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7 14:00:47讀.冊.人

何飛鵬專欄:態度

何飛鵬專欄:工作‧多一點
知名作家藤井樹談及他的第一本書,為什麼交給城邦集團出版,原因是城邦集團的編輯,在他的網頁上的留言,很完整、很有誠意。比較起別的出版社的出版邀約,都是制式說法,讓他感覺就像詐騙集團的留言,所以他只回了城邦集團編輯的電話,成就了他與城邦集團的長期合作。

我特別追蹤了這篇留言,發覺這是一封長信,編輯很完整的介紹了自己、介紹了公司,並表達了仰慕之意,也提出了很完整的出版構想,這封信足以讓藤井樹相信出版社的誠意,也表達了周延的合作想像。

一個部屬,在接受我的工作指令之後,就算工作還沒有完成,一定會在隔一段時間,主動向我回報工作進度,從來不需要我詢問追蹤,事情交給他辦,我就放心了。

一家知名的公司邀請我演講,議定了演講主題之後,這家公司的人資主管還安排與我見面,見面時準備了完整的公司簡介,詳述了公司的企業文化,並說明了此次演講的緣起、主題,並描述了聽講者的個性、職位及可能需求,讓我可以進行準備。他的慎重,讓我感到壓力,我因而重新更改了演講內容,幾乎是為他們公司的特殊需要,重新客製了演講主題,這次演講出奇成功,雙方都很滿意。

這三個故事,都說明了一件事:工作不是例行公事,不是照表操課完成就好;還要多一點思考、多一點細心、多一點不同的作為、多一點感人的誠意。這就是我的「工作‧多一點」原則。

每一項工作,在職場上,都有不成文的工作流程或規範。工作者大多是按照這些相因成習的方法工作,但如果只是這樣,只會達到一般的工作品質,只會達成一般的工作成果,不會感動人,也不會給人留下特殊的印象。如果這個工作具有比較、具有競爭性,那相因成習的工作方法,也不會得到青睞。

藤井樹的例子,就是「工作‧多一點」的獎賞。寫一封信是爭取藤井樹出版的必要工作,當大家都照本宣科的寫封信,在藤井樹眼中,這種信像詐騙集團誘人上當的信,他不會有任何因應。可是當他接到用「工作‧多一點」的原則,所寫的情詞懇切、計畫周延的留言時,他就動心了。

完成工作時,回報老闆是必要作為,但快速、即時、讓老闆完全掌握工作進度,是「工作‧多一點」。邀約演講是工作,但進一步溝通、見面是「工作‧多一點」,確保了工作完美執行。

「多一點」會用各種形式呈現:更細微的工作流程、更高的工作品質、更創新的工作方法、更精簡的工作時間、更低的投入成本……,只要多做一點,可以確保被服務者滿意,可以讓工作成果更豐碩,可以彰顯工作者自己的工作能力,這都是現在高競爭環境下的勝利方程式,只不過這是不起眼的「多一點」。

照表操課已不夠,遵循工作規範也不足,現在的工作者,時時刻刻都要想,如何「多一點」。
 
何飛鵬專欄:我打過電話了!
約了一個心儀已久的企業家,談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時間是上午九點正,因為見面地點有點遠,而且路徑我也不熟悉,因此我早早就出門。沒想到一路順暢,我八點剛過就到了見面地點。由於時間充裕,我有空散散步,理一下思緒。
 
一直到八點五十分,我向樓下接待櫃台表達來意,請他通知秘書,我已到達。為了慎重起見,我還強調,我的預約時間是九點。
 
我在大廳中散步,等候通知,沒想到接待櫃台一直沒有回應,眼看九點就快到了,我開始著急起來,我實在不想早早到達,最後卻落得遲到的結果。我再度詢問接待櫃台,他們回答我:我已打電話通知了,但分機沒人接,你再等等吧!
 
不得已,我只好打手機聯繫,原來安排會議的人離開座位,所以沒接到電話,他也正在納悶,一向守時的我,何以未見蹤影?經過一番折騰,我終於趕上九時的約會。
 
這一句「我打過電話了」,一直徘徊在我心中,企業經營的多少問題,都是因為這一句話而產生,每一個人都有清楚的工作職責,有許多你該做的事。櫃台接待小姐的職責,當然就是要通知相關人員,下來接待客人,他要立即打電話,絕不能拖延。但電話打了,沒通知到人,那該怎麼辦?如果時間不急,等一下,也就聯繫上了,事情也就過了。偏偏我的事很重要,我的約會很重要,我也早早到達,但卻因聯繫不上,差點讓我錯過時間,原因就是「我打過電話了」,沒聯繫上,不關他的事,我只能等。
 
這是組織管理上的大問題,大多數的工作者,都是照章辦事,這件事我做了;那件事,我告訴過你了;我曾經要打電話通知你,但你不在……。這樣的事,在組織中每天都在發生,每個人都做了他該做的事,但事情沒有真正完成,問題沒有真正解決,但這「我又能怎樣呢?」所以這不干我的事,這事我不需要負責。
 
想清楚這些事後,我不再怪罪接待小姐,她沒錯,她只是個一般的工作者,只能做到這樣,這也是80%的工作者正常的水準,她能照章辦事,已經不錯了!
 
可是如果是一個傑出的工作者,就不只是這樣,他會把事情真正做完,徹底解決。
該他負責的,他一定會負責完成。就算不讓他負責,只要工作和他有關,他也會想盡方法協助完成。這種工作者是極少數的族群,也是會快速成長的族群,而他們的熱心、他們的負責、他們的主動,很快就會被組織所認同,進而成為組織中積極培養的主力工作者。這種主動、積極、有潛力的工作者,通常只占總數的20%,並不多見。
 
再有效率的組織,都只能訓練出一般的工作者。要避免成為「我打過電話了」,其餘不關我的事,不能靠組織的要求,只能靠工作者的認知覺醒。想成為傑出的20%,多想想自己的作為吧!
 
何飛鵬專欄:事先徹底「過」一遍
高鐵台中站是一個會迷路的地方,因有過一次迷路的經驗,我對台中站特別緊張。
一家公司請我去他們的公司年度會議演講,地點在鹿港,他們約我在高鐵台中站接我,接我的人精準的在指定地點接到我,然後熟練的開出高鐵站,再轉上快速道路,朝彰化鹿港前進。 我問他:台中你很熟嗎?你常在高鐵台中站出入嗎?
 
他回答:「我在台北工作,這是第一次來高鐵台中站接人。不過,我昨天就到鹿港了,我特別從鹿港開車到高鐵台中站,事先把路線走了一遍,以免今天接您時出狀況。不瞞您說,昨天我在高鐵台中站迷路了,試了好久,我才找到正確的路,所以今天就很順了。」
 
他又說:對沒做過的事、不熟悉的事,他一定會事前仔細的「過」一遍,模擬實際的狀況,把每一個細節弄清楚,以免實際執行時發生任何意外。
 
他是個小心謹慎的人,他也是個注重細節的人,他更是一個成功的人,只是他的成功,是從一個上班族,經過學習,經過每一次的事前演練,然後才能確保每一次正式實行時的完美演出,事先徹底「過」一遍,是他重要的成功法則。
 
這也是我重要的工作法則,我期待每一個關鍵時刻,都能有完美演出:我不能忍受開會時,有人資料沒準備好,有人報告的內容文不對題……;我也不能忍受執行任何專案時,事先沒想透,臨時遇到不可測的困難,兵困半途……;當然我更不能忍受一些小事:電腦插頭不對、隨身碟接不上、投影機故障……。
 
要避免這些「意外」發生,我的方法完全一樣:「事先徹底過一遍」,只要模擬做一次,只要一遍,只要事先,只要徹底,大概所有的「意外」都可以被管理,讓意外不要發生。對重要的事,對我沒做過的事,對不熟練的事,對有外人在的事,對動員許多人一起做的事……,這些事都是要完美執行,一次OK的事,所以事前的模擬,練習要不斷做,一直到絕對有把握為止。
 
其實我很討厭「事先過一遍」的過程,因為自視聰明、瀟灑的我,做這種事看來有些癡愚。但是長久下來,我發覺這個方法最有效,也最能確保成果,所以我寧可把自己變成「笨」人,每次乖乖的事前「過」一遍,這是「笨」人確保不犯錯的方法。

 

演講前,我會把所有內容「過」一遍;談判前,我會把所有的主題、變數,仔細「過」一遍,這會包括話術及敵我攻防推演;開重要的會議前,我會加開會前會,要有關鍵成員,就所提出的報告,事先溝通、檢查,務期正式開會時一氣呵成、完美無瑕。啟動新生意前,我會要求非常完整的可行性分析與財務試算,這也是事前徹底「過」一遍。

 

過一遍是小心、是謹慎、是謙虛、是敬天畏人,也是精準執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