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02 22:14:07編輯群

[文學評論]【沉默的另一面】 李昀陽

  沉默的另一面――從《阿爾及利亞戰爭》這部電影談起/李昀陽

  眾所皆知,阿爾及利亞(1905淪為法屬殖民地)1962年的宣告獨立不僅瓦解了法國在第三世界非洲所構築的殖民美夢,從而影響並掀起了北非民族獨立的浪潮。從世界民族獨立運動史的角度觀之,這段史實具有十足的指標性意義,歷史學家肯定不會放過爲它下一個既嚴謹又有學術內涵的注解。然而,在導演吉羅龐特高佛(Gillo Pontecorvo)的詮釋之下,《阿爾及利亞戰爭》這部半紀錄式的黑白電影,卻背負著人道主義的重重哀傷,並滲入一種透徹的理性的反省。影片以插入叙事開展,一路鋪述了艾萊波(男主角)從投身效命反殖地下武裝組織,終致被圍剿身亡的始末過程。事實上,導演並無刻意爲阿爾及利亞的民族獨立運動作辯護,相反的,他呈現了以暗殺或恐怖活動等暴力形式充當主體的革命實踐,不但否定了革命自身的神聖性,也預示了它旋起旋滅的宿命。此外,以文盲兼騙子(男主角的身分)、婦女、孤兒以及乏力的知識份子等組織而成的解放陣線,象徵著阿爾及利亞在革命初期的寂寥狀態和乏力感,在人民未普遍覺醒之前,在其他人仍麻痺在殖民情境的神話世界時,似乎只有無知柔弱的邊緣人願意(容易?)被收編並承擔革命失敗的死亡風險,與其說這是神聖使命的驅力所致,還不如說是在蕩然無依賴的生存情境中尋找作為「人」的尊嚴。以革命作為主題的電影表現,經常帶有英雄主義的傾向,作者的顛覆或解構,到底是逆作妄為?還是逼近歷史的真實?而誰又才是革命前夕那場騷亂的受難者?答案其實不言而喻。

  破除民族主義的迷魅,反思獨立運動的非理性過程,導演雖與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運動維持了一個批判的距離,但並未模糊或抵銷了他對殖民暴力的強烈控訴,序幕那場「邢囚」的場景,隱隱指涉著全片的氛圍――反抗,總是始自壓迫的存在。我想那絕不會是導演「暴力美學」的風格展演。另一方面,鏡頭語言的表現也讓我們得以窺伺作者和歷史之間的對話關係,沉默或揭露,凝視或迴避,影像總比文字更不容遊走在曖昧的灰色地帶。影片當中,代表被殖民者的反法恐怖活動、或是官方的武力鎮壓,導演從不柔化或以象徵處理,阿爾及利亞革命團體與法國當局的血腥對壘,赤裸裸的攤露在鏡頭之前,這樣的敘事策略,其實反映了導演對於這段歷史記憶的態度,也就是,正視並加以清理阿爾及利亞尚在流血的傷口,如此才能得到救贖。

  所以說,遠離歷史風暴的現場,激情就會止息、傷痛就能撫平嗎?導演似乎沒有給出一明確的答案,卻有跡可尋。影片末尾當最後一群地下組織人員被以炸彈殲滅一刻,導演馬上以特寫鏡頭帶出多張臉譜,震驚的、流淚的、掩面的,這幾組畫面的象徵意義――民眾的覺醒,在電影後續的敘述裡逐漸浮現出來,這場圍剿事件的歷史效應經過兩年的壓抑終於爆發出來,1960年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運動到達頂峰,他們組成武裝游擊解放軍與法國殖民者正式對壘,並發動大規模群眾示威,爲62年的獨立提前譜下了序曲。

  從這部影片再來觀照現今2004年台灣即將展開的「二二八手護台灣運動」,似乎也可以感覺某種力量的覺醒,將這種集體歷史意識的凝聚轉化為實際行動的主體當然不會只是一小撮人,有人認為這是政治運作的產物,恐怕是太高估了那幾位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而且也太低估了底層人民的腦袋。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已經過了半個世紀,仇恨放下了,但仍是一條淡淡的血痕,暴力只是轉化成別的形式卻仍繼續存在,人民想要吶喊難道也要服膺那些中上階級浪漫保守的思維才有合理性?重尋台灣歷史與文化的歸屬感何以如此困難重重?由侯孝賢等幾位台灣文化人組成的「族群平等聯盟」認為激情只會撕裂族群情感和社會和諧,所以他們主張「沈默」以對。喔!原來他們撫平傷痛的方式就是不要群眾說話,像陳育青所說的:「侯導演,當您選擇使用遠景呈現二二八的故事,您也教導了觀影者,遠遠地默視近代台灣最關鍵的歷史」(自由時報,2004.2.20)追溯當年奪得金獅獎的《悲情城市》一片,的確如上所述一般,九份的地景屢屢被導演用作撫平二二八傷痛的象徵隱喻,作者重構這段歷史的敘事手法與《阿爾及利亞戰爭》無疑呈現一種鮮明的對比,史詩化的風格不用說,感傷懷舊的氣氛也與《童年往事》、《戀戀風塵》等片如岀一徹。在導演的詮釋中,二二八的暴動現場完全被柔化和抹殺了,其實更像一則故事或傳奇。我們肯定導演應是懷抱同情和人道主義的態度來看待這齣歷史悲劇的,但是,在「沉默」的另一面是什麼呢?二二八的意義對作者而言又是什麼呢?沒有抵抗,只有接受,沒有真相,只有承擔,這難道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從後殖民觀點來看,將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尖銳的現實矛盾刻意轉化為人性慾念的鬥爭,這難道不是變相的替統治者說話嗎?每個當代總是含有過去歷史的影子,以前所抵抗的,今天也沒停歇,把歷史記憶囚鎖在過去並非救贖創傷的最好辦法。象徵歷史意識普遍覺醒的「二二八手護台灣運動」只是一場反壓迫的當代庶民實踐,「激情」一語豈能概括和否定它捍衛尊嚴的本質?至於深怕他們淪為一種政治辯護的你們,大可不必以「指導者」的口吻教人怎樣「沉默」,因為沉默的另一面,恐怕是一個更加黑暗的牢籠。
佚凡 2008-02-15 05:00:47

正在思索著[事類][事目][事義]
企盼能至[紀事]

李兄
你好

能以[編輯群]為名之號召
真的很棒

又 佚凡漫遊網路之際
因日前以[沉默的左手]之記事而為文
因此網路搜尋相關事件之時來到了貴台

欣見此文 有感

君子不出惡言
並非指涉著不反對

願 美好

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