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5 05:21:5024hrs

來點硬梆梆。

這類的文章,以後我都用「硬梆梆」代替了。

當然我寫這類政論性文章並不是要惹來爭端或是口水戰,軒子不愛談論這種話題,因為我深知發話必須多麼謹慎;但最近有些新聞讓軒子看得很生氣,又因為接觸柳宗元的古文,所以覺得,有東西可以鑑古知今,應該也不錯。

*先說好,討論隨時歡迎,若有情緒性的留言,一律不回應並刪除*





柳宗元的<羆說>,故事是這樣的,我直接用白話文說了:

鹿怕貙(唸「出」,反正是一種似貍的猛獸。),貙怕虎,虎怕羆。羆是一種全身長滿毛,長得像熊,人立起來有力可傷人的猛獸。

在楚國南邊,有一個獵人會用竹笛模仿百獸的聲音。有天他帶了弓箭、罌火到山上去打獵,一開始他吹出鹿鳴聲,想說引來鹿類他就可以伺機一舉成擒,沒想到貙卻跑來了(因為牠想有鹿可以吃嘛!)。獵人怕了,改吹虎音,想把貙趕跑。好啦!貙是跑了,但虎也來了,因為牠想有同伴嘛!獵人更害怕了,改吹羆音。虎逃走了,沒想到羆跑來了,羆以為同類在這裡,沒想到卻看見人類,於是閒著也是閒著,就當吃宵夜似的把他吃了。

最後,柳宗元說:自己沒有真本領而靠外力,下場就會像獵人一樣成為羆的食物。

講到這裡,故事結束了。

在故事中,鹿→人→貙→虎→羆,可形成一個鏈狀結構。

好端端的柳宗元幹麼弄出一條食物鏈來呢?柳宗元當然不是亂蓋的,這要從當時他的寫作背景說起。

柳宗元寫這篇文章的時代--唐朝,一直有藩鎮的問題。藩鎮有分大小,就跟國家有分大小一樣。小藩鎮要靠大藩鎮罩,大藩鎮要再找更大的藩鎮罩,總之大小藩鎮相互勾結,最後呢,就爆發安史之亂。

平定安史之亂的人是誰呢?是郭子儀。但是郭子儀也不是憑一己之力完成的,他找來回紇軍,幫助唐朝把安史之亂擺平了(其實也不算完全平定),回紇當然不會白白為唐朝流血流汗嘛,所以唐朝往後每年都要向回紇上歲貢。

靠著金元外交,唐朝是獲得表面上的安寧沒錯,但回紇漸漸食髓知味了,動不動就要來搔擾一下唐朝,然後吐蕃和南詔也來參一腳,大家利益均分、雨露均霑。除了外患,唐朝本身也有內亂問題,要知道,唐朝的金元外交是人民繳的稅,可是戰爭頻仍,很多地方都不能耕種,沒錢繳稅怎麼辦?只好賣妻賣子,到最後,餓死的餓死,人口急遽銳減。沒了人口,唐政府抽到的稅當然就更少了,活著的人很倒楣,什麼雜七雜八的賦稅徭役都要親自上場,受不了了,只好暴動。

這次,唐朝當然不會笨得再去找回紇那些外國人,因為金元外交只讓國家越來越窮,到最後唐朝要是付不出錢,還不是只有被打的下場,所以就從藩鎮裡面去找。

唐末有一個很大尾的藩鎮叫朱溫,受託來擺平人民暴動。朱溫果然不負所託擺平了民變,升官晉爵,變成一等一的超級大藩鎮。只是唐朝政府沒想到,朱溫變得那麼大尾,誰能制得了他呢?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朱溫把唐朝天子幹掉,自己當皇帝。

所以軒子歸出如下的因果式子:

唐朝→藩鎮(安史之亂)→外族侵擾→民變→朱溫篡位(後梁)

通常這些因素都是前一個「果」所造成,然後又引發後續一連串的問題,環環相扣,最後唐朝就像那個靠著取巧方式自取滅亡的獵人一樣,被羆(朱溫)給吃掉了。

現在大家看完柳宗元的文章,可能會覺得:「啊!柳宗元比喻得真恰當呀!」但問題是,柳宗元可沒有活到唐朝滅亡那時候,他和唐憲宗差不多時候死(好像是早四年吧!),那時,這串唐朝滅亡的食物鏈差不多才走到安史之亂那邊,也就是說,他早就料到貙之後,還有虎和羆。(果真是個有遠見的政治家呀!)

所以說,唐朝對回紇金元外交,求回紇不要欺負自己是沒用的,同理,唐朝去向朱溫這尾大藩鎮尋求庇護,也是自尋死路。那怎麼辦?唐朝秘密研發核武、買砲艇買飛機買武器,最後唐朝、藩鎮、民兵、回紇、吐蕃、南詔一起來個超級大混戰嗎?當然不是!難道就沒人想到用「貿易」來解決嗎?如果唐朝在南邊搞一個觀光事業,在北邊發展科技產業(而不只是做代工),在中部培養幾個賺外匯的偶像呀什麼的,弄個偶像劇之旅,並且努力把它搞到「全世界我最屌」!這樣,大家見錢眼開,賺錢都來不及了,哪裡還想得到要打仗?這樣不但不用賣妻賣子,沒人因戰爭餓死橫死,也不會有卡奴了不是嗎?唐朝也就不會落得滅亡的下場了。

軒子真的覺得柳宗元根本是超人了!別以為他只會寫永州八記,而且他也不像韓愈,天天高唱聖人之言啊、道統啦那種死人骨頭,在中國政治思想史裡,他可是佔有一席之地呢!看這篇<羆說>就知道,唐朝天子要是別天天抱美女或跟宦官玩,肯聽聽柳宗元的意見,說不定連安史之亂都不會發生呢!而且,他有「百官是人民公僕」的超時代理念,在當時,他的想法有多驚世駭俗可想而知。

有興趣的人,不妨去找<柳宗元集>來看喔!
如果有藩鎮或是議會什麼的要訂購,麻煩出版社給他們一點折扣,謝謝!






全文by 喬軒

引用圖片來源:小哈的工作坊 鄭竹吟 http://vovo2000.idv.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