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6 21:22:32讀.冊.人

閱讀映像: 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

 

閱讀映像: 《大明王朝1566》

片    名: 《大明王朝1566》
片    長:四十六集
編    劇:劉和平
總 導 演:張  黎
主要演員:
陳寶國 飾 嘉靖帝
黃志忠 飾 海 瑞
倪大宏 飾 嚴 嵩
王慶祥 飾 胡宗憲

鄭 玉 飾 王用汲
王勁松 飾 楊金水
王雅捷 飾 芸 娘
郭廣平 飾 裕 王
閆 妮 飾 李 妃
張志堅 飾 嚴世蕃
張子建 飾 李時珍
趙立新 飾 沈一石
王 宇 飾 譚 綸
陳之輝 飾 戚繼光
郭東文 飾 張居正
肖 竹 飾 徐 階
徐 敏 飾 趙貞吉
劉毓濱 飾 高 拱
徐光明 飾 呂 芳
劉立偉 飾 陳 洪
徐成峰 飾 馮 保
趙 雍 飾 黃 錦
譚 凱 飾 高瀚文
晉 松 飾 齊大柱
甘 雨 飾 鄭泌昌
王 戎 飾 何茂才

祝希娟 飾 海瑞母
胡靈靈 飾 海瑞妻
林海韻 飾 海瑞女
三浦研一 飾 井上十三郎
46集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獨家播出。《大明王朝》濃墨重彩地刻畫了嘉靖、海瑞、嚴嵩、戚繼光、李時珍等人物,並通過一係列權力之爭來講述歷史。講述明朝嘉靖年間,嘉靖皇帝(陳寶國飾演)所統治的大明朝開始走下坡路,由奸臣嚴嵩(倪大宏飾演)父子掌控的內閣、太監呂芳(徐光明飾演)掌權的司禮監以及裕王(郭廣平飾演)為首的皇族之間的爭鬥更是此起彼伏、波瀾四起。一項“改稻為桑”的政策,居然引出了江浙大員的巨額貪污案,以海瑞(黃志忠飾演)為代表的正直官員毅然奮起抗爭。男女情、家國淚、忠奸鬥……都在風雲飄搖的大明王朝中上演。
 
「大明王朝1566」共46集,有三奇,第一奇,收視率奇差,但口碑奇好,網路上對此戲探討熱烈,媒體形容幾乎和當初「超女熱」一樣,但,收視率僅0.41%,媒體以「冰火兩重天」形容兩者的嚴重落差。第二奇,劇情奇嚴肅,俊男美女奇少,顛覆一般連續劇套譜。第三奇,對貪官批判奇犀利,審播過程奇順利,推出時機奇神準,但,編導都否認以古諷今,若有相似處,「那是歷史本身的問題」。
 
十年磨一劍,「大明王朝1566」和在台灣曾掀旋風的「雍正王朝」,都是同一個編劇劉和平,兩劇相隔正好十年。「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是從嘉靖39年(1560)講起,直到45年(1566)嘉靖去世,當時大明已走下坡,嘉靖沈迷煉丹不上朝,嚴嵩掌權20年,貪官橫行,國庫空虛,閹黨囂張,此戲第一幕就是一個進諫的士大夫被宦官廷杖,活活打死,天地嚴寒。海瑞一身布衣,清廉耿介,以一個區區六品小官對抗龐大的貪腐集團。他成功了,但,不是清廉贏得勝利,他只是另一個集團運用的一個小棋子。  
 
「大明王朝」雖獲一面倒的讚賞,仍然有一些批評,尤其是劇情主軸從國策「改稻為桑」開始─明史上根本沒有這事─有人認為這是此戲的「硬傷」。作者劉和平不以為然,他說,他深刻思考過「歷史劇」和「歷史」的關係,如果想看歷史,大可去看史書,他寫歷史劇是要「傳歷史之神,不是歷史之史」。
 
閱讀映像: 《大明王朝1566》
 
書名:
《大明王朝1566》
一共四本書【壹 芻狗江南】【貳 碩鼠家國】【參 青詞朝廷】【肆 陰陽君臣】。
 
作者:
劉和平
祖籍湖南邵東,長於湖南衡陽,生於一九五0年代,自認是最後一代漢人。幼輟學,從父讀書,好從字裏行間讀史。編有《甲申祭》、《雍正王朝》、《滄海百年》等劇作,為國家一級編劇、南開大學兼職歷史教授。
 
其創作的舞臺歷史劇《甲申祭》曾獲得戲劇界最高獎「曹禺文學獎」和「文華獎」;其編劇創作的四十四集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於當年囊括兩項電視劇最高獎「飛天獎」與「金鷹獎」的最佳編劇獎,該劇播出後,在中國引發「雍正熱」,並且熱播海外,引起轟動。計畫創作續集《大明王朝1587》,這是萬曆十五年,也正是海瑞去世的一年。
 
在劉和平的工作室裏,醒目地設著一個香案,牆上供奉海瑞和嘉靖皇帝的畫像。畫像的下方,貼著海瑞著名的《治安疏》,和海瑞去世時萬曆皇帝親賜的祭文,以及當時北京和南京的官員聯名的祭海瑞文。劉和平每天寫作前和寫作畢都會焚香禮敬。
 
內容介紹:
《大明王朝1566》寫嘉靖39年到45年去世這段歷史1566年就是嘉靖去世的那一年。
當時一心沈迷修道煉丹的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首輔嚴嵩把持朝政,貪官橫行,清廉絕滅,民不聊生。本書一開場就是一位進諫的官員被宦官廷杖,活活打死。而海瑞以區區的六品小官對抗整個龐大的貪腐集團,甚至將矛頭指向皇帝……
 
本書內容廣闊繁複、氣勢磅礡,生動刻畫嘉靖、海瑞、嚴嵩、嚴世蕃、徐階、高拱、張居正、胡宗憲、戚繼光、李時珍等歷史人物,如何在困境中掙扎求生,從官場的政治搏殺,到官商勾結的危害之深,寫的是四百年前的明朝歷史卻處處觀照現實。本書是作者暌違十年的最新小說創作,完美結合歷史與小說,文字視覺感強烈,故事緊湊,筆法細膩,人物形象鮮明,令人彷彿重回歷史現場。
 
延伸閱讀: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
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45年(1521年5月27日-1567年1月23日),年號嘉靖明憲宗孫,興獻王朱祐杬子。明武宗無子,由內閣首輔大學士楊廷和等大臣,據宗法「皇明祖訓」尋找繼位人,立興獻王世子朱厚熜繼位,當時朱祐杬已去世,14歲的朱厚熜正在服喪中。
 
世宗即位之初,頗有作為,他說:「今天下諸司官員,比舊過多。我太祖初無許多,後來增添冗濫,以致百姓艱窘,日甚一日。」下令革除先朝蠹政,誅殺明武宗時期的佞臣錢寧江彬,裁革錦衣衛三萬餘人,節用寬民;不過明世宗為了祭祀生父興獻王的問題,與楊廷和等朝臣引發嚴重衝突,即大禮議事件。
 
大禮議後,世宗日漸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又採處女之經血煉丹,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壬寅宮變」中幾乎死於宮女之手。首輔嚴嵩專國二十年,殘害忠良,楊繼盛沈鍊等朝臣慘遭殺害。吏治敗壞,爆發多起農民起義,邊事廢弛,長城北方蒙古韃靼俺答汗寇邊,倭寇侵略中國東南沿海,就是「北虜南倭」的問題,後賴朱紈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率軍肅清倭寇。葡萄牙人在1557年(一說1553年)入居澳門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方士王金等偽造《諸品仙方》、《養老新書》,制長生妙藥獻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戶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世宗大怒,下獄論死,為徐階所救。同年十二月十四日因服丹藥中毒死,時年60歲,廟號世宗,死後葬於永陵(今北京明十三陵)。 
 
后妃
孝潔肅皇后陳氏,初諡悼靈,後改諡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后,合葬帝陵,祔廟。
廢后張氏,初為順妃,陳后崩後,立為皇后,後廢。
孝烈皇后方氏,繼後,葬永陵,諡曰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皇后,世宗遺命祔廟,但穆宗以孝潔元配故,未祔太廟,移主弘孝殿。
孝恪皇后杜氏,穆宗生母,初為康嬪,後為康妃,崩,諡榮淑康妃,後穆宗即位,尊諡為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后,遷葬永陵,祀主神霄殿。
 
哀沖太子朱載基,只活了兩個月就夭折了,母貴妃閻氏。
莊敬太子朱載壡,母貴妃王氏。
景恭王朱載圳,母靖妃盧氏。 
 
太監
黃錦:初任朱厚熜伴讀。世宗期間掌司禮監、東廠。稱其為"黃伴",頗受信任。權勢強大,但能自我約束的一個太監。
孫洪:御馬監太監。成化十三年入宮。此人清廉奉公。
畢雲:提督東廠。辦事清廉、勤勞謹慎。
孫彬:內官監太監。此人好學,善於楷書。
 
延伸閱讀:明穆宗朱載垕
 
朱載垕
1537年1572年7月5日明朝第十二代皇帝,年號隆慶。在位6年,死於1572年,時年36歲。廟號穆宗,諡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穆宗是世宗第三子,嘉靖十六年(1537年)出生,母康妃杜氏。明世宗迷通道教,根據「二龍不相見」,嘉靖十八年(1539年)封裕王,不為世宗皇帝所喜。
 
在位
世宗晚年,國家千瘡百孔,外患包括「南倭北虜」。穆宗即位後,改革世宗弊政,為世宗朝因直言獲罪的大臣平反,「存者召用,沒者恤錄」,把世宗寵信的道教方士治罪,罷除齋醮,並且釋放海瑞,重用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明穆宗期間開放國門,恢復海上的海外貿易,倭寇被滅,韃靼被平。庚戌之變後采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的建議,與蒙古俺答汗議和。又調戚繼光王崇古譚綸等修築長城,沿線防禦。
 
穆宗本人庸碌無能,對朝政毫無所知,每次上朝都要由大學士代答,經筵也經常不發表意見。再加上沉湎酒色,貪圖享樂,寵幸塞外美女花花奴兒,導致早逝。大明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春天,皇帝病危,召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人為顧命大臣。第二天,死於乾清宮。明穆宗的陵墓明十三陵中的昭陵,距明神宗定陵約一公里。
 
評價
萬曆二年(1574年),張居正修纂《穆宗實錄》評價:「上(穆宗)即位,承之以寬厚,躬修玄默,不降階序而運天下,務在屬任大臣,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故六年之間,海內翕然,稱太平天子云。」 《明史》對穆宗的評價也不錯,說他「端拱寡營,躬行儉約」,「繼體守文,可稱令主」。
 
家庭
孝懿莊皇后李氏,裕王妃,生憲懷太子朱翊釴,諡曰孝懿貞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莊皇后,合葬昭陵,祔太廟。
孝安皇后陳氏,裕王繼妃,皇后,無子,尊為仁聖皇太后,居慈慶宮。諡曰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后,祀奉先殿別室。
孝定太后李氏,貴妃,神宗生母,尊為慈聖皇太后,居慈寧宮。諡曰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太后,合葬昭陵,別祀崇先殿。 
 
憲懷太子朱翊釴,出生五歲殤,贈封裕世子,母孝懿莊皇后李氏
神宗朱翊鈞,母孝定皇后李氏
潞簡王朱翊鏐,母孝定皇后李氏 
 
太監
李芳:官監太監。敢於切諫,為其它太監所忌。
滕祥:任司禮太監。善於諂媚。
陳洪:高拱所推薦之司禮太監。善於諂媚。
孟沖:高拱所推薦之司禮太監。善於諂媚。
 
延伸閱讀:明神宗生母「孝定太后」
 
李氏,明穆宗朱載垕之貴妃明神宗朱翊鈞之生母,漷縣人。穆宗為裕王時,李氏就已在王府裡侍候他。隆慶元年三月(1567年),封貴妃。神宗即位,上尊號曰慈聖皇太后
 
生平
本來舊時的制度,天子立,尊皇后為皇太后,如果先皇后不是新任皇帝的生母,則同時尊生母為太后,而給先皇后加上徽號以示區別。而在這時,太監馮保欲討貴妃的歡心,跟大學士張居正說起並尊,張居正上議,尊陳皇后為仁聖皇太后,李貴妃為慈聖皇太后,從此嫡庶無區別矣。陳太后住在慈慶宮,李太后則住在慈寧宮。張居正又請李太后視皇帝起居,因而太后徙居乾清宮
 
李太后教神宗頗為嚴格。小皇帝如果犯了錯,太后召他長跪,數其過,有一次甚至幾乎要將神宗廢位,萬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太后返回慈寧宮。六年三月,加尊號曰慈聖宣文皇太后。萬曆十年,加尊號曰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萬曆十二年,與陳太后一同謁山陵。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加尊號曰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皇太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加尊號曰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恭熹皇太后。萬曆四十二年二月崩(1614年),上尊諡曰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太后合葬昭陵,別祀崇先殿
 
由於神宗即位時年紀尚幼,由母親李太后代為處理朝政,而李太后堪稱有識人之明,萬曆初期,重用張居正,綜核名實,幾於富強,太后之力居多。太后父李偉封武清伯。李太后也從不會縱容自己親屬胡作非為,家人嘗有過,命中使出數之,而抵其家人於法。
 
延伸閱讀:嚴嵩「青詞宰相」
 
嚴嵩
1480年1567年明朝權臣,惟中,介溪,江西分宜人,專國政達20年之久,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臣之一。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旋病休歸里,讀書8載,詩文峻潔,聲名始著。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還朝復官。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祭告顯陵,歸而極言祥瑞,明世宗喜。幾年內先後遷其為吏部侍郎,進南京禮部尚書,兩年後改任吏部尚書。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賀萬壽節至京師。時值廷議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銜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祀青詞,取得寵信,加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學士。入直文淵閣,仍掌禮部事。後解部事,專直西苑;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
 
嚴嵩喜一意媚上,竊權罔利,專擅國政近20年。士大夫側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門,行賄者絡繹不絕。戕害他人以成已私,並大力排除異已。他還吞沒軍餉,廢弛邊防,招權納賄,肆行貪污;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為世宗所疏遠,抄家去職,兩年而歿。著有《鈐山堂集》40卷。
 
生平
嚴嵩自幼聰穎好學,其父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於權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兒子身上,於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導。五歲在嚴氏祠啟蒙,九歲入縣學,十歲縣試拔擢超群,十九歲中舉,二十五歲時,嚴嵩終於完成父親的心願,於弘治十八年考中乙丑科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後被授予編修,直在他雄心壯志的時候,嚴嵩得了一場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嚴嵩的退官10年,正是宦官劉瑾權傾天下之時。
 
及後劉瑾與其黨羽被滅後,嚴嵩北上順天,正式復官。在往後的十多年內,嚴嵩先後工作於北京與南京的翰林院明世宗時,沉迷於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對政事莫不關心,朝中事務皆交由朝臣處理。禮部尚書夏言得到世宗的寵信,又是嚴嵩的同鄉,於是嚴嵩拚命討好夏言。
 
一日嚴嵩在家中設宴,並邀請夏言,但夏言辭不赴宴,於是嚴嵩跑到夏言家門前,撩起衣袍,跪在夏府前。夏言不好意思再三謝絕,便到嚴嵩家中赴宴。自此以後,嚴嵩成為了夏言的知己,並向多方推薦嚴嵩。有了夏言的引薦,嚴嵩自此步步高升,並深得世宗喜愛。嘉靖十五年(1536年),夏言升任內閣首輔,嚴嵩被提拔為禮部尚書。
 
夏言自視甚高,漸不為明世宗所喜。一日世宗將沉香水葉冠賜予夏言、嚴嵩等大臣,夏言並不戴上;但嚴嵩每次出朝都會戴此冠,還特地用輕紗籠住以示鄭重。世宗見狀,越喜嚴嵩而嫌夏言。
 
嚴嵩晉陞為太子太傅,羽翼已豐,開始攻擊夏言,嚴嵩又慫恿世宗罷黜夏言。夏言被罷後,嚴嵩為所欲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吏部尚書許贊、禮部尚書張璧與嚴嵩一同參與機務,但世宗遇事只召嚴嵩。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許贊以老病去職,張璧去世,世宗再度起用夏言。這時夏言知道嚴嵩的為人,處處小心防範。嚴嵩表面上對夏言謙恭,但懷恨在心。日後嚴嵩再以青詞奪回世宗的信任。
 
後來,嚴嵩握著韃靼入侵中原的機會,迫害夏言。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韃靼入侵河套(今寧夏和內蒙古境內賀蘭山以東,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陝西總督曾銑發兵奪回河套,並上呈奏疏,建議從府谷黃甫到定邊修築一段邊牆,再水陸並進,逼韃靼退兵,此舉得到夏言的支持。夏言向朝廷舉薦曾銑,並與之商討計劃。
 
明世宗決心奪回河套,並褒揚曾銑。此時嚴嵩買通皇帝近待,稱其「輕啟邊釁」,並指使邊將仇鸞誣稱曾銑掩敗不報,剋扣軍餉,賄賂首輔夏言。嚴嵩更在世宗面前說兩人奪回河套別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嘉靖二十七年三月,曾銑被殺,妻子流放兩千里,夏言下獄,後來嚴嵩利用傳言,使世宗「得知」夏言毀謗自己,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夏言被斬首,夏言的親信或貶或罰。
 
父子權傾天下
夏言死後,嚴嵩獨攬大權,所有政事悉由嚴嵩裁決。此時除了嚴嵩、道士和左右近待外,基本上沒人見過世宗的一面。嚴嵩成為首輔後,繼續討好世宗,世宗賜「忠勤敏達」銀印。後來,嚴嵩年老,提拔其子嚴世藩協助掌權,嚴世藩成為工部侍郎。嚴世藩收買世宗左右近待,把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飲食、一舉一動都匯報嚴世藩。大臣乾脆叫他們為「大丞相」與「小丞相」。有大臣譏稱「皇上不能沒有嚴嵩,嚴嵩不能沒有兒子。」
嚴嵩父子權傾天下二十年,嚴嵩甚至在家中寶庫內大笑說「國家都沒有我富有啊!」眾多大臣加以彈劾,皆賴世宗包庇。嘉靖四十一年,有山東道士藍道行以善於扶乩聞名於京師,徐階將藍道行介紹給世宗,一日藍道行在扶乩時稱「今日有奸臣奏事」,剛好嚴嵩路過。世宗對嚴嵩開始產生厭惡之感。最終,嚴氏父子的權勢被藍道行的幾句話推倒,嚴世藩被判斬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嚴嵩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無家可歸。兩年後病卒。
 
歷史爭議
明史》把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說他無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 然而多年來,有關嚴嵩是否大奸臣,仍然爭議不休,這些爭議主要圍繞著他專國擅政,逼害忠良與及鉅貪惡富的指控。另外來自嚴嵩故鄉分宜的學者,包括嚴曰文、嚴小平等人卻對嚴嵩的評價採截然不同的觀點。認為他也具有忠君愛民,知人善用的一面,而且政績卓著。
 
文藝成就
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一云:「王元美(王世貞)云:『孔雀雖有毒,不掩其文章。』 謂嚴嵩也。」明史·王世貞傳"稱嚴嵩:「始與李攀龍狎主文盟,攀龍歿,獨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清紀昀編撰《四庫總目提要·集部·別集類存目》時,評嚴嵩詩集《鈐山堂集》:「嵩雖怙寵擅權,其詩在流輩之中,乃獨為迥出。王世貞《樂府變》云:『孔雀雖有毒,不能掩文章。』亦公論也。然跡其所為,究非他文士有才無行可以節取者比,故吟詠雖工,僅存其目,以昭彰癉之義焉。」清張廷玉於"明史"說嚴嵩「無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他「為詩古文辭,頗著清譽」。
 
著名史學家曹國慶認為嚴嵩在書法上成名,是他初入翰林院的時候。明代的翰林院網羅了天下的科舉人才,相當於中央的智囊團和書記處。嚴嵩的經義文章每每列為首選,他的詩詞唱酬之作也常在宴集中力拔頭籌,於是,人們在欣賞他的文章的同時,又領略了他的書法技藝,觀其文便可獲雙重享受。此後,由翰林院而及其他任上,由京師而及地方,士林中便多有以得其墨寶為榮者。鈐山歸隱的八年間,嚴嵩又精研了許多書法字貼,書法造詣更有精進。至今在北京還留有他的書法遺迹「六必居」等題額10多處。山海關的「天下第一關」、山東曲阜的「聖府」、杭州西湖岳飛廟的「滿江紅」(但被更名)一詞等全國知名景點20多處還保留了他的書法遺迹。北京鶴年堂的大匾,相傳是嚴嵩題寫。「平生報國惟忠赤,身死從人說是非」—嚴嵩遺言
 
「青詞」又稱綠章、青辭、綠素,是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為駢儷體,用紅色顏料寫在青藤紙上。書寫青詞「不拘字數,前空一掌,後空兩掌為則。可漏用黃紙三寸套封,外用方函。」。唐人李肇《翰林志》:「凡太清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青藤紙,朱字,謂之青詞。」南宋呂元素道門定製》卷一:「青詞,止上三清玉帝,或專上玉帝為善……蓋青紙朱書以代披肝瀝血之謂也」。王惲《玉堂嘉話》卷四:「青詞主意,不過謝罪、禳災,保佑平安而已。」
 
明朝嘉靖時,由於嘉靖帝愛好青詞,使善寫青詞者能夠得到重用。《明史·宰輔年表》統計顯示,嘉靖十七年後,內閣14個輔臣中,如徐階顧鼎臣嚴訥夏言郭樸嚴嵩袁煒高拱李春芳,有九人是通過撰寫青詞起家的,其中狀元出身的顧鼎臣又是第一位倡導青詞者,嘉靖十八年(1539年)正月,嘉靖皇帝舉行「尊天重典」,嚴嵩作青詞頌德,加太子太保,時人譏為「青詞宰相」。
 
 
延伸閱讀:胡宗憲
 
1512年1565年,字汝貞,號梅林,明代直隸徽州府績溪(今安徽績溪)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以設計除倭寇聞名。明世宗時因嚴嵩事下獄,宗憲自盡明神宗諡之襄懋。
 
生平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進士
十九年(1540年)任山東益都知縣,治旱蝗,平盜賊,有政聲。
二十六年(1547年)任浙江餘姚知縣,「潔己奉公,持法正事」。
二十八年(1549年)授御史,巡視宣府、大同,調任北直隸巡按監察御史。
三十年(1551年),出任湖廣巡按監察御史,平定苗民起義。
三十三年(1554年)任浙江巡按御史嚴嵩黨人趙文華指示胡宗憲疏劾張經「糜餉殃民,畏賊失機」,後張經被斬於西市,胡宗憲則連升三級,本職由正七品的監察御史,一跳而成為正四品的右僉都御史。
三十五年(1556年),宗憲多次出戰,東南沿海倭寇患稍定。時倭寇為患南方沿岸,宗憲聘用徐渭以定計謀,主要拉攏倭寇的頭目,設計殺死誘捕徐海陳東麻葉等治罪。還招撫了汪直,但朝廷將汪直殺死,造成倭寇失控。
三十九年(1560年),明世宗論擒獲汪直之功,以「宗憲矢心為國,殫竭忠謀,勞績殊常,宜加顯擢,以示激勵。」遂加擢其為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如故,三月之後被擢升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四十年(1561年)加少保之銜,兼制江西。 
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父子失勢,陸鳳儀趁機彈劾宗憲為嚴嵩黨,世宗慰曰「宗憲非嵩黨,而釋之」。
四十三年(1564年),解官歸里。
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獲得嚴嵩之子嚴世蕃給胡宗憲的親筆書信,辯誣無望,於是宗憲被捕入獄,十一月三日,乃吟「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詩,引刃自盡,死於獄中。
 
評價
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為其初步平反。
萬曆十七年(1589年),明神宗為他全面徹底平反,肯定他的抗功績,將他的官銜盡數恢復,並賜予御葬榮譽,追諡襄懋。
 
延伸閱讀:李時珍「本草綱目」
 
李時珍
1518年1593年東璧,晚年自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黃岡蘄春蘄州鎮)人,生於蘄州亦卒於蘄州。李時珍是中國明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綱目》是本草學集大成的著作,對後世的醫學博物學研究影響深遠。
 
生平
李時珍出身於一個世醫家庭:祖父是「鈴醫」;父親李言聞,號月池,也是當地名醫。由於家庭的熏陶,李時珍從小就喜愛醫藥。由於當時從醫者的社會地位不高,所以身為醫生的父親李言聞只希望他讀書應考以光宗耀祖,並不鼓勵他習醫。李時珍在14歲的時候不負父望順利的成為秀才,但是之後3次參加鄉試欲成舉人,都難以遂願,兼之他對醫學的濃厚興趣一直有增無減,於是決定棄儒從醫專心研究醫藥。
 
李時珍在30歲時成為當地名醫,楚王聽說後聘他為奉祠,掌管良醫所事務。1556年,經舉薦補太醫院之闕,李時珍在京師金陵供職了一年。辭職回家後,他在雨湖北岸構築新居,題名「紅花園」,並在此行醫。
 
在他行醫救人期間,他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而遺禍無窮。李時珍多次上書朝廷要求重整醫書的資料,可惜並無回應,於是他便利用在良醫所和太醫院閱讀的大量醫籍和堅實的文史基礎,親自對中國歷代有關藥物學的著作進行了整理。
 
本草綱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者是明朝李時珍,撰成於萬曆六年(1578年),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李時珍用了大約27年的時間才修改編寫完成《本草綱目》,經過了三次改寫,於萬曆六年(1578年)才最終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李時珍參考了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採集樣本,耗費了他非常大的心血。
 
《本草綱目》是以宋朝唐慎微的《證類本草》為資料主體增刪考訂而成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藥物學家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用意在拾遺補正《本草綱目》,其中新增716種藥材,補充161種藥物內容,糾舉錯誤34條。 《本草綱目》作者並非李時珍,真正之作者不得而知,李時珍花上一生時間編纂新資料及糾正錯誤資料。
 
《本草綱目》共52卷,載藥1892種(其中李時珍新增藥物374種),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8000餘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製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
 
影響
《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敍述也比較科學和精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藥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藥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濕生」三類對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學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虎掌,本來是同一種藥物,過去卻誤認為兩種藥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藥,李氏經過鑑別則確認為兩種;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為鎖陽」、「草子可以變魚」,一一予以糾正之。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的藥物。對某些藥物的療效,李時珍還通過自己的經驗作了進一步的描述。本書還載敘了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去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一些有用的醫學史料。
 
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本草綱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上至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集」,因此書中不免有些內容與現代的認識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鉛粉辛寒無毒,現代則認為有劇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錄的孝子衣帽、寡婦床頭灰、草鞋、男陰毛治蛇咬、女陰毛治「五淋、陰陽易病」、人魄(人弔死後的魂魄)鎮驚嚇、人肉療羸瘵(割股療親)、人中黃(人糞)治嘔血、樑上塵治昏厥等皆可入藥。這部份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說法,採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度。另外李時珍並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是錯誤的。不過也正由於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藉由綱目而保存下來。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李時珍逝世,葬於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東南2公里的雨湖之濱。(參看李時珍墓1596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後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刊行。此外他還著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瀕湖集簡方》、《三焦客難》、《命門考》、《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等,除前兩種外皆失傳。
 
 
延伸閱讀:海瑞「海青天」
 
海瑞
1515年1月11日1587年,字汝賢,自號剛峰, 廣東瓊山(今屬海南省海口市)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式舉人。初任福建南平縣學教諭,後相繼任浙江淳安知縣嘉興通判戶部主事應天巡撫右都御史等職。因秉公斷案,被百姓稱為「海青天」。
 
生平
海瑞的仕途坎坷,屢次受到排擠,嚴嵩之爪牙鄢懋卿彈劾,更曾因批評嘉靖皇帝朱厚熜迷戀方術,冒死上《治安疏》,直言皇帝無道,「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又希望皇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與宰相、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十年之積誤,置身於之間」,「天下何憂不治,萬事何憂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皇帝看後勃然大怒,叫人拿下,太監黃錦說這傢伙已經準備好棺材待死,是不會逃跑的。皇帝聽後嘆氣,又從地上揀起奏本一讀再讀。刑部主張處以絞刑,為首輔徐階所救,只是罷官入獄。嘉靖皇帝說:「這個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皇帝病死後,海瑞獲釋復官。獲釋前提牢主事(典獄長)以酒菜來款待,海瑞以為將要被押赴斬首,安然享用,提牢主事告訴他,皇上今天駕崩,你要出獄了。海瑞聞聽,「即大慟,盡嘔出所飲食,隕絕於地,終夜哭不絕聲」。
 
明穆宗隆慶三年(1569年)夏天海瑞受到首輔徐階提拔,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時江南土地兼併嚴重,於是海瑞懲貪抑霸,整頓吏治,修浚吳淞江白茆河,清濬大量良田可安置13萬災民。海瑞當上江南巡撫時,首輔徐階家族世代共佔田二十四萬畝,百姓向海瑞投牒訟冤者日以千計,海瑞要求徐階退田,徐階退了一些,海瑞並不滿意,弄得徐階很難堪,最後退了一半的田地,其子徐璠徐琨被判充軍,徐階之弟侍郎徐陟被逮治罪。此時海瑞被譽為「海青天」,亦稱「包公再世」。隆慶四年吏科給事中戴鳳翔劾瑞「庇護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被迫離職,「民聞訊,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張居正給海瑞寫信,稱「存老(徐階)之體面,玄翁(高拱)之美意」,但沒有提拔他的意思,閑居家鄉十餘年。一生節儉勤勞,為母親謝氏祝壽,只買了兩斤肉,震驚全國。萬曆十三年(1585年)以薦被任為南京右僉都御史、南京吏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但都只是虛銜。萬曆十五年十月十三日,卒於任上。去世的前幾天,海瑞退掉了兵部送來的六錢銀子。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收集遺物,僅餘葛幃舊衣,無以為殮,不禁潸然淚下,幸賴同僚捐治葬具。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發喪之日,「市民送者夾岸,酹酒而哭者百里不絕。」民間流傳有許多關於他秉公斷案的傳說。有《海剛峰集》和多種版本的《海瑞文集》流傳於世。後來,他的部分事蹟被寫成《海瑞罷官》和《十奏嚴嵩》兩個劇目。
 
海瑞的家庭生活存在著矛盾和衝突,他由寡母謝氏帶大,34歲之年尚同母睡一房,婆媳之間經常不合,明代沈德符寫《萬曆野獲編·補遺》記載,房寰曾經疏攻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已耋而妻方艾」,甚至在花甲之年,還納了兩位美妾,以至引起妻妾相爭,有二人同日自縊。又先後將長房潘氏、二房許氏休棄,逐出家門。兒子海中行死得不明不白,女兒因為吃小童送的餅,受海瑞嚴責,絕食七日後竟活活餓死。
 

梅庭過 2010-08-28 15:56:35

這片演的相當好
看的極為震撼

胡蘭宗 2010-07-25 02:24:08

大明朝的各種奇奇怪怪的現象
都跟現在的社會有些不謀而合
想想歷史與現在不過是時間的前後
有差別嗎?不過輪迴而己.....

好攝客-------小煌 2010-07-11 22:29:22

感謝分享
拜讀囉

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