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2 00:39:01讀.冊.人
小雪閱讀:和風旅人,小巧京都食導覽
和風旅人:京都回眸,及散步全日本
書名:《和風旅人:京都回眸,及散步全日本》
作者:曾郁雯(Daphne Tseng)
一九八六年臺大歷史系畢業,知名作家與珠寶設計師。為美國寶石學院之研究寶石專家(G.I.A—G.G)。
曾為《皇冠》、《中華日報副刊》、《人間福報副刊》、《珠寶之星》、《珠寶世界》等執筆撰寫專欄,文章散見《聯合報副刊》、《中國時報副刊》、《自由時報副刊》。亦曾主持臺視「火線聊天室」、寶島新聲「幸福進行曲」、中央廣播電臺「郁見幸福」等節目。
歌詞創作「幸福進行曲」獲第三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劇本《天馬茶房》獲第三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提名、歌詞創作〈阿嬤的雨傘是一朵花〉入圍第十六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著有《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等,近作為珠寶專書《就是愛珠寶》、散文集《京都之心》。
個人部落格
京都之心.郁見幸福 blog.udn.com/wenwings
曾郁雯的多寶格 tw.myblog.yahoo.com/wenwings1991
內容介紹:
原來,人生的小確幸就是享受和風般愉悅的旅行。
曾郁雯以日本旅行為主軸,用心描述一個旅人在悠閒慢活旅途中的生動記憶,分享從日本九州、東北、京都到東京等地感受的心靈悸動。作者除了在日本之旅中體會到人情溫暖,思索出人生哲理,更向讀者簡介日本旅遊名所中的文化背景和相關知識。
日本有所謂「侘寂美」的美學意識,強調順應自然、反映自然,這種美學寂靜素樸,是一種沉澱後的美。作者想要於書中呈現此種美學,從特色旅館、咖啡館、花朵和自然美景著手,引領讀者進入一個緩慢沉靜的世界。
全書搭配精采的文字與照片,令人體悟到人生與旅行的另一面。我們有時候會為了旅程風塵僕僕、勞累不堪,但走過這麼多地方之後,只求一個能好好休息喘氣的角落,不想再做一個趕路的旅人,要重新享受和風般愉悅的旅行。
目錄:
推薦序
北國的時間光澤:序曾郁雯《和風旅人》 陳芳明
沉靜的冒險 李清志
沉靜的冒險 李清志
1入鏡來
晨霧
鳥居
青楓
琉璃
燈籠
舞殿
飛石
水葉
畫家
暮色
晨霧
鳥居
青楓
琉璃
燈籠
舞殿
飛石
水葉
畫家
暮色
2和風旅人
和風旅人
雪落星野
三支酒瓶
顏色奈良
和風旅人
雪落星野
三支酒瓶
顏色奈良
3咖啡迷.迷咖啡
茜屋
伊萬里
咖啡人
玄
大山崎山莊美術館
茜屋
伊萬里
咖啡人
玄
大山崎山莊美術館
4花手帖
紅梅
三椏
櫻花
躑躅
馬醉木
花菖浦
紫藤
風鈴扶桑
楓紅
牡丹
紅梅
三椏
櫻花
躑躅
馬醉木
花菖浦
紫藤
風鈴扶桑
楓紅
牡丹
5食桌演出
京都玉半
我愛錦小路
東京西洋銀座
散步奈良町
京都玉半
我愛錦小路
東京西洋銀座
散步奈良町
6東北加油
四寺迴廊
松島啊松島
四寺迴廊
松島啊松島
7京都回眸
清水寺
三年(土反)
石坪小路
晴鴨樓
西本願寺
錦小路
一風堂
真如堂
茂庵
吉田山莊
後記〈絆〉
附錄一:日本史簡表
附錄二:日本旅遊資訊
清水寺
三年(土反)
石坪小路
晴鴨樓
西本願寺
錦小路
一風堂
真如堂
茂庵
吉田山莊
後記〈絆〉
附錄一:日本史簡表
附錄二:日本旅遊資訊
推薦序:北國的時間光澤
序曾郁雯《和風旅人》
陳芳明
北國的陽光與雨水帶來友善的春天。早上是欲雨未雨,下午是欲晴未晴。空氣中散播著分辨不出的確切溫度。走在黑瓦白牆的巷道,彷彿回到迷惑的古典時代。總是在轉角處,與鞠躬作揖的婦人不期而遇。初春降臨這個禮儀之邦,心裡告訴自己,已然到達奈良。二○一○年四月,與一群台灣文化人去日本關西,造訪「平城京遷都1300年」的紀念活動。同行朋友的行列裡,林文義、曾郁雯夫婦也在其中。
日本於我,是一個愛恨交加的北國。那種複雜的感情,有些承自父親的世代。有些則是從歷史閱讀中獲得。而更多的是,與日本友人頻繁過從的經驗。對於這種相生相剋的情感,有時也頗覺可疑。在文學接觸過程中,與日本遭逢千百次,但從來都一直停留在霧裡看花的謎團深處。從文學史的視角來看,台灣先人留下太多黯淡幽微的抑鬱之心。那種悲傷與憤怒,經典那般深深印在我的體內。縱然沒有經過戰火的煙硝,卻常常可以超越時空,去想像上一代人的委屈與嚮往。總是希望那些囚禁在苦痛歷史中的幽魂,能夠在戰後世代的閱讀獲得伸張。崎嶇不平的夢境,也移植到我回望歷史的心情。然而,古都的魅力有時也使幽囚之心禁不住搖蕩。可能是方格紙窗的寂靜,也可能是寺院後苑細石圖案的詭魅,使旅人的心境得到安頓。日本作家的細膩描寫,使如夢的古典宛然出現在眼前。
奈良是日本的文化心臟,它的脈搏牽動著多少日本人的鄉愁。
對亞洲人來說,這個心臟也是一種聖潔的象徵。在這本遊記散文裡,郁雯以兩篇長文,分別記錄九州福岡與關西奈良。從歷史系畢業的她,在台灣以珠寶設計聞名。但是觀察旅途上的人物風景,卻常常流露柔軟敏感的眼神,而那也是她隨身攜帶照相機的銳利鷹眼。在奈良的彎曲小巷,低頭走過楓葉初開的綠影之下,重疊的嫩葉在陽光下交錯伸展,映照出層次參差的綠色。在那裡,發現一個小小的庭園,四周圍攏著肅靜的林木。旅途中,不期然發現了一個寂靜之地,使疲憊之心獲得淘洗。靜靜坐在綠蔭下,看見郁雯舉起相機,選擇不同角度拍攝同一張嫩葉。她專注如神,觀察每一片漫不經心的枝葉,彷彿是在面對從未相遇的日本靈魂。對於每一位旅人,所有的風景都注定成為過目煙雲。如果那麼小的一片葉子都不放過,那麼她所看到的日本與我所觀察的,想必截然不同。
多年來,認識已久的郁雯,每次相遇彷彿都是初識的感覺。她具有成熟女人的歷練,任何風浪波動都無法搖撼她的意志。堅定的性格,柔軟的心情,構成她日常細節的藝術。她完成的《戲夢人生》,便是李天祿生命史的完整紀錄。她的文字精確,觀察細微,使一個時代的藝術見證完全生動地保留下來。她的歷史之旅,為陳舊的時光髹上鮮明色澤。讓人在閱讀時,可以感覺每一個文字熠熠發光。《和風旅人》是屬於地理之旅,她依然執著於留住車窗外每一座青山、每一顆綠樹、每一個湖泊。日本的古典之美,都不禁讓每位路過者發下誓願。恨不得把如夢的風景印刷在記憶裡。但是,所有的難忘與不忘,最後都要歸於遺忘。只有這本文字與影像,真正留下去年的北國初春。重新打開扉頁時,欲雨未雨的晨光,欲晴未晴的午後,再次以同樣的溫度降臨在心頭。
2011.5.24 政大台文所
推薦序:沉靜的冒險
李清志
日本之所以吸引人,一方面是其前衛科技的先進生活;另一方面則是其傳統精緻的文化內涵。年輕的時候,總是著迷於日本的科技設備、前衛建築,以及充滿未來想像的新幹線列車;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對於日本的喜好,卻慢慢轉向那些傳統的老房子、緩緩飄落的櫻花花瓣,以及搖搖晃晃的老式電車。
我記得多年前我第一次去京都,滿心興奮地只是想去看建築師高松伸、若林廣幸等人的作品,因為這些作品充滿科幻前衛的想像,特別是高松伸的作品「ARK」,整座建築像是一台巨大渦輪引擎,其建築造型甚至被引用在《蝙蝠俠》電影中,成為高譚市的美術館;另一座由若林廣幸設計,位於祇園裡的怪異建築「丸東十七號」,造型有如機械火箭的裝置,與京都其他傳統建築形成極大的反差,被稱作是「京都的異型」。
當時雖然也去看了安藤忠雄早期的作品,但是奇怪的是,當年的心境似乎被那些怪異的誇張建築所迷惑,對於沉靜素簡的安藤建築,一點也提不起興趣,只覺得這樣的清水混凝土建築,一片灰濛濛的,無趣極了!
隨著年紀達到「不惑之年」,對於生命中事物的感覺,似乎也開始轉變,所謂的「不惑」,可能就是對於過去無法了解或難以了解的事物,有了重新的體悟。不知不覺中,我似乎開始對安藤忠雄看似平淡無奇的建築有新的發現,我看見了安藤建築中光影緩慢的移動,看見那些引誘人前進的泊泊水聲,同時也感受到安藤先生在建築中所刻意布置的空間禪意。
曾郁雯這本關於日本旅行的新書《和風旅人》,給我一種熟悉而相同的感受,她過去曾到過日本許多地方,看過許多日本的新奇事物;不過這些年來她所觀察的日本,開始聚焦在那些古老而永恆的事物上,沉默不語的石燈籠、宇治的暮色、寺院中的紫藤、以及京都的老咖啡屋等等。
書中所描寫的事物,基本上都是緩慢而沉靜的,必須以一顆單純安靜的心,才可以察覺其細微的變化。這或許是與作者的歲月心境有所關聯,過去的她,多才多藝,活力充沛,對什麼都充滿著好奇;但是書中所顯示的作者,卻開始寧靜心思,開始對日本有另一種層面的體悟。
這樣的心境,其實是最適合到京都旅行的!
我對京都這座城市充滿著複雜的感情,那是揉合著歷史記憶與美好體驗的情緒,因為我的父親年少時便來到這座城市,在同志社大學中學部就讀,京都這座城市等於布滿著我父親的腳蹤;一直到後來,我隨著父親到京都尋訪舊日的記憶,然後我又自己多次在這座城市中遊走漫步,逐漸地,我的足跡似乎覆蓋了我父親的足跡,甚至超越了他的足跡範圍。
這幾年我又對熟悉的京都有了新的發現,特別是那些老舊建築內新開的咖啡店,古意的京都老房子,卻飄送著咖啡的香氣,伴隨著爵士樂的輕鬆韻律,可以讓我開心靜坐一個下午。在這本書裡,作者描述:「喝咖啡有時候像冒險!」我就是鍾愛這種在老房子咖啡屋裡的冒險,那種可以安靜觀察的靜態冒險。
後來我才發現那些熱鬧新奇的城市,終究會讓人厭煩離棄,但是京都這樣的城市,卻是越陳越香,越久越耐人尋味!
麻生圭子:小巧京都食導覽
書名:《小巧京都食導覽》
作者:麻生圭子
一九五七年大分縣出生。曾任作詞家,現為散文家。曾為許多唱修流行歌曲填詞,自一九九二年起停止作詞家活動,一九九六年因結婚移住京都。一九九九年租借了有七十年歷史的小町家,與建築家丈夫一同以傳統工法修復。二○○五年,遷居至八十年歷史的町家,更加深入體驗京都傳統文化。著書有《東京達人遊京都》、《麻生圭子的京都「小巧生活」》(天下雜誌出版)等,表達出傳統京都生活的情懷。
作者網頁:www.keiko-aso.com
譯者:王文萱
曾主修大提琴及理論作曲,台大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二○○九年獲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於京都大學研究日本美術,並學習三味線、日本箏、茶道、能樂等傳統藝術文化。曾任天下雜誌日本館責任編輯,從事日文教師、口譯、戲劇表演及配樂、藝術推廣等工作。譯有《東京達人遊京都》、《音樂腦》、《麻生圭子的京都「小巧生活」》、《山崎豐子自述:我的創作,我的大阪》(天下雜誌日本館)等書。
內容介紹:
自從麻生圭子開始學習懷石料理及茶道之後,對於京都,比起之前有了更深的理解。改變最大的,是能夠從料理的美味當中,體會到季節感。
「吃」,是效率最好的學習方式。曾有一位作家寫道:若想要早些了解某個地區的性質,首先要到這個地區的市場去,並且吃當地人們所吃的東西。這個態度放在京都,也是適用的。作者從身旁的「食」為起始,並且用心、而非用眼,率直地將見到的京都表現出來。
在京都,食又分為「日常」與「非日常」。「日常」(一般飲食)的部分,最近都已被標準化了,因此作者所篩選的下筆條件,是希望能夠展現出她喜愛的京都,也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一本美食導覽書。麻生將本書依照春夏秋冬四季,分為「花果子.春摘之旅」、「祭典食之樂.夏日尋涼」、「品嘗豐碩果實.因緣際會之秋」、「將古都盛入冬日茶碗」等四個部分,內容含括京都料理至立即可食用的小吃,並且以祇園、中京區為中心,這些店對觀光客來說也容易造訪。有些較為特別的內容,可能是依照作者當時心情而加入的,這些都屬於京都的一部分,請讀者當成另一個角度的京都來參考。
麻生圭子說:「請務必於造訪京都時,攜帶本書─這本《小巧京都食導覽》。」
本書特色
品嘗美食、學習京都
料亭、餐廳、茶道、果子、錦市場…
料亭、餐廳、茶道、果子、錦市場…
圍繞著京都美味的故事。
本書將京都的美食及店家,依照春夏秋冬四季分門別類,將各個季節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以清新的文字將「食」的真諦,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麻生圭子在本書中,以「食」為起點,並且用心、而非用眼,率直地將她心目中的京都表現出來。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花果子.春摘之旅
伊賀上野櫻花隨風而來京都 伊賀上野天神前 含芳 紅梅屋
與下鴨神社的神明們一同賞花 下鴨茶寮
米飯美味的原因 草(口食)中東
池澤水面戴上了花面具 長久堂 北山店
在新幹線內享用京都「糸櫻」 瓢壽司
淡雅花色和服裹著生麩及飛龍頭 麩嘉 三友居
添花聽時雨 龜屋良永
京都遠不過十八里 花折
松原通的柏餅及水無月 末富 松壽軒
整修西陣町家及蕎麥麵店 蕎麥屋Nikolas
伊賀上野櫻花隨風而來京都 伊賀上野天神前 含芳 紅梅屋
與下鴨神社的神明們一同賞花 下鴨茶寮
米飯美味的原因 草(口食)中東
池澤水面戴上了花面具 長久堂 北山店
在新幹線內享用京都「糸櫻」 瓢壽司
淡雅花色和服裹著生麩及飛龍頭 麩嘉 三友居
添花聽時雨 龜屋良永
京都遠不過十八里 花折
松原通的柏餅及水無月 末富 松壽軒
整修西陣町家及蕎麥麵店 蕎麥屋Nikolas
第二章 祭典食之樂.夏日尋涼
以「翁」的海鰻迎夏 翁
晨粥與「和靜清寂」 瓢亭
「朝露」及「波頭」 鎰良光
在祇園祭茶會 龜屋則克
日本第一的涼麵 SAKAI
冥界的糖果伴手禮 MINATOYA幽靈子育飴本舖
夏日品嘗盛裝在青竹裡的芝麻豆腐 簡易懷石 緣
京都視野最佳的咖啡廳 茂庵
棚機.上七軒的「夏柑糖」 老松
京都商人的審美意識及韓國茶 素夢子古茶家
以「翁」的海鰻迎夏 翁
晨粥與「和靜清寂」 瓢亭
「朝露」及「波頭」 鎰良光
在祇園祭茶會 龜屋則克
日本第一的涼麵 SAKAI
冥界的糖果伴手禮 MINATOYA幽靈子育飴本舖
夏日品嘗盛裝在青竹裡的芝麻豆腐 簡易懷石 緣
京都視野最佳的咖啡廳 茂庵
棚機.上七軒的「夏柑糖」 老松
京都商人的審美意識及韓國茶 素夢子古茶家
第三章 品嘗豐碩果實.因緣際會之秋
淋上英國黑醋變身洋食 壹錢洋食
由「縮緬山椒」至「床紅葉」 三寶庵
造訪料亭是心靈之旅、神之解謎 建仁寺祇園丸山
大人的咖啡廳 弗朗索瓦咖啡廳
料理如京友禪般美麗 天婦羅吉川
京町家中的古夷蘇木吧台 室町和久傳
留存在京都的東京昭和風 INODA COFFEE
京都僅存的法式洋食店
始於一酌、終於品茶 美山莊
淋上英國黑醋變身洋食 壹錢洋食
由「縮緬山椒」至「床紅葉」 三寶庵
造訪料亭是心靈之旅、神之解謎 建仁寺祇園丸山
大人的咖啡廳 弗朗索瓦咖啡廳
料理如京友禪般美麗 天婦羅吉川
京町家中的古夷蘇木吧台 室町和久傳
留存在京都的東京昭和風 INODA COFFEE
京都僅存的法式洋食店
始於一酌、終於品茶 美山莊
第四章 將古都盛入冬日茶碗
御所門前之「粽」 川端道喜
店名表現體裁 嘯月 柳櫻園茶舖
一石四鳥之味 八百三
美麗似繪卷 萬龜樓
佔地一千坪的溫柔小店 蕪庵
祇園餃子如舞扇 祇園餃子處 泉門天
川端康成的愛酒 佐佐木釀酒廠
我家的冬日美味
京都錦市場是食材御宅族的秋葉原
在京都錦市場修習懷石料理
御所門前之「粽」 川端道喜
店名表現體裁 嘯月 柳櫻園茶舖
一石四鳥之味 八百三
美麗似繪卷 萬龜樓
佔地一千坪的溫柔小店 蕪庵
祇園餃子如舞扇 祇園餃子處 泉門天
川端康成的愛酒 佐佐木釀酒廠
我家的冬日美味
京都錦市場是食材御宅族的秋葉原
在京都錦市場修習懷石料理
諮詢方式一覽表
後記
後記
推薦序:飲龢食德
李仁芳(台灣美學經濟創言人、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講到飲食之道,世界上排名拔尖的,多數人會同意是華、和、法、義四個體系。先不談西方的法、義,東方的華、和之間也有不少有趣的對比。雖然拔尖各菜系都會講究色、香、味俱全,但若論味道與香氣的繁複多元,持平來說,中華料理是遠勝日本料理的。此所以不論國籍,一般都是年齡較長,口味偏淡的較資深公民,較會偏好「清淡」的日本料理。
當然日本料理多發揮食材原味,烹調清淡,是更「健康」的飲食。而從圭子女士對京都四十二家各式料亭的精巧描繪,我們更能夠對作為日本料理精萃之萃的「京料理」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華人的主廚當然也懂得在菜盤食器中經營「色∕香∕味」,甚至雕花果、刻冰造景。日本料亭的主廚造景則尚不止於菜盤食器之間,更及於料亭空間、「走庭」、以至於客人視線所及的庭園、露地…均能展演具匠心的佈局調度。
南禪寺參道旁的瓢亭(《米其林指南》評鑑為三顆星的著名茶懷石料亭)當代主人高橋氏,修習茶道已有五十多年,茶室中插木槿花,瓢亭停車場角落所種花卉佈局,宛若專業花店插花般悅人眼目。
筆者在上京區御所後相國寺(明德3年,1392年室町幕府足利義滿將軍所創建)內承天閣美術館拜觀寺藏國寶級典藏美術、工藝作品,就親眼看見高橋先生穿著大地色系素雅和服,也氣定神閒地在仔細觀賞日本國寶級大畫家伊藤若沖所繪「葡萄圖」。
位在磋峨野的「翁」,夏天的海鰻料理(用火焙的「燒霜」技法處理)遠近馳名。雖是較年輕的店,但店主的第二代除了本業技法優秀,連插花、書法都有深厚造詣。近年來在祇園花街八(土反)通一角崛起的「建仁寺祇園丸山」,店址附近接連著幾棟「數寄屋」風格家屋,是早期堂本印象、西山翠嶂等知名日本畫家的宅邸。丸山店主當年若沒成為料理師傅,是想當畫家的。客人在夏季祇園祭季節上門時,奉上的「八寸」用了許多祇園祭山鉾的造型意象,料亭風格是仿裡千家著名的茶室「又隱」所建造,店主本人對茶道也有很深修養。
秋天到訪的客人,他奉上的是秋季當令的松茸、鰻魚土瓶蒸,食盤上當然不會少掉嫣紅楓葉的風雅配飾。大體上舖排旬食地酒,京料亭達人用一片親切心意,一手洗練道藝,以當令的食材、當令的天地間風光,呈獻給客人「吞天之氣、吸地之力」的飲龢食德,不只提供了來店客人養生之道,也提昇了客人生活美學體驗的生命甜度。
像本書作者圭子女士形容造訪美山莊之旅的行程是「始於一酌,終於品茶」。美山莊的主人,對茶道十分專精,廚師們一個月也有兩次的茶道修習。這些事例,都讓我們看見「京懷石」、「京料理」背後的料理達人,不只是料理達人。他們其實也是「茶道達人」、「花藝達人」、「書道達人」,甚至「畫藝達人」。
就像我們台灣的食養山房,每天清晨山房主人要帶所有前場、後場工作人員讀經討論、作功課。汐止巷弄裡清淨可口小料亭主人用頂級真空管音響聽自己熱愛的古典音樂貝多芬與華格納黑膠唱片。每次享用食養山房或汐止深巷小料亭那樣的美食,或是踏進圭子女士所導覽的京都一流料亭,都讓我們再次相信,一流的料亭達人,真的不是只是餐飲體系中所謂的「廚師」而已!
眼耳鼻舌身五感的同步修練;色聲香味觸五覺共感境界的同步追求。這樣的待客心意與洗練道藝,使得客人不僅止於以食養身,更及於以食養心養靈,昇華了客人生活的甜度體驗與生命的存在感。
這就是京都式一流料亭的「食養」之道。
推薦序:又一本京都情書
韓良露(南村落總監)
看過幾本麻生圭子寫京都的書(天下出版的有《麻生圭子的京都「小巧生活」》),讓我對這位素未謀面的人,有了姊妹淘似的親切,這位原本在東京從事流行歌作詞者工作的職業女性,在結識了也是東京人,但因就讀京都大學並在京都從事建築師工作的丈夫後,麻生圭子在十多年前遷居京都,而她的人生也因此展開完全不同的方向。
麻生圭子和先生租下了荒廢的老屋,修復成具有舊日風格的町家住宅,她並開始學習茶道、花道、懷石料理,就為了不只是住老屋,也要活出京都的傳統生活風格。
麻生圭子這個外地人,可說是徹底被京都的文化領養了,她著魔似地探訪京都的山川自然,神社寺廟、風土人文、節慶祭典、美學風流、飲食滋味等等,她不斷地寫書,辦活動,接受東京雜誌的採訪,她也成了把京都幽微向全日本播放的人。
我曾說過,對某地文化如此熱情的人,很少人是本地人,寫巴黎、佛羅倫斯、巴薩隆納等城,最精采者,竟然都是外來者,他們才能用與他者談戀愛、溶合為一的激情去把他城內化為我城。
這樣的外來者偶而會犯一些小瑕疵,就像麻生圭子在本書中寫道,她曾把自己所住的位於今出川通以北的老屋稱為町家,但老京都人卻不以為然,指出越過了今出川通就不算京都了。我可以理解老京都人的說法,因為町家不只是指某種建築形式的老屋,而是指那樣的老屋當年被使用的狀態,町家是指從事某些傳統產業的商人工作兼住家的屋子。
但談戀愛的人,總有一些一廂情願的成份,否則也不會總看到京都情人的好,而很少看到壞,或者是看到了不好也不想面對,京都當然不是完美情人,老京都人對這一點是最清楚,老京都人視京都為一起過日子的老夫老妻,有情份也有恩怨,選擇繼續相處可以,但很少會有力氣去大聲張揚熱情。
但很少人會想看對某個城市的婚姻日常實況,我們想看的都是非日常的熱戀記錄,我們想看寫給城市的情書。
我也是一個相當著迷京都的人,每年都會找時間去,今年311之後都還去京都看今年特別傷感的春櫻,也一直想從人生中抽空到京都去住遊一兩年,就像想跟心愛的情人同居一陣子一樣。
但我內心也知道,我這個外地人,在京都不必工作,天天看的都是美景、玩的都是美事、吃的都是美味,這樣的人生當然是非日常的,就像沒人一輩子都在談戀愛的,但京都可以讓我對人生的戀愛之情延續。
麻生圭子在書中介紹的食趣,不管是花折的鯖壽司、麩嘉的生麩、末富的柏餅、瓢亭的朝粥、老松的夏柑糖、川端道喜的粽等等,也都曾是我二十多年來對京都食物情懷的點點滴滴,但這些美好的事物不是用來消費的,不能用觀光客的心態吃過即好,這些食物正如麻生圭子所云是瞭解京都文化的翻譯機,藉著品嚐這些食物,得以細膩的感受京都的形、精、神於一體。
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沒寫過京都的專書,也許就是因為有像麻生圭子這樣的作者住在那,寫出不少我的感觸,也持續地讓我深入瞭解我未知的京都事物,《小巧京都食導》覽當然會成為下回我再去京都時帶在手邊的參考書。
上一篇:立冬閱讀:小酌之家,旅食天堂
下一篇:蟠龍獻瑞:微醺之後,味蕾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