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7 17:25:16a-shun

認識法喜 體會禪悅

所謂佛法,諸位究竟聽到了些什麼?聽了七天的佛法,諸位可能要問:「怎樣才能叫我們高興?那一句話可使我們歡喜?」那是因為你們這七天之中已經聽得太多,反而弄不明白,什麼叫作佛法。猶如我們天天呼吸空氣,而能意識到是空氣使我們有了生活與生命的切身感者,究竟有多少呢?

諸位在這七天當中,可曾聽到「因果」、「因緣」、「信心」、「懺悔」、「慚愧」?又可曾聽到「供養」、「發願」、「迴向」、「放鬆自己」,及「把心門打開」呢?「不要把心的大門關起來,堵得緊緊的」、「把心打開以後,讓所有的念頭自由進出,而心裡面對什麼東西都不要有取捨」等等,諸位是聽到了的,這些算不算佛法呢?

事實上,這些都是佛法的大綱,也可以說是佛法的總持。

信仰三寶,你就不會失去前進的方向。相信「因果」,你就不會怨天尤人或得意忘形。相信「因緣」,你就不會把痛苦的事看成是永遠的,把幸運的事,認為是實在的。懂得用「慚愧心」,你就不會有驕傲心、我慢心,也不會有妒嫉心了。

我們發願要「供養」,供養,就是把我們的身心奉獻給三寶,來修持佛法,接受佛法,並貢獻給眾生。把自己奉獻出去之後,自己的問題,就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眾生比自己更重要;當你能把眾生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時,你不會再為自己煩惱,當然會歡喜囉!

佛教我們「少欲、知足、知慚愧」--唯有少欲、知足,才能安心於佛法的修學;也唯有少欲、知足,才會真的生起慚愧心。知道慚愧以後,才能夠懺悔往昔的罪過業障。懺悔之後,才能使我們心得安樂。這就是佛法,這就有「法喜」。

如此說來,能夠讓我們感到法喜的項目,實在太多了。經云:「佛法難聞今已聞」,能夠在這七天之中,聽了許多佛法,縱然尚未親證諸法的體性或空性,但能聽到佛陀的正法,應是更加地歡喜才是。這七天,我們都在緊密地鍛鍊身心。初進禪堂時,因為身體尚未適應禪修的生活,故有許多障礙,感到沈重、疼痛、不舒服。可是,經過打坐的訓練以後,肌肉和神經放鬆了,身體的氣脈舒暢了,這就使得身體產生如釋重負的輕鬆感。這種輕鬆和安定的感覺,能夠給我們帶來「禪悅」。

這是因為能用「方法」集中注意力,使我們散漫、雜亂的心,漸趨集中,然後統一,或是接近統一。那時自然就會減少情緒的波動和心不由己的無奈感,覺得自己生活在充滿自信和活力的心境中,既明朗又穩定;經常知道自己是處在什麼樣的情況當中,也經常會知道凡事盡其在我,不必心存得失人我,不需要憂悲苦惱,這不正是「禪悅」嗎?

這七天之中,常教導諸位「把身心鬆弛」,諸位逐漸可以做到了。既然知道身心能夠化緊張為鬆弛,這就已是初嚐「禪悅」的滋味了。打坐時,可以練習身心的鬆弛,在任何時間,也都可以練習。

能夠把鬆弛的方法,練習一段時間之後,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將身心放鬆。

所謂身心放鬆,就是要我們休息。當頭腦不得不休息時,就叫它休息;當身體、肌肉及神經緊張時,也叫它休息。能夠讓頭腦和身體獲得充分的休息,不用頭腦想,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不用身體感觸,那該是多舒服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心安定、輕鬆,也是「禪悅」的體驗,所以在我們的生活圈中,也是「處處有禪悅」。

今天早上,講了兩個名詞,一個是「禪悅」,一個是「法喜」。這兩者之間,有著互相關聯以及互相連貫的關係,諸位至少已擁有其中的一種,故在打完禪七之後,我要祝福各位「時時法喜」、「處處禪悅」。

本文節錄自「法喜與禪悅」一書

上一篇:禪修與信仰

下一篇:佛教的解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