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上的OO?其之五-蚩尤
蚩尤為上古人物,
相傳與黃帝軒轅氏大戰於涿鹿,戰敗被殺。
在古代文獻中,其形象相當複雜紊亂,並多帶有濃厚的神異色彩。
如《史記正義》引《龍魚河圖》云:「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蚩尤歿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董斯張《廣博物志》:「蚩尤變化多方,徵風召雨,吹煙噴霧,黃帝師眾大迷。」
可見蚩尤威力之大,甚至可指使風伯雨師操縱風雨煙霧,
即使戰勝他的黃帝也要借他的形像來鎮服天下。
有學者認為上述「銅頭鐵額,食沙石子」等看似不可思議的記述,
其實是開採礦石進行冶煉,鑄造金屬武器的曲折反映。
推測因為蚩尤部落最先使用金屬武器,
在戰爭中大顯神威,
所以經神話思維的作用,蚩尤就被幻化為「銅頭鐵額」的神話人物,
秦漢時並立祠祭奉,把他作為戰神、兵主,崇敬非常。
臺灣民間此一屋頂辟邪物為蚩尤的說法,
可見諸連橫《臺灣贅譚》:「臺人屋脊之上,立一土偶,騎馬彎弓,狀甚威猛。雅棠曰:『此蚩尤之像也,用以壓鬼。』」
惟臺灣習見之此一民宅屋頂厭勝物其形多為騎獅,
連氏世居臺南,當曾親睹是物,
所謂騎馬,或為記述未詳實之誤失。
但威猛且擅用兵器又能呼風喚雨的蚩尤,
與此屋頂厭勝物騎獸彎弓的形象,
確實容易讓人聯想在一塊。
此例在今臺灣屏東九如、金門之湖下、賢厝等地田野仍尚可見,紅素陶質,盔帽高聳,飾一獅首位於帽頂,武將瞠目抿嘴,神態威武做拉弓狀,腹前戰甲亦做一獅首啣著腰帶,腹側或飾一箭袋,箭未細細刻劃,而是率意地以尖物戳孔象徵一枝枝的箭,坐騎開口,下顎作W形,整體造形偏近獅形。其中武將面容、腹前戰甲與陶獸面部皆可見以模具製作跡痕,顯得相當細膩。(筆者繪)
日治時期日人新垣宏一在臺南、安平一帶田野調查,
於臺南木匠楊朝端處採得「風獅仔」此一屋頂厭勝物又別名「鐵甲將軍」的說法,
新垣推測此應與蚩尤銅頭鐵額的體格與善用弓弩、兵器等傳說有關。
又孫靜江記述浙江省台州沿岸島嶼、居民主要來自於台州和福建省福州的大陳島風情之《大陳紀略》﹕「屋脊立偶(蚩尤),謂可壓勝。」
亦稱屋脊厭勝物為蚩尤。
許如中《新金門志》:「人家屋上,每見有陶質瓦獸,作獅子張口狀,亦有作擐甲將軍狀,名曰蚩尤。」
亦記錄金門當地民宅屋頂,常裝設一如獅子之瓦獸,或一身著鎧甲的武士,名為蚩尤。
古建築的屋脊上,常可見許多神獸的造形,
如裝飾於正脊兩端的吻獸「蚩尾」,又作鴟尾、鴟吻、蚩吻、龍吻等,
據唐代蘇鶚《蘇氏演義》描述其為水獸,置於殿堂,可辟火災。
但據《遼史.國語解》:「象吻,皇帝治宮室,陶蚩尤像置棟上,名曰蚩吻。」
又將蚩吻(蚩尾)比作蚩尤像。
又古代官式建築,
會根據建築物的大小和等級安排戧脊上的走獸與數量,
如宋朝《營造法式》:「其殿閣於合脊甬瓦瓦上施走獸者。其走獸有九品:一曰行龍,二曰飛鳳,三曰行師,四曰天馬,五曰海馬,六曰飛魚,七曰牙魚,八曰狻獅,九曰獬豸,相間用之。」
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規定亦與此相仿,依尊卑高下最多可安置龍、鳳、獅、海馬、天馬、狎魚、狻猊、獬豸、斗牛等九種蹲獸。
從中可知古代建築屋頂裝飾瓦獸由來以久,
其與民間的屋頂厭勝物之間是否有若干關聯與影響,
似也值得再推敲、探究。
上一篇:屋頂上的OO?其之四-瓦將軍
下一篇:屋頂上的OO?其之六-趙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