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2 17:19:42讀.冊.人

鴻兔大展:天上人間,別樣情懷

  

慢讀宋詞:珍愛源自生活的深情

書名:
慢讀 宋詞:珍愛源自生活的深情
 
作者:
琹涵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研究所結業。曾任國中教師,目前已退休,專業寫作。其作品<成功>、<酸橘子>先後入選國中國文課本,文章也被大量採用作為高中高職聯考及北一女等名校甄試閱讀測驗的範文。曾獲中山文藝獎散文獎,著作等身,目前仍勤於筆耕。
 
涵的文字清麗雋永,內容情真意切,總是因其自然誠摯而動人心弦。不論寫人、寫事、寫物、寫景,莫不基於愛和同情,常映現出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懷。
 
作者特色:
涵,臺灣最重要的資深散文作家.莘莘學子最佳的國語文導師 。 
多次榮獲文學獎項與課外讀物推薦
曾任中學教師,獲頒教育部教學優良獎、中山文藝獎,作品多次入選文建會的「好書大家讀」,獲行政院新聞局、教育部,以及臺北市政府新聞處評定為「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年度優良課外讀物」等。
 
多篇文章收錄至教科書
多篇文章先後被選入國中國文教科書,以及海外華文教科書;另有多篇小品文被選入聯考及北一女等名校推甄考試的閱讀測驗中。
 
內容介紹:
宋詞,時過千年,仍可為生命注入源頭活水,誦讀宋詞,心就在唯美的有情世界裡甦醒。繼年引領古典詩詞現代化風潮的散文集《慢讀唐詩》之後,□涵老師同系列作品《慢讀宋詞:珍愛源自生活的深情》,用善感溫柔的心、真摯親切的文字,以現代語言將宋詞的真善美作了最成功的嶄新詮釋,將再次深深打動你的心。
 
有人問:讀宋詞,要從哪裡開始?
作者琹涵說:「可以直接從詞讀起,從喜歡的詞家作品讀起,如:李清照、歐陽修、蘇東坡、辛棄疾、秦觀、晏殊等等。」除此之外的最佳選擇,必然非《慢讀宋詞 – 品嘗源自生活的真情》莫屬。
 
經過多年來的醞釀與籌畫,作者再度以她善感溫柔的心、真摯親切的文字,將宋詞的真善美作了嶄新的美妙詮釋,全書集結出31篇文章:<卷一  天上人間>(北宋[960 ~ 1127])、<卷二  別樣情懷 (南宋[1127 ~ 1279])。
 
字字精粹、扣人心弦,卻又是那麼的平易近人緊緊扣住宋詞之美,相信能讓讀者在沉潛的溫情中激盪起對生命的共鳴;甚至能一掃日常生活中的憂愁煩惱,補足心靈的空缺。也許你也能和□涵老師一樣:「每天,我在熹微的晨光中,展書吟誦,是歡愉的開始;當我面對著滿天的雲霞,誦讀詩詞,竟是一日豐美的句點。」
 
如作者琹涵所言:美好的文學都是我們心中的桃花源。
宋詞就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四季都有各種五彩繽紛的花,賞心悅目,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最愛,徘徊留連,不忍離去。世間一切的情感,尤其是從生命中所迸裂出來的,古今都是相同的,所以詞的境界尤其容易落實在生活中。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草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
東坡以曲筆直寫胸臆,「也無風雨也無晴」裡,有對生命的澈悟和智慧。作者以為:「文字,也是一種密碼。或許,開啟的力量更大。」是的,藉由她慢讀宋詞的文字,我們竟也發現了一種活活潑潑的生命!這是體會人間情分的最佳宋詞讀本;現代人送給自己的緣分笑忘書。
 
 
 
慢讀宋詞:珍愛源自生活的深情
 
目錄:
<寫在前面>
卷一 天上人間 北宋(九六○ ~ 一一二七)
1歲月無聲 晏殊〈木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
2記憶的河岸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3秋日微雨清涼 晏殊〈清平樂〉:金風細細
4星星的眼睛 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
5兩個女人 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6曾經交會 歐陽修〈木蘭花〉:別後不知君遠近
7來日之約 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8問情 晏幾道〈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9夢的追尋 晏幾道〈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
10思念的重量 晏幾道〈生查子〉:關山魂夢長
11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12寂寞秋江冷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13沉靜的黃昏 秦觀〈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
14最深的溫柔 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霧失樓台
15最後一個清音──送別詩人文曉村先生 秦觀〈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
16臨別的禮物 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17荷塘是詩 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18美麗的路,在心中 葉夢得〈虞美人.雨後同干譽、才卿置酒來禽花下作〉:落花已作風前舞
19四季有花香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20情深 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卷二 別樣情懷 南宋(一一二七 ~ 一二七九)
21當你遠逝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辭酬午日
22春水猶寒 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憶昔午橋橋上飲
23生命之歌 陸游〈漁家傲.寄仲高〉:東望山陰何處是
24深情走廊 范成大〈憶秦娥〉:樓陰缺,闌干影臥東廂月
25悠閒讀詩詞 辛棄疾〈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26田園好風光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
27紅塵。夢憶 吳文英〈鷓鴣天.化度寺作〉:池上紅衣伴倚闌
28叛逆小公主 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
29在水一方 蕭泰來〈霜天曉角〉:千霜萬雪
30一絃一柱思華年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31悲歡渡口 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
<附錄> 本書宋詞相關格律
     
慢讀宋詞:珍愛源自生活的深情
 
作者序:寫在前面──發現宋詞桃花源
文學,一條美麗的河,詩詞歌賦,一直是文學河流中,最為繽紛的風景。
文學的產生,起源於歌唱,這是韻文的起始。情於中,而形於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再加以採集記錄,這是詩歌,由於貼近心靈,美好的詩歌更得以傳唱不絕,甚至因而不朽。 
 
我們最早的詩歌是詩經,其後有楚辭、漢賦、樂府、五七言詩……到兩漢樂府時,已逐漸從不規則有長有短的句子,轉而為整齊的五言詩和七言詩,到了唐朝,更加講究音韻的和諧、鍛字鍊句、意境拓展,無一不考究,也的確人才輩出,百家爭鳴,而達到登峰造極,於是文學史上號稱唐詩。唐詩以後,有宋詞,各領風騷。 
 
為甚麼有宋詞呢?難道宋人只寫詞嗎?
文學既然是演進的歷程,宋沿襲著唐,文人裡,詩寫得好的也很多,如蘇東坡、黃庭堅,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後代,即使今天,喜歡宋詩的,也大有人在。 
 
我們追溯詞的起源,應該是在盛唐、中唐之間。文人們嘗試將原本整齊的句法打破,使它變成長短句,其實就是詞的產生了。至唐末五代,多半仍屬短章。北宋初時,仍然以小令居多,直到柳永發展慢詞,秦觀、蘇軾、周邦彥、辛棄疾、姜夔、吳文英……都屬大家,有的淺斟低唱,有的委婉纏綿,有的氣勢磅礡,有的慷慨悲歌,詞,因此成了宋代文學的代表。 
 
宋詞與唐詩的差異在哪裡?
由於宋詞是沿著唐詩演化而來,它們都同樣的優美,但畢竟有別,如此,宋詞才能在文學史上屹立不搖,自成一方永恆的風景。 
 
宋詞打破了唐詩原有整齊的句法,成了長短交錯、變化多端,讓它更為自由、委婉,更能有韻味的抒發個人內心的感情,也更能將藝術技巧推展到了極致。 
 
詞的寫法是委婉而細膩的,具有多層次的轉折。對內心的感情,有更細緻而深入的描繪,更顯得韻味的深長和雋永。這,恐怕是愛詞人為之深深著迷的所在了。 
 
詞的格律,比詩還要嚴謹。有詞譜、重平仄、講對偶、字數有限制,要按譜來寫,守其句法規矩,用字更要推敲凝煉,遣詞則要空靈高妙。 
 
宋詞裡多寫男女之情、婉轉幽怨之思、失意哀傷之痛,那麼,愛詞之人必都多愁善感嗎?
如果這麼說宋詞,那是一種狹隘。宋詞的輝煌在於它的兼容並包,有國仇家恨的慷慨豪邁,有歷代興亡的沉鬱悲涼,也有個人小情小愛的纏綿悱惻。宋詞之美,書寫之含蓄動人,的確扣人心弦。我相信:愛詞之人必善感,否則無法引發共鳴,多愁卻也不是必然。 
 
宋詞就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四季都有各種五彩繽紛的花,賞心悅目,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最愛,徘徊留連,不忍離去。 世間一切的情感,尤其是從生命中所迸裂出來的,古今都是相同的,所以詞的境界尤其容易落實在生活中。 
 
我的好朋友也愛閱讀,年少時,她讀詩詞,也試著自己填詞,好一個「文學少女」!結婚以後,有一次,她還在丈夫面前背誦東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一邊背誦,一邊讚不絕口:「多麼好的詞啊!」 
 
丈夫看了她一眼,沒有說話。二十多年過去了,仍在盛年的丈夫因病過世,讓她傷痛不已,卻再也不忍讀〈江城子〉了,少年不識愁滋味,只為詩詞之美而深為著迷,又何嘗明白其背後的辛酸血淚呢?如今識盡,紅塵滄桑,情至深處,唯有哽咽。 
 
詞,為我們訴說了所有的心事,尤其,是那心中最為幽微的部分。有多少事,我們無法在人前啟齒。詞,卻成了我們今生的知己。 
 
對現代人來說,讀詞有甚麼意義呢?
我以為,美好的文學都是我們心中的桃花源。人生是一條漫漫長途,生老病死之苦,離合悲歡之痛,憂傷挫折,誰也不能逃躲。面對的紅塵試煉,如此之多,然而我們並不是那最受傷最重、命運最為舛錯的人,我們試看歷代詞人的遭遇,身世飄蓬,飽受流離之苦的,也多有人在。在磨難裡,他們對人生的種種思索,發而為辭章,對我們的啟發也就大了。 
 
現代人的生活緊張而忙碌,更需要人文作為調劑,文學是最好的選擇,優美動人的詩詞更是其中的精品。 
 
詞多風花雪月,消沉而頹廢,又何補於實際人生?
這樣的誤解太大了。人生的追求,除了物質,更在精神。物質的需求,只是最初的層次,還有理想的渴望和自我實現。尤其,是在面對人生困頓的時刻,好書成了避風港,書中的智慧和撫慰,足以讓人忘卻塵世的煩憂,平安涉渡人間的風雨。而詩詞的文字簡短卻寓意深刻,它成了我們人生的良藥,人人都可以從其中得到最好的教育,只要你願意親近它,它,永遠為你等待。 
 
我們讀宋詞,要從哪裡開始?
可以直接從詞讀起,從喜歡的詞家作品讀起,如:李清照、歐陽修、蘇東坡、辛棄疾、秦觀、晏殊等等。
也可以從唐詩開始讀起,因為字數少、意境美,對一個初步親近韻文的讀者來說,更容易領會,接著讀宋詩、宋詞,即使是屬於詞的中調、長調,字數多,還分上下兩闋,若能體察作者的用心,也就不會覺得有甚麼困難了。
 
詩詞都是富有音韻的美文,能欣賞唐詩、宋詞之美,我們何其幸運啊!不是甚麼樣個性的人就適合讀某位名家的詞呢?如豁達的人就應該讀蘇東坡的詞? 
 
請從興趣著眼,毋須好高騖遠。就從你最有感受、讀來最覺得有味的詞開始。因為喜歡,讀來契合,更容易心領神會、莫逆於心。那真是人生的至樂,與古人為友,與前賢為友,受到的潛移默化多,我們人生因而加倍美好,又是多麼的幸運啊! 
 
任何一位知名的詞家,隨著他人生閱歷的不同,風格也有可能變化,如蘇東坡、李清照都是。而我們的興趣也未必是單一的,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我們會有相異的選擇,感謝我們有那麼多偉大的詞家,提供了無數精采的詞作,讓我們可以悠遊於宋詞的海洋,宛若一尾快樂的魚。 
 
如果我也想試著填詞,有可能嗎?
當然,只要有心,就可以開始。 詞,有所謂的詞牌,也就是填詞用的曲調名。詞譜是工具書,寫出了某一詞牌的句讀、平仄和押韻方式等規則。如今,我們常用的是《唐宋詞格律》和《白香詞譜》二書。 
 
了詞譜,選定詞牌,如〈蝶戀花〉、〈卜算子〉、〈水調歌頭〉、〈如夢令〉、〈鷓鴣天〉等等,然後,將文字一一依照要求填入,注意字數、平仄、韻腳、對偶,就可以了。 
 
意境,尤其重要。
說來簡單,深入其中,卻也不免大嘆難為。然而,由於要求的嚴謹,完成後,看來似乎也有模有樣,只是高下有別。任何一種文體要有佳績,多讀多寫是必須,花費心力,都是起碼的工夫。不過,嘗試無妨,是生活的情趣之一,也更能瞭解大詞人不朽之作的了不起。再次欣賞起來,更是擊節嘆賞,悠然神往,也是很好的收穫。 
 
歐陽修的那闋詞
一日黃昏,芳耀學長曾在電話裡跟我提及歐陽修的一闋詞,他即席背誦了一遍,我一聽,驚訝極了,不假思索的說:「我好喜歡!」「我知道,妳會喜歡。」學長的語氣間有著幾分得意。 第二天我一早起來,第一件事,上網查那闋詞,尋尋覓覓,未竟其功,徒勞而返,心中不免怏怏。 
 
只記得,那是一首和桃花源有關的詞,文字極優美,有一種從容的意趣。
讀大學時,我自稱喜歡詞,詞填的不多,看來,連讀的數量都不足,今日思及,何其慚愧!歐文若淵,然而,那闋詞到底何在?茫茫詞海,迷失津渡。 還是要努力去找,最後終究問出來了,原來是歐陽修的〈阮郎歸〉:
 
漁舟容易入深山,仙家日日閒。綺窗紗幌映朱顏,相逢醉夢間。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還,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尋此路難。 
乘著一篙風快,漁船很輕易的就彎入了深山,看他們日日悠閒過活,宛如神仙人家。戶戶裝飾綺麗的窗子,還有紗做的帷幔,和青春的容顏相映成趣,我們這般的相逢,有若在醉夢之間,多麼難以相信會是真的啊! 
 
松樹上垂掛的露水已經寒涼,海上的彩霞也已逐漸轉為昏暗,我匆忙啟程歸航,只見到眼前的落花寂寂,流水潺潺而去,此後,想要再尋這條路,竟是難了。 
 
桃花源只能在無意之間相遇,刻意尋訪,很難如願。是因為紅塵試煉,誰也不能免?是因為夢裡天堂,豈是輕易可得? 
 
偶有芳耀學長談談文學,也是賞心樂事。他擅長寫駢文,被稱譽為「當今駢文第一家」,他的《湖海儷辭選》就要問世了,想洛陽將為之紙貴。可惜當年鼓勵他的恩師琦君女士無緣讀到,要不,該有多麼的歡喜啊! 
 
文學,從來就是我的桃花源,詩詞更是。親近不難,影響卻及於一生。這是上天對我最為厚愛之處,為此,我深深感恩。 
 
琹涵二○一○年冬
 
 
鴻兔大展:天上人間,別樣情懷
 
李清照〈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本題又作《九日》或《重九》。
有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闋『醉花陰』詞,寄給丈夫——趙明誠 接到這闋詞,窮三日夜之力,填了十五闋,把妻子的那一闋也抄雜在 裏面,不標明作者,拿去給內行朋友們品評,那一闋最好。朋友們不但說這闋最好,而且稱『莫道不消魂,簾卷西 風,人比黃花瘦。』三句為名句。這正是李清照所作,趙明誠自此之 後,對妻子李清照便甘拜下風。
 
首兩句寫白天的愁悶漫長,「佳節又重陽」三句寫夜晚的孤獨寂寞,「東籬」兩句寫黃昏後獨酌的幽苦。無論什麼「賞心樂事」,都不能使詞人舒心,這就顯示出離別愁苦之深重。在層層渲染後,詞人正面點出相思銷魂蕩魄之苦。「莫道」三句描繪形象生動,言情蘊藉,深情苦調,為千古名句。
 
李清照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也是一首抒發離情別緒的名作。
全詞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情思婦-詞人的自我形象。 開頭五句便描繪出一個事事慵懶的閨中少婦,以「冷」、「翻」、「慵」、「任」幾個字將週圍的景物都染上無情無緒的精神色彩。接著倒敘離別的情景,「欲說還休」真實地表現了離別時的複雜心緒。詞人輕輕點出離懷別苦後,又以側筆寫「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筆法婉轉曲折,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下闋放筆寫別離,「休休」以重言加重語氣,「這回去也」表明分別已非一次,「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苦語痛極。「武陵人遠, 鎖秦樓」,從離人雙方著筆,心上人的遠離與詞人的寂寞恰成對照,從而轉入抒情主人公痴情痴態的描摹,以無情流水的同情,含蓄地表現詞人深沉的相思之情。
 
李清照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是一首惜春的詞。女主人原希望以沉醉、濃睡來排遣春的情懷,當侍女捲起簾兒時,還抱一線希望,試問一聲,正如王了翁所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  
 
這首小令的基本手法是通過極其精煉的細緻入微形成鮮明的對照。
「知否?知否?」兩句是這首詞格律上的要求,但是詞人寫來十分自然,貼切地表現了女主人婉惜的微慍的心情,可謂渾然天成。「綠肥紅瘦」語新意雋,膾炙人口。
 
李清照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此詞作於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避亂金華時。
第一句截取「風住塵香」的場面表現春盡,眼前的景色與詞人的厄運相似,美好的春色被惡風掃蕩無餘,幸福的生活被戰亂全部斷送。第二句含蓄地表現了女詞人情緒的惡劣。三四句則是縱筆直抒胸臆,以極其精煉的語言高度概括了自己悲苦的心情。景物依舊,人事全非,這是一切愁苦的緣由,因此以「事事休」來表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接著又以「欲語淚先流」這一外部形象來表現無法傾訴的內心痛楚。下闋宕開,寫泛舟春遊的打算,然後又轉到「愁」。「祗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將無形的愁化為有分量的形象,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全詞「欲」、「先」、「聞說」、「也擬」、「祇恐」幾個虛字用得極好,將事物間的關係,詞人思想感情的轉折變化,十分準確而又傳神地表現出來。
 
李清照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者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此詞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後的愁苦悲戚。
開頭三句,有層次表現詞人尋求、失望,因而悽悽慘慘戚戚的心情。突兀的開頭,使詞人的愁情第一次迸發出來,接著是比較平緩婉曲的藉景抒情,以晚風、淡酒、歸雁、黃花、梧桐、細雨,抒發種種愁情,到「獨自怎生得黑」,感情漸趨強烈,最後一句則是將無邊無際的愁情推向高峰,為全詞作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
 
本詞在語言上的成就歷來為論者所贊賞。首先表現在疊字的運用上,開頭三句全為疊字,卻毫無雕琢的痕跡,自然妥貼地表現了詞中的情和景,因此這首詞被譽為是「情景婉絕」的「絕唱」。其次是口語的運用,如「最難將息」、「獨自怎生得黑」、「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以淺俗之語入詞,發清新之思,令人嘆絕。
 
李清照 〈孤雁兒〉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
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此詞是悼念亡夫之作。
通過日常生活中觸景生情的描寫,發抒悲涼悽苦的感情。香斷爐寒與情懷如水,情景交融。梅花初放的景色,本應使人喜悅,但詞人卻用「驚破」、「多少春恨意」來發抒感情。「驚破」二字用得很妙,表面上是寫驚破梅心,梅花初綻,實際上詞人被輕快的笛聲驚醒,笛聲勾起她對往事的回憶。本詞抒情有層次,哀情由淡而濃。從「無佳思」到「情懷如水」,到「春恨意」,到「千行淚」,到「腸斷與誰同倚」則是痛極之語,但是下面詞人將斷腸的感情及時收住,以「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收束全篇,其孤苦悽涼可想而知。所以,末三句不僅回到詠梅這一題材上來,而且抒情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里。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這首詞的抒情方法很別致,通過牛郎織女的離情別恨,來抒寫人間情侶的離愁相思。「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描寫了人間七夕的夜景,接著用一句「正人間天上愁濃」,把人間天上的離愁聯繫起來,並詳寫了牛郎織女每年一次的七夕相會。詞人感嘆相逢之艱難,想象牛郎織女難以窮盡的離情別恨,擔憂風雨會給他們的相會帶來障礙。這首詞,詞人從靜謐的人間七夕想到風雨不定的天上七夕,抓住七夕這一難得相會的時刻來寫別恨,是精美巧妙的構思。
 
作者:李清照
1084年-約1156年中國宋代著名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人。
 
生平
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母親王氏是北宋宰相王珪的長女,善文學。
1101年與長她三歲的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南渡後詞人的生活困頓。1129年丈夫病故,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據說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
 
文學貢獻
李清照對詩詞的分界看的很嚴格,提出詞,別是一家」。
主張詞的典雅和音律性,擅長白描手法。用字自然淺顯而音節和諧、詞意婉轉。經常在尋常詞語中創出新意,在文學詞壇中獨樹一幟,在詞的內容上,她一方面以女性特有的藝術感受,使兩宋以來的婉約雅詞的題材、意境更加深化、細膩,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通過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反映出兩宋之交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悲劇。後世對李清照的詞評價非常高。
 
宋代朱熹:「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楊慎:「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鄭振鐸說:「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像她那樣的詞,在意境一方面,在風格一方面,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清照的情感,一種是女性的,反映在詞裏是清麗、活潑、纏綿、委柔婉,這在幼年和婚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點絳唇」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 」,寫出了少女時代的嬌羞:「減字木蘭花」的「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郎教比並看」,活是一幅新婚少婦向她丈夫撒嬌的自畫相。生命的最大快樂是愛,當明誠離開她時,這個不堪寂寞的少婦,不免黯然神傷,顧影自憐,寫出了像「醉花陰」、「一剪梅」、「鳳凰臺上憶吹簫」........這一類悽豔纏綿的作品,風格極近秦觀,卻又罩上婉約一派的色彩。 
 
十七歲後,她的生活,陷入悲劇的命運之中,極目破碎的山洞,悵望淪陷的故里,悼念死去的丈夫,不禁百感交集。她的風格,又由清麗婉約一變而為悽愴沈痛,近於蘇辛豪放一派。「感懷詩」的「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少劉琨」;「武陵春」詞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情激越,和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樣的奔放,已不似純粹女性的作風。 
 
清照的求知慾很強烈,由於學習的努力,胸懷的瀟灑,理想的高超,這些內在的因素反映在詞裏,自然空靈悠遠,博大崇高,形成獨立自足的小天地,如「攤破浣溪沙」的「枕上詩篇閒處好,門前風雨晚來佳。終日向人多蘊藉,木犀花」,寫詩人面對著枕上的詩篇和眼前的景物,娓娓地傾訴自己的情感,清遠閒適,又如「漁家傲」的「天接雲濤連海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這般神祕的氣氛,詼詭的描寫,使你感到意境無比的靈寄,出於詩人超乎尋常的想像,不就是屈原的「天問」嗎?憑豐富的想像力,把靈魂提升到最聖潔、崇高的領域,這種作風,南唐二主以後,只有東坡、稼軒才有此本領。 
 
清照不僅善於運詞,最難得的是憑她卓越的天才,自造新詞,自立新意,建立了一種迴環頓挫婀娜多姿的詞體。如「聲聲慢」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一連下了十四個疊字,真是如珠走盤,古今所無。調名「聲聲慢」,她便將這些疊字雙聲連成一氣來象徵聲聲慢,造成蕭瑟寂寞的氣氛,暗示自己的情感。此外,她善於運用人人能懂的白話,配合美妙的音律,寫出內心微妙的情緒,用得特別新奇,富有文學的創造性。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稱詞家三李
 
 
  
 
蘇軾〈定風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飄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秦觀 〈踏莎行〉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遶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范仲淹〈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歐陽修〈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陸游〈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柳永〈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柳永〈蝶戀花 〉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白話:久久地站立在高樓上遠眺,似有若無的風,微微吹拂在臉上,是春天了。
極目遠眺,只能看見從天邊漫漫而起的愁思,黯淡地、將眼前景色都染上了陰暗的濃鬱。煙霧裡的綠草,在夕陽餘暉中飄搖,如同我失序的心情,沉默之中,誰能明瞭我為何獨自憑欄呢?其實,我也很想故作瀟灑的痛飲狂醉,拿起酒杯來高聲歌唱,只是,這樣刻意的、勉強的歡樂是多麼乏味。還是面對最真實的情感吧,我的衣帶愈來愈寬鬆,面容愈來愈憔悴,都是為了那個懸在心上的人。縱使是承受著苦楚,卻是一點也不後悔,心甘情願的啊。
 
作者:柳永
西元987~1053,原名三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他的父親、叔父、兄弟、兒子與侄兒都是進士,他的考運偏偏不佳,年近半百才賜進士出身。他的詞作廣受歡迎,連當朝皇帝亦頗關注,柳永的〈鶴沖天〉有這樣兩句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讀完之後,不以為然的批評:「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柳永索性自稱「奉旨填詞」。然而,他的詞填得享譽四海,西夏歸順大宋的一位官員,提到柳永詞作的流行程度:「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樣的殊榮,可不是科舉考場上可以搏得的。
 
或許是因為他的仕途不順,有許多積鬱難消;或許是因為他天生的浪漫性格,得從風花雪月中炮製靈感,歌台舞榭成為他的溫柔故鄉。他是煙花柳巷中炙手可熱的「大師」,歌妓們使出渾身解數,盼望得到他的絕妙好詞,為她們增添許多身價,更為她們的藝術造詣增添光彩。
 
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
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
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歡場中流行著這樣的歌謠。柳永盡情燃燒他的生命,在紅燭高燒的煙羅帳裡,終有燭殘燼冷的一天,當他去世時,已經一貧如洗,全靠這些好交情的姐妹們籌辦喪事。因為他的詞,讓她們那麼深刻的唱出自己的寂寞與相思,讓她們認識了自己不僅僅是讓人尋歡取樂的歌女,也可以是一個藝術家。於是,無人祭奠的柳永墳墓,每當清明時節,便有許多美麗的歌妓前來憑弔,稱為「弔柳七」或「弔柳會」。悠揚歌聲在墳上響起,震動了關裡關外,每一口慣聽柳詞的井水。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木蘭花〉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清平樂〉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晏殊〈木蘭花〉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
春風不解禁楊花,朦朦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晏幾道〈臨江仙〉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張先〈千秋歲〉                                    
數聲鶗鴃,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吳文英 〈唐多令〉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
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繫行舟。
 
葉夢得〈虞美人〉
雨後同幹譽、才卿置酒來禽花下作      
落花已作風 前舞,又送黃昏雨。
曉來庭院半殘紅,惟有游絲,千丈裊晴空。
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杯中酒。

美人不用斂蛾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
 
 陳與義〈臨江仙〉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賀鑄 〈青玉案〉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蔣捷〈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陳昱羽(陳家昱) 2011-01-14 14:29:36

讀冊人的部落格如同濁世清流,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壓力中得到充沛的養份

讀.冊.人 2011-01-14 11:54:03

宋 柳永《蝶練花》
永竚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白話:久久地站立在高樓上遠眺,似有若無的風,微微吹拂在臉上,是春天了。極目遠眺,只能看見從天邊漫漫而起的愁思,黯淡地、將眼前景色都染上了陰暗的濃鬱。煙霧裡的綠草,在夕陽餘暉中飄搖,如同我失序的心情,沉默之中,誰能明瞭我為何獨自憑欄呢?其實,我也很想故作瀟灑的痛飲狂醉,拿起酒杯來高聲歌唱,只是,這樣刻意的、勉強的歡樂是多麼乏味。還是面對最真實的情感吧,我的衣帶愈來愈寬鬆,面容愈來愈憔悴,都是為了那個懸在心上的人。縱使是承受著苦楚,卻是一點也不後悔,心甘情願的。

作者:柳永
西元987~1053,原名三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他的父親、叔父、兄弟、兒子與侄兒都是進士,他的考運偏偏不佳,年近半百才賜進士出身。他的詞作廣受歡迎,連當朝皇帝亦頗關注,柳永的〈鶴沖天〉有這樣兩句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讀完之後,不以為然的批評:「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柳永索性自稱「奉旨填詞」。然而,他的詞填得享譽四海,西夏歸順大宋的一位官員,提到柳永詞作的流行程度:「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樣的殊榮,可不是科舉考場上可以搏得的。

或許是因為他的仕途不順,有許多積鬱難消;或許是因為他天生的浪漫性格,得從風花雪月中炮製靈感,歌台舞榭成為他的溫柔故鄉。他是煙花柳巷中炙手可熱的「大師」,歌妓們使出渾身解數,盼望得到他的絕妙好詞,為她們增添許多身價,更為她們的藝術造詣增添光彩。

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
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
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歡場中流行著這樣的歌謠。柳永盡情燃燒他的生命,在紅燭高燒的煙羅帳裡,終有燭殘燼冷的一天,當他去世時,已經一貧如洗,全靠這些好交情的姐妹們籌辦喪事。因為他的詞,讓她們那麼深刻的唱出自己的寂寞與相思,讓她們認識了自己不僅僅是讓人尋歡取樂的歌女,也可以是一個藝術家。於是,無人祭奠的柳永墳墓,每當清明時節,便有許多美麗的歌妓前來憑弔,稱為「弔柳七」或「弔柳會」。悠揚歌聲在墳上響起,震動了關裡關外,每一口慣聽柳詞的井水。

(悄悄話) 2011-01-14 07: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