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7 20:00:00磅礴

臺中神岡順濟宮石獅篇

在神岡路上
甫經過日治昭和年間豎立的"大震災神岡庄殉難者追悼碑"後不久,
即來到媽祖廟-順濟宮和一旁的八仙寺。



順濟宮創立於同治六年(1867),
由地方殷戶林德仁捐出土地、林光燦捐木材倡建。
1895年日本佔台曾轉充為校舍,
大正十一年(1922)修建,
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廟貌受損,
民國41年迄52年再修,
民國86年~88年重建為RC建築今貌。


順濟宮右廂奉祀的林德仁祿位


順濟宮大公獅


記得第一次走訪順濟宮遠在2003年,
當時一對小獅及一對大獅存置於廟後空地上,
其中的大獅雖然成於晚近的日本時代,
因著彼時台灣漢人社會發展愈趨成熟,政經環境相對安定,
全臺祠宇多於此時興建/翻修,
且又深富傳統、純以手工雕琢,
因此日本時代也是我全台的石獅踏查記錄中,數量佔最多的一個時期,
早已見怪不怪了。
但是此對石獅的雕工放諸整個日本時代
顯得相當柔順豐美,
與彼時常見繁雜刻板的作風稍有不同,
我念念不忘地前後共曾走訪三趟;
可惜因其旁多有大型盆栽遮擋,
總不能好好的取得完整的全貌和不同角度,
故最後只好割愛未收存至拙著當中。



順濟宮大母獅


2017年再訪,
此組石獅卻堆到更加角落,
依舊無緣一窺牠們完整的樣貌。
唉!



2017石獅現景


此對大獅、小獅俱以黑心石雕製,
小獅推測原置放於墀頭處,
大獅則為門前獅。
大獅尺寸:
♂長86×寬53×高95CM               
♀長82×寬55×高93CM
其上落款:
♂大正拾壹年立
♀神岡陳治粱敬獻
公開母閉口,
眉心鼻翼處飾有一鬃毛;
在整體輪廓大動態的處理,
以及鬃髮、碩大立體的目珠及頰肉等造型手法,
都和目前位於台北二二八公園內急公好義坊的一對大獅有幾分相似,
但在口部及指爪等處的刻劃上卻有著若干差異,
顯得更加綿實豐厚,
獅子的神采也雕琢地愈加生動。


順濟宮小獅



殿後圍牆保存之舊石作


一旁牆壁鑲著日治及戰後兩次修建遺留下來的舊石堵,
其中日治時期的石堵,
推測為原三川殿部分石作,
以黑心石雕琢,
而有花鳥(陰刻)、淺浮雕(賜福團爐堵)、深浮雕(祈求堵、及疑為"戰長沙"等人物戲文)等,
其中深浮雕多殘損嚴重,
或即昭和年間關刀山大地震所致。



幾為日本時代興建廟宇三川殿對看牆裙堵裝飾定制的賜福團爐堵


日本時代風行的水磨沉花裝飾形式


大正11年(1922)"壬戌"年款




人物堵多有殘損


另外廿四孝石堵一批,
以兩孝上下交疊為一堵,
以砂岩雕製而成,
據其上落款推斷(如"台中縣議員敬獻"等),
當為民國41年間修建時所製,
造型刻工極富渾拙稚趣,
或出自本土石匠之手,
雖沒有唐山匠師的精巧細膩,
卻別有番親切溫厚的味道。



順濟宮殿後砂岩石作-廿四孝(聞雷泣墓)


順濟宮殿後砂岩石作-廿四孝(乳姑不怠)


順濟宮殿後砂岩石作-廿四孝(臥冰求鯉)


順濟宮殿後砂岩石作-廿四孝(綵衣娛親)




 
八仙寺門神彩繪




緊鄰順濟宮其旁的八仙寺,
相傳亦創立於同治七年,
主祀李府仙祖,
亦即八仙中的李鐵拐;
廟中部分水車堵人物雖已遭油漆塗蓋,
但形貌樸質;,
廟內大型壁堵亦為手工製作的高溫湳搪作品,
廟額等處未翻建的剪黏仍屬現今愈趨少見的玻璃材料,
值得順道一覽。



八仙寺門楣剪黏


八仙寺三川殿水車堵裝飾,因塗上厚漆,未知材質為何?


八仙寺三川殿泥塑龍堵


殿內手工湳搪-鳳凰山


順濟宮對面的老診所日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