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3 12:37:02a-shun

四正勤講記-精進的種類

精進就是四正勤,在論典中提到的有:
一、《大智度論》卷八十提到有兩種精進:「身精進者,如法致財,以用布施等。心精進者,慳貪等諸惡心來破六波羅蜜者不令得入。」
二、《成唯識論》卷九提到有三種精進:
(一)被甲精進──菩薩被大誓心甲,不怖種種難行,如《法華經.從地涌出品》云:「被精進鎧,為堅固意。」發了大願心之後就如同身上披著盔甲,勇敢強悍,遇到任何危險的敵人,都不會受到傷害,也不會恐怖、退縮、逃避。
(二)攝善精進──菩薩勤修善法而不疲厭,修六度萬行,不會遇到困難就退縮。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努力於布施等前面的四個項目之後,就能完成禪定,出現智慧。
大乘菩薩的禪定,並不是坐在那裡身體不動,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在眾生的社會環境之中,不受污染與影響,反而能使整個社會環境因此而安定、和平。
所謂智慧,是超越自我以及所有是非好壞的執著,超越於主觀及客觀,以此處理所有的人、事、物,呈現的就是純智慧的一種判斷力和抉擇。
許多人認為修行很容易,希望一下子就能得禪定,很快就能有智慧。當禪定、智慧得不到時,馬上就會疲倦、起退心,這就是修善法不夠精進,不懂得用四正勤的道理。
(三)利樂精進──勤化眾生,永不疲厭。以精進的慈悲心對眾生奉獻,幫助、救濟眾生。大多數人從事於社會工作幾年之後,就會覺得疲倦,不容易維持。但是作為一個菩薩,為了一個眾生,可以多生多劫護持著,使其得度,助其成佛。而在幫助眾生的過程中,成長最快的是自己,這就是「利人便是利己」,以利他來作為自利的修行方法。
度眾生並非一定要有多大的能力、學問或財富,只要有精進心願意奉獻,就有機會幫助他人。我經常鼓勵信眾們,能在一星期或一個月之中,抽出一些時間到寺院來做義工,做義工就是幫助我們一起做弘揚佛法的工作,就是在利樂眾生。也許有人實在沒有時間,也懂得不多,聽我這麼一說,就不好意思再來了。如果真的條件因緣不許可,那也沒關係,只要發個願說:「我現在只能來聽經,沒有空做義工,但是我將來有空時一定來!」這也算是發心護持道場,自利利人了。事實上,做義工也要有精進心,沒有精進心,就不會有時間;沒有精進心,也不會持續下去。
三、〈七佛通誡偈〉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為基礎,直至菩薩的三聚淨戒:「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饒益一切有情。」都必須精進。又如大乘六度及十度中,精進波羅蜜乃極重要。故在一切大小乘善法中,若無精進,則不得成就。

本文來源:轉載自七葉佛教書舍  聖嚴法師著作《四正勤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