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2 14:16:01月光哈小貓

中華文明探索

美國學者按《山海經》考證——4200年前中國人到達美洲

 

 

美國學者默茨博士(Henriette Mertz)研究了《山海經》,試著進行按經考察,默茨背起行囊上路了。她要像中國古代的旅行者一樣,用雙腳去丈量勘測那些山脈。

 

對於中國人早在4200年前就來到美洲進行資源考察的偉大創舉,默茨在《幾近退色的記錄》中文版第100頁寫道:「對於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低頭,頂禮膜拜。」

 

...

她的方法是:《山海經》中的中國古人讓你向東,你就向東,讓你走三百里,你就走三百里,看看會發現什麼。經過幾次失敗,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經上記過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與山間的距離考察,結果勝利了。查驗出美國中部和西部的洛磯山脈,內華達山脈,喀斯喀特山脈,海岸山脈的太平洋沿岸,與《東山經》記載的四條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動植物、山與山的距離完全吻合……

 

...

大禹向堯帝和舜帝提交的《山海經》之山圖。

 

第一列山脈,起自今美國懷俄明州,至德克薩斯的格蘭德河止,共12座山。將古華裏換算為英里,與《東山經》中第一列山的距離完全相符。

 

第二列山脈,起於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的溫尼泊,止於墨西哥的馬薩特蘭,共17座山。距離與《東山經》第二列山脈相合。

 

第三列山脈是沿海岸山脈的太平洋沿岸,完全走太平洋海岸航行,起於阿拉斯加的懷爾沃德山,至加州的聖巴巴拉,共9座山。距離也與《東山經》所列第三條山脈相符。

 

第四列山脈,起於華盛頓州的雷尼爾火山,經俄勒岡州到內華達州北部,共8座山,距離與《東山經》第四列山相合。

 

於是默茨認為:「過去二千多年一向被中國人認為是神話的《山海經》,不是神話,而是真實的文字記錄。珍藏在書庫中的這部文獻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表明,早在西元前二千多年中國人便已到達美洲探險,而這些材料迄今為止一向是很缺乏的。」

 

真是令人驚訝:一個美國人,研究了中國學者都難以讀通的《山海經》,並且據此實地勘察,發現了中國古人早已到達美洲!美國女學者默茨博士研讀了《山海經》,並親自踏勘美洲的山水河流之後,由衷的讚嘆: 對於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低頭,頂禮膜拜。」 真是令人汗顏!一部中國上古流傳至今的寶貴典籍,卻是由一些歐美學者用盡心力地在進行著再發現。

 

重現褪色的記憶:美國學者默茨的山海經研究

 

...

《山海經》中記載的九鳳(維基百科)

 

海洋出版社19937月出版了美國學者亨莉埃特•默茨女士的專著《幾近退色的記錄——關於中國人到美洲探險的兩份古代文獻》的中文版(32開,150頁,12萬字,第一次印刷700冊),我國著名學者賈蘭坡為該書中文版寫了序。該書原作於1953年初版,1972年修訂再版,作者默茨女士為美國律師,長期研究人類文化史的疑難問題,特別是對美洲土著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的關係,饒有興趣、情有獨鍾。

 

為此,默茨深入研究了中國古籍有關慧深對扶桑國、女國的記述,主要有《梁書》卷54「諸夷傳」和卷48「東夷傳」,《南史》卷79「列傳」和卷69「夷貊傳」,《文獻通考》卷327「四夷考」,《圖書集成》「邊裔典卷」41《梁四公記》。據載,齊東昏侯永元元年(西元499年),沙門慧深向朝廷匯報了他在扶桑國、女國的見聞。與此同時,默茨對美洲特別是墨西哥的古代文化習俗(包括神話傳說)裏的中國文化元素,進行了邏輯嚴密的對比考證。

 

《幾近退色的記錄》一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論述美洲人傳頌的克克爾幹(KuKuLcan)、凱察耳科阿特耳(QuetzaLcoatL),以及「有鬍鬚的白人」(外來的傳授文化知識者),實際上是來自中國的佛教傳教士(比丘)慧深,時間約在西元490多年;扶桑國即墨西哥,扶桑這種植物即玉蜀黍。

 

該書第二部分論述4200年前大禹派人考察美洲大陸的山川物產,其主要文獻即《山海經》,特別是《東山經》、《海外東經》和《大荒東經》三章(默茨沒有讀過《山海經》全文,因為沒有人把《山海經》全文都翻譯成英文)。默茨女士相信《山海經》(準確說應該是《五藏山經》)是帝禹時期的考察報告,歷史非常古老,理由之一是《孔子家語》記載,孔門弟子子夏曰:「商(西元前17651123年)聞《山》書。」

 

默茨根據《東山經》記述的4條山脈的距離裏數(3裏摺合1英里),以及相關物產,嚴格與北美洲地圖的諸山峰一一對照,發現兩者有著非常準確的對應關係。

 

...

《山海經》記載地圖與現今世界驚人吻合

 

《山海經》是大禹治水後向堯帝和舜帝提交的,現代學者趙家大樹先生,把《山海經》中山系按照《山海經》中的距離方向標註在google地球(不是地圖)上,幾乎完全吻合。即使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達到這樣的精度也不容易,古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即使在今天,人類仍然難以到達的地方,古人又是如何詳盡知道各地動植物種類以及山中所蘊藏的各種礦物資源的?

 

在陝西西安的碑林中,有一塊北宋年間繪刻的《禹跡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地圖之一。 

...

石刻地圖《禹跡圖》

 

《禹跡圖》長寬各一米多,圖中採用計裏畫方的繪製方法,每方折地百里,橫方七十一,豎方七十三,總共五千一百一十方。其中水系、海岸尤接近現今地圖的形狀。所繪內容十分豐富,行政區名有三百八十個,標註名稱的河流近八十條,標名的山脈有七十多座,標名的湖泊有五個,精度很高。英國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權威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中,即稱此圖是「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地圖,是宋代製圖學家的一項最大成就」。

 

 

 

 

----------------------------------------------------------------------

 

 

“美國學者墨茲博士研究了《山海經》,試著進行按經考察,默茨背起行囊上路了。她要像中國古代的旅行者一樣,用雙腳去丈量勘測那些山脈。她的方法是:《山海經》中的中國古人讓你向東,你就向東,讓你走三百里,你就走三百里,看看會發現什麼。經過幾次失敗,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經上記過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與山間的距離考察,結果勝利了。

 

查驗出美國中部和西部的洛磯山脈,內華達山脈,喀斯喀特山脈,海岸山脈的太平洋沿岸,與《東山經》記載的四條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動植物、山與山的距離完全吻合…… 

 

 

真是令人驚訝:一個美國人,研究了中國學者都難以讀通的《山海經》,並且據此實地勘察,發現了中國古人早已到達美洲!美國女學者默茨博士研讀了《山海經》,並親自踏勘美洲的山水河流之後,由衷的讚歎: 對於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低頭,頂禮膜拜。” 真是令人汗顏!一部中國上古流傳至今的寶貴典籍,卻是由一些歐美學者用盡心力地在進行著再發現。 

 

 

----------------------------------------------------------------------

 

 

重現褪色的記憶:美國學者默茨的山海經研究 

  海洋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了美國學者亨莉埃特•默茨女士的專著《幾近退色的記錄——關於中國人到美洲探險的兩份古代文獻》的中文版(32開,150頁,12萬字,第一次印刷700冊),我國著名學者賈蘭坡為該書中文版寫了序。該書原作於1953年初版,1972年修訂再版,作者默茨女士為美國律師,長期研究人類文化史的疑難問題,特別是對美洲土著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的關係,饒有興趣、情有獨鍾。 

 

  為此,默茨深入研究了中國古籍有關慧深對扶桑國、女國的記述,主要有《梁書》卷54“諸夷傳”和卷48“東夷傳”,《南史》卷79“列傳”和卷69“夷貊傳”,《文獻通考》卷327“四夷考”,《圖書集成》“邊裔典卷”41《梁四公記》。據載,齊東昏侯永元元年(西元499年),沙門慧深向朝廷彙報了他在扶桑國、女國的見聞。與此同時,默茨對美洲特別是墨西哥的古代文化習俗(包括神話傳說)裏的中國文化元素,進行了邏輯嚴密的對比考證。 

  《幾近退色的記錄》一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論述美洲人傳頌的克克爾幹(KuKuLcan)、凱察耳科阿特耳(QuetzaLcoatL),以及“有鬍鬚的白人”(外來的傳授文化知識者),實際上是來自中國的佛教傳教士(比丘)慧深,時間約在西元490多年;扶桑國即墨西哥,扶桑這種植物即玉蜀黍。 

  該書第二部分論述4200年前大禹派人考察美洲大陸的山川物產,其主要文獻即《山海經》,特別是《東山經》、《海外東經》和《大荒東經》三章(默茨沒有讀過《山海經》全文,因為沒有人把《山海經》全文都翻譯成英文)。默茨女士相信《山海經》(準確說應該是《五藏山經》)是帝禹時期的考察報告,歷史非常古老,理由之一是《孔子家語》記載,孔門弟子子夏曰:“商(西元前1765-1123年)聞《山》書。” 

 

  默茨根據《東山經》記述的4條山脈的距離裏數(3裏折合1英里),以及相關物產,嚴格與北美洲地圖的諸山峰一一對照,發現兩者有著非常準確的對應關係。 

 

  具體來說,東次一經12座山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南北,從北向南依序是(未定)、(梅迪辛波峰)、朗士峰、格雷士峰、普林斯頓山、布蘭卡峰、北特拉基斯峰、曼薩諾峰、布蘭卡山、瓜達羅佩峰、巴爾特峰、秦納蒂峰。 

  東次二經17座山位於美國懷俄明州南北,從北向南依序是赫特山、穆斯山、石刻文字處、沃爾夫山、(未定)、梅迪辛坡峰、朗士峰、哈佛山、薩米特峰、奇科馬峰、南巴爾特峰、科克斯峰、阿尼馬斯峰、馬德拉、巴馬契克、庫利阿坎、特涼戈羅。 

 

  東次三經9座山位於美國西海岸,從北向南依序是費爾偉塞山、伯蓋特山、卡茨•尼德爾山、魯伯特(太子港)、沃丁頓山、奧林匹斯山、胡德山、沙斯塔山、洛•家托斯、聖•巴巴拉。 

  東次四經8座山位於美國華盛頓、俄勒岡、加利福尼亞一帶,從北向南依序是雷尼爾山、胡德山、孤山、吉爾赫特山、克蘭山、馬霍蓋奈峰、三叉戟、凱匹托爾峰。 

  對於中國人早在4200年前就來到美洲進行資源考察的偉大創舉,默茨在《幾近退色的記錄》中文版第100頁寫道:“對於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低頭,頂禮膜拜。”


於是默茨認為:「過去二千多年一向被中國人認為是神話的《山海經》,不是神話,而是真實的文字記錄。珍藏在書庫中的這部文獻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表明,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中國人便已到達美洲探險,而這些材料迄今為止一向是很缺乏的。」

令人難以置信,難道大禹治水曾到達過美洲?


在山海經中記載的奇奇怪怪的生物很多都在非洲、歐洲、美洲、甚至是南極洲發現

比如豪豬、斑馬、長頸鹿

最有趣的是南極的企鵝

山海經 《海外南經 》讙頭國在其南,其爲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

一曰在畢方東。或曰讙朱國。

山海經 《大荒南經 》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於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頭。

鯀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頭。

驩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維宜芑苣,穋楊是食。有驩頭之國。

 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圖片: pixabay)

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圖片: pixabay)

近代人無比的努力,發現一點兒就興奮不已的所謂新發現

在幾千年的中國古代這些都是兒童讀物——“小兒科”的《山海經》中。

正如漢武帝和東方朔的一個故事

“漢武帝時,嘗有獨足鶴。人皆不知,以爲怪異。

東方朔奏曰:此山海經所謂畢方鳥也。驗之果是。

因敕廷臣皆習山海經。”(《太平廣記》卷一九七)

漢武帝的時候,曾經出現過獨腳鶴,人們都不知道是什麼鳥,認爲是一種神奇的禽類

而足智多謀的東方朔卻向漢武帝上奏說,這是《山海經》中說的畢方鳥。

經過驗證果然是這樣。

於是,漢武帝下詔書,命令大臣們都學習《山海經》。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