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17:53:32a-shun

「牧牛」與「調心」

修行,最重要的是心理問題的解決。要想解除心中的苦悶、不如意,就必須從「心性」的涵養下手。禪宗將吾人這一顆心,比喻為一隻尚未經過調伏的野牛。「牧牛」,就是教我們從心理上、心靈上,不斷地內觀自照,亦即「調心」的過程。佛法浩如淵海,若欲探本窮源,要從一念介爾之心調伏做起!我們這一顆心,最不容易降伏。一個人最大的困擾,不是外在環境所加諸於身體的一切,真正的關鍵,還是源於自心!所以想修行用功,探討人生的消息,必須從心地法門著手。

不管「真心」也好,「妄心」也好,都只是「一念之差」!如果你的心,老是隨著外在塵勞團團轉,自己不能覺醒的話,「真心」也變成「妄心」。若能一念覺醒,將這一顆心收回來,好好地觀照觀照;換言之,好好地照顧你的腳下 ── 返觀自省,則「妄心」當下即是「真心」。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即此之謂也。

因此,「牧牛」,就是指我們一個人「調心」、「修心」的過程。俗話說,「三心兩意」,其實心,只有一個,無二亦無三!所以拿「牧牛」比喻「調心」的功夫,所謂「性」似「牛」,「心」似「童」。眾生無始以來頑劣之根性、習氣,就如同野牛一般,不易調伏,「猙獰頭角恣咆哮」。心主,心主,「心」才是你真正的「主」人!煩惱如「客」(人)、如(灰)「塵」不久住,不必理它!修行者當下一念心,若能把握牢牽,則可算是善於調心的牧童了。如何將這顆心把持得住,完全要靠你自己下功夫,所以古德拿「牧牛」比喻「返妄歸真」──牧牛最後的目標,就是回復到「一無所著」──無所執的本地風光。

佛陀所指示我們的一切修行法門,不外找回本來的主人翁。善調妄心,本有的光明一顯露,當下就能就路還家,回到我們本有的清泰故鄉去!憶吾太老師香港天台宗湛山倓虛大師(1875~1963),生前有一段開示,很值得吾人參考。師曰:「佛祖家當,本地風光,八面玲瓏 ,不假色莊,山河應是山河,邊疆應是邊疆,動物任其孕子,植物隨其流香,氣候任其寒暑,時間隨自短長。家翁主宰無心,家丁服務平常,與之者不知親疏,受之者不知其詳。天然大業,最忌裝璜,有意求全,反致損傷。」此中有佛理、有老莊思想,試問:「什麼是本地風光?」不分佛老,皆叫人隨順時節因緣,安心過日子。如果心不安,要找出「不安心」的理由來。這就是「修行」!

(轉載自201312月號「慈雲雜誌」第449期)

 本文轉載自願海-「人間遊戲」學佛部落 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