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5 19:09:54在下輝覺

桌球各項賽事賽制、起源及發展


桌球賽制概況﹕
桌球比賽分類﹕桌球比賽包括世界錦標賽﹑泰維士柏堅斯全英錦標賽﹑LG盃﹑英格蘭公開賽及英格蘭超級聯賽﹐其餘比賽則是歐洲公開賽﹑威爾士公開賽﹑蘇格蘭公開賽﹑愛爾蘭大師盃﹑球手錦標賽﹑溫布萊大師盃﹑BBC盃及4個階段的邦田假期挑戰巡迴賽13項大型比賽。
桌球主要比賽以世界錦標賽﹑泰維士柏堅斯全英錦標賽﹑LG盃﹑歐洲公開賽﹑英國公開賽及英格蘭超級聯賽最為重要。
桌球世界排名﹕世界排名通常按照英國公開賽﹑LG盃﹑歐洲公開賽﹑全英錦標賽﹑威爾士公開賽﹑愛爾蘭大師盃﹑蘇格蘭公開賽及世界錦標賽8大比賽來評定﹐前列球手可自動入圍各大比賽決賽週﹐休息一段時期的球手必須通過比賽預選賽努力爭奪一個入圍決賽週的資格﹐上述各大比賽會在每年的夏季及元旦之後期間舉行。世界排名越好的球手﹐便可越少打場次而入圍決賽週﹐缺乏經驗的球手必須從比賽預選賽第一圈打起﹐他們需要勝出很多場次才可晉級決賽週第一圈。

世界錦標賽賽制(Embassy World Championship)﹕
世界錦標賽既是協史最悠久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比賽﹐開始於1927年﹐世界錦標賽決賽週於每年4月份至5月上旬在英格蘭錫菲爾德市坩堝劇院舉行﹐分為5個階段的抽籤淘汰方式進行。第一圈由32位球手以19局10勝制角逐﹔16位勝出球手晉級第二圈﹐則以25局13勝制競爭八強席位﹔進軍半準決賽的8位球手仍以25局13勝制對壘﹔闖入準決賽的4位球手採用35局18勝制比賽﹔至於決賽依然是以35局17勝製作戰﹐勝方便是冠軍得主。


泰維士柏堅斯全英錦標賽賽制(Travis Perkins UK Championship)
全英錦標賽被視為僅次於世界錦標賽的第二個最有名的排名比賽﹐自從1977年起每年舉辦一次﹐在1984年開始接受海外球手參賽﹐並於2003年命名為泰維士柏堅斯全英錦標賽﹐戴維斯曾6次封王﹐亨特利則緊隨其後5次奪冠。全英錦標賽決賽週於每年12月份在英格蘭約克郡外堡中心舉行﹐分為6個階段的抽籤淘汰方式進行﹐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半準決賽及準決賽皆以17局9勝制角逐。第一圈由32位球手競爭﹔16位勝出球手與另外16位排名較高的球手總共32人在第二圈對壘﹔16位勝出球手在第三圈進行比賽﹔8位勝出球手晉級半準決賽作戰﹔進軍準決賽的4位球手捉對斯殺﹔至於闖入決賽的2位球手採用19局10勝制較量﹐勝方便可封王。


LG盃賽制(LG Electronics Cup)﹕
LG盃決賽週於每年10月份在英格蘭普雷斯頓市協會大堂舉行﹐分為6個階段的抽籤淘汰方式進行﹐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及半准決賽皆以9局5勝制角逐。第一圈由32位球手競爭﹔16位勝出球手與另外16位排名較高的球手總共32人在第二圈對壘﹔16位勝出球手在第三圈進行比賽﹔8位勝出球手晉級半準決賽作戰﹔進軍準決賽的4位球手以11局6勝制捉對斯殺﹔至於闖入決賽的2位球手採用17局9勝制較量﹐直至產生冠軍。


歐洲公開賽賽制(European Open)﹕
歐洲公開賽開始於1988至1989年度﹐歐洲公開賽決賽週每年一次由不同歐洲國家的城市輪換主辨﹐舉行日期沒有固定﹐分為5個階段的抽籤淘汰方式進行﹐第一圈﹑第二圈及半准決賽皆以9局5勝制角逐。第一圈由32位球手競爭﹔16位勝出球手在第二圈對壘爭奪八強席位﹔8位勝出球手晉級半準決賽作戰﹔進軍準決賽的4位球手以11局6勝制捉對斯殺﹔至於闖入決賽的2位球手採用17局9勝制較量﹐勝方便可贏取冠軍。


英國公開賽賽制(British Open)﹕
英國公開賽開始於1985年﹐此前只作為非正式的排名比賽﹐英國公開賽決賽週於每年一次於秋季在英格蘭不同城市輪換主辨﹐奪冠次數最多的是亨特利與希堅斯﹐各自3次封王。上屆比賽在英格蘭泰爾福特市泰爾福特國際競技場舉行﹐分為6個階段的抽籤淘汰方式進行﹐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及半准決賽皆以9局5勝制角逐。第一圈由32位球手競爭﹔16位勝出球手與另外16位排名較高的球手總共32人在第二圈對壘﹔16位勝出球手在第三圈進行比賽﹔8位勝出球手晉級半準決賽作戰﹔進軍準決賽的4位球手以11局6勝制捉對斯殺﹐至於闖入決賽的2位球手採用17局9勝制較量﹐一決高下定出冠軍誰屬。


英格蘭超聯賽賽制(Hasseroder Premier League)﹕
英格蘭超聯賽自從1987年起已是專為職業球手而設立正規賽程的比賽﹐也被視為其中一項獎金最豐厚的比賽。每個賽季期間都由Matchroom Sport來舉行超過5個週末的比賽﹐並以7位世界最頂尖的球手互相對壘進行單循環總共21場比賽﹐每場比賽必須打滿8局決出勝﹑平﹑負﹐勝方得2分﹐打和雙方各得1分﹐負方則0分。積分榜排名前4位的球手都可直接晉身準決賽﹐以11局6勝制抽籤的淘汰方式較量﹐闖入決賽的2位球手再以17局9勝制決出冠軍誰屬。由2003年起﹐每個循環都會額外增加500英鎊獎金給予從每局獲勝的球手﹐在每場比賽決勝局得出勝負賽果之後﹐勝出球手便可拿走該筆獎金﹐因此所有局數都要計算獎金。2003年Hasseroder英格蘭超聯賽陣容﹕衛冕冠軍的奧蘇利雲﹑馬克威廉士﹑彼得艾頓﹑希堅斯﹑韋德﹑戴維斯與傅家俊。


桌球起源﹕
據聞桌球開始於1875年在印度祖貝爾波利(Jubbulpore)一個非常潮濕及不開心的日子。
當濕季風肆虐著﹐迪王西尼(Devonshire)兵團的長官們在那些日子花了很多時間在檯球檯上。那些年青人與其中一位名叫尼維利燦巴賴恩的長官都是過著厭煩的日子﹐他們開始著手做實驗。
富有創造力的燦巴賴恩著手鑽研多種多樣的遊戲﹐諸如把三角形角錐內用球﹑白色用球及黑色用球裝置在多於三種傳統檯球用球的玩法上並加以改良﹐他著手加設多種顏色用球直到自然而逐漸地發展成為桌球的基本模式。
這項遊戲包括十五個紅色用球﹐黃色﹑綠色﹑粉紅色及黑色用球各一個。當隨後數年又加設了藍色及棕色用球各一個﹐桌球最終誕生了。然後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桌球這項新遊戲的名字過濾了便回歸到英國。頂尖檯球球手約翰羅拔士在1885年去印度旅行﹐燦巴賴恩便是這樣將桌球介紹給他。
桌球運動不斷發展成長﹐祖爾戴維斯在1927年勇奪首屆世界冠軍並贏得6.1英鎊獎金。
當麥克威廉士在2000年勇奪為數24萬英鎊的世界冠軍而發出長久的嚎叫﹐這項比賽決賽周階段總值超過450萬英鎊。
桌球由來已久﹐直至可以成為一項國際上電視直播節目及廣泛參加的運動不過是僅僅在相關短時期內發展起來。


桌球發展﹕
桌球是僅次於足球在英國最流行的觀眾觀看的一項電視直播運動。
在1999年至2000年賽季有超過250個桌球節目﹐意味著桌球的電視直播時常多於倫敦東區人或英女王加冕禮街的電視環節。
僅在英國桌球比賽已增長至累積的電視直播觀眾有3億5千萬人。
為數超過英國人口一半的3,200萬人都開著電視機觀看每個賽季的桌球比賽。
六項世界性的及一項人造衛星直播的比賽﹐總共七項大型比賽支配了新聞報導﹐合計時間有356小時和27分鐘。
由電視直播及國家新聞局播出了涉及1,525個商標的贊助時段共有86,573秒。
七項大型比賽所產生的傳媒價值為7,579,226英鎊﹐電視直播佔有85.9%﹐為數6,510,724英鎊及新聞局佔有14.1%﹐為數1,068,502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