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19 17:28:42子貞/莊子

〈誰能袖手旁觀?〉刊於2001.3.11《明報.自由談》

教育改革是老問題,卻又是永遠講不完的新話題。每次聽電台節目談起教育,老師、家長、學生、傳媒,不同角式立場的人就會輪番上陣,滔滔不絕,大吐苦水,但最後通常都會形成膠著狀態,就是老師、家長、傳媒互推責任,雞生蛋,蛋生雞,公說公理,婆說婆媽,不了了之。總之套用一句台灣教育改革的俏皮話:「別人的孩子死不了!」
記得看過唐君毅先生寫的一篇小文章,是一本王陽明哲學論文集的題辭,他談到一般人對宋明儒的反感,大都是來自清初三儒﹙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對宋明儒的態度,甚至將明亡的責任歸咎於:「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明未最後一位大儒劉宗周,明亡絕食而死﹚唐先生說:「清初三儒說這些話是沉痛反省前朝之失,然後畢生承擔起民族文化的使命責任,其他人沒有承擔再說這些話就是說風涼話!」
羅大佑一出道的「之乎者也」,就唱出了這一代人的悲歌:「大家都知之『之』,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觀『者』,你我是『也』」
諉過易,承擔難,教育如此,政治何嘗不是同出一轍!這是眼見香港一段時間內不會有所改變的現實。
前幾年,牟宗三先生周年祭時,順道到對面的觀音山素祭唐先生,一路上細雨不斷,墳頭所見盡是荒煙漫草,古今追思,我想淹沒了的不只是一位已逝哲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