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19 12:06:01三缺一

見炘法師(就是Sean啦)邀稿

三缺一實驗劇團
三缺一: 缺一不可!!


夏天

2003年的夏天, 三缺一實驗劇團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姿態, 從牯嶺街小劇場的明日之星選拔賽中, 雀屏中選. 公演的三場戲之中, 有的人在看戲時, 笑得前俯後仰, 不能自己. 有的從頭哭到尾. 有的人發現自己以前都沒注意到, 原來與家人的相聚, 是這麼的幸福. 有人細嚼出其中竟然包含了國族認同的主題. 更有演員被人挖角, 也有其他劇團的演員想來 “投誠”.

緣起

三缺一實驗劇團, 創團的都是輔大英文系的學生, 他們當初最原始, 最單純的想法, 就是想要藉由戲劇, 讓觀眾得到愛跟溫暖. 這股單純的信念, 支持他們從零開始做起, 一切無礙. 團長陳亮君, 她第一齣DIY的戲 “魔女”, 在學校木板地教室公演之後, 這顆無畏無礙的種子開始發酵, 不久, 同班同學魏雋展即提出要找一些同好, 一起學習, 共同製作戲劇. 在王詩情與王豪文的正式加入之後, 接下來, 就是一連串的徹夜漫談, 腦力激盪, 討論劇本, 徵選校內演員, 舉辦團訓, 排戲, 練聲音, 宣傳….. 經過數月的排練, 三缺一第一齣自導自製的舞台劇 “家: 西瓜與牽牛花+誰要一顆蘋果” 配合回顧大學四年生活的紀錄短片 “旅程”, 就這麼興興奮奮, 玩玩鬧鬧的, 在輔大校園內展開公演. 當時正值五月SARS流行, 人心惶惶之際, 兩場公演仍座無虛席. 當時, 除了觀眾的迴響之外, 系上老師們的指點, 給了三缺一精神與實質上的幫助, 是非常寶貴的.
有了這一次的成功經驗, 三缺一實驗劇團走向校外, 參加了牯嶺街小劇場舉辦的 “2003明日之星—校園新秀”的選拔, 從近二十組的學生劇團中選出四組, 唯有三缺一是非科班的入選者. 入選之後的歡欣馬上被戰戰兢兢的氣氛所取代. 整個暑假, 三缺一的所有人, 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貢獻給了劇團, 忙著團訓, 拍片, 改劇本, 排戲……

堅持
如果說三缺一是一個 “耐髒耐操耐侮辱” 的劇團, 再也恰當不過了! 沒有室內的排練場, 加上有的成員是上班族, 於是三缺一大清早在中正紀念堂的空地排戲, 每個人穿著簡便的衣服, 在石子地上翻滾走跳. 有時候為了修戲, 演員會因受不了壓力而哭, 但哭完後, 演得特別傳神, 特別動人!
身為一個菜鳥劇團, 三缺一雖然沒有沉重的包袱, 但是相對的, 經驗與專業能力也不足. 為了在牯嶺街小劇場公演, 三缺一找來較有經驗的劇場朋友, 作燈光與舞台設計, 並從中學習各種在劇場工作的技巧, 與團隊管理經驗.
若要說三缺一的專長, 也許就是麻將術語中的 “連一拉一”吧! 團員們一個拉一個,把對戲劇有興趣的親朋好友, 都介紹來三缺一, 擔任化妝, 總務, 道具, 領位員….等任務, 是劇團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三缺一藉由這樣的善緣累積, 渡過一次又一次, 大大小小的風波. 當然, 還有更多有緣, 有心的人們, 在因緣巧合的助成之下, 共同與三缺一一起完成這次的公演, 完成大家的夢想.

願景
為什麼三缺一要叫三缺一呢? 三缺一認為, 把戲劇製作出來之後, 還有待觀眾來共同完成那 “缺”的部分. 因為唯有觀眾的親身參與, 才能讓戲完滿無缺, 這就是名稱的由來.
在熱熱鬧鬧的演出當中, 這群愛好戲劇的人, 散播了純粹, 無畏的種子, 希望能夠把溫暖和愛, 傳遞給觀眾. 同時也期許自己, 不僅要把戲做好, 更要思考 “為什麼要作戲, 要作什麼樣的戲, 要成為什麼樣的劇團”. 在台灣這個多元的社會中,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麼, 最苦的是什麼, 能讓心感到溫暖的是什麼….. 三缺一劇團在製作戲劇時, 關注的就是這些. 所以, 三缺一劇團不玩弄技巧, 不只重意識型態, 而是實際的, 貼近人群切身的問題.
另外, 三缺一劇團更以一個台灣人的劇團自居, 希望能讓台灣人都找到認同感, 就像雲門舞集那樣, 作品當中, 充滿著對台灣這塊土地的關懷與愛心. 三缺一劇團期望以一種輕鬆自在的方式, 製作出有血有肉的戲劇, 讓觀眾在欣賞的同時, 仔細反身回顧自己, 進而找出方法, 來解答並超越生命的盲點.



Made by 陳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