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改變 值得其待
挽救國家的方法,不是短視近利、看不見成效就放棄,而是靠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傻勁,堅持並等待改變。
歲末,在農訓會頒發台灣農民培訓證書的場合裡,我很高興聽到了水土保持局黃局長的簡報:我們一直是以農立國,人和土地分不開,挽救農業的方式不是棄 耕,而是培訓農民,給他們新的知識,並用科技和農業結合的方式,讓年輕人回到農村。利用科技,以最少的人力達到最大的收穫,從而進入綠能的生活境界。
台灣的農民真的很了不起,我每次聽他們講如何培育新品種,就好像小時候聽傅培梅說她怎麼學燒菜一樣,「去外面館子嘗新後,回家自己試,總要試到那個味道出來才罷休。」
我們的社會喜歡聰明人,其實我更佩服傻子,因為歷史證明,人類文明的進步主要是靠堅持,靠「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傻勁。
屏東有位農夫不願噴除草劑去清除田埂上的雜草,因為雨水會把農藥沖到田裡,污染稻田。他便種植快速蔓延的蠅翼草,使別的野草長不出來。不但田梗綠意盎然,像一條綠龍,而且給昆蟲和青蛙一個家。而台灣每年每公頃農藥要一萬元以上,蠅翼草兼顧了環保和荷包,一舉兩得,值得稱讚。
台灣是水果王國,水果最怕蟲害。有一種東方果實蠅在果實上產卵後,幼蟲在果實中孵化,水果就從內而外爛掉,造成農民巨大的損失。
台大的農學院教授便親自下鄉去幫助農民,他們帶研究生在田間設立太陽能感測網,把田間的溫度、溼度、誘蟲罐中成蟲的數量,利用無線網路,每半小時傳回實驗室,來預測果蠅的遷徙途徑,在果蠅侵襲前一週便能測到,而且準確度高達九○%。這使農民有足夠的時間去套袋,因為太早套袋會影響水果的甜度和色澤。
這種東方果實蠅侵害芭樂、水蜜桃和柑橘等八十餘種作物,因此這個警報系統對農民的收成有決定性的影響,真是功德無量。田野實驗很辛苦,但是造福農民,我很敬佩這樣的科學家。
科學是追求真理,最終的目的是造福人類,若不能應用,如何造福?過去基礎科學常看不起應用科學,其實他們是一體的兩面。基礎研究常常不能馬上看見功效,但是一旦了解現象背後發生的原因,它的應用可以是無窮的,因為只有懂,才能變,變才會通。
一八三五年,法拉第在倫敦皇家學院做電磁示範,有人問:「這實在非常有趣,可是它有什麼用呢?」法拉第答道:「我不知道,剛出生的嬰兒有什麼用呢?」
台灣只要放下急功近利之心態,政治、經濟、教育都會改善很多,因為一切的成長都需要時間,慢才能體會,才會珍惜,好的東西值得等待。
慢活、樂活,是一種觀念改變所帶來的綠能生活型態。當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如別國時,這種用最少資源去達到最大生活效益的樂活方式,何嘗不是對物欲泛濫的世界一種精神文明的貢獻?
知識是相通的,科學本不分本土、外來,好好用它,可以把台灣打造成國際的人間淨土。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本文轉載自-洪蘭教授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