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9 16:19:25讀.冊.人
大寒閱讀: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鴻兔大展:24節氣「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曆書上說:『大者乃凜冽至極也』。
農業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意味著冬去春始來的景象;又說:『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古人此時忙著造脯,釀酒,積糞,貯蠶草,為著過冬過年做準備,「最喜大寒無雨雪,太平冬盡賀春來」。
民俗
農曆十六日是傳統「尾牙」,臘月十六為一年最後的「做牙」,特別隆重,才叫做「尾牙」。頭家借此機會發放紅包及賞賜,以表示感謝;相傳尾牙宴上,雞頭所向就表明續聘與否的含意。所謂「做牙」,指的是民間在陰曆初2和初16拜土地公,因此一年之中的「頭牙」便在2月2日,「尾牙」則是陰曆12月16日。台灣人至今在「尾牙」都有吃刈包的食俗,台灣北部人也會在「尾牙」吃潤餅,但南部人卻在「清明」才吃潤餅。
「大寒」還有「祭灶」,大陸北方人在陰曆12月23日祭祀「灶神」,閩南人則在陰曆12月24日晚「祭灶」。「祭灶」的信仰起於人們相信家中的「灶神」是玉皇大帝派來人間查看人們平日善惡的,每年底要回天庭報告民情,為了怕自己被打小報告,因此要祭灶討好「灶神」,同時還要用麥芽糖塗在「灶神」的嘴上讓他不好言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家家戶戶虔誠恭送灶神及諸神昇天述職的日子。
除夕、過年,都指今年至此將除,而準備明旦迎接新歲,「除舊迎新」在節氣上具有更迭的意義。圍爐的大年夜聚餐之前,依例仍要先祭諸神及祖先、請其先享用,這是「辭年」,另外也要拜地基主,一併享用。圍爐是一家團聚的時間,期盼家運興旺。長輩分發「壓歲錢」及「守歲」;過去圍著爐火守歲,也有稱作長壽夜的,是種寓意深遠的年俗。
諺語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若不冷,則寒天向後移,翌年春分時節天氣仍會十分寒冷。
新年頭,舊年尾:一個是開始,一個是結束,人們必須特別謹言慎行。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一年中最冷時節為大寒,此時天寒地凍,害蟲或凍死或蟄伏,若大寒不寒,害蟲未死或未伏,則人畜必有災殃。
養生
中醫講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適當調整。二十四節氣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一年之中物候的變化都與節氣密切相關,大寒節雖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但卻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做好大寒節的養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纔能溫暖,方可抵御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後適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大寒』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另一方面,古語有云『大寒大寒,防風御寒』,大寒時節除了注意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著要隨著氣溫變化而增減,手腳易凍,尤其應注意保暖。
大寒時節,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風外,最好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入睡前以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的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質量,對於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用熱水泡腳。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冬季活動、鍛煉對養生有特殊意義。大寒時節的運動可分室內及室外兩種,可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打籃球等體育鍛煉,但應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同時室外活動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後為好。
大寒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飲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於大寒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准備豐富的過年應節食物,此時要注意避免飢飽失調,同時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另一方面,大寒時節仍然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進補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補,二是藥補。『藥補不如食補』,應以食補為主。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如羊肉、雞肉等;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如鴨肉、鵝肉、鱉、龜、木耳等。藥補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病狀選擇服用,如體質虛弱、氣虛之人可服人參湯;陰虛者可服六味地黃丸等。能飲酒的人也可以結合藥酒進補,常見的有十全大補酒、枸杞酒、蟲草補酒等。
讀韓良露:大寒 到了嗎﹖
今年冬天寒流特別多,其實節氣曆上最冷的大寒還沒來到,今年的大寒在1月20日。在每年太陽曆1月20日前後,太陽行經黃經300度時,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節氣,24節氣由立春始,大寒終,季節循環一周。
大寒被認為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日,會出現全年最低溫,連長江流域都可能出現零下20度的低溫,也是凍土最深的時日。
大寒凍土,對農事是好的,因為蟄伏在泥土中的冬眠蟲子若天氣不夠冷就凍不死,隔年農作的蟲害就多,農諺有「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即為此理。大寒時也不喜見雨雪,因為下雨下雪反而天氣不冷,農諺亦有「最喜大寒無雨雪,下步農夫大發財」。
大寒天冷,懂民間疾苦的詩人自然在此時也擔心饑凍之民,白居易「村居苦寒」就是這樣的詩: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絁被,坐臥有餘溫。
倖免饑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此詩讀來簡單明快,深中內心,自問是何人一句,真讓我愧然。
大寒是一年之終,會遇到歲末幾個大日子,先是陰曆12月16日的尾牙。
所謂做牙,指的是民間在陰曆初2和初16拜土地公,因此一年之中的頭牙便在2月2日,尾牙則是陰曆12月16日。台灣人至今在尾牙都有吃刈包的食俗,台灣北部人也會在尾牙吃潤餅,但南部人卻在清明才吃潤餅。
除了做牙外,大寒節氣中還有祭灶,大陸北方人在陰曆12月23日祭祀灶神,閩南人則在陰曆12月24日晚祭灶。祭灶的信仰起於人們相信家中的灶神是玉皇大帝派來人間查看人們平日善惡的,每年底要回天庭報告民情,為了怕自己被打小報告,因此要祭灶討好灶神,同時還要用麥芽糖塗在灶神的嘴上讓他不好言語。
祭灶後,就要準備過年了,大掃除、蒸年糕、做年菜、寫春聯等等,到了30日這天下午,還得辭年,在門上貼新的門神像、桃符,有宗祠的人要開祠祭拜。到了30夜則是除夕祭祖,迎灶神、吃年夜飯,北方人的主食是餃子,為什麼是餃子,寓意是「交」,過了30晚,就要交新的一年了。
大寒天冷,但人們活動多,反而就不覺得那麼冷了,再加上多吃多喝,也增加了身體的熱量。 大寒節氣補身,可多吃一些補氣的大棗、糯米、雞肉,補血的豬肝、雞肝、當歸、桂圓,補陰的銀耳、芝麻、黑豆、鴨肉,補陽的核桃、枸杞、羊肉,每一種都不可多食,在一年之終,氣血陰陽都要均衡捕。
民間在大寒節氣中吃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涮羊肉、八寶飯、年菜全家福是大寒補身的好食方。大寒節氣中,要特別小心血管緊縮、中風的問題,因此喝酒要特別節制,也不可吃太過度,尤其因油膩食物吃得多,更要多吃蔬果,這就是為什麼年菜中總有長年菜、菜頭(蘿蔔)、八寶菜等等,此外多吃應時應景的柑橘,對心血管尤佳。
大寒養生:枸杞
枸杞又稱枸杞子,是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實。中國大陸寧夏,不只種植歷史最久,加上地理條件好,生產的枸杞,不只色艷、粒大、肉厚皮簿,甜度也相對高。
因為寧夏生產的枸杞,是唯一被記載入新中國藥典的枸杞品種。不只如此,新疆、清海、甘肅等地,也都有生產枸杞。
藥食兩用的枸杞子,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能明目,但事實上,葉子及根的皮也都是中藥材,前者是天精草,後者叫地骨皮。枸杞可說全身都是寶,藥用價值很高。
4大重點 辨真偽
看外觀:以粒大、肉質厚、子少者為佳。
聞一聞:若有刺鼻的嗆味,可能經硫磺熏過。
看顏色:千萬別被鮮紅的色澤給騙了,太鮮紅的枸杞,可能是染出來的,最好選擇紅色或紫紅色的。天然未經染色的枸杞,顏色會略有差異,若一模一樣,也要提防是染色。染過的枸杞怕水,下水清洗,水色會變紅。
看蒂頭:要分辨染色的枸杞,還可以看蒂頭,正常的枸杞蒂頭應該是黃色或白色,而非紅色;染色的枸杞感覺較濕潤,沒染的相對較乾。
枸杞藥性篇:補氣也補血 補陰又補陽
枸杞味甘、性平,入肝、腎、肺經。中醫很早就有吃枸杞養生的說法,常吃枸杞可以堅筋骨、輕身不老,還能耐寒暑,自古就視為滋補養身的上品,可以延衰抗老。
不只如此,古籍「本草匯言」裡還提到,枸杞「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換句話說,吃枸杞不只能補氣、補血,既補陰又補陽。 「本草綱目」談到枸杞主要功效,能「滋腎、潤肺、明目」。因為能滋腎,有益於生殖系統,還能治腎陰虛、肝血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古人甚至有「離家千里,不吃枸杞」的說法。
枸杞可以明目,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眼睛容易酸澀不適的人,不妨多吃一些枸杞,像枸杞蒸蛋,煎豆腐、炒青菜時也可以撒一些枸杞,都是很簡單的食療。
著名方劑杞菊地黃丸,能滋腎養肝,枸杞就是主要藥材之一;七寶美髯丹、清宮壽桃丸裡,也都有枸杞。除了枸杞子,枸杞的葉及根,全是中藥材,古籍記載,春採枸杞葉,名天精草;夏秋吃枸杞子;冬天採根,即地骨皮。
天精草味甘苦、性涼,能補虛益精、清熱明目、生津補肝,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煮成蛋湯。不過,腹瀉時暫不要吃,體質虛寒者也不宜食用。味甘、性寒的地骨皮,有清熱、瀉肺火及涼血功效,可治更年期煩躁、失眠。像四物湯,就可以加入地骨皮、牡丹皮一起使用。
枸杞不只常入藥,一年四季都可吃,冬天適合煮粥,夏天則能泡茶飲用,還有人拿來泡酒,養生湯也常用。
宜:藥食皆宜 任何體質都適食。
忌:感冒、發燒、常腹瀉者避食。枸杞藥食皆宜,質潤氣和,任何體質都可食用。不過,正於於感冒發燒,或經常腹瀉的人,應避免食用。有明目功效的枸杞,很適合用眼過度的現代人吃,老人家視力衰退,看東西霧茫茫,更適合食用。
大寒養生:黃耆「小人參」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它跟黨參、人參一樣,同屬補氣藥,價格卻便宜多。「本草綱目」提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古人甚至認為,黃耆「小人參也」。 古籍載,黃耆能補氣升陽,對於胃下垂、肺氣不夠、子宮下垂等陽氣不足、中氣下陷者,可吃黃耆補元氣。
除了補氣,黃耆還能益衛固表、托瘡生肌,以及利水消腫。
容易感冒,遇風易打噴嚏、流鼻水的體虛之人,黃耆能增強免疫力;若癰疽日久不潰、瘡口不收,黃耆有助於發炎組織發散、傷口癒合。
另外,因黃耆有消渴、生津液的功效,糖尿病患可使用,還能增強抵抗力。高血壓患者視體質使用黃耆,也可降血壓。 知名藥方「補中益氣湯」裡,就有黃耆,用來治療易疲倦、元氣不足,以及中氣下陷引起病症。
想提升免疫力,或臉色蒼白、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則可使用玉屏風散,裡頭除了黃耆,還有白朮、防風。黃耆、白朮加茯苓,則能利水消腫。
風行一時,不少人都喝過的「安迪養生湯」,用的就是黃耆、枸杞加紅棗。黃耆能補氣,枸杞可養肝、明目,免疫功能較差、容易疲倦,以及眼睛常酸澀的電腦族,很適合飲用。
糖尿病患:若想消渴,可以黃耆、山藥、葛根,加點中藥材生地食用。
水腫困擾:可以黃耆、薏仁及杜仲熬水後飲用,利水又補氣。
黃耆加當歸,則是很好的補血湯,除了最簡單煮水後飲用,還可以燉雞湯及豬心。不過,這兩種藥材屬性皆偏溫,可以加五味子或酸棗仁,用以治療氣血虛、心悸或夜裡睡不好。
宜忌
宜:易倦、四肢冷、常感冒
忌:感冒、腸胃炎、高血壓
能補氣、益衛固表的黃耆,很適合容易疲倦、喘,以及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容易感冒的人使用。不過,感冒、胃腸發炎等急性感染、發炎時期,不宜使用黃耆。陰虛陽亢型的高血壓患者,容易失眠、臉紅、口乾舌燥,則不適合吃黃耆。 另外,黃耆雖能治療暗瘡,卻不適用於紅腫熱痛時;常便秘、失眠、嘴破及煩燥的陰虛火旺體質者,也不宜用黃耆。
產地
黃耆有「補氣諸藥之最」的美譽,是藥膳裡常用藥材之一。台灣市售黃耆,九成五以上來自中國大陸,台灣產量極少。黃耆有北耆、晉耆之別,前者為傳統中藥典籍裡提到的黃耆,常用來入藥;後者又稱紅耆,價格較便宜,台灣市面上,紅耆較多見。
北耆:主要產自蒙古、吉林、河北等地,外表皮顏色呈淡褐色,較為光滑。橫斷面呈黃白色,中心則為淡黃色,靠鼻細聞、嘗起來有些許甜味。
上一篇:鴻兔大展:回顧九九,精采一百
(悄悄話)
2011-01-20 17:56:03
好冷的天來讀大寒。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