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3 19:40:08遊唱詩人

歌仔戲《邵江海》與北京觀眾見面

2007-09-13 09:21:56   來源: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fj.xinhuanet.com/news/2007-09/13/content_11134747.htm

昨日,《邵江海》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進行了綵排。 (蘇媛 攝)

廈門日報北京訊 (特派記者 海鷹)“亦真亦戲邵江海,載譽載榮耀劇壇。”作為一部在中國戲劇百花園中大放光彩、為歌仔戲百年曆史寫下里程碑式一筆的優秀劇目,剛剛榮獲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戲劇類優秀作品獎的歌仔戲《邵江海》又被中宣部選調晉京,參加由中宣部和文化部等共同主辦的“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戲劇展演”。今晚和明晚,《邵江海》將“亮相”位於天安門西側的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為首都觀眾帶來充滿濃郁閩南鄉土氣息的精彩劇目。


近年來,在廈門市委、市政府長期關心、重視、支援下,經過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聯堅持不懈的精心組織策劃,全市文藝戰線捷報頻傳。2002年11月,為了迎接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廈門愛樂樂團作為惟一被選調晉京獻演的地方音樂團體,攜榮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器樂金獎的交響詩篇《土樓迴響》圓滿完成了“獻給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鐘鳴盛世》音樂會”的演出任務,贏得了首都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時隔五年,廈門文藝作品又獲殊榮——為了向黨的十七大獻禮,中宣部此次共選調了12台優秀劇目晉京展演,這些劇目都是從本屆“五個一工程”獎55部獲獎戲劇作品中精選出來的,專家評價與觀眾反響俱佳,因此,本次展演堪稱中國戲劇界的“藝術大檢閱”,《邵江海》入選本次展演,又為廈門戲劇“寫下”了榮耀的一筆。





新華網:歌仔戲《邵江海》讓四位在京老臺胞流下熱淚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fj.xinhuanet.com/news/2007-09/14/content_11147611.htm
2007-09-14 09:02:22   來源:廈門日報
“咱的家鄉戲真動人!”昨晚,歌仔戲首度“唱響”北京,第一次在首都觀眾面前“亮相”的《邵江海》不僅深深打動了第一次接觸歌仔戲的北京觀眾,更讓前來看戲的四位在京老臺胞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他們激動地告訴記者:“我們在北京好幾十年都沒有看過歌仔戲了,這場戲一下子紓解了我們的思鄉之苦啊!”

這四位老臺胞是83歲的臺盟中央政策研究會委員、翻譯家陳弘,87歲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周青,83歲的臺盟中央政策研究會委員、翻譯家黃幸和78歲的外交部離休幹部紀朝欽。他們不僅早早趕到劇場,紀老還讓身為全國臺聯副會長的兒子紀斌也來看演出,讓以前沒聽過歌仔戲的兒子上上“必修課”。老人們能夠來到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觀賞久違的家鄉戲還得從11日晚上的事說起。

11日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洪碧玲帶領我市有關部門負責人拜訪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向他報告了一個消息:廈門歌仔戲劇團的歌仔戲《邵江海》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被中宣部選調晉京參加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戲劇展演,兩天后將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演出。張克輝對該劇屢獲殊榮表示祝賀,並深情地回憶起少年時期在台灣聽歌仔戲的經歷,他動情地說:“原汁原味的歌仔戲曲調詞文就像‘媽媽包的粽子’,幾十年都讓人難以忘懷。”他馬上通過電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在北京的幾位老臺胞,電話一打就是半個多小時。“我一聽這個消息,哎喲!好像回到台灣了!”周青老人告訴記者,這是他當時的心情,其他幾位老臺胞也和他一樣,激動得不得了。
怎麼能不激動呢?四位老臺胞年少時在台灣都是歌仔戲的小戲迷,而歌仔戲也成為了他們對家鄉記憶中最甜美的一部分。紀朝欽老人告訴記者,自從1949年來到北京後,他就再也沒有看過歌仔戲,而歌仔戲對於年少時的他是特別親近的東西——“由於我奶奶愛看戲,爺爺就在家裏養了個歌仔戲班,小時候,我非常喜歡和奶奶一起看戲。”黃幸老人說:“我母親特別喜歡哭調,總在家裏哼《梁山伯與祝英臺》。”陳弘老人回憶說:“小時候台灣的鄉村常有歌仔戲,至今她的曲調都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周青老人從小就愛唱歌仔戲,採訪時,他還忍不住哼起了歌仔戲傳統劇目《安安尋母》、《陳三五娘》的片斷。

好聽好看的歌仔戲《邵江海》讓老臺胞們看得十分過癮。演出結束,老人激動地告訴記者:“廈門和台灣同是閩南文化,廈門的歌仔戲和台灣是一樣的,聽著真親切!這部戲比我們小時候在台灣看的歌仔戲好太多了,非常精彩!我們會懷念這部戲的!” (記者 海鷹)






新華網:《邵江海》在京首演贏得滿堂彩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fj.xinhuanet.com/news/2007-09/14/content_11147425.htm
由中宣部和文化部等共同主辦的“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戲劇展演”于本月7日在北京拉開帷幕,昨晚,作為中宣部選調晉京參加展演的12台劇目之一,由廈門歌仔戲劇團創作排演的歌仔戲《邵江海》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亮相”。據悉,本次展演不僅是《邵江海》這部為歌仔戲百年曆史寫下里程碑式一筆的優秀劇目首度“亮相”北京,也是歌仔戲這一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培育的地方劇種第一次在首都“唱響”。


國務委員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漢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雲,原國家商業部部長胡平,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胡振民,中宣部副部長歐陽堅,臺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劉亦銘,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廖奔,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湯恒,國臺辦新聞局局長李維一、交流局局長戴肖峰,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福建省副省長李川,廈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賜貴,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文明辦主任朱清,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洪碧玲,市政協副主席莊威等到場觀看了精彩的劇目演出。

該劇盪氣迴腸的劇情、清麗委婉的唱腔、古樸簡潔的舞美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讓第一次接觸歌仔戲的首都觀眾深刻地感受到了歌仔戲藝術的獨特魅力,劇目的藝術水準和思想內涵更是受到了領導們的高度讚揚和肯定。觀看演出後,國務委員陳至立表示:“感謝演員,感謝編劇,感謝導演!我也是廈門人,這部戲我喜歡看!”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說:“歌仔戲的創新很成功!”中宣部副部長歐陽堅評價道:“這部戲編得很好,很感人,給觀眾提供了高水準的精神大餐。祝賀演出獲得成功!”

演出開始前,市委副書記、市長劉賜貴接受了中央電視臺記者的採訪,他表示,歌仔戲對推動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加深兩岸同胞的鄉情、親情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演出結束後,他還親切地慰問了《邵江海》劇組的演職人員。他說:“感謝你們為廈門爭光、為福建爭光!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據介紹,歌仔戲是海峽兩岸人民一百多年來共同培育的一朵藝術奇葩,歌仔戲《邵江海》獲得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戲劇類優秀作品獎,並成為入選“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戲劇展演”的12台劇目之一,充分體現了中宣部、文化部對歌仔戲藝術水準的充分肯定。

體現了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對作為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歌仔戲的高度重視,將有力地推動歌仔戲藝術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有力地促進歌仔戲藝術在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國臺辦、中國文聯、臺盟中央委員會、北京市文化局、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戲曲學會、中國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評劇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文聯、漳州市人民政府駐京辦、廈門市人民政府駐京辦等為該劇展演送來了祝賀花籃。(特派記者 海鷹)
演出結束後,國務委員陳至立等領導上臺慰問演員。(蘇媛 攝)







張克輝:希望《邵江海》能更多地到台灣演出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fj.xinhuanet.com/news/2007-09/16/content_11161606.htm
2007-09-16 10:58:49   來源:廈門日報
廈門日報北京訊 (特派記者 海鷹)捷報!由廈門歌仔戲劇團創作排演的歌仔戲《邵江海》在由中宣部、文化部和北京市委共同主辦的“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戲劇展演”中,取得了圓滿成功,在首都北京引起了熱烈的反響。為了更好地為黨的十七大召開營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圍,更好地宣傳歌仔戲藝術,更好地促進歌仔戲藝術的發展,使歌仔戲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昨日,由廈門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第十屆‘五個一工程’優秀戲劇歌仔戲《邵江海》晉京展演座談會”在北京廈門商務會館隆重舉行。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湯恒,中國戲曲學會會長薛若琳,中國戲曲學會秘書長萬素,廈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洪碧玲,市政協副主席莊威,省市有關部門領導,在京臺胞代表,台灣戲劇專家、學者,北京觀眾代表與《邵江海》劇組主創人員和主要演員參加了座談會。

張克輝在座談會上講話。他說:“我對《邵江海》這部戲的評價很高!戲一開始,歌仔戲的哭調就馬上把我們這些離開台灣很多年的老臺胞的心吸走了!哭調是歌仔戲最具有代表性的聲腔,它是台灣人民在日據時代反抗精神的表徵,也是台灣人民在日據時代痛苦生活的寫照,一聽到哭調,我就懷念起台灣!”他表示,這部戲很有前途,它的演出不僅能夠弘揚優秀的閩南傳統文化,對推動歌仔戲藝術的發展、擴大歌仔戲劇種在全國的影響力、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台灣與祖國大陸,特別是與福建閩南同根同源,台灣人和閩南人都是一家人,因此這部優秀的戲劇作品搬到台灣的舞臺上演出也一定很受台灣觀眾的喜愛。

張克輝指出,作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培育的地方劇種和民間藝術奇葩,歌仔戲也是中華民族珍貴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推廣、弘揚歌仔戲藝術,能夠喚起台灣民眾對祖國大陸更大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加深海峽兩岸同胞的親情和鄉情,從這個意義上說,更多地演出優秀的歌仔戲戲劇作品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很有好處。“所以我希望,《邵江海》這部優秀的戲劇作品能夠更多地到台灣演出,讓更多的台灣觀眾觀賞到大陸的優秀歌仔戲作品。通過這樣的文化交流,我們一定能夠加深相互間的了解和感情,為更多的合作交流打下基礎。”

湯恒在座談會上說,申報參評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量相當大,是我國文藝創作大繁榮、大發展的生動體現,為了擴大“五個一工程”獎獲獎優秀文藝作品的影響力,向黨的十七大獻禮,中宣部和文化部組織了“五個一工程”獲獎戲劇作品展演活動,《邵江海》作為其中一台劇目,在晉京展演中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歌仔戲作為海峽兩岸同胞共同創造培育的地方劇種,不僅與其他300多個地方劇種一樣是中華民族創造力的表現和象徵,更是聯結兩岸同胞感情的紐帶。弘揚歌仔戲藝術不僅能夠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對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更是具有重要的意義。“我相信,通過展演和座談會,歌仔戲的名字和藝術形式一定能夠更好地推向全國。”

洪碧玲在座談會上表示,歌仔戲《邵江海》榮獲“五個一工程”優秀戲劇獎,並首次晉京展演,體現了歌仔戲藝術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藝術生命力,體現了各方面對歌仔戲藝術的高度重視、關心和殷切期望。在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國臺辦、中國文聯、全國臺聯、臺盟中央等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福建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以及首都戲劇界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心和大力支援下,展演獲得了圓滿成功,受到陳至立、張克輝等國家領導人和各方面的高度評價。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聽取各位領導、專家的意見,以邵江海的精神孜孜以求,使該劇在思想內涵上不斷深化,在藝術水準上不斷提升,在觀賞效果上不斷強化,在對臺對外影響上不斷擴大,讓更多人了解、喜愛《邵江海》,使之成為歌仔戲的經典劇目和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歌仔戲這朵藝術奇葩將在中國戲劇百花園開得更加絢麗多彩,歌仔戲在海峽兩岸根會扎得更深、花會開得更艷、果會結得更大。




多種題材挖掘時代精神 傳統戲曲叫好又叫座
http://big5.ce.cn/kjwh/ylmb/ylpl/200709/18/t20070918_12946523.shtml
中國新聞網 來源:人民日報 2007年09月18日 09:56

9月17日晚,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戲劇展演落下帷幕。11天中,共演出了12部獲獎戲劇,為初秋的北京獻上了一場文化盛宴。

其中,豫劇《程嬰救孤》、湘劇《古畫雄魂》、花鼓戲《十二月等郎》、隴劇《官鵝情歌》、歌仔戲《邵江海》等五部地方戲曲尤為引人注目,每一場演出的上座率都超過90%。

多種題材挖掘時代精神

這五部戲曲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集中代表了近年來戲曲的創作成果。這些作品不僅題材廣泛,而且在創作中增加了對現實的觀照,增強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程嬰救孤》是在元雜劇《趙氏孤兒》基礎上改編而成,把原劇的忠奸鬥爭、家族仇恨的衝突轉換為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善良與殘暴的比拼,昇華為為人之德等具有普遍意義的民族精神。

《官鵝情歌》通過古代氐、羌兩族男女青年愛恨情仇的轉化過程,表達了民族團結、共創和諧、共同發展的時代主題。

《十二月等郎》關注農村留守女人的內心情感。男人們外出打工,女人們送夫遠行,在“十二月等郎”的歌聲中,穿越寂寞和貧困,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一方熱土。在這部“三農”題材的戲中,表現了以苗子為代表的一群留守女人身上承載的傳統美德,同時也反映出鮮明的時代精神。

《邵江海》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以民間藝人邵江海及歌仔戲的悲劇命運為主幹,在堅韌和頑強的抗爭中突顯出民間藝人堅韌偉岸的崇高品格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正氣。《古畫雄魂》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湘中某城的人們舍生取義、保護國寶的故事。

這些作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多角度展現,表達了對時代精神和民族正氣的謳歌,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平民視角創作當代劇目

創作出觀眾看得懂、喜歡看的戲,是本次展演的戲曲作品關注的主題。在這個宗旨下,這些作品以平民視角挖掘文化內涵、塑造人物形象,讓戲從群眾中來,回到群眾中去。

在這些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豐滿,有血有肉,形象更真實更立體。《官鵝情歌》中的官珠是氐族首領的兒子,肩負為父親和民族復仇的重任,然而來到羌寨後,卻與羌族首領的女兒鵝曼雙雙陷入情網,掙扎于愛恨之間;《十二月等郎》中溫柔多情的苗子,有丈夫一去不歸的無奈和憂愁,有老人孩子的生活重擔和傳統道德的壓力,更有相遇周龍後的情感衝動和竭力克制……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親切可信。

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劇目都有著風格樸實、唱詞通俗的特點,無論唱詞還是道白,都用觀眾易於理解和接受的白話創作。用現代語言反映現代生活,傳統的戲曲突破了表現形式上的局限,在舞臺上將時代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

此外,濃郁的地方特色、民俗鄉風,也在作品中有所展現。如《邵江海》中男人入贅坐轎、新婚之夜新娘為新郎洗腳的習俗,抬著神龕、邊走邊跳閩南民間歌舞“車鼓弄”的場面;《官鵝情歌》中氐族的巫鼓、羌族的羌笛,以及五月初五採花節上姑娘們跳起採花舞,將手中的花環獻給心愛的男子;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民間生活細節,在載歌載舞的表現中變得詩情畫意,韻味十足。

傳統戲曲借鑒現代藝術元素

如何讓傳統戲曲與觀眾走得更近?如何在舞臺表現中把握現代審美觀?展演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進行了與時俱進的創新和改革,不僅傳遞出濃稠的傳統韻味,而且散發著新鮮的時代氣息。

創新和改革首先體現在對戲曲節奏的把握上。作品很好地把握住了當代觀眾的觀賞特點,刪繁就簡,張弛有度,讓作品的內在節奏與觀眾的審美節奏相合拍。如《程嬰救孤》一劇,就劇情而言,刪節枝蔓,加快敘事節奏,突出重場戲和情感戲,使人物更突出,感情更豐富,故事也更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就表演而言,無論是既迂迴曲折又極具爆發力的聲腔藝術,還是獨具風格的水袖和髯口,都能有收有放,有靜有動,節奏感、震撼力很強。

在表演方式上,這些作品很好地借鑒了現代歌舞和其他戲曲形式的元素,多種藝術形式融會貫通,增強了舞臺表現力和觀賞性。《邵江海》的舞蹈編排十分考究,編導把傳統戲曲的唱念做打、民間舞蹈的柔美與現代舞蹈的利落密切結合,在造型、佈局和節奏上體現出時代的美感。

《十二月等郎》通過悅耳動聽的音樂,用戲曲形式將現實題材表現得生動貼切,每個月結束時的“等郎調”唱得纏綿動人,在章回式的吟耠中,等郎盼郎的心境編織出一首散文詩,一支鄉土曲,柔情化作水,濕潤了觀眾的心。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