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7 17:22:57a-shun

心靈的深度

人心本是純真,只是一層層的習氣、塵垢覆蔽,欲探索心靈的深處,則需撥開層層雲霧,方能見到朗朗晴空。

放下嫉妒心

佛陀的教育是慈悲為懷,就是要讓人人得歡喜與自在,能打開心門、敬老尊賢,放下嫉妒心,世間就會充滿祥和。

孔子說:己欲達而達人。無論修行、處世,我們都要練就寬闊的心胸,將別人的成就,視如自己的榮耀,更進一步要先成就別人,再追求自己的目標,這就是人生的闊達。

然而凡夫總是嫉賢妒能,心量狹隘,不容易坦然接納比自己優秀、成功的人。

佛陀在世時,有位盧志長者心地善良、富有愛心,可惜接觸到非正信的宗教卻不自知,經常資助外道團體四處宣傳偏頗的教義,以致居民們都歸向錯誤的信仰。

佛陀獲悉,認為像盧志長者這么好的人,還有全城善良的百姓都信仰偏差,著實可憫,就想要度化他們,於是帶領弟子啟程前往。

聽聞佛陀這位大智慧者即將到來,外道者都非常緊張,深怕居民受到感化就離開外道,尤其盧志長者倘若因而改變信仰,他們就會喪失原有的資助與擁護。

於是外道者就對盧志長者說:僧團都是拋棄父母、妻子、家庭,不吉祥的人,如果讓他們來到城中,將會五榖不登、氣候不順,對人民損失極大,必須想辦法阻止他們到來。

盧志長者及全城百姓誤信讒言,心生惶恐,就聽從外道者的計謀,伐盡市郊的樹林、弄汙清水,讓僧團無處可住,他們自然就會離去。

佛陀帶著僧團,一路走來不斷地聽聞消息,佛陀更心疼凡夫的無知,然而這些阻撓並未妨礙僧團的行程。僧團到了城外,佛陀眼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非常慨歎,更不忍離去,他們還是住下來。

不可思議的是,沒多久下了一場大雨,被砍成半截的樹開始發新芽,慢慢地茂盛起來;水源頭的汙物被雨水沖走,水變得清澈無比;地上也開了許多花草,市郊一片生氣蓬勃,尤其是結穗的稻、麥都飽滿下垂,看來將會大豐收。

這幅景象和外道修行者的描述迥然不同,令盧志長者與百姓心生好奇,紛紛前去樹林探視佛陀與僧團。佛陀神情莊嚴地安坐樹下,看到長者和百姓來到,便面露微笑,親切地與他們打招呼。

大家看到佛陀,都不禁心生虔敬,五體投地禮拜,佛陀就為他們講述信仰必須有正知、正見。這番說法令盧志長者聽得心開意解,百姓也都很歡喜,從而皈依佛陀。

這則故事就在說明一般人往往都是心理作祟;魔,不在心外,多數是自己的心魔。凡夫心不離嫉賢妒能,著重自己的利益,怕別人比我們優秀,怕別人比我們更受尊重,自己就無法得到利益。

佛陀的教育是慈悲為懷,就是要讓人人得歡喜與自在,能打開心門、敬老尊賢,放下嫉妒心,世間就會充滿祥和。

本文摘錄自 證嚴上人 著作「開悟」一書-證嚴法師的生活禪心

 

 

上一篇:心境平穩 暢行天下

下一篇:父母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