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7 16:21:11香吉士

痲瘋奶奶 養大18個窮孩子

這一期的商業周刊標題還蠻有趣的

睡覺,讓你快樂一個小時

結婚,讓你快樂一個月

什麼事,會讓你快樂一輩子?


有三篇

這一篇是講一個染上痲瘋病住在痲瘋病院奶奶的人生經驗

===============================

被社會排斥、誤鎖青春59年,一無所有的她,因為勇敢面對人生,殘缺依然完美,絕境覓得真情。


這裡的門牌是台北縣新莊市中正路七九四號,一個曾經被遺忘的地方,卻意外保留台灣社會的原型,互助、知足與人情味。這是樂生療養院舊院區,從日治時代起,專門收容痲瘋病患。

第一眼看到林葉,七十五歲了,身手意外比一般人還俐落。她的手因痲瘋病而萎縮,雙手緊緊蜷起來,等於沒有十指。這次若不是慈濟的企業家夫人們的說服,若非攝影陳炳勳放下鏡頭後,與林葉同皿共食,老奶奶的心與故事還是被鎖在療養院的牆內。五十九年了…。

「為何是我?」 十六歲染病被關,走出怨恨重拾自尊

林葉從小就很能幹,雖然母親早逝,十歲就開始做小小單幫客:「我挑自家種的菜到淡水,換走私香皂,再到台北大稻埕蓬萊閣酒家,用香皂和酒家女換衣服,再拿衣服和南部來的民眾換豆、小米、麥和雜糧。」那時她賺的錢,比一個大男人還多。但是因病,人生墜入地獄,十六歲就被送進樂生療養院。當時痲瘋因為被誤認為可怕的傳染病,人見人怕,來到這裡,等於宣布與世隔絕,進入一座監獄。還不到雙十年華,人生已無期待。林葉早也哭,晚也哭,一直問:「為什麼是我?」

不管是豆蔻年華的少女、迪化街的富商、前途無限的軍官,進入這座絕城後,命運都一樣。

「看到陌生人,我很排斥。不是他們排斥我,是我排斥他們。幹嘛要讓人家看那麼痛苦,不要讓人家看。」林葉自我剖析。很多人都認為他們一生無用,但是院友金義楨告訴她,自尊心不是人家給的,自尊心是本來就有的,你不會用就會造成自卑感。「我一轉念,想想我們不是沒有東西,而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有什麼,而且去做。



一個被社會封鎖,誤鎖青春的女人,竟伸出她殘缺的手給一群孩子。

「甘願做,就方便」 免費帶養窮孩子,一天做十八個便當

林葉的故事,是新光產險董事長吳東賢的夫人孫若男告訴我們的。提起第一次跟慈濟造訪林葉時,她非常悸動:「你看到她的手那麼不方便,卻能幫助那麼多的孩子,我們好手好腳的人,沒有理由不能做。」


五十年代的台灣,台灣經濟起飛,院友張瑞祥的親戚從南部搬上來新莊討生活,在工廠裡打工,但六個孩子沒有人帶。「窮人,是沒有怕痲瘋的權力的,」林葉說。既然時間用不完,林葉開始免費帶起孩子,不拿分文,每天早上三點半就起來準備便當,讓孩子趕六點零五分的公車上學,當時她只有三十四歲。

隨後張家其他親友也陸續北上,孩子一樣沒有人帶。最多的時候,這裡有十八個孩子。十八個人吃飯,十八個便當,十八個人的衣服,讓林葉忙得團團轉。以前沒有洗衣機,十八個孩子的衣服都是一件件搓,沒有熱水洗澡,林葉每天到山下廚房挑二十桶熱水。

林葉拿出一張照片,是個小女孩穿著時髦的背心套裝,這就是她帶的「二女兒」張麗琴。「這是三十六年前我做的衣服,四十一年前我的手就壞掉了,沒有給你看,你相信嗎?」「人家問我說,你方便嗎,我說真的非常不方便,但只要你願意做,你甘願做,非常的方便;可是你有很好的手,你不喜歡做,不甘願做,也是不大方便。」

看起來一無所有的她,因為願意給,多出十八個孩子。人生有了意義與滿足。


現在,十八個孩子一個個長大成家立業,但有些人不願離開林葉,就住在樂生療養院的山腳下,成家後,第二代又交給了老奶奶。
有時上班前,下班後,就到山上來轉一圈,說是照顧林葉。「誰照顧誰,還不知道呢?他們以前一個人,嫁一個丈夫變成兩個人,生兩個小孩變成四個人。去上班,小孩放前面,衣服放後面,問我,你今天要不要出去?好,那衣服給你洗,小孩給你帶,下班再來,」林葉一邊說一邊笑,滿臉幸福。

這天中午吃飯時間,老大麗芬跑回來了。碰一響,門後二女兒麗琴也來了,紗門推進、推出,自然的就像自己家一樣。林葉回頭問:「張麗琴,你今年幾歲了?」「五十二囉!」「那不就已經四十一年了,你十一歲來的。」在五坪大的房間上,還有一張放大的結婚照,張麗琴說,「這樣伯母每天睡覺,轉過來就會看到我。」想想,親生女兒也不過如此。她說:「很奇怪,不管外面發生什麼事,每次我們回樂生,來到這裡,我們的心自然安靜下來。」

「我在這裡住了五十九年不是假的,孩子跟我四十一年也不是假的,但是人的問題,都是看你怎麼面對,現在人一直想逃,越逃越心慌。」林葉說。

不能放棄自己! 鐵絲輔助,重殘的手能寫、能縫衣

因為沒受過正式教育,林葉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十多年前,她發心要學寫字,就請讀小學的「孫子」黃豐當老師,一筆一畫開始學寫字。有心,就會做,她早也寫,晚也寫,中午不睡覺,埋頭苦寫。等到名字學會了,開始抄「無量壽經」,一萬六千字,就這樣一句、一句抄。這是手指正常的人,一生,沒做過的事。

她等於沒有手,但利用鐵絲、竹箋輔助,現在拿筆寫了十多年的字、拿針線縫了快六十年的衣服,要剖筍子,看她熟練的把菜刀塞在虎口上,雖然和常人的使力點不同,但切起來十分俐落。她還能餵其他老病友,幫忙燙衣服。
家庭主婦能做的事,都難不倒她。「人做事,第一要有興趣,第二看你怎麼看事情,你自己看得起自己,人家就會看得起你,你自己都看不起你了,誰都看不起你,」林葉說。

我還能幫別人! 拒絕一輩子手心向上,號召病友捐錢蓋醫院

樂生有個朝陽院,是痲瘋病人自己捐錢出力蓋出的重病病房,院內,都是由病友們互相照顧,院子前種了蓮霧、龍眼、含笑,搭出一個非常不一樣的綠蔭。

痲瘋病患已經是被家人遺棄的人,到最後重病臥床,更是被世界遺棄。「但我們自己不能放棄自己,」院友金義楨說。他曾經是古寧頭戰役的少校,在他的帶領下,樂生發展出一個樂生價值,就是輕病患者可以幫助重病患者,讓病患們互相扶持。「這真的很重要,他要我們不要一輩子做手心向上的人,讓我們有機會當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林葉說。

不只是朝陽病房,篤信佛教的金義楨和林葉等,一聽到慈濟要蓋花蓮醫院、大林醫院,立即也號召所有院友,一人一萬元。這對於當時月伙食費只有一千二百五十元的他們來說,不是筆小錢,但一樣的觀念:「我們一輩子靠社會養,我們有點能力也應該回饋社會。」林葉說。

也因為彼此對彼此的重要,樂生療養院舊病區,一棟一棟就像一個家,誰不舒服就會互相幫忙,這裡的人有很強的生存意志力。長廊上走來了穿白袍的醫生,向林葉和金義楨打招呼,他是樂生療養院副院長鄭舜平,「我們這裡真的是次差的幫最差的推輪椅,真的很難得,什麼都沒有的人,事事還能替別人想,真的非常難得,」他說。

五十九年的寒山歲月,練就了一個痲瘋病人比任何人都敏銳的體察,那雙像是能穿透人心的眼睛,常常一語就先說中你準備要問的問題。

「人會很苦就是不滿足,貪念太重,每一樣都要往上比,才會很痛苦,你往下比,就會滿足,人滿足有什麼苦?」她說,最好的就是自然的善良,要守本分,盡本分,心才會安,但是現在社會太貪了,心顛倒了,所以不安。

弘欣化工負責人張輝雄也是林葉帶過的孩子,之前因為被協力廠商倒了兩千萬元,事業碰到嚴重瓶頸,「奶奶教的就是,面對,放下,」他說。

該還的就要還,不要欠到下輩子;放下,才能有足夠的時間重新再來。因此,張輝雄挑起所有債務,努力工作還錢,反而贏得口碑,訂單不減反增。他決定重新來過,每天靜心讀書到十一、二點,研究各種化工塗料,最近他發明了無毒人體彩繪的人體新專利產品,事業也越做越順,「我現在非常懂得奶奶說的知足,知足才會快樂。」

十六歲就進了樂生,問林葉恨不恨?她說,不恨是不可能的,但也因樂生,讓她人生很早就開悟:「人就是這樣,沒有很深的道理,只要你的觀念轉一轉就沒事了。」

轉眼間,快一甲子,老樹已參天,樂山不再是囚禁她的地獄。每天清晨四點,林葉起床,到八十歲老榕樹下吸收芬多精、用樹結按摩肩膀。每個人都很羨慕她,可以把生活過得很漂亮。雖一生未婚,但兒孫膝下。「天堂、地獄一瞬間而已。你很高興,很滿足,就是在天堂;你很怨天尤人,很埋怨,不滿足,就是生活在地獄。地獄、天堂不是在那裡,而是在你的心裡,」林葉說。

百億富豪都換不到,她的自在。

我們離去前,林葉奶奶清唱了一首歌:「人問寒山路,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

她說啊,已經是夏天了,冰雪還未融化

太陽都出來了,霧氣仍朦朧。人們雖然善解,但我的境遇,你們再同理,冷暖也只有我知道。
=======================
自尊心不是人家給的,自尊心是本來就有的,你不會用就會造成自卑感。「我一轉念,想想我們不是沒有東西,而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有什麼,而且去做。

人家問我說,你方便嗎,我說真的非常不方便,但只要你願意做,你甘願做,非常的方便;可是你有很好的手,你不喜歡做,不甘願做,也是不大方便。

這些人生經驗真的很棒~~~

<===吸收中
Rilex 2007-09-29 08:50:11

非常不錯的故事
我是先認識林葉老奶奶口中的&quot張輝雄&quot
才找到這篇文章的
這些人都默默的為社會付出
值得我們效法

版主回應
恩....

每個人把自己做好天下就太平了...

可惜不可能....
2007-09-29 15:11:14
2007-06-27 16:49:30

恩!!好文!!發人省思

版主回應
謝謝 2007-06-27 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