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7 17:57:23遊唱詩人

永樂國小歌仔戲團新戲碼 母女同台飆戲

中國時報 2007.06.17 
喬慧玲/台北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601+112007061700077,00.html

北市永樂國小歌仔戲劇團昨日在社教館延平活動中心公演,今年首次嘗試大型戲碼「陳三五娘」,小朋友粉墨登場,身段、走步穩健,表現專業,還有3對母女同台飆戲,社區阿嬤看完後意猶未盡,頻頻稱讚「『扮』得很好看」。

成軍5年多的永樂國小歌仔戲團,目前有19位學生和3位家長,幕後推手訓導主任周楚芸表示,永樂國小所在地大同區,是北市最早發展地區,早年是戲班子大本營,日據時代末期,更盛極一時。隨著商業中心往東區移轉及傳統戲曲漸趨式微,盛況不再。但是永樂國小成立歌仔戲團一來有歷史地緣意義,更盼從教育中,為學童認識本土戲曲文化扎根,薪火不滅。

每周三下午是歌仔戲團練習時間,海山戲團團長、指導老師黃雅蓉說,很多國小鄉土教材都以本土戲曲為主,有的只求學生對歌仔戲有基本概念,有的是長期課程。永樂國小歌仔戲班這一路走來已5年,第一屆團員都已上高中,不時還會回母校來指導小學弟學妹們,有時也會登場。

臉上塗著厚厚的妝,對著鏡子調整身段,家長忙著幫學童打點戲服、頭套,難掩興奮之情,一陣急促的文武場後,演員魚貫躍上舞台,觀眾席間爆出熱烈掌聲。

曾美英和小五的女兒許芝仙同台,她說,女兒參加歌仔戲團後很快樂,回家常常說說唱唱,好奇心驅使下,她也跟著加入,母女一起表演,話題變多,感情更好。

本身就喜愛傳統戲曲,演出五娘的高靜惠和2個女兒都是忠實班底,老大周予晴從原本不會說閩南語,現在講得字正腔圓,目前讀成淵高中,最喜歡扮丑角,老二周予婷各種角色來者不拒。高靜惠說,孩子學歌仔戲後,有自信多了,組織能力也提升,儀態也變得優雅。

今年戲團首次嘗試招收小一生,周楚芸表示,一開始先讓小一生跑龍套,習慣舞台,培養台風,綽號「小不點」8歲的陳珮廷年紀雖小,但毫不怯場,身段有模有樣,是可造之材。

永樂歌仔戲團去年曾造訪日本名古屋市,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轟動一時。周楚芸說,許多畢業校友難忘歌仔戲,遇到永樂公演時,也會登台客串。目前每年四到六月的周六,學校開放校友回娘家排演,現就讀復興高中舞蹈班的鐘君玉、士林士商的簡郁庭都是首屆團員,熱愛傳統戲曲的種子已在她們心中生根發芽。
中國時報 2007.06.17

身處「戲窟」 促成戲團誕生

喬慧玲

永樂國小歌仔戲劇團成立於2002年2月,其所在區大同區,早期聚集不少歌仔戲班子,號稱「戲窟」,這段歷史淵源促成歌仔戲團的誕生。

戲團成軍之初,校方先邀請戲館老師設計一套完整課程,從歌仔戲歷史、裝扮、角色、身段、音樂,激發學生興趣,「暖身期」整整1學年。為免因演戲耽誤學業,校方也規定需維持在一定名次內的學生才能上台演戲。戲團團員主要集中在小三、小四,許多小朋友從入團前一句閩南語都不會,一學期下來,已講得一口優美的河洛音閩南語,是最大收穫。




戲窟崛起 永樂兒童歌仔戲團掌聲響起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6-17 17:58

(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七日電)台北市大稻埕早期是台灣歌仔戲的「戲窟」,台北市永樂國小成立「兒童歌仔戲團」,以地方特色教學,讓傳統戲曲在小朋友心中萌芽,也成為學童未來的人生選項之一。除了具藝術傳承,歌仔戲團創團指導老師周楚芸認為,只要努力付出,每個孩子在舞台上接受的掌聲都一樣響亮。

永樂國小校長蘇再添表示,大稻埕早期又稱「戲窟」,戲劇種類多,戲迷也很多。日據時期,大稻埕的話劇獨步全台,歌仔戲都在「大橋戲院」演出,傳統藝術蓬勃。

蘇再添說,學校訓導主任周楚芸師承歌仔戲大師廖瓊枝,由於學校有舞蹈班,五年前校內成立歌仔社團,成為學校的特色課程。位於台灣傳統戲劇中心的永樂國小,以歌仔戲做為學校的特色課程最適當,團員或自願、或老師推薦,一起加入學戲,肢體、語言都充滿自信。

早期歌仔戲最常在廟會演出,市井小民搬張小凳子就可欣賞,周楚芸則是跟家人到戲院看歌仔戲。

周楚芸說,五年前永樂國小邀請海山戲館團長黃雅蓉到校演講,還教學生清唱一段歌仔戲,學生天籟般清純的聲音,觸動周楚芸兒時看戲的記憶,興起學歌仔戲的念頭。

周楚芸回憶,多年前歌仔戲大師廖瓊枝以學校教師為對象開班授課,她立即報名,現在還在廖瓊枝歌仔戲團學戲,並擔綱演出。

戲團成立之初,周楚芸每週三下午在學校教小朋友歌仔戲,晚上則向廖瓊枝拜師學藝,週六則請來黃雅蓉教學,另有畢業校友回校加入排練。為了演出,有時還得中午分組教學,才能讓演出整齊。

周楚芸說,由於經費有限,戲團起步時,文武場只能放錄音帶練習,所需的戲服用租的,受團體邀請演出的酬勞,就勻出部分經費買戲服,演出時幾乎全校與家長總動員,換裝、化妝、準備道具,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近年永樂兒童歌仔戲團的練習已小有成果,歌仔戲團除了在台北保安宮、歸綏公園、永樂市場表演,去年八月還赴日本的小學進行文化交流,小朋友架勢十足,頗受好評。

歌仔團今年首度在台北市社教館延平活動中心舉行公演,學校動員二十六名親子聯演陳瓊枝編劇的「陳三五娘」,其中有三對親子檔、校友及年紀最小的小一生,家長與社區居民一起當觀眾共襄盛舉。

在劇中分飾「小軍」與「旗軍」的小三生楊禮謙,平時活潑,也學扯鈴、打鼓、雜耍,多才多藝。

楊媽媽說,楊禮謙功課不錯,為了怕成為「書呆子」,加上歌仔戲表演可訓練孩子的膽識,在沒有升學壓力下,孩子廣泛學習,表演起來也都「有模有樣」,她對孩子的學習很滿意。楊禮謙自己倒是對歌仔戲很有興趣,想學到國小畢業。

唸小五的許芝仙,受到表姐參加永樂兒童歌仔戲團的影響,在小一暑假也加入戲團,這次還在「陳三五娘」劇中擔任小旦。

許芝仙說,媽媽要她學歌仔戲時,她是哭著去上課,但是,排練時覺得很有趣,「情緒改變很大」,轉而接受,現在則愛上歌仔戲。

雖然平時練習常被老師罵哭,許芝仙說,盛裝在舞台演出、接受掌聲,「很有成就感」。她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覺得登台表演還可以更好,未來想進藝術學校,走表演之路。

許芝仙的媽媽曾美映平時在劇團擔任志工媽媽,去年歌仔戲團到日本表演,她自己學鑼鼓,也登台演出五場。今年的公演,她首次嚐試軋一角,劇中教訓人的演技,還是女兒教她拿出平時在家「罵人」的功力,果然獲得演得很逼真。

舞台演出亮麗,後台則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辛苦。周楚芸說,教戲讓她嚐盡人間酸甜苦辣。學生有點基礎就要畢業了;團員成績退步,家長就以暫停練習或退出與孩子談條件,她就得安撫學生情緒、與家長溝通。經費捉襟見肘時,還好有家長及家長會全力支持伸援手,才能為孩子找到演出的舞台。

推廣歌仔戲教育之路不好走,連廖瓊枝都要問周楚芸,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要做?

「沒有使命感做不下去」。周楚芸說,廖瓊枝年事已高,還在為歌仔戲奉獻,她這個年齡沒有偷懶的理由。

她說,許多學生成績不突出,不管如何補救就是沒起色,她說服家長讓孩子參加歌仔戲開發潛能,找到另一個揮灑的空間。

周楚芸也認為,許多孩子不認識歌仔戲,她希望從教育紮根,讓孩子接觸、看得懂,欣賞的人口多了,文化就不會消失。

面對觀眾的肯定,周楚芸說,歌仔戲團裡有成績頂尖的學生,也有成績墊底的孩子,只要團員付出努力,站在舞台一樣亮麗,掌聲都一樣多。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