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2 07:21:11何紫苑
玩玩不負責影評《達文西密碼》
去看《達文西密碼》的之前,並沒有報太大的期望。比較個人的理由是我怎麼不喜歡Tom Hanks;除此之外,在我的經驗裡,幾乎沒有對任何一部改編自小說的電影感到滿意,客觀來說,電影因為時間限制,往往必須刪去原著的諸多細節,因為電影敘事與文字的不同,常常需要刻意強調某些概念,因此,一個喜歡原著小說的讀者,即使愛看電影,也不一定會對改編的電影感到滿足。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Tom Hanks可以說是整部影片裡面表演最恰當的人。《達文西密碼》試圖在兩個多小時內交代六百頁的故事,理所當然地要節奏緊湊,因此影片裡幾乎每一個角色的情緒都有莫名或斷裂的現象,但是Tom Hanks飾演的羅伯蘭登當然也有這樣的情形,但是比較起來還算平穩,沒有把角色詮釋得太過或不及。
「情節緊湊」對一部電影來說有時候是讚美之詞,但是太過快速的劇情發展,尤其是劇情牽扯到符號學、宗教神學、數學、歷史等學問,觀眾有時候很難在瞬間反應過來「為什麼」,就被劇情牽著一直往前走。對於一般觀眾來說並無不妥,但是對於喜愛偵探推理作品的人,缺乏喘息與想像的空間,加上解密過程太過草率,看起這部電影來可能會非常疲憊而且失望。如果像我一樣,一邊看電影一邊還忙著交叉比對電影劇情與書中情節,那就更累了。
《達文西密碼》的電影版與小說劇情略有差距,但大體說來電影的劇情結構還算完整,許多刪減也都可以理解,例如藏密筒其實有筒中筒、但是電影裡面只有一個(層)。但是如果你有認真地看過小說的話,會發現電影與小說裡頭極力傳達的概念其實有所違背。
首先,導演放棄了這部電影的主題。這本書和這部電影的名稱叫做「達文西密碼」,但是導演(編劇)放棄了「達文西」。小說裡對達文西的著墨甚多,從達文西或顯或隱的成就,到達文西所知或所要傳達的精神概念,在電影裡面你看不見這些真正的所謂The Da Vinci Code。
其次,書中不只一次提到「女性」或「女神」崇拜,告訴大家無論在歷史上或宗教上,女性與男性一直有著平等的地位,陰、陽調和才能獲得天啟。無論是導演、邊劇本身的意識形態、或是好萊塢長久以來的父權傳統,這個概念不經意地變得隱晦了。書中蘇菲納佛聰穎過人,是引領故事發展的重要關鍵,但是在電影裡面,Audrey Tautou飾演的蘇菲納佛變成一個把「什麼?」(What?)和「我不懂」(I did not get it.)掛在嘴邊的女人,部分書中她解開的謎題,在電影裡面變成是羅伯蘭登的分數。當然她除了倒車技術超強之外,還是有一些發揮,例如看出李伊爵士的足跡與柺杖痕跡(與書中情節不同),但多數時候,相較於羅柏蘭登的「什麼都知道」,蘇菲納佛只是個被動而愚蠢的角色,Audrey Tautou的表現更是把這個角色推入深淵。
最後,作者丹布朗對於信仰,所呈現的是一種比較超然而客觀的態度。丹布朗試圖告訴大家,無論耶穌是神、是人,有沒有結婚生子,他帶給人類的精神力量不會改變,這也是錫安會之所以決定不公開聖爵秘密的原因,因為人類自有信仰。這一點在電影中的確也有「說」到,但是電影最後的結局,突然出現了許多錫安會的使徒,蘇菲納佛突然變成一個真正的「公主」(Princess Sofia),似乎將成為另一個偶像崇拜組織的領導,個人認為有違原著精神。
電影中有幾個角色的塑造與書中不太一樣。電影裡角色被塑造得比書裡面細緻而仔細的是法舍。不同於書中因為要讓他「被讀者懷疑」,列為可能的幕後主導者,因此對他的情感沒有完整交代,電影裡較詳細地告訴觀眾他是主業會信徒、為什麼相信羅伯是兇手、以及面對信仰與現實的矛盾情感。
因為時間限制(我相信是)而被簡化的則有李伊爵士和賈克索尼耶赫。李伊爵士其實並非因為解不開藏密筒而重新找上羅伯與蘇菲,他從頭到尾都不希望牽扯無辜,殺了黑密也是因為黑密的「背叛」(或是說不服從),書中李伊因為對聖爵與拱心石的狂熱而走向天才偏激之路的描述,在電影裡稍微淡了些。賈克在書中被描述成一個非凡的智者,但是電影開始一小段的表演實在表現不出他的氣度,劇情發展之後對於他的藏密、孫女的不諒解也未多做解釋(包含性交的儀式),反到給人有些猥褻的感覺。
電影中還變動了一些情節,看不出來為什麼,也看不出好壞。例如黑密對西拉宣稱自己是「老師」(Teacher)。另外,原著中賈克索尼耶赫是蘇菲的親生祖父,而她的雙胞胎哥哥並沒有死亡,但是在電影裡則被改為她是唯一血脈,而索尼只是她的保護者。
我第一次看《達文西密碼》小說的時候,覺得精采絕輪,再重複閱讀,才發現書中情節實在有牽強附會之虞。但是與電影相較,書還是要精采而令人省思得多。《達文西密碼》電影空有情節,看完之後,我的心裡浮現達文西解剖過人類屍體之後相同的疑問:And where is the soul?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Tom Hanks可以說是整部影片裡面表演最恰當的人。《達文西密碼》試圖在兩個多小時內交代六百頁的故事,理所當然地要節奏緊湊,因此影片裡幾乎每一個角色的情緒都有莫名或斷裂的現象,但是Tom Hanks飾演的羅伯蘭登當然也有這樣的情形,但是比較起來還算平穩,沒有把角色詮釋得太過或不及。
「情節緊湊」對一部電影來說有時候是讚美之詞,但是太過快速的劇情發展,尤其是劇情牽扯到符號學、宗教神學、數學、歷史等學問,觀眾有時候很難在瞬間反應過來「為什麼」,就被劇情牽著一直往前走。對於一般觀眾來說並無不妥,但是對於喜愛偵探推理作品的人,缺乏喘息與想像的空間,加上解密過程太過草率,看起這部電影來可能會非常疲憊而且失望。如果像我一樣,一邊看電影一邊還忙著交叉比對電影劇情與書中情節,那就更累了。
《達文西密碼》的電影版與小說劇情略有差距,但大體說來電影的劇情結構還算完整,許多刪減也都可以理解,例如藏密筒其實有筒中筒、但是電影裡面只有一個(層)。但是如果你有認真地看過小說的話,會發現電影與小說裡頭極力傳達的概念其實有所違背。
首先,導演放棄了這部電影的主題。這本書和這部電影的名稱叫做「達文西密碼」,但是導演(編劇)放棄了「達文西」。小說裡對達文西的著墨甚多,從達文西或顯或隱的成就,到達文西所知或所要傳達的精神概念,在電影裡面你看不見這些真正的所謂The Da Vinci Code。
其次,書中不只一次提到「女性」或「女神」崇拜,告訴大家無論在歷史上或宗教上,女性與男性一直有著平等的地位,陰、陽調和才能獲得天啟。無論是導演、邊劇本身的意識形態、或是好萊塢長久以來的父權傳統,這個概念不經意地變得隱晦了。書中蘇菲納佛聰穎過人,是引領故事發展的重要關鍵,但是在電影裡面,Audrey Tautou飾演的蘇菲納佛變成一個把「什麼?」(What?)和「我不懂」(I did not get it.)掛在嘴邊的女人,部分書中她解開的謎題,在電影裡面變成是羅伯蘭登的分數。當然她除了倒車技術超強之外,還是有一些發揮,例如看出李伊爵士的足跡與柺杖痕跡(與書中情節不同),但多數時候,相較於羅柏蘭登的「什麼都知道」,蘇菲納佛只是個被動而愚蠢的角色,Audrey Tautou的表現更是把這個角色推入深淵。
最後,作者丹布朗對於信仰,所呈現的是一種比較超然而客觀的態度。丹布朗試圖告訴大家,無論耶穌是神、是人,有沒有結婚生子,他帶給人類的精神力量不會改變,這也是錫安會之所以決定不公開聖爵秘密的原因,因為人類自有信仰。這一點在電影中的確也有「說」到,但是電影最後的結局,突然出現了許多錫安會的使徒,蘇菲納佛突然變成一個真正的「公主」(Princess Sofia),似乎將成為另一個偶像崇拜組織的領導,個人認為有違原著精神。
電影中有幾個角色的塑造與書中不太一樣。電影裡角色被塑造得比書裡面細緻而仔細的是法舍。不同於書中因為要讓他「被讀者懷疑」,列為可能的幕後主導者,因此對他的情感沒有完整交代,電影裡較詳細地告訴觀眾他是主業會信徒、為什麼相信羅伯是兇手、以及面對信仰與現實的矛盾情感。
因為時間限制(我相信是)而被簡化的則有李伊爵士和賈克索尼耶赫。李伊爵士其實並非因為解不開藏密筒而重新找上羅伯與蘇菲,他從頭到尾都不希望牽扯無辜,殺了黑密也是因為黑密的「背叛」(或是說不服從),書中李伊因為對聖爵與拱心石的狂熱而走向天才偏激之路的描述,在電影裡稍微淡了些。賈克在書中被描述成一個非凡的智者,但是電影開始一小段的表演實在表現不出他的氣度,劇情發展之後對於他的藏密、孫女的不諒解也未多做解釋(包含性交的儀式),反到給人有些猥褻的感覺。
電影中還變動了一些情節,看不出來為什麼,也看不出好壞。例如黑密對西拉宣稱自己是「老師」(Teacher)。另外,原著中賈克索尼耶赫是蘇菲的親生祖父,而她的雙胞胎哥哥並沒有死亡,但是在電影裡則被改為她是唯一血脈,而索尼只是她的保護者。
我第一次看《達文西密碼》小說的時候,覺得精采絕輪,再重複閱讀,才發現書中情節實在有牽強附會之虞。但是與電影相較,書還是要精采而令人省思得多。《達文西密碼》電影空有情節,看完之後,我的心裡浮現達文西解剖過人類屍體之後相同的疑問:And where is the soul?
下一篇:玩玩不負責影評《霍爾的移動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