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6 12:52:47香吉士
丹麥教育(必看)
丹麥人為什麼快樂?也許答案之一,在童年教育。
想像你是一位丹麥家長,學期末你會收到孩子怎麼樣的成績單?
答案是:你會收到一份沒有「成績」的成績單。這是《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實地走訪丹麥小學的一項有趣發現。
丹麥的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許多還不會寫字的孩子,在四個格子裡甚至只用圖畫表達。這份四格成績單是每學期末,老師與家長面談的根據。重點不是成績,而是孩子的發展
個性以及與同學的相處。
丹麥兒童教育從「人」出發,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重點。幼兒時期,重點在孩子適應力和社群能力的培養;年紀稍長,重心逐漸轉移到好奇心的激發,訓練孩子跨領域的知識運用,探索興趣,多元認識自己。
一位丹麥受訪者告訴我們:
「丹麥的孩子,有作為孩子的自由,他們被允許有時間、空間玩耍,接近大自然、爬樹、跌倒等等,而不是從小就逼迫他們學習技巧。」
一份丹麥政府與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合作的〈丹麥的幼年教育及照護政策〉報告中也強調,為了學習良好的社會能力,幼稚園必須確保孩子能與其他人互動,「先決條件是孩子能有開放、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
養成解決問題能力,因自信而快樂
不追求高分,卻有六成學生熱愛數學
到了年紀大一點的小學生,教育的重點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
在哥本哈根市郊的Hellerup初等學校,一群五、六年級的學生在老師幫助下,正聚精會神研究他們的「創新」計畫。他們決定用「火箭」來表現創新主題,用紙張、少許金屬片和氫氣球做成火箭,並且發射成功。
在這個六百人的學校裡,學生有一半的時間坐在課堂裡聽講,
另一半時間利用這種計畫的方式學習。
丹麥許多初等學校都用這種計畫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跨領域知識。以創新計畫為例,它長達四個禮拜,這群孩子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兩點,或者在教室裡、或者在圖書館研討這項計畫,每組都有一個四年級、一個五年級和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他們不是被動的聽課,而是主動做實驗或上網查資料。
特別的是,包括丹麥文、數學、英文、IT(資訊科技)和科學等八個不同領域的老師,也打破各自授課的框架,在一旁隨時協助,刺激孩子們在他們探索的主題上,可以同時吸取丹麥文、英文、數學和科學等跨領域的知識。
除了創新計畫,學校也設計了「怪獸」計畫和「如何活出好生活」的科學計畫,也有例如「友情」等,加強學生的社會化能力。「這樣的方法讓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他們的自信,我想這解釋了為什麼他們可以很快樂。」Hellerup的校長克魯.諾特福(Knud Nordentoft)說。
從中國移民到丹麥的孫少波、梁琴夫婦告訴我們,他們七歲的女兒在學校玩整天,但這些遊戲設計的目的是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習。例如某個星期的主題是非洲,老師便帶著孩子們玩各種非洲遊戲,討論非洲有什麼動物、有什麼語言、跳什麼舞、睡什麼床。
丹麥的教學方式讓孩子養成主動、好奇的精神,並且喜愛學習。在OECD針對十五歲學生所做的國際學生評鑑計畫(PISA)中,丹麥孩子的絕對分數表現也許不是非常出色,但當被問到「我做數學因為我喜歡它」這樣的問題時,有五九%的丹麥學生表示贊同,高於OECD平均的三八%。
「扎實的知識只是孩子們在學校學的基本,更重要的是學生必須兼具社會能力,擅長合作、能適應快速改變的世界,更必須是獨立思考、自信的孩子。」克魯說。
我們很好奇,在丹麥,學校是如何選舉模範生的?當記者詢問克魯時,他無法想像的說:「我們沒有這樣的措施。我們也絕不會這麼做!」原來,丹麥學校沒有模範生這回事,這又是我們另一發現。
不跟別人比較,只追求自己的天賦
丹麥孩子懂得傾聽心裡的聲音
哥本哈根大學歷史學家彥斯(Jens Fabricuius Mller)認為,表揚模範生是一種「非常不丹麥」的做法,「我們反對這種做法,我們希望關心那些落後的人。因為那些已經很棒的孩子,不管在什麼環境裡,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沒有模範生,只有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小孩子不必跟別人比較,只要追求自己天賦的文化。丹麥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有安全感又自信,懂得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一天下午,採訪團隊到了丹麥第二大城歐胡斯(Aarhus)旁的小鎮。坐落在一望無際草原中的是幾棟古老的米色建築,一株三層樓高的栗子樹悠然豎立在入口,散發著一種靜謐的力量,這是建立於一八六六年的Testrup民眾高等學校。
在這裡,我們碰到了十九歲的安妮.湯姆森(Anne-Sofie Hartvig Thomsen),她高中剛畢業,來此參加四個月的長期課程,學習戲劇、繪畫、宗教和說故事。「這個經驗讓我更準備好面對人生。」安妮告訴我們。
這裡的課程分為哲學、戲劇、創意寫作、音樂和公民教育五類,不考試,沒有成績。這裡關心的,不是「你可以做什麼?」的能力問題,而是「你是誰?」這樣的大哉問。
高中畢業不急著進大學 花一年旅遊或當義工來思考人生
想像你是一位丹麥家長,學期末你會收到孩子怎麼樣的成績單?
答案是:你會收到一份沒有「成績」的成績單。這是《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實地走訪丹麥小學的一項有趣發現。
丹麥的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許多還不會寫字的孩子,在四個格子裡甚至只用圖畫表達。這份四格成績單是每學期末,老師與家長面談的根據。重點不是成績,而是孩子的發展
個性以及與同學的相處。
丹麥兒童教育從「人」出發,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重點。幼兒時期,重點在孩子適應力和社群能力的培養;年紀稍長,重心逐漸轉移到好奇心的激發,訓練孩子跨領域的知識運用,探索興趣,多元認識自己。
一位丹麥受訪者告訴我們:
「丹麥的孩子,有作為孩子的自由,他們被允許有時間、空間玩耍,接近大自然、爬樹、跌倒等等,而不是從小就逼迫他們學習技巧。」
一份丹麥政府與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合作的〈丹麥的幼年教育及照護政策〉報告中也強調,為了學習良好的社會能力,幼稚園必須確保孩子能與其他人互動,「先決條件是孩子能有開放、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
養成解決問題能力,因自信而快樂
不追求高分,卻有六成學生熱愛數學
到了年紀大一點的小學生,教育的重點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
在哥本哈根市郊的Hellerup初等學校,一群五、六年級的學生在老師幫助下,正聚精會神研究他們的「創新」計畫。他們決定用「火箭」來表現創新主題,用紙張、少許金屬片和氫氣球做成火箭,並且發射成功。
在這個六百人的學校裡,學生有一半的時間坐在課堂裡聽講,
另一半時間利用這種計畫的方式學習。
丹麥許多初等學校都用這種計畫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跨領域知識。以創新計畫為例,它長達四個禮拜,這群孩子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兩點,或者在教室裡、或者在圖書館研討這項計畫,每組都有一個四年級、一個五年級和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他們不是被動的聽課,而是主動做實驗或上網查資料。
特別的是,包括丹麥文、數學、英文、IT(資訊科技)和科學等八個不同領域的老師,也打破各自授課的框架,在一旁隨時協助,刺激孩子們在他們探索的主題上,可以同時吸取丹麥文、英文、數學和科學等跨領域的知識。
除了創新計畫,學校也設計了「怪獸」計畫和「如何活出好生活」的科學計畫,也有例如「友情」等,加強學生的社會化能力。「這樣的方法讓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他們的自信,我想這解釋了為什麼他們可以很快樂。」Hellerup的校長克魯.諾特福(Knud Nordentoft)說。
從中國移民到丹麥的孫少波、梁琴夫婦告訴我們,他們七歲的女兒在學校玩整天,但這些遊戲設計的目的是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習。例如某個星期的主題是非洲,老師便帶著孩子們玩各種非洲遊戲,討論非洲有什麼動物、有什麼語言、跳什麼舞、睡什麼床。
丹麥的教學方式讓孩子養成主動、好奇的精神,並且喜愛學習。在OECD針對十五歲學生所做的國際學生評鑑計畫(PISA)中,丹麥孩子的絕對分數表現也許不是非常出色,但當被問到「我做數學因為我喜歡它」這樣的問題時,有五九%的丹麥學生表示贊同,高於OECD平均的三八%。
「扎實的知識只是孩子們在學校學的基本,更重要的是學生必須兼具社會能力,擅長合作、能適應快速改變的世界,更必須是獨立思考、自信的孩子。」克魯說。
我們很好奇,在丹麥,學校是如何選舉模範生的?當記者詢問克魯時,他無法想像的說:「我們沒有這樣的措施。我們也絕不會這麼做!」原來,丹麥學校沒有模範生這回事,這又是我們另一發現。
不跟別人比較,只追求自己的天賦
丹麥孩子懂得傾聽心裡的聲音
哥本哈根大學歷史學家彥斯(Jens Fabricuius Mller)認為,表揚模範生是一種「非常不丹麥」的做法,「我們反對這種做法,我們希望關心那些落後的人。因為那些已經很棒的孩子,不管在什麼環境裡,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沒有模範生,只有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小孩子不必跟別人比較,只要追求自己天賦的文化。丹麥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有安全感又自信,懂得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一天下午,採訪團隊到了丹麥第二大城歐胡斯(Aarhus)旁的小鎮。坐落在一望無際草原中的是幾棟古老的米色建築,一株三層樓高的栗子樹悠然豎立在入口,散發著一種靜謐的力量,這是建立於一八六六年的Testrup民眾高等學校。
在這裡,我們碰到了十九歲的安妮.湯姆森(Anne-Sofie Hartvig Thomsen),她高中剛畢業,來此參加四個月的長期課程,學習戲劇、繪畫、宗教和說故事。「這個經驗讓我更準備好面對人生。」安妮告訴我們。
這裡的課程分為哲學、戲劇、創意寫作、音樂和公民教育五類,不考試,沒有成績。這裡關心的,不是「你可以做什麼?」的能力問題,而是「你是誰?」這樣的大哉問。
高中畢業不急著進大學 花一年旅遊或當義工來思考人生
「葛隆維啟蒙的思想對我們有深遠的影響。增加知識固然重要,但若一個人無法體認人生的重要,那麼所有的知識都沒有力量。」Testrup校長岳恆.卡爾森(Jrgen Carlsen)說。許多丹麥年輕人到了高中畢業,都像安妮一樣,
不急著立刻進大學,而是用一年時間,透過各種方式來思考人生,
可能是旅遊、也可能是做義工。
銀飾公司喬治傑生的銀匠麥克.伯克佛(Michael Birkefeldt)有三個女兒,他告訴我們,大女兒的志向是做演員。我們反問他會支持女兒這樣的志願嗎?他說:「當然。她們必須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找到自己的人生!快樂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必須要能選擇自己的人生!」難道不會擔心女兒浪費時間嗎?「不會擔心浪費時間!我只擔心她們能不能得到好的教育、能不能快樂。」
這就是典型的丹麥思維。在這個不求快的社會,孩子有時間、空間、被鼓勵去探索世界。如果人們問:「為什麼丹麥人可以快樂?」也許答案就在丹麥人的童年教育。
不急著立刻進大學,而是用一年時間,透過各種方式來思考人生,
可能是旅遊、也可能是做義工。
銀飾公司喬治傑生的銀匠麥克.伯克佛(Michael Birkefeldt)有三個女兒,他告訴我們,大女兒的志向是做演員。我們反問他會支持女兒這樣的志願嗎?他說:「當然。她們必須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找到自己的人生!快樂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必須要能選擇自己的人生!」難道不會擔心女兒浪費時間嗎?「不會擔心浪費時間!我只擔心她們能不能得到好的教育、能不能快樂。」
這就是典型的丹麥思維。在這個不求快的社會,孩子有時間、空間、被鼓勵去探索世界。如果人們問:「為什麼丹麥人可以快樂?」也許答案就在丹麥人的童年教育。
我看完真的真棒= =
因為在台灣
分數就是一切
考的好才是優秀!
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台灣是收不到這種成績單
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我23歲= =
當然就是考試補習上來的
分數就是一切
現在小孩
哪一個沒在補習的...
如文章裡說的
一位丹麥受訪者告訴我們:
「丹麥的孩子,有作為孩子的自由,他們被允許有時間、空間玩耍,接近大自然、爬樹、跌倒等等,而不是從小就逼迫他們學習技巧。」
我覺得台灣大部分的小孩都只是學習考試的技巧罷了
我也是...
所以大部分孩子不快樂
因為他們不知道讀書要幹麻
因為他們是被強迫唸書的
還有一段很棒
許多丹麥年輕人到了高中畢業,都像安妮一樣,
不急著立刻進大學,而是用一年時間,透過各種方式來思考人生,
可能是旅遊、也可能是做義工。
0.0我可以跟你保證
台灣一半以上的大學生
沒思考過何謂人生
1/4玩GAME
2/4渾渾噩噩
1/4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所以越差越大...
因為早一點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是很重要的
我發現一件很可笑的事
我要是讓小孩高中畢業
休息一年
讓他去想人生
我想知道我這樣做的人很多人會不以為然
但是這是對的..
(但是我不會那麼笨,我會先讓他考上在休學一年去思考)
其實西方教育不錯
東方的也不錯(但是都是強迫式教育)
我在想著這些問題時....
想著我應該不會生小孩..
但是突然有個想法蹦出來= =
我雖然不會生但是我以後可以領養小孩阿!
我不知道會不會走到這一步
不知道...
因為要領養的話
我又在煩惱了= =
養男孩好呢?
還是養女孩?
我想了一下
= =養女孩(因為可以每天打扮)
男孩我想盡量把他教成好男人
女孩我會先教她怎麼應付男人= =
在讓她有可以獨立自主的能力
恩
先寫到這...
等哪天我想教給小孩什麼時再繼續說吧!
或是有關教育的吧!
PS:我們大人真正要教給孩子的是什麼?
原文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24219
因為在台灣
分數就是一切
考的好才是優秀!
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台灣是收不到這種成績單
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我23歲= =
當然就是考試補習上來的
分數就是一切
現在小孩
哪一個沒在補習的...
如文章裡說的
一位丹麥受訪者告訴我們:
「丹麥的孩子,有作為孩子的自由,他們被允許有時間、空間玩耍,接近大自然、爬樹、跌倒等等,而不是從小就逼迫他們學習技巧。」
我覺得台灣大部分的小孩都只是學習考試的技巧罷了
我也是...
所以大部分孩子不快樂
因為他們不知道讀書要幹麻
因為他們是被強迫唸書的
還有一段很棒
許多丹麥年輕人到了高中畢業,都像安妮一樣,
不急著立刻進大學,而是用一年時間,透過各種方式來思考人生,
可能是旅遊、也可能是做義工。
0.0我可以跟你保證
台灣一半以上的大學生
沒思考過何謂人生
1/4玩GAME
2/4渾渾噩噩
1/4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所以越差越大...
因為早一點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是很重要的
我發現一件很可笑的事
我要是讓小孩高中畢業
休息一年
讓他去想人生
我想知道我這樣做的人很多人會不以為然
但是這是對的..
(但是我不會那麼笨,我會先讓他考上在休學一年去思考)
其實西方教育不錯
東方的也不錯(但是都是強迫式教育)
我在想著這些問題時....
想著我應該不會生小孩..
但是突然有個想法蹦出來= =
我雖然不會生但是我以後可以領養小孩阿!
我不知道會不會走到這一步
不知道...
因為要領養的話
我又在煩惱了= =
養男孩好呢?
還是養女孩?
我想了一下
= =養女孩(因為可以每天打扮)
男孩我想盡量把他教成好男人
女孩我會先教她怎麼應付男人= =
在讓她有可以獨立自主的能力
恩
先寫到這...
等哪天我想教給小孩什麼時再繼續說吧!
或是有關教育的吧!
PS:我們大人真正要教給孩子的是什麼?
原文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24219
上一篇:快樂國家-丹麥(商業週刊心得)
下一篇:你不會知道
Aoki
2007-04-24 13:39:19
很不客氣的說
他們都很白痴
哀~~ 2007-04-26 12:23:09
要說教育,不如先說起台灣教育部部長!
(胡搞瞎搞)
已經夠差了,還要差下去,
學生這個職業,也夠難維持下去了....
版主回應
我只能說民進黨的人思考方式很奇怪很不客氣的說
他們都很白痴
哀~~ 2007-04-26 12:23:09
我是Q妹Gabi!!
2007-04-22 04:09:26
我覺得是小孩懂得控制自己的時間
至少在我國中時這種情況很明顯
有的自己就會念書
有的就不會想念書
父母只是一個輔助
其實還是要看孩子自己本身
你教小朋友們會給自己壓力? 2007-04-22 18:30:15
其實有些家長也能做到不逼小孩的...
有些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小孩快樂就好~
但無奈台灣的教育制度啊~
有些小孩雖然父母不會給他們壓力...
但他們會自己給自己壓力呢...
算是好現象或壞現象呢?
版主回應
會不逼的我覺得是小孩懂得控制自己的時間
至少在我國中時這種情況很明顯
有的自己就會念書
有的就不會想念書
父母只是一個輔助
其實還是要看孩子自己本身
你教小朋友們會給自己壓力? 2007-04-22 18:30:15
台灣的制度是真的很胡搞(嘆)
但,國外的開放式教育搬到台灣
卻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如外國學生般
畢竟台灣教育長期這樣下來
要改,還真的很難改,但偏偏,卻越改越糟
重新修正
而不是走錯了再繼續走
只是錯上加錯
我的思考方式就是這樣
不行就回頭..
重新思考
0.0個人建議一綱一本 2007-04-26 12: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