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4 17:17:54a-shun

覺醒才能消「業」

有所求,心染著;無所求,心清淨。心靜無波,就不會受惡緣引誘。
「一燈能破千年暗」,即使是千年暗室,只要點燃一盞燈,室內就會光亮起來。凡夫心就像封閉許久的暗室,即使身邊有善法也充耳不聞,任由無明煩惱覆心。
其實光一直存在,只是因為門窗緊閉,所以看不見。門一開,光線就照進來;打開心門讓陽光照進來,眼前道路就能明朗。
佛陀是見道者、說道者、行道者,來人間為眾生「開、示、悟、入」——「開」啟眾生無明、暗沌的心門,讓人心恆持光明、清淨;指「示」一條正確的道路,讓人能覺悟過往迷茫,走向正道。至於能不能「悟」?法能不能真正「入」心?端看眾生自己。
師父天天說法,要不要打開心門接受?也在於你們自己。拜科技之賜,每天靜思精舍的志工早會能夠全球連線;法在空中,只要你願意接收,法就能入心。
就如澳洲跟台灣相距千萬哩,有兩小時時差,但是早會時間同時聞法零秒差。有時差無秒差,同步溝通如在眼前,這不就是天眼通、天耳通嗎?在慈濟世界,隨時可以現「神通」悠遊諸國、悠遊在菩薩的境界,要很珍惜,能「悟」、能「入」且信受奉行於人間路。如果心門依然緊閉,實在無「法」度。
佛陀說人生有八苦,除了「生、老、病、死」苦,還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苦;後面四種苦,實來自於心。
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清淨覺性,只是凡夫本性受污染,所以由「覺」轉「迷」。無所求,心清淨;有所求,心就會染著了。
凡夫求什麼呢?為另一半、為孩子、為事業、為健康……所求無盡。然而,是不是求就能得?
心有煩惱,不是誦經拜懺煩惱就能消失;有災、有難,也不是誦經拜懺就能消災解難。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誦經拜懺不能消災,但是要戒慎虔誠,謹慎身、口、意不造惡業。
「業」要如何消?唯有「覺醒」——無論好緣、壞緣,都是過去自造因;因緣成熟就會來到面前,要用自在心面對。保持平靜的心,不畏懼、不逃避,就不會被惡緣引誘。心寬念純,不傷人、不傷己;常懷感恩心、無所求付出大愛,則時時都在「消業障」。
一直想要「求」,求不得就會苦。「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靜思弟子要懷抱「靜寂清澄」的心,回歸清淨本性,也就是「無所求」
若心不能「靜寂清澄」,境界來時就會迷茫,心亂而六神無主,急於尋找依靠。愈迷、心愈狂,將稻草當作麻繩緊緊拉住,實在很危險。
身外無法,不需要向身外再去求法;要智信,不要迷信。心「迷」,稍有不慎就會造作惡業。
瞋火、欲水、無明風,都起自人的偏差心念;心念正確——一念善心、一句好話、一個善行,也能予樂拔苦。
做好事,需要「千手千眼」——多一雙手、多一雙眼,觸角會更寬、更廣,愛的力量也會更強、更大。期待人人耕耘心地良田,讓善法吸收得深、善緣結得廣。
師父的手伸出去,希望你們的手也要伸出來,一手牽一手,往正確的方向前行,擁抱天下苦難蒼生。這就是我最大的期待,請大家多用心!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07期〈無盡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