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1 17:25:11Раρā"
▼綵渱餹
小王子是一篇寫給大人的故事,小王子將大人世界的虛榮與私慾歷歷地呈現,因而更深刻的對比出兒童的天真和純潔。故事是敘述一位在撒哈拉沙漠中迫降的飛行員,和一個不可思議的小孩邂逅了,小孩是個星星王子,他住在一個只有房子般大小的星球上,星球上有兩座活火山和一兩座死火山,還有一朵美麗的玫瑰花。有一天小王子和他珍愛的玫瑰花發生了點誤會,他於是賭氣離開了故鄉,到各星球旅行,他想找一個可以談心的對象,但是他在其他星球上,碰到的都是些舉止令人討厭的大人。終於,小王子來到了地球,在這裡留下了他那如鈴般的笑聲。
在這本書中,由小王子的天真無邪,突顯出大人的利慾薰心。現代人只注重數字,卻不認真去思考其中的涵意,整天為了功名利祿忙得團團轉,卻不曉得自己已深深得影響了下一代,小王子不懂大人為何要如此做?就像所有小孩也都不懂一樣。希望大人能夠多去了解小孩子的需要,而不再是隨意敷衍,希望大人可以明白小孩子的想法、興趣,而不是一味的用繁繻的數字束縛他們。
小王子是一本讓大人正視小孩心聲的書,大人們只要求專心學地理、歷史、英文、數學等學科,而忽視了小孩的興趣。大人們從不了解任何事情,卻總要小孩們向他們解釋原因,這只會把水準降得更低,到最後小孩只能和他們聊聊橋牌、高爾夫球、領帶等膚淺的東西。但大人們遇到一個這樣懂事、知趣的小孩,一定會深感愉快。希望所有的大人都能注重精神層次的生活,多花點時間陪陪小孩,多聽聽小孩的心聲,這個世界將會更加和諧、善美。
小王子是一本童話,也可以不是一本童話;是一個寓言,也可以不是一個寓言。
但如果你不是圖書館的圖書分類人員,不必因此傷腦筋。
它是什麼都不重要,所謂的「重要事情」在小王子的字典裡是有點諷刺性的。小王子是一個很好看的故事,很動人的故事,是一本不論大人或小孩都適合閱讀的故事。當你看這本書時,不管你的教育程度、職業、年齡、性別和國籍都可以會心的微笑,用自己的的方法去讀書,這就是一本超級好書。而小王子正是這樣的一本書。
修伯里正是那個小王子,如果能,他只願永遠也不會長大。也因為不想長大,所以他再他四十四歲那年飛了出去,從此不再回來。他不是死了,他只是和小王子一樣,回到了屬於他的星星。因為有他,星星對我們也特別起來。現在,一起閱讀小王子,和小王子一起去旅行。
二●內容摘錄:下列文字摘錄自《小王子》
大人們喜歡數字。當你談到你新交的朋友時,他們從不會想知道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大人們總是認為,只有數字才能幫助他們了解別人。(P.21)
「可是,我不是探險家啊。我這兒根本每有探險家。地理學家是不需要去計算和探測城鎮、河流、高山、大海、大洋、沙漠的。地理學家的工作太重要了,根本不能到外面閒晃!他是絕不離開辦公室的,不過,他會從探險家那兒接收資訊來作為研究材料。他會問他們問題,記下他們的經歷。…」(P.68)
這就是我的秘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秘密;只有用心靈才能到事物的真相;重要的事常是肉眼不察──你在你的玫瑰身上所浪費的時間才使你的玫瑰變的如此重要。(P.88)
小王子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很天真、對每件事情很認真、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小王子看到作者的畫一眼就能認出那是什麼,而大人們卻無法看出,且判斷東西總須靠數字的描述才能體會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不禁令人懷疑我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到哪兒去了?難道我們的生活只剩下數字嗎?難道我們這豐富、多采多姿的生活都只是數字的組合嗎?這真是令我有所感慨啊!
他如同塵世間的蓮花般,並不被俗世所污染,對每一件事他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並不會因別人說什麼就馬上相信,他總會經過一番思考、懷疑並指出其中的錯誤。但是想想現在活在考試制度下的我們,對於課本上的內容都只是不斷的背,考試時,也只管寫答案,有時候,考卷答案是錯的,我們還是照背不誤,但我們卻很少懷疑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某人又為什麼會想到這樣的方法而且是怎樣的情況下想到的呢…等。
耶穌說:「…因為我是來教兒子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當然不是教我們與親人斷絕關係,而是要我們有自主性,因為過去前人所遺留下來的不一定全是正確、符合時代潮流。湯木生發現電子是舉世皆知的,然而他所提出的葡萄麵包原子模型卻是錯的,而推翻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得意門生─拉塞夫,他經由實驗證明是核原子模型而且也算出原子與原子核的半徑比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當他在照顧他的星球、他的花時,他總是很細心、認真。
然而,他那不謙虛的小花兒卻因虛榮心作祟而折磨小王子,不過,小王子依舊愛她。這也使我想到這世界明明大家是互愛、互相關心、互相依賴著的,卻因虛榮、好勝、驕傲、自尊、面子問題而互相傷害,以致於現在人與人之間愈來愈陌生,真是可悲呀!記得以前看有關耶穌的電影時,有一幕是大家和耶穌共乘的船遭遇到暴風雨時,大家不禁亂了陣腳,互相責備對方,各組小團互相排擠、推打,想想這不正是我們現在人類社會的情形嗎?既然同坐一條船,我們不當互相尊重嗎?
小王子每天總要清理火山、澆花,並檢查有無麵包樹的新芽,若有,他就必須馬上將之連根拔除,否則它的根將貫穿小王子的星球,最後將之分裂成碎片!我想我們當向他學習,因為我們自己本身就有好多這種壞的植物─我們的缺點,倘若我們不天天反省自己並將缺點連根拔除,那麼我們跟全身充滿邪惡的撒旦又有什麼差別呢!培根說:「天性好比種子,它既能長成香花,也可能長成毒草,所以人應當時時檢查,以培養前者而拔除後者。」陶覺也說:「人人須日日改過,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矣。」但如何改過呢?亞里斯多德曾說:「成功的最佳途徑,就是遵照你勸告別人的話去做就對了。」
小王子的旅途中遇到一個自大狂,然而他除了讚美的話之外,什麼也聽不進去。或許表面看來他是個極有自信的人,但是仔細想想他是否是對自己不夠有自信,所以須要別人的讚美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是自大狂吧!想想有誰不喜歡別人的誇獎呢,那可是對自己的肯定啊!然而,尤里邦達列夫說:「難聽的實話勝過動聽的謊言。」;有一個笑話是說有一個老和尚勸弟子不要亂送帽子──讚美,而一個弟子就馬上說:「是!是!是!像師父,您就不會亂送別人帽子。」於是師父就很高興的走了,而弟子們私下卻笑師父接受這頂帽子的行為,想想,是否別人在讚美你的同時也在取笑你呢?而我也相信一個有自信的人是不需要讚美的!
當然我不是完全否定讚美,畢竟,讚美可以牽起友誼的手,亦可使別人心情愉悅,但重要的是是否真心的去讚美別人,還是只是為了某些因素而說的呢?倘若是後者,那麼那不是讚美,而是諂媚啊!某位作家寫道:「讚美的言語,對誠肯的人來說像是一朵芬芳的花蕾,對心懷不軌的人而言,則是口蜜腹劍的武器。」
文中最令我有所感慨的是地理學家的故事了。我感覺地理學家是個只會學一大堆知識,但他並不能實際的去考察、實際的去行動。或許那看起來表面只是一個故事,但是仔細觀察,那不就是現實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嗎?我想光說不練應該是普遍的人都有的行為吧!就像想減肥的人總會不斷的說:「我要減肥!」,但他卻是愈減愈肥!而更加誇張的,是在這知識的時代,大部分人都是博士、碩士、研究所畢業、學者、學家等高學歷,但若要他們實際的去操作他們的”專業”,我想真正會的,大概寥寥幾個吧!就像大家常聽到的故事一樣,我們台灣人或許很會背、很會打紙戰,但我們的科技等卻能然落後別人許多,真是諷刺啊!不過別國會進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相信在許多電影上都會看到親子間共同來組裝東西、作一些實驗,若我們不能將所學的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那我們學習又有什麼用呢?吾人常說要多多充實自己,那麼我們的學習目標又是什麼呢?西洋諺語說:「實行一次的價值,與說百次齊等。」董仲舒也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寧可當個默默無聞的苦行者,也不要當個空有知識,在某些時刻跑出來講幾句話又不行動的人,我想「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就是這意思吧!培根說:「要窺見大自然的奧妙,除了實驗之外,別無其他門徑可入。」對於地理學家的行為實在是該作警惕呀!否則我們將會成為一個井底之蛙!對於一切只會紙上作業,一心期待別人的努力成果,卻又自命非常偉大,但是他永遠不會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美、有多特別!薩迪說:「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蜂蜜不釀蜜。」所以我相信學習是我們生活的手段,活用於生活才是目標。
現在,請你環顧在四周的書本、背包、擘畫、房間等,無論是你所熟悉或陌生。世界上琳瑯滿目的器物可說是無奇不有,而常被忽略的日常用品更是種類眾多,但諸類用品在你眼中所佔有的份量卻不盡相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否曾真正用心於它們上。舉例來說:假設你眼前擺著兩道完全相同的菜餚,一道是你叫的外賣,另一道則是自己親手下廚。雖然兩者在你脣齒間散發著同要的芳香,但在品嘗同時,心中瀰漫的感受卻大大的不同。
在這本書中,由小王子的天真無邪,突顯出大人的利慾薰心。現代人只注重數字,卻不認真去思考其中的涵意,整天為了功名利祿忙得團團轉,卻不曉得自己已深深得影響了下一代,小王子不懂大人為何要如此做?就像所有小孩也都不懂一樣。希望大人能夠多去了解小孩子的需要,而不再是隨意敷衍,希望大人可以明白小孩子的想法、興趣,而不是一味的用繁繻的數字束縛他們。
小王子是一本讓大人正視小孩心聲的書,大人們只要求專心學地理、歷史、英文、數學等學科,而忽視了小孩的興趣。大人們從不了解任何事情,卻總要小孩們向他們解釋原因,這只會把水準降得更低,到最後小孩只能和他們聊聊橋牌、高爾夫球、領帶等膚淺的東西。但大人們遇到一個這樣懂事、知趣的小孩,一定會深感愉快。希望所有的大人都能注重精神層次的生活,多花點時間陪陪小孩,多聽聽小孩的心聲,這個世界將會更加和諧、善美。
小王子是一本童話,也可以不是一本童話;是一個寓言,也可以不是一個寓言。
但如果你不是圖書館的圖書分類人員,不必因此傷腦筋。
它是什麼都不重要,所謂的「重要事情」在小王子的字典裡是有點諷刺性的。小王子是一個很好看的故事,很動人的故事,是一本不論大人或小孩都適合閱讀的故事。當你看這本書時,不管你的教育程度、職業、年齡、性別和國籍都可以會心的微笑,用自己的的方法去讀書,這就是一本超級好書。而小王子正是這樣的一本書。
修伯里正是那個小王子,如果能,他只願永遠也不會長大。也因為不想長大,所以他再他四十四歲那年飛了出去,從此不再回來。他不是死了,他只是和小王子一樣,回到了屬於他的星星。因為有他,星星對我們也特別起來。現在,一起閱讀小王子,和小王子一起去旅行。
二●內容摘錄:下列文字摘錄自《小王子》
大人們喜歡數字。當你談到你新交的朋友時,他們從不會想知道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大人們總是認為,只有數字才能幫助他們了解別人。(P.21)
「可是,我不是探險家啊。我這兒根本每有探險家。地理學家是不需要去計算和探測城鎮、河流、高山、大海、大洋、沙漠的。地理學家的工作太重要了,根本不能到外面閒晃!他是絕不離開辦公室的,不過,他會從探險家那兒接收資訊來作為研究材料。他會問他們問題,記下他們的經歷。…」(P.68)
這就是我的秘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秘密;只有用心靈才能到事物的真相;重要的事常是肉眼不察──你在你的玫瑰身上所浪費的時間才使你的玫瑰變的如此重要。(P.88)
小王子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很天真、對每件事情很認真、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小王子看到作者的畫一眼就能認出那是什麼,而大人們卻無法看出,且判斷東西總須靠數字的描述才能體會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不禁令人懷疑我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到哪兒去了?難道我們的生活只剩下數字嗎?難道我們這豐富、多采多姿的生活都只是數字的組合嗎?這真是令我有所感慨啊!
他如同塵世間的蓮花般,並不被俗世所污染,對每一件事他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並不會因別人說什麼就馬上相信,他總會經過一番思考、懷疑並指出其中的錯誤。但是想想現在活在考試制度下的我們,對於課本上的內容都只是不斷的背,考試時,也只管寫答案,有時候,考卷答案是錯的,我們還是照背不誤,但我們卻很少懷疑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某人又為什麼會想到這樣的方法而且是怎樣的情況下想到的呢…等。
耶穌說:「…因為我是來教兒子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當然不是教我們與親人斷絕關係,而是要我們有自主性,因為過去前人所遺留下來的不一定全是正確、符合時代潮流。湯木生發現電子是舉世皆知的,然而他所提出的葡萄麵包原子模型卻是錯的,而推翻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得意門生─拉塞夫,他經由實驗證明是核原子模型而且也算出原子與原子核的半徑比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當他在照顧他的星球、他的花時,他總是很細心、認真。
然而,他那不謙虛的小花兒卻因虛榮心作祟而折磨小王子,不過,小王子依舊愛她。這也使我想到這世界明明大家是互愛、互相關心、互相依賴著的,卻因虛榮、好勝、驕傲、自尊、面子問題而互相傷害,以致於現在人與人之間愈來愈陌生,真是可悲呀!記得以前看有關耶穌的電影時,有一幕是大家和耶穌共乘的船遭遇到暴風雨時,大家不禁亂了陣腳,互相責備對方,各組小團互相排擠、推打,想想這不正是我們現在人類社會的情形嗎?既然同坐一條船,我們不當互相尊重嗎?
小王子每天總要清理火山、澆花,並檢查有無麵包樹的新芽,若有,他就必須馬上將之連根拔除,否則它的根將貫穿小王子的星球,最後將之分裂成碎片!我想我們當向他學習,因為我們自己本身就有好多這種壞的植物─我們的缺點,倘若我們不天天反省自己並將缺點連根拔除,那麼我們跟全身充滿邪惡的撒旦又有什麼差別呢!培根說:「天性好比種子,它既能長成香花,也可能長成毒草,所以人應當時時檢查,以培養前者而拔除後者。」陶覺也說:「人人須日日改過,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矣。」但如何改過呢?亞里斯多德曾說:「成功的最佳途徑,就是遵照你勸告別人的話去做就對了。」
小王子的旅途中遇到一個自大狂,然而他除了讚美的話之外,什麼也聽不進去。或許表面看來他是個極有自信的人,但是仔細想想他是否是對自己不夠有自信,所以須要別人的讚美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是自大狂吧!想想有誰不喜歡別人的誇獎呢,那可是對自己的肯定啊!然而,尤里邦達列夫說:「難聽的實話勝過動聽的謊言。」;有一個笑話是說有一個老和尚勸弟子不要亂送帽子──讚美,而一個弟子就馬上說:「是!是!是!像師父,您就不會亂送別人帽子。」於是師父就很高興的走了,而弟子們私下卻笑師父接受這頂帽子的行為,想想,是否別人在讚美你的同時也在取笑你呢?而我也相信一個有自信的人是不需要讚美的!
當然我不是完全否定讚美,畢竟,讚美可以牽起友誼的手,亦可使別人心情愉悅,但重要的是是否真心的去讚美別人,還是只是為了某些因素而說的呢?倘若是後者,那麼那不是讚美,而是諂媚啊!某位作家寫道:「讚美的言語,對誠肯的人來說像是一朵芬芳的花蕾,對心懷不軌的人而言,則是口蜜腹劍的武器。」
文中最令我有所感慨的是地理學家的故事了。我感覺地理學家是個只會學一大堆知識,但他並不能實際的去考察、實際的去行動。或許那看起來表面只是一個故事,但是仔細觀察,那不就是現實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嗎?我想光說不練應該是普遍的人都有的行為吧!就像想減肥的人總會不斷的說:「我要減肥!」,但他卻是愈減愈肥!而更加誇張的,是在這知識的時代,大部分人都是博士、碩士、研究所畢業、學者、學家等高學歷,但若要他們實際的去操作他們的”專業”,我想真正會的,大概寥寥幾個吧!就像大家常聽到的故事一樣,我們台灣人或許很會背、很會打紙戰,但我們的科技等卻能然落後別人許多,真是諷刺啊!不過別國會進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相信在許多電影上都會看到親子間共同來組裝東西、作一些實驗,若我們不能將所學的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那我們學習又有什麼用呢?吾人常說要多多充實自己,那麼我們的學習目標又是什麼呢?西洋諺語說:「實行一次的價值,與說百次齊等。」董仲舒也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寧可當個默默無聞的苦行者,也不要當個空有知識,在某些時刻跑出來講幾句話又不行動的人,我想「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就是這意思吧!培根說:「要窺見大自然的奧妙,除了實驗之外,別無其他門徑可入。」對於地理學家的行為實在是該作警惕呀!否則我們將會成為一個井底之蛙!對於一切只會紙上作業,一心期待別人的努力成果,卻又自命非常偉大,但是他永遠不會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美、有多特別!薩迪說:「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蜂蜜不釀蜜。」所以我相信學習是我們生活的手段,活用於生活才是目標。
現在,請你環顧在四周的書本、背包、擘畫、房間等,無論是你所熟悉或陌生。世界上琳瑯滿目的器物可說是無奇不有,而常被忽略的日常用品更是種類眾多,但諸類用品在你眼中所佔有的份量卻不盡相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否曾真正用心於它們上。舉例來說:假設你眼前擺著兩道完全相同的菜餚,一道是你叫的外賣,另一道則是自己親手下廚。雖然兩者在你脣齒間散發著同要的芳香,但在品嘗同時,心中瀰漫的感受卻大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