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0 20:46:31a-shun

五根五力講記-五根五力的經證及論證

在《大藏經》中,對於五根五力也有多處提及。分別為:
一、《雜阿含經》卷二六,第六四七經
信根:「若比丘,於如來所,起淨信心,根本堅固,餘沙門、婆羅門、諸天、梵魔、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無能沮壞其心者。」
精進根:「已生惡不善法令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未生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已生善法住不忘,修習增廣,生欲方便,攝心增進。(四正斷)」
念根:「若比丘,肉身、身觀住,慇懃方便,正念正知,調伏世間貪憂;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說。」
定根:「若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乃至第四禪具足住。」
慧根:「若比丘,苦聖諦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
第六五四、六五五、六五六、六五七、六五八經,均云:「此五根,一切皆為慧根所攝受。」「如是五根,慧為其首,以攝持故。」六五九經云:「何等為慧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慧根。」
二、《增一阿含經》卷四二〈結禁品〉第四六的第八經
信根:「賢聖弟子,信如來道法。」
精進根:「身心意并勤勞不倦,滅不善法,使善增益,順心執持。」
念根:「所誦不忘,恆在心懷,總持不失,有為無漏之法,終不忘失。」
定根:「心中無錯亂,無若干想,恆專精一意,名為三昧根。」
智慧根:「知苦、知習、知盡、知道。」
三、《俱舍論頌疏論本》卷二五
三十七覺分,實事唯十:
四念處、慧根、慧力、擇法覺支、正見──以慧為體
四正斷、精進根、精進力、精進覺支、正精進──以勤為體
四神足、定根、定力、定覺支、正定──以定為體
信根、信力──以信為體
念根、念力、念覺支、正念──以念為體
喜覺支──以喜為體
捨覺支──行捨為體
輕安覺支──以輕安為體
正語、正業、正命──以戒為體
正思惟──以尋為體
四、《瑜伽師地論》卷五七
「問信根誰所依處?答趣入善法之所依處。
問精進根誰所依處?答已入善法,恆常修習之所依處。
問念根誰所依處?答正知而行之所依處。
問定根誰所依處?答智見清淨之所依處。
問慧根誰所依處?答煩惱永斷之所依處。」
五、《大智度論》卷一九
信道及助道善法──信根
行是道助道法時,勤求不息──精進根
念道及助道法,更無他念──念根
一心念不散──定根
為道及助道法,觀無常等十六行──慧根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為五根)
是五根增長,不為煩惱所壞(五力)
五根、五力:「五根五力行眾中攝,常共相應,隨心行心數法,共心生、共心住、共心滅。若有是法心隨正定,若無是法,心墮邪定。」
「菩薩摩訶薩,觀五根、修五根。」
信根:「信一切法,從因緣生顛倒妄見,心生如旋火輪、如夢如幻。信諸法不淨、無常、苦、無我,如病、如癰、如刺、災變敗壞。信諸法無所有,如空拳誑小兒,信諸法不在過去、不在未來、不在現在,無所從來,滅無所至。信諸法空、無相、無作,不生不滅、無信相無相,而信持戒、禪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得是信根故,不復退轉。
以信根為首,善住持戒,住持戒已,信心不動不轉,一心信,依業果報,離諸邪見,更不信餘語,但受佛法、信眾僧,住實道中,直心柔軟能忍,通達無礙,不動不壞,得力自在,是名信根。」
精進根:「晝夜常行精進,除卻五蓋,攝護五根,諸深經法,欲得、欲知、欲行、欲誦、欲讀、乃至欲聞。若諸不善惡法起,令疾滅,未生者令不生;未生諸善法令生,已生令增廣。亦不惡不善法,亦不愛善法得等。精進直進不轉,得正精進。定心故名為精進根。」
念根:「菩薩常一心念,欲具足布施、持戒、禪定、智慧、解脫,欲淨身、口、意業。諸法生滅,住異。智中常一心念。一心念苦集盡道。一心念分別根、力、覺道禪定解脫,生滅入出。一心念諸法不生不滅,無作無說,為得無生智慧,具足諸佛法故。一心念,不令聲聞辟支佛心得入,常念不忘。如是諸法甚深清淨觀行得故,得如是自在念。是名念根。」
定根:「菩薩善取定相,能生種種禪定,了了知定門,善知入定、善知住定、善知出定。於定不著、不味,不作依止,善知所緣,善知壞緣,自在遊戲諸禪定。亦如無緣定,不隨他語,不專隨禪定,行自在,出入無礙,是名為定根。」
慧根:「菩薩為盡苦聖智慧成就,是智慧為離。諸法為涅槃。以智慧觀一切三界無常,為三衰三毒火所燒,觀已於三界中,智慧亦不著,一切三界,轉為空、無相、無作解脫門。一心為求佛法,如救頭然。是菩薩智慧無能壞者。於三界無所依,於隨意五欲中,心常離之。慧根力故,積聚無量功德,於諸法實相,利入無疑無難。於世間無憂,於涅槃無喜,得自在智慧,故名為慧根。」
「菩薩得是五根,善知眾生諸根相──諸種根器相」
五力:「菩薩行是五根增長,能破煩惱,度眾生,得無生法忍,是名五力。復次,天魔外道不能沮壞,是名為力。」

本文來源:轉載自七葉佛教書舍  聖嚴法師著作《五根五力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