生因此而改變,某些人的性命甚至得到拯救。
然而,泰德在追蹤他人命運起伏的同時,竟無意間解開外公的人生之謎。他發現山姆.史東在他所熟悉的慈愛外表下,隱藏著錯綜複雜、不為人知的內幕,從他貧困、飽經迫害磨難的童年,到透過非法手段向美國官方隱瞞自己的移民身世,泰德逐漸明白外公抱著同為天涯淪落人的心情,向這些人伸出援手的真正動機。
本書特色
真人真事,感動人心。故事背景與金融海嘯後的現在類似,能引發讀者共鳴,令人鼻酸落淚。作者為《華盛頓郵報》和《時代雜誌》資深記者,獲獎無數,曾入圍「普立茲獎」決選,文筆流暢,擅長說故事。
推薦文:
余秀芷(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那是在我小學的一個過年前夕,彰化鄉下老家的附近,有一間百姓宮,每年過年前都會有人還願,請了些布袋戲團輪番表演,在這一天,父親牽著我們的手,一起去看布袋戲。
水溝上用水泥簡略搭起的戲臺,原本灰色的架構上,擺上了特有的螢光黃、螢光綠色布景,北管那特有的拍鼓清脆的響聲,加上嗩吶的高亢,一直都是父親最愛的戲曲類型,他就坐在大樹下一臉享受的模樣,而戲棚上的布袋戲偶,正忙碌的展開「扮仙」的戲碼。
百姓宮前有個穿著襯衫的男子,將他的西裝外套擺在一旁的長板凳上,扁扁的公事包攤在地上一臉狼狽如他的主人,那男子手拿清香虔誠的眼神,嘴裡喃喃念著的應該是他心中正跨越不了的難題,他將三炷香插往香爐內後,就坐到一旁去等待,男子只是低頭不斷戳著被香柱染紅的手指,時而抬起頭左顧右盼,像是怕遇見了哪個熟人般。
鑼鼓聲加快了速度,代表著扮仙也接近了尾聲,男子突然起身看了剛才插入爐裡的香柱,拿起了一旁兩個紅色半月形筊杯,緊握在手心中又喃喃自語,在香柱上繞了兩圈後,「磅噹」那筊杯撞擊地面的聲響,引起了一旁玩耍孩子的注意,我湊上去好奇的圍觀,看見兩個筊杯穩穩的往下蓋,好奇的孩子問了男子在幹嘛,卻得到一個惡很狠的眼神,我嚇得躲到父親的身旁,遠遠的看著那男子一次又一次的重複擲筊的動作,一次又一次的嘆息與祈求。
突然,他滿意的,轉過頭的找尋,卻步步的往我這頭走來,我緊張的抓著父親的衣袖,父親示意要我去一旁玩耍,而我卻不放心的在遠處盯著、盤算著,要是等一下他攻擊我父親,我就拿手上的木棒衝上前去。
那男子跟父親拱手像在乞求,父親只是不斷的揮手,接著拍拍他肩膀,從口袋拿出了幾張紙鈔放在他手中,走了過來牽起我們的手說:「走,回家!」
戲臺上北管的戲曲漸漸平緩,冗長的扮仙終於結束,正式的武俠布袋戲正要開演,但父親卻帶著我們要回家了。「爸,他是誰?」我好奇的問,父親只是微笑、搖搖頭。
母親驚訝著我們那麼早回來,我才在門外聽見她與父親的對話,原來剛才那位在百姓宮前的男子,是一位失業的父親,因為怕家裡頭擔心,他每天都假裝忙碌的上班,穿著筆挺西裝拿著公事包到處閒晃,快過年了,男子想起家人正等著他拿錢回家,走投無路、絕望的到處祈求神明指點迷津,在百姓宮前,男子得到一個聖杯,以為機會就在那附近,一直不斷的問父親能否給他一個工作機會。
「我跟他說,我沒有能力給他工作機會,甚至我自己都有五個小孩子要養啊!」父親無法幫上協助他就業的忙,就將自己口袋裡的錢拿了一些給他。
「你都說有五個小孩子要養了,還那麼慷慨喔?」母親是懂父親的,說這句話的時候,母親面露著微笑,反倒是我一臉不解的追問著,既然不認識對方,為什麼要拿錢給他呢?
「我有一份工作可以養你們五個小孩子,可以一家人快樂的團聚在一起過年,如果我們也讓他一家人可以開心過這個年,那麼他應該會更加有動力的努力生活吧!」父親一邊說著,手邊還忙著裁切準備寫春聯的紅紙。
我一直都沒有忘記這件事情,還有那男子握緊父親給的錢,目送我們離開的神情,父親給予我們的,雖然不是物質上的富裕生活,但他留給我們的,卻是卻飽滿無虞的心靈富有,當我們的生活過的去,雖不是享有榮華富貴,但還有能力給予困頓中的人一點幫助,那才是真正的富有。
在父親離開後的日子,我還是常在別人口中聽到父親如何幫忙他度過困境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給予別人希望的性格,也已經深扎在我的心中,父親給予我們的身教,是全世界最好的禮物。
神秘禮物,一只透過外公老皮箱裡的許多感人故事,給予孫子最好的禮物,一個充滿愛與希望,受用一輩子的禮物。
書摘:第一部 耶誕頌歌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七日,那是一個下著毛毛細雨、寒風刺骨的星期天。這一天,巴維朵先生的計劃剛剛成形。
再過一個星期就是耶誕節了,但是對於多數人而言,那只代表著前頭還有更艱困的日子要面對。四年了,坎頓市裡十萬五千個居民被經濟大蕭條重創。城裡舉目可見為人父母的以輪胎條來修補鞋子,讓鞋子的使用年限延長一點;聯合慈善機構被無家可歸的人們擠爆,骨瘦如柴的孩子們穿著多處補丁的衣服沿著巴爾的摩到俄亥俄州的鐵路撿拾煤炭。幸運一點、還有家的,也必須把家裡所有的家當變賣換現,一家子窩在空無一物的地板或是呆坐在木箱上。這就是這個城鎮的悲慘光景,巴維朵先生都看在眼裡。
一份三毛錢的報紙,家家戶戶輪流在煤油燈下閱讀。對多數人而言,用電就如同搭乘巴士或生病去看醫生一樣的奢侈。孩子們餓著肚子上學,甚至有很多小孩直到稍微長大之後,才知道「吃早餐」這個詞是甚麼意思。小貓小狗被逐出家門,在小巷子裡自我求生,人們也沒能施捨一點剩飯剩菜,一隻一隻消瘦得爪子外露。
沒有人比巴維朵先生更能體會狄更斯的「艱難時世」(Hard Times)。就在同一個星期天,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巴維朵先生在《坎頓市報》的星期一晨報上買了一個撲克牌大小的廣告版面,刊登廣告在第三版。它總共只有一百多字,然而這短短的一百多字卻抓住了全市的眼睛,家家戶戶口耳相傳,這個新聞一路傳播到紐約。這則廣告的全文如下:
「致白領階級!我很樂意有機會可以援助五十到七十五個貧困家庭,讓他們可以度過一個歡欣愉快的耶誕節。如果您願意接受財物支援的行列,登稿人保證絕不揭露您的身份。來信時請同時註明您目前真實的經濟狀況,您的財物援助將會立即分發給需要的家庭。」這則廣告在刊登前曾在新聞編輯室造成一陣騷動,編輯們決定寫一篇有關這個慈善援助的報導刊登在頭版,以吸引各大城市的關注。不出所料,兩天之內,郵局被一堆寄給「巴維朵先生」的信所淹沒。雖然這個慈善援助廣告針對的是「白領階級」,但是它同時也引發了一連串來自於一般男女老少的熱烈迴響──一位已經失業兩年的鐵匠哈利.史坦利,希望能給他的孩子們一些耶誕禮物;丹.喬頓是廷肯公司的警衛,他被公司減薪減工時,替他的四個孩子操心焦慮,而其中兩個孩子是失聰兒;高空作業員查爾斯.麥諾,失業後僅以麵包咖啡度日;爾文.奈斯是一個管線安裝工,面對醫院的大筆帳單不知所措,而且存款的銀行發生問題,求償無門;而依瑟.迪科霍芙是九個孩子的母親,她從事鉛管安裝工作的丈夫一直找不到工作;還有小孩拿起筆紙,幫他們高傲而不願尋求援助的父母寫信,例如十二歲的小女孩瑪莉.郁賓,她的寡母辛苦地扶養著六個小孩。
到底寄來了多少封信,幾百封或幾千封?沒人曉得。但是,如同廣告上承諾的,巴維朵先生在幾天之內就寄出支票,而且全部在耶誕節前送達受捐助人手上。本來,他打算各寄十塊錢給那七十五個家庭,但是他發現,這樣做沒辦法回應其他那麼多值得幫助的家庭,於是他把受捐助人數加倍,然後把本來要捐給每個家庭的十塊錢再分一半,變成每個家庭五塊錢。或許在今日,那小小的五塊錢根本只是很微薄的錢,但是在那個時代的五塊錢,卻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元。五塊錢對那個時代的許多人而言,已經是他們不太容易看到的大錢。很多人一天能賺到一塊錢就已經很覺得很幸運了。
巴維朵先生從來不敢奢望他所寄出的小面額支票可以扭轉經濟大蕭條時代的社會局面,但是這些支票卻可以讓許多孩子吃得飽飽的上床睡覺,讓耶誕禮物奇蹟似的出現,讓每個家庭每周都有足夠的煤炭取暖,給醫生一點費用讓他來看看兒子的小兒麻痺症、女兒的黃疸症,還有爸爸的結核病。
巴維朵先生的禮物所代表的意義絕對不是中了樂透彩可以比擬的。這些禮物喚醒了千萬人的意識,那就是有人,而且是他們其中一份子,在關心他們。他與這些受捐助的家庭一起分擔壓抑悲傷、幻滅、價值失落、無法與所愛之人分攤重擔的年代,而不傷害他們的自尊。
但是,巴維朵先生究竟是誰呢?一定曾經有一場世紀大猜謎。也許捐助人是坎頓市的百萬富翁、胡佛公司老闆、廷肯公司老闆,或者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即使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仍然能過得很闊綽的貴公子?也許他只是一個跟大家一樣遭受大蕭條折磨的人。他也可能是在教會中跟大家坐在一起的會眾,受到狄更斯救贖的故事所感召?
巴維朵先生身分的秘密在七十五年間未曾被解開。那些信件似乎消失了,巴維朵先生也默默的與那些寫信給他的人消逝人間。接下去的幾十年間,坎頓市再度繁榮興盛。經濟大蕭條以及巴維朵先生這號人物似乎變得很遙遠,只留下集體臆測與想像烙印在人們心中,只把它當作是一個所謂的「故事」。
到這裡,這個故事應該要說完了,但是它並沒有結束。
再過一個星期就是耶誕節了,但是對於多數人而言,那只代表著前頭還有更艱困的日子要面對。四年了,坎頓市裡十萬五千個居民被經濟大蕭條重創。城裡舉目可見為人父母的以輪胎條來修補鞋子,讓鞋子的使用年限延長一點;聯合慈善機構被無家可歸的人們擠爆,骨瘦如柴的孩子們穿著多處補丁的衣服沿著巴爾的摩到俄亥俄州的鐵路撿拾煤炭。幸運一點、還有家的,也必須把家裡所有的家當變賣換現,一家子窩在空無一物的地板或是呆坐在木箱上。這就是這個城鎮的悲慘光景,巴維朵先生都看在眼裡。
一份三毛錢的報紙,家家戶戶輪流在煤油燈下閱讀。對多數人而言,用電就如同搭乘巴士或生病去看醫生一樣的奢侈。孩子們餓著肚子上學,甚至有很多小孩直到稍微長大之後,才知道「吃早餐」這個詞是甚麼意思。小貓小狗被逐出家門,在小巷子裡自我求生,人們也沒能施捨一點剩飯剩菜,一隻一隻消瘦得爪子外露。
沒有人比巴維朵先生更能體會狄更斯的「艱難時世」(Hard Times)。就在同一個星期天,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巴維朵先生在《坎頓市報》的星期一晨報上買了一個撲克牌大小的廣告版面,刊登廣告在第三版。它總共只有一百多字,然而這短短的一百多字卻抓住了全市的眼睛,家家戶戶口耳相傳,這個新聞一路傳播到紐約。這則廣告的全文如下:
「致白領階級!我很樂意有機會可以援助五十到七十五個貧困家庭,讓他們可以度過一個歡欣愉快的耶誕節。如果您願意接受財物支援的行列,登稿人保證絕不揭露您的身份。來信時請同時註明您目前真實的經濟狀況,您的財物援助將會立即分發給需要的家庭。」這則廣告在刊登前曾在新聞編輯室造成一陣騷動,編輯們決定寫一篇有關這個慈善援助的報導刊登在頭版,以吸引各大城市的關注。不出所料,兩天之內,郵局被一堆寄給「巴維朵先生」的信所淹沒。雖然這個慈善援助廣告針對的是「白領階級」,但是它同時也引發了一連串來自於一般男女老少的熱烈迴響──一位已經失業兩年的鐵匠哈利.史坦利,希望能給他的孩子們一些耶誕禮物;丹.喬頓是廷肯公司的警衛,他被公司減薪減工時,替他的四個孩子操心焦慮,而其中兩個孩子是失聰兒;高空作業員查爾斯.麥諾,失業後僅以麵包咖啡度日;爾文.奈斯是一個管線安裝工,面對醫院的大筆帳單不知所措,而且存款的銀行發生問題,求償無門;而依瑟.迪科霍芙是九個孩子的母親,她從事鉛管安裝工作的丈夫一直找不到工作;還有小孩拿起筆紙,幫他們高傲而不願尋求援助的父母寫信,例如十二歲的小女孩瑪莉.郁賓,她的寡母辛苦地扶養著六個小孩。
到底寄來了多少封信,幾百封或幾千封?沒人曉得。但是,如同廣告上承諾的,巴維朵先生在幾天之內就寄出支票,而且全部在耶誕節前送達受捐助人手上。本來,他打算各寄十塊錢給那七十五個家庭,但是他發現,這樣做沒辦法回應其他那麼多值得幫助的家庭,於是他把受捐助人數加倍,然後把本來要捐給每個家庭的十塊錢再分一半,變成每個家庭五塊錢。或許在今日,那小小的五塊錢根本只是很微薄的錢,但是在那個時代的五塊錢,卻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元。五塊錢對那個時代的許多人而言,已經是他們不太容易看到的大錢。很多人一天能賺到一塊錢就已經很覺得很幸運了。
巴維朵先生從來不敢奢望他所寄出的小面額支票可以扭轉經濟大蕭條時代的社會局面,但是這些支票卻可以讓許多孩子吃得飽飽的上床睡覺,讓耶誕禮物奇蹟似的出現,讓每個家庭每周都有足夠的煤炭取暖,給醫生一點費用讓他來看看兒子的小兒麻痺症、女兒的黃疸症,還有爸爸的結核病。
巴維朵先生的禮物所代表的意義絕對不是中了樂透彩可以比擬的。這些禮物喚醒了千萬人的意識,那就是有人,而且是他們其中一份子,在關心他們。他與這些受捐助的家庭一起分擔壓抑悲傷、幻滅、價值失落、無法與所愛之人分攤重擔的年代,而不傷害他們的自尊。
但是,巴維朵先生究竟是誰呢?一定曾經有一場世紀大猜謎。也許捐助人是坎頓市的百萬富翁、胡佛公司老闆、廷肯公司老闆,或者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即使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仍然能過得很闊綽的貴公子?也許他只是一個跟大家一樣遭受大蕭條折磨的人。他也可能是在教會中跟大家坐在一起的會眾,受到狄更斯救贖的故事所感召?
巴維朵先生身分的秘密在七十五年間未曾被解開。那些信件似乎消失了,巴維朵先生也默默的與那些寫信給他的人消逝人間。接下去的幾十年間,坎頓市再度繁榮興盛。經濟大蕭條以及巴維朵先生這號人物似乎變得很遙遠,只留下集體臆測與想像烙印在人們心中,只把它當作是一個所謂的「故事」。
到這裡,這個故事應該要說完了,但是它並沒有結束。
巴維朵先生的故事:老皮箱
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我跟兒子麥特往南開了三個小時的車,到維吉尼亞州的科內邦克,想給我的母親一個驚喜。那是她的八十大壽。晚餐後,她帶我們到閣樓上的儲藏室,她說有些東西想讓我保存著。我站在房間的中央,旁邊堆了一些手工藝品。她直接走去拿了一個放在架子上,塞在外公的舊式計算機跟一些派瑞克斯牌的餐盤組中間的黑色老皮箱。老皮箱上有個紀念盒,還有一個裝餐刀的木盒子。
母親把老皮箱抽出來放到地板上。她只說,裡面有些「舊文件」,至於到底是甚麼文件,她也不知道。但是她知道我很喜歡研究我們家的家族史,也知道我很早就想把這亂成一團的狹窄閣樓清理清理,因此她決定就把老皮箱當成禮物送給我。
隔天早上,我把老皮箱原封不動地跟我們的背包裝備等一起放到我的車上,返回我們的小木屋。老皮箱被我塞在床底下好幾天。直到有個晚上,我突然想起來,去把老皮箱拿出來放到我的床上。我細細打量了老皮箱好一會兒。老皮箱除了有些凹痕之外,外觀看起來還是維持得不錯。箱角有點磨損,有些地方的人造皮已經被刮到露出灰色底板,但是它的絞鍊還很緊,扣鎖的扣力也還很強。老皮箱長寬是十八英吋乘十一英吋,深度有六英吋。黑色皮製石紋觸感的把手。拿來當做公事包嫌大,當作行李箱又太小。
老皮箱上貼了一張四乘六英吋的紙,祖母在上面有用退色的藍墨水寫著:「回憶:米娜的成長日誌等,爸爸媽媽,山姆的簡報與照片,樣品,嬰兒服,結婚紀念簿,家庭以及其他」。
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我跟兒子麥特往南開了三個小時的車,到維吉尼亞州的科內邦克,想給我的母親一個驚喜。那是她的八十大壽。晚餐後,她帶我們到閣樓上的儲藏室,她說有些東西想讓我保存著。我站在房間的中央,旁邊堆了一些手工藝品。她直接走去拿了一個放在架子上,塞在外公的舊式計算機跟一些派瑞克斯牌的餐盤組中間的黑色老皮箱。老皮箱上有個紀念盒,還有一個裝餐刀的木盒子。
母親把老皮箱抽出來放到地板上。她只說,裡面有些「舊文件」,至於到底是甚麼文件,她也不知道。但是她知道我很喜歡研究我們家的家族史,也知道我很早就想把這亂成一團的狹窄閣樓清理清理,因此她決定就把老皮箱當成禮物送給我。
隔天早上,我把老皮箱原封不動地跟我們的背包裝備等一起放到我的車上,返回我們的小木屋。老皮箱被我塞在床底下好幾天。直到有個晚上,我突然想起來,去把老皮箱拿出來放到我的床上。我細細打量了老皮箱好一會兒。老皮箱除了有些凹痕之外,外觀看起來還是維持得不錯。箱角有點磨損,有些地方的人造皮已經被刮到露出灰色底板,但是它的絞鍊還很緊,扣鎖的扣力也還很強。老皮箱長寬是十八英吋乘十一英吋,深度有六英吋。黑色皮製石紋觸感的把手。拿來當做公事包嫌大,當作行李箱又太小。
老皮箱上貼了一張四乘六英吋的紙,祖母在上面有用退色的藍墨水寫著:「回憶:米娜的成長日誌等,爸爸媽媽,山姆的簡報與照片,樣品,嬰兒服,結婚紀念簿,家庭以及其他」。
啪的一聲,我打開扣鎖。撲鼻而來的是一陣霉味,一種混合著舊紙張、腐爛的皮箱內裡和長時間悶窒的氣味。皮箱裡面的上層有五個大小不同附有扣子的小袋子。我猜想那裡面到底裝了甚麼東西──可能是一把刷子、一把梳子、一個鏡子、一個指甲銼刀、小鉗子。老皮箱塞滿了舊紙張,一張張疊得密密的。
最上面有個已經破損的十乘十三的大型信封,上面有我外公山姆的筆跡,寫著:「耶誕禮物分派相關文件」。我沒看過外公用這樣的方式拼字。
袋子裡有一捆信件。我順手抽了一把出來。所有的信件日期都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八日,耶誕節前一周。在這些信件裡面,我發現了一本黑色的銀行存摺,是坎頓市喬治哈特銀行的存摺。存摺裡只記載了一筆存款紀錄七百五十元。其他還有一百五十張作廢的支票,每張支票上都工整的簽了一個名字「巴維朵」。我不知道這些支票是做什麼的。而「巴維朵」這個名字,看起來有點模糊又有點熟悉,我不知道為什麼。認真講起來,如果要以外公收藏物品的標準,這些文件──一堆作廢的五元支票、一本開戶一個星期之內就把帳戶的錢提光的存摺、一整疊的信件──似乎是不值得收藏的。我猜想,或許這些東西是外公為了銷售他的服飾店商品所設計的奇特行銷道具吧。
隔了幾天,我又去整理那只老皮箱,這次我被那個寫著「耶誕禮物分派相關文件」的大信封所吸引。我把信封內所有的信件抽了出來。總共大概有一兩百封。這些信件沒有特別的順序,但是看得出來有人──應該是外公──花了不少力氣小心的保存它們。我開始逐一閱讀這些信件,從那些比較清楚易讀的開始。信裡面都是述說一些飢餓、寒冷、不斷找尋工作機會、窮途末路與萌生懷疑。字裡行間所顯露的真誠與所描述的人間地獄,讓我大為震驚。那些街道的名稱與地標都是我所熟悉的。來信的人發自內心地對巴維朵先生吐露真言,細數著他們的苦惱。我頓時覺得有點不舒服,感覺自己好像從鑰匙孔偷窺陌生人的悲慘事蹟,像在屋簷下竊聽人家的禱告。我忖度著,為什麼這些信件與這些訴求會輾轉到了我外公的手上?
最上面有個已經破損的十乘十三的大型信封,上面有我外公山姆的筆跡,寫著:「耶誕禮物分派相關文件」。我沒看過外公用這樣的方式拼字。
袋子裡有一捆信件。我順手抽了一把出來。所有的信件日期都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八日,耶誕節前一周。在這些信件裡面,我發現了一本黑色的銀行存摺,是坎頓市喬治哈特銀行的存摺。存摺裡只記載了一筆存款紀錄七百五十元。其他還有一百五十張作廢的支票,每張支票上都工整的簽了一個名字「巴維朵」。我不知道這些支票是做什麼的。而「巴維朵」這個名字,看起來有點模糊又有點熟悉,我不知道為什麼。認真講起來,如果要以外公收藏物品的標準,這些文件──一堆作廢的五元支票、一本開戶一個星期之內就把帳戶的錢提光的存摺、一整疊的信件──似乎是不值得收藏的。我猜想,或許這些東西是外公為了銷售他的服飾店商品所設計的奇特行銷道具吧。
隔了幾天,我又去整理那只老皮箱,這次我被那個寫著「耶誕禮物分派相關文件」的大信封所吸引。我把信封內所有的信件抽了出來。總共大概有一兩百封。這些信件沒有特別的順序,但是看得出來有人──應該是外公──花了不少力氣小心的保存它們。我開始逐一閱讀這些信件,從那些比較清楚易讀的開始。信裡面都是述說一些飢餓、寒冷、不斷找尋工作機會、窮途末路與萌生懷疑。字裡行間所顯露的真誠與所描述的人間地獄,讓我大為震驚。那些街道的名稱與地標都是我所熟悉的。來信的人發自內心地對巴維朵先生吐露真言,細數著他們的苦惱。我頓時覺得有點不舒服,感覺自己好像從鑰匙孔偷窺陌生人的悲慘事蹟,像在屋簷下竊聽人家的禱告。我忖度著,為什麼這些信件與這些訴求會輾轉到了我外公的手上?
後來我發現了一張摺成四開的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八日的坎頓市報頭版。這張報紙已經泛黃,邊上也有撕裂的痕跡。我小心翼翼的把這張報紙張開,攤在我的床上,在頁面的文字中搜尋有關外公母的報導。裡面有一則致命的車禍報導,另一則是兩架運輸機遭遇太平洋強風,還有的是關於鋼鐵業罷工事件,跟一則小偷搶了強盜二十五元的報導。但是沒有找到任何與外公母有關聯的文字。
突然,我發現在頁底有一則有報導,上面有條撕裂痕跡從中間穿過標題,那是有關捐助人「巴維朵先生」的報導。當我在讀這則報導時,背脊感到一陣顫慄。那大信封裡面裝的信件、作廢的支票,謎底好像即將要被揭開。我在文章裡搜尋有關巴維朵先生的慈善捐助,不斷的搜尋,但是沒找著。終於,我注意到第三頁,有一則好小的廣告,很容易就看漏,可能運氣好一點的看得到吧。我來來回回總共讀了那則廣告三遍。此刻,那個已經隱匿了七十五年的秘密活生生的攤在我眼前,昭然若揭。
巴維朵先生就是我的外公!他的名字叫做山姆.史東。
上一篇:閱讀若權:莫忘愛的初衷
下一篇:冬至閱讀:《奇風歲月》
可以跟你預訂這兩本書嗎?
僅承前輩留言所提。 2011-12-18 23: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