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風景:發現白下,古都風華
南京風華:王勃《白下驛餞唐少府》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白下就是現在的南京,「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稱。南京市簡稱寧,位於江蘇省西南部,為江蘇省省會,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中心。全市面積為6,516平方公里。轄鼓樓、玄武、建鄴、白下、秦淮、下關、雨花台、浦口、棲霞、大廠10個區以及江寧、江浦、六合、高淳、溧水5縣。
南京歷史悠久,南京古為吳地,位於「九州」之揚州地域。春秋時代始建城,從3世紀起,先後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均建都於此。西元1912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此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中華民國。西元1927年中華民國把這裡作為首都。南京市龍蟠虎踞,地理形勢特殊,三國孫權於此築石頭以抑魏、蜀,南京大屠殺在此發生,而歷史遺留下來的南京城是新舊交雜的城市,既有古樓舊亭,亦有現代建築。因為東吳曾在石頭山築城,故南京又有「石頭城」之稱。
211年,吳大帝孫權在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孫權在此建都,名建業,都城周長約11公里,開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晉滅吳後,於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又改為建康。西晉經永嘉之亂而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建立東晉,建康成為華夏正朔所在。420年東晉滅亡,此後,宋、齊、梁、陳等四個朝代相繼在建康建都,直至589年被隋所滅。這四個朝代史稱南朝,又與此前的吳、東晉合稱「六朝」。南朝時的建康人文薈萃,相當繁盛,梁武帝時城中人口已超過100萬,是南京發展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然而,爆發於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的侯景之亂對建康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589年,隋軍滅陳之後,將建康城邑宮苑全部平毀,僅在石頭城置蔣州,南京歷史上的第一次繁榮到此徹底結束。
唐朝滅亡後,十國之一的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並修建了城邑。此後南京城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逐步擴建而成。宋朝時,此地置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為集慶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佔集慶,改集慶為應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應天府為京師。當年,明軍攻入大都,將蒙元逐出中原,南京第一次成為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京城,迎來歷史上的第二次高峰。保留至今的南京城牆、明孝陵等建築就是這一時期修建的。1402年,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經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1421年遷都北京順天府,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設有南京六部等機構。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殺,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為南明弘光帝。次年,南京被清軍攻陷,降為江寧府。
清初,江寧為江南省省府。清末,江寧是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駐地,和江蘇巡撫駐地蘇州同為江蘇省省會。清朝的江寧在經濟方面也具有相當的重要性。清廷在此設立規模龐大的江寧織造廠,生產供應皇家需求的絲織品。
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1842年8月,英軍沿長江進逼江寧城下,清廷被迫與英方簽訂《江寧條約》。1853年,太平天國佔領江寧,在此定都,號「天京」。1864年,湘軍攻陷天京,激烈的戰爭及湘軍的殺掠使城市受到毀滅性打擊,戰後的江寧一度極為蕭條。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不過不久袁世凱就將民國首都遷往北京。1927年3月24日,北伐軍進入南京後,發生了影響深遠的南京事件,成為國共分裂的重要前奏之一,不久後上海就發生了四·一二事件。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規定「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29年至1937年間,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南京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已經增加到100萬以上,是當時中國的六大城市之一。
1937年7月,日本在北平挑起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南京下游300公里的上海爆發淞滬會戰,南京開始遭到日軍轟炸。11月,上海淪陷,國民政府和在京的學校、工廠等陸續西遷。國民政府最後遷至重慶堅持抗戰。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對平民和戰俘展開一連串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約30萬人遇難,史稱「南京大屠殺」。1940年,汪精衛在南京成立漢奸政府。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9月9日,中國政府代表何應欽作為中國戰區代表在南京接受侵華日軍的無條件投降。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從重慶還都南京。
南京風華: 劉禹錫《 金陵懷古》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大詩人和文學家。貞元九年進士,後為監察御史。因與柳宗元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晚年時,曾為太子賓客,故亦稱為「劉賓客」。
擅長詩文,他的詩通俗清新,精煉含蓄,善用比興手法,多有弦外之音。當時與白居易為好友,詩名相若。他以《竹枝詞》、《楊柳枝詞》和《浪淘沙》為名的三組組詩,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他的《烏衣巷》、《石頭城》和《柳枝詞》是傳世的精品,對後世的詩人和詞人很有影響。
《金陵五題》。台城
台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金陵五題》。生公講堂
生公說法鬼神聽,身後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金陵五題》。江令宅
南朝詞臣北朝客,歸來唯見秦淮碧。
池台竹樹三畝餘,至今人道江家宅。
《金陵五題》。石頭城
山圍故國週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金陵五題》。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為東晉時高門士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裡。朱雀橋:此橋橫跨南京秦淮河,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王謝:即王導和謝安。
南京風華: 繁華一夢
江寧織造府
雪芹曾祖、祖父任「江寧織造」。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成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他的曾祖母孫氏撫育過幼年的康熙皇帝,祖父曹寅又當過康熙的「伴讀」。康熙二年(1663),聖祖親授其曾祖曹璽任「江寧織造」,後曹寅繼任,還督理過「蘇州織造」,與妻兄李煦輪流兼任設在揚州的“兩淮巡鹽監察御史”。曹寅的兩個女兒都嫁給親王為妃。曹寅死後,由曹禺頁、曹兆頁繼任,三代世襲達60余年。康熙六次南巡,有五次以曹家的江寧織造府為行宮。曹雪芹就在這樣一個“赫赫揚揚”的家族中長大,自幼生活在「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環境中。
曹雪芹家在南京的住所和園林,據紅學家考証有三處:一是現今大行宮一帶的江寧織造府﹔二是小倉山的隨園,即原大觀園﹔三是曹氏故居。
曹璽就任江寧織造後,在明初陳理漢王府和永樂皇帝次子朱高煦漢王府的基礎上改造府第,院內多植楝樹,綠蔭如蓋,并建一亭名“諫亭”,作為曝書、讀書之所。時人有詩詠道:「我聞諫亭下,嘉樹多婆娑。書卷擁百城,尚友自吟哦。」
乾隆十六年(1751),兩江總督尹繼善為迎接高宗南巡,改造江寧織造府為乾隆行宮,大行宮地名由此而來。當時范圍極大:東到今逸仙橋,西到碑亭巷,南到利濟巷,北到長江路。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后,在此建天王府。天京失陷后,天王府遭焚毀,清末辟為馬路。
1984年8月,南京市幼教中心在大行宮小學東南角施工,出土了假山石基、太湖石、染料、清代瓷片等文物,確定為江寧織造府遺址。1975年在丹鳳街小學一帶發現的曹氏故居,該處地名「雙龍巷。」,經專家查証,確系曹雪芹曾祖母住過的:「裕德堂。」原址。遺址發現了清初織機上的石齒輪等實物。當年,這座宅第面街朝東,前后五進,其范圍在今北京東路西口。
此外,南博還在現后宰門香林寺舊址發現一塊與曹家有關的「廟產碑。」碑文記載了曹寅施舍給該寺以江寧秣陵和安徽和縣的香火田計420畝。曹寅還集資大修過雞鳴寺大殿和寶塔。曹家在南京的兩座家廟,一處是位于漢府街西北太平橋南街的水月庵(今已不存)﹔另一處是今中山東路291號萬壽寺遺址。1991年3月發現了第三進殿門樓,門楣上有長約2米的“萬壽禪寺”石刻橫額。
《紅樓夢》作者偉大作家曹雪芹就是出生在南京的。
直到雍正六年曹家抄沒後才全家遷回北京。當時,曹雪芹尚年幼,按生於乙未說是虛歲十四歲,按生於甲辰說是虛歲五歲。曹家回北京以後的情況,文獻絕少記載,曹頫曾經在給康熙的奏折裡說到「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鮮魚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畝,張家灣當鋪一所,本銀七千兩」等等。在曹家被抄以後,隋赫德的報告裡也說到:「曹頫家屬,蒙恩諭少留房屋,以資養贍,今其家屬不久回京,奴才應將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撥給。」但究竟撥給了哪些房子,曹雪芹究竟住在何處,他的青年時期是如何度過的,這些問題,總因文獻無征,不能確指。據紅學家們的考證,認為他與敦誠、敦敏成為親密朋友,是在右翼宗學裡開始結識的,後來落魄住到了西郊,他的不朽的巨著《石頭記》就是在西郊的山村裡寫成的。
南京風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燕子磯
位於南京城東北郊外的直瀆山上,長江南岸,燕子磯突兀江面,三面懸絕,因其磯石直插江中,勢如展翅欲飛的燕子而得名。燕子磯總扼大江,地勢險要,磯下驚濤拍石,洶湧澎湃,是重要的長江渡口和軍事重地。被世人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磯。也是文人墨客臨江抒懷的勝地。現為觀賞江景的去處。
燕子磯,形同燕子,是長江三大名磯之一。
傳說燕子磯是明太祖朱元璋南下金陵時的登陸之處。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在此一帶就占六景:燕磯夕照、永濟江流嘉善聞經、化龍雨地、幕府登高、達摩古洞。
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登燕子磯。西元1751年暮春,當首次來游燕子磯時,即被這裏的壯麗景色所陶醉,乘興作詩一首:
當年聞說繞江瀾,撼地洪濤中下看。
卻喜漲沙成綠野,煙村耕鑿久相安。
並親筆御書燕子磯三個楷書大字,地方官府製成巨型禦牌,造亭一座,屹立在燕子磯山峰這巔。
雞鳴寺
位於城北雞鳴山東麓,是南京著名古寺之一。
雞鳴寺在南京覆舟山東麓,標高五十公尺。此寺在梁朝時名為同泰寺,明洪武改稱為雞鳴寺。據說明太祖定都南京後,計議擴城,當時在水西門一帶卻時建時陷,眾人束手無策,就去請教一位知名的風水先生。這位風水先生看後表示:必須將金萬山的聚寶盆埋在地下,才不會再倒塌,明太祖乃親往商借,並說定只借一夜,待五更雞啼奉還。聚寶盆埋入地後,城很快即建竣,而且不倒。時至五更,四野一無雞鳴,金萬山十分驚慌,於是趕建了這座雞鳴寺。
位於雞籠山東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雞籠山東接九華山,北臨玄武湖,西連鼓樓崗,山高62米,因山勢渾圓似雞籠而得名。雞籠山背湖臨城,滿山濃蔭綠樹,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風景綺麗。雞鳴寺寺址所在,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早在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辟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才使這裏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雞鳴寺的邊上有一口「古胭脂井」,屬雞鳴寺的廟產。 這胭脂井的井水微微發紅,據說女人常年用此井 水洗梳,會永保紅顏。於是,南京周圍的大戶人家都到雞鳴寺來買這胭脂井的水,給 家裡的女眷用來梳妝,以使她們紅顏永駐。這賣水的交易也得仰仗這進香河,把一桶桶的胭脂井 水換成銀子,為寺廟中的菩薩添了金裝,也讓主持興建了許多廂房,讓那些帶發修行的人在菩薩 身邊,聽晨鐘,聞暮鼓,食齋飯,誦經文,夢西天之路,修來世之福。
雞鳴寺本是三國吳後苑,晉為廷尉署。梁大通元年(527年)在此建同泰寺,梁武帝經常到寺里說法講經,聽眾逾萬,並曾先後四次舍身到同泰寺為僧,後同泰寺毀于兵火。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同泰寺舊址建雞鳴寺,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為了迎皇帝和太後南巡,又重建了憑虛閣,作為駐蹕行宮,乾隆也這座古寺題寫了匾額和楹聯。清同治年間重修,光緒時建蒙樓,民國初建景陽樓。樓下山麓,有胭脂井,相傳為陳後主與張麗華,孔貴嬪避隋兵之所,傳說以帛拭井欄石,石脈有胭脂痕,故稱「胭脂井」,又稱「辱井」。其處北臨玄武湖,湖光山色,風景秀麗,是南京著名風景區之一。 光緒二十年,兩江總督張之洞又將殿後經堂改建為「豁蒙樓」,並手書匾額。
唐.杜牧《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雞鳴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最著名的名寺。
南京風華 :鄭板橋《 念奴嬌 金陵懷古》十二首
其一 石頭城
懸岩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盡,万里洪濤噴薄。
王浚樓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
船頭列炬,等閒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万點征鴻掠。
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
山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
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其二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杰。
八十万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
樓艫云崩,旌旗電掃, 射江流血。
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
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其三 桃葉渡
橋低紅板,正秦淮水長,綠楊飄撇。
管領春風陪舞燕,帶露含凄惜別。
煙軟梨花,雨嬌寒食,芳草催時節。
畫船簫鼓,歌聲繚繞空闊。
究竟桃葉桃根,古今豈少,色藝稱雙絕?
一縷紅絲偏系左,閨閣几多埋沒。
假使夷光,苧蘿終老,誰道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艷說江楫。
其四 勞勞亭
勞勞亭畔,被西風一吹,逼成衰柳。
如線如絲無限恨,和風和煙。
江上征帆,尊前別淚,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盡,斜陽脈脈凄瘦。
半生圖利圖名,閒中細算,十件常輸九。
跳盡胡孫妝盡戲,總被他家哄誘。
馬上旌笳,街頭乞叫,一樣歸烏有。
達將何樂?窮更不如株守。
其五 莫愁湖
鴛鴦二字,是紅閨佳話,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態,釀出禍胎冤藪。
前殿金蓮,後庭玉樹,風雨催殘驟。
盧家何幸,一歌一曲長久!
即今湖柳如煙,湖云似夢,湖浪濃于酒。
山下藤蘿飄翠帶,隔水殘霞舞袖。
桃葉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詞人口。
風流何罪?無榮無辱無咎。
其六 長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綠楊蔭里。
赭白青黃牆砌石,門映碧溪流水。
細雨餳簫,斜陽牧笛,一徑穿桃李。
風吹花落,落花風又吹起。
更兼處處繰車,家家社燕,江介風光美。
四月櫻桃紅滿市,雪片鰣魚刀 。
淮水秋清,鐘山暮紫,老馬耕閒地。
一丘一壑,吾將終老于此。
其七 台城
秋之為气,正一番風雨,一番蕭瑟。
落日雞鳴山下路,為問台城舊跡。
老蔓藏蛇,幽花賤血,坏堞零煙碧。
有人牧馬,城頭吹起篥。
當初面代犧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門律。
何事餓來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語,英雄淚在胸臆。
其八 胭脂井
轆轆轉轉,把繁華舊夢,轉歸何處?
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菜圃。
拾橡瑤階,打魚宮沼,薄暮人歸去。
銅瓶百丈,哀音歷歷如訴。
過江咫尺迷樓,宇文化及,便是韓擒虎。
井底胭脂聯臂出,問爾蕭娘何處?
清夜游詞,後庭花曲,唱徹江關女。
詞場本色,帝王家數然否?
其九 高座寺
暮云明滅,望破樓隱隱,臥鐘殘院。
院外青山千万疊,階下流泉清淺。
鴉噪松廊,鼠翻經匣,僧与孤云遠。
空梁蛇脫,舊巢無复歸燕。
可怜六代興亡,生公寶志,絕不關恩怨。
手种菩提心劍戟,先墮釋迦輪轉。
青史譏彈,傳燈笑柄,枉作騎牆漢。
恒沙無量,人間劫數自短。
其十 孝陵
東南王气,掃偏安舊習,江山整肅。
老檜蒼松盤寢殿,夜夜蛟龍來宿。
翁仲衣冠,獅麟頭角,靜鎖苔痕綠。
斜陽斷碣,几人系馬而讀。
聞說物換星移,神山風雨,夜半幽靈哭。
不記當年開國日,元主泥人淚簇。
蛋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燭殘。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其十一 方景兩先生廟
乾坤欹側,藉豪英几輩,半空撐住。
千古龍逢源不死,七竅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為艱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閎顛散适,岳降維申甫。
彼自承平吾破裂,題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誅,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
世間鼠輩,如何妝得老虎!
其十二 宏光
宏光建國,是金蓮玉樹,後來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選色。
燕子銜箋,春燈說謎,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攔住紅日。
更兼馬阮當朝,高劉作鎮,犬豕包巾幘。
賣盡江山猶恨少,只得東南半壁。
國事興亡,人家成敗,運數誰逃得?
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