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9 00:00:00月光哈小貓

發現世界

海賊王里很多角色的原型取自現實,熱心的海米們都找到很多了。

如鷹眼的原型是佐羅:烏索普的原型是匹諾曹:

我們的海賊王呢?哥爾·D·羅傑的原型,究竟是誰?

 羅傑的原型,很可能取自一位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

這位航海家,是個義大利人,一生都在從事航海活動,先後四次出遠航,到達過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

 

 

----------------------------------------------------------------------

 

誰才是最早到達美洲新大陸的 ? ???

 

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是21世紀以前美國居民最崇拜的冒險家,教科書上總是不乏使用最高尚、最富有冒險精神的詞彙來擁戴他,他4次航行美洲,發現新大陸,為西方國家的領土擴張,以及白人的美國夢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這類功績確實是不可掩蓋的,但歷史總不會是單方面的,在「偉大冒險家」的讚揚聲的背後,其實掩蓋著一隻醜惡、貪得無厭的怪獸。

哥倫布的行前準備

關於他的人格缺陷,讀者可能略有聽聞,但卻鮮少深入探究,正是因為其反社會人格都因為他那主角光環般的功績一同被「政治性掩蓋」了。要說起哥倫布的航海史,就必須回顧到1486年,當年哥倫布已經50歲了,但其人生庸庸碌碌,毫無成就,據歷史資料顯示:哥倫布在當上船長前的資料就像是一團迷霧,他既沒有名聲,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工作,只擔任過放羊小弟、賣奶烙大哥、以及船上的雜工之類的小職。然而在哥倫布功成名就時,他聲稱自己在發現美洲前就當了三十多年的水手,且早在10歲時就出過海,不過後世的史學家把他的臉給打腫了:他在二十多歲才出過海,而且是為了生計而不是夢想,出海時的職位僅是一名僱傭。

過完50歲的生日後,哥倫布不知為何突然對航海產了極大興趣,開始向西班牙國王、女王申請公費出航,證實往西航行能夠抵達日本(真的不行……)。當然,哥倫布當時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宅宅,西班牙國王一看這申請書根本懶得回覆,予以已讀不回,不過哥倫布也挺有毅力的,被無視後每天撰寫申請書,把西班牙國王的信件郵箱給塞爆,又利用國會派系的矛盾關係,讓一部分黨派支持自己航海,請這些人時不時吵吵國王,要國王跟著一起支持。6年之後,西班牙王室再也受不了哥倫布的騷擾,答應他的要求。

歷史學家埃德蒙摩根曾說:「哥倫布不是一個專業人士。」沒錯,哥倫布並不是一位合格的航海家,他的地理和算數都非常不好,他對世界地理有著獨到的見解,為了將來航行順利,他曾經找尋一些地理、數學書籍閱讀,學了幾個月後,哥倫布自認自己深通世界地理了,聲稱歐洲地理學家都是垃圾,都是錯的!歐亞大陸面積算得太小了,應該比地球的一半要再大,而且地球周長應該是3200公里!(事實上正確值為4萬公里)最後莫名其妙算出:只要航行2700英哩就可以到達日本囉(實際上從西班牙到日本最東邊是13000英哩)。

 

       哥倫布的航行路線~~

哥倫布幾乎否定了當時所有最先進的科學地理成就,令人咋舌的是,他唯獨對一篇與小說相差無幾的地理參考教材視若珍寶,這就是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據歷史學家考證,馬可波羅遊記是由馬可波羅口述,由浪漫小說出身的作家魯斯蒂謙(Rustichello)在旁紀錄而成,在口述以及浪漫文筆的雙重作用下,馬可波羅遊記的可信度十分低。

       哥倫布的初次航行

149283日,哥倫布帶著87名水手離開了歐洲,朝向未知的西方海域進發,他們整整在海上航行了2個月9天,途中可為歷經艱辛,有次大洋無風,船隻一整天跑不到一公里,許多水手十分恐懼,甚至暗通其他水手聯合殺死哥倫布,但機靈的哥倫布很快便知道了這檔事,召集水手言道:「我知道大家都很恐懼,我本人亦然,我們再航行幾天,如果沒發現島就掉頭,你們說好不好?」殺死船長畢竟是不名譽的,下半輩子還可能因此流亡海外,所以這群水手見其真誠,當然說好。沒想到過了期限後,哥倫布又說:「我們離夢想又更近了!再給我幾天,如果沒發現島就掉頭,你們說好不好?」這種言論反覆持續好多次了,正當哥倫布在艦上漸失威嚴之際,他終於找到了睽違已久的陸地。

這位妄人的運氣還真是不錯,雖然沒找到日本,卻誤打誤撞地來到美洲新大陸了,喔不,他登陸的地方並不是真的美洲大陸,是佛羅里達旁的小島,名叫瓜納哈尼。也許是哥倫布徹底餓昏頭了,下船後竟然使用西班牙文,對語言不通的原住民問道:「不知道這裡是不是日本的其中一個島呢?」原住民答不出來,哥倫布還因此生氣了。更令人咋舌的是,由於他算數奇差無比,抵達這個瓜納哈尼時,哥倫布竟以為他還在北緯42度(也就是西班牙的緯線),但自己卻往南偏移了兩千兩百多公里。

最後,哥倫布下了結論,認為自己來到了印度了。把這群喜歡在頭髮上插羽毛的原住民稱之為印地安人(indio),也就是西班牙文的「印度人」,後來大家發現美洲原住民不是印度人後,亞洲國家為了不搞混雙方,改把美洲原住民稱為「印地安人」(居然不直接換整個名字,真是太給哥倫布面子了)。

 

哥倫布帶領白人踏上小島前已經斷糧許久,哥倫布瘦得跟一把蔥一樣,毫無心機的原住民生了同情心,把他們當成貴客款待一番,據哥倫布回憶:「其他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大聲喊道:『來看看那些從天而降的人,帶上食物和飲料來吧!』」之後就是一頓大宴,火雞肉、馬鈴薯泥、鮮魚鮮肉一應具全,他們另外還送給哥倫布一大團糧食,讓他們可以安然返航,然而回航後的哥倫布居然毫無感謝之意,仗著原住民的善良,在航海日誌(14921014日)這麼寫到:「我應該征服他們,只要50個人,我就可以隨意統治他們。」

 

        史上最殘忍的探險家

 

哥倫布與其他探險家的不同之處不僅在於成就,而在於他除了探險之外,也明白計畫要讓當地居民臣服,並剝削他們的財富和勞力。5年後,哥倫布再次踏上了這片土地,這次原住民依然捧著魚肉準備前來款待他們,但迎來的不是深懷感激的水手們,而是武裝到牙齒的士兵,他們如入無人之境,一下船便毫無顧忌地開始殺人放火搶劫。有目擊者記載,戰敗重傷的原住民戰士被當做獵犬的活狗糧,被吃心挖腸的慘叫聲不絕於耳。他們還把抓來的土著當成奴隸,強制他們做苦力,一言不合便是一頓毒打。不知道是誰出的餿主意,竟然把潛逃未遂的原住民釋放,再派出獵狗追逐他們。

最終,哥倫布把他們的財產掠奪一空了,卻還想榨乾他們的血水,將殘留下的原住民趕上了船上,鎖在陰暗潮濕的甲板下面一船船地運到市場,男的當作奴隸,女的當作洩慾工具。西班牙歷史學家Consuelo Varela曾對此表示:「哥倫布政府的特徵就是暴政。即使是誰想擁護他,也不得不承認已經發生的暴行。」

返航時,哥倫布的心情異常愉快,在航海日誌這麼寫道:「就像買賣莊稼一樣,100個西班牙幣就能買到一個美人兒,這種買賣非常普遍,有無數商人求購姑娘,特別是那些910歲的小美人兒們供不應求。」

 

一個哥倫布的船員在他的記錄中透露出了原住民女孩的可憐遭遇:「來自(哥倫布)獎賞的加勒比女孩全力反抗時,他(船員)無情地痛打她並強姦她。」另外還有一個女人不小心提到哥倫布在當船長前的身分地位不高,結果就被扒去衣服,騎在一頭驢上遊街示眾。這些一樁樁事件都是毫無良知的惡魔才能做得出來的事。

因從之後,美洲原住民的平靜生活從此徹底改變:疾病、戰爭、課稅等災難接踵而至。哥倫布後來又發起了另外2次大規模「探險隊伍」,將武裝船隻駛向其他小島以及大陸,所到之處人口急遽減少,一部分是外來的疾病,當地人沒有抵抗力,或是很難抵抗;另一部分是無情濫殺,不論是女人、孩童或老人,各地村落的居民一個接著一個慘死刀劍之下,更被稱為世界上歷時最長的種族屠殺。海地的阿拉瓦克人曾試圖反抗,但在缺少戰爭經驗的情況下,起義馬上遭到撲滅,投降者也全被絞死或被燒死。當地人不願死於敵手,絕望之下,他們開始大規模自殺,就連嬰兒也不放過。據哥倫布登岸後的10年內,阿拉瓦克人已經在海地徹底絕跡。

 

  據保守估計,在哥倫布登岸後的50年內,因為疾病和非正常原因死亡的美洲居民,達到500萬之多,而當時所有的土著居民加起來都沒超過1000萬。

 

 

諷刺的是,至今美國仍將10月的第2個星期一訂為哥倫布日(Columbus Day),是政府公認的法定假日,這是當時的天主教會「哥倫布騎士團」以龐大的政治勢力威迫前美國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設立的,旨在歌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豐功偉績,間接獲得宣傳天主教的功效。但對印地安原住民來講,紀念這天就猶如傷口撒鹽一樣,這天是祖先受到外來民族暴力統治的起始點,是印地安民族受到連續400年不平等侵凌的開端。至今仍有諸多原住民會在此天走上大街訴諸不滿,這使美國政府逐步減少了哥倫布日的慶祝活動。

有些人認為這種訴求有做跟沒做一樣,歷史已經發生了,再也無法挽回,如果再去爭取這些已經無法彌補的事件,到底有甚麼用處呢?作者可以肯定的回答:是有用的。歷史既已經發生了悲劇,我們能做的事雖然有限,卻能撫慰受害者的冤魂,使一個長期遭受欺凌的民族冤屈得以伸張。

最後,我想以史學家Mira的名言作為結尾:「大航海是個偉大的時代,無庸置疑,但是,現代歷史上,普遍只聽見勝者笑,不見敗者哭——我們把這些失去太多的一群人,視為理所當然;他們的悲慘,映照著勝者的笑臉。」

 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5611

 

 

 

 

----------------------------------------------------------------------

 

 誰才是最早到達美洲新大陸的 ? ???

  

英國海軍退休軍官孟席斯出版了一本書叫《1421—中國發現了世界》,認為鄭和早於哥倫布和麥哲倫發現了美洲並完成了環球航行。而一張在上海古玩市場淘來的古地圖似乎驗證了他的說法,這張地圖的名字叫做《天下全輿總圖》,不僅繪製了亞洲、歐洲、非洲、澳洲,甚至還有南極洲和美洲。

 

 

 
 

這張地圖是一張繪製於乾隆年間的複製品,原圖乃是繪製於永樂十六年,即1418年的《天下諸番識貢圖》。

 

 

如果這張地圖是真的,那麼引起的影響無疑是顛覆性的。因為好望角是由葡萄牙航海探險家迪亞士於1488年發現,美洲是由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的,澳洲是由荷蘭人於17世紀發現,南極大陸由美國人和英國人於19世紀才發現的。而這張地圖的出現可能要改變了世界的歷史。

 

這張地圖表明,中國人不僅首先發現了好望角、美洲、澳洲甚至南極洲,而且也明確知道地球是球形,並且掌握了投影製圖方法——這種方法以前公認由16世紀末的歐洲傳教士傳入中國。

 

孟席斯所有的猜想起緣於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另一張航海地圖。「這張地圖繪製於1424年,上面有威尼斯製圖學家祖阿尼•匹茲加諾(Zuane Pizzigano)的簽名。地圖描繪了歐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奇特的是除了畫出大陸,地圖上還畫了處於西大西洋深處的四個島嶼,標出的名稱分別是SatanazesAntiliaSayaYmana

 

孟席斯稱,這份地圖的年代是無可懷疑的。他認為,這暗示了在哥倫布到達加勒比海前大約70年有人精確地考察過了這些島嶼。

 

除了匹茲加諾地圖外,孟席斯還發現,1459年的法莫拉地圖上已經明確地標出了好望角,澳洲出現在1452年讓•羅茨繪製的海圖上。「當哥倫布從歐洲出發,尋找傳說中『遍地黃金』的東方時,他在出發前就已經看過標有美洲大陸的地圖。他知道他能夠『發現』新大陸。

 

在古代的地圖上,孟席斯的發現越來越多。「我驚奇地發現,在歐洲人發現之前100年,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和安第斯山脈就已經被標識在地圖上了;在歐洲人到達那兒之前大約400年,南極洲就已經準確地畫在地圖上了;另一幅海圖標識了非洲東海岸地區,而且還非常準確地標著經度,此後3個世紀歐洲人尚不能完全掌握這樣的技術;還有一幅地圖標明了澳大利亞,早於庫克船長的發現有300年;另外一些海圖標明了加勒比海、格陵蘭島、北極、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岸線。遠在歐洲人到達之前,這些地方就以驚人的準確度繪在海圖上了。」

 

   

「這些雞不是歐洲人帶去美洲的,因為第一批歐洲人在抵達新大陸的時候發現了它們。」麥哲倫也曾經記述他在美洲得到了很多雞,「用一個魚鉤或一把小刀就換了當地人6隻雞,甚至擔心當地人是在騙我。」這些雞與歐洲雞明顯不同。在一本出版於1430年的中國書籍《異域圖志》上,記載了一些中國人在他們的航行中見到的一些奇怪的動物。比如印度的大象、非洲長頸鹿,以及美洲的豹子。比如有一種長著狗頭的動物與在皮里•雷斯圖上畫著的大樹獺很相似,並有文字說明,說他們是在從中國往西航行了兩年才發現這種動物的。大樹獺是南美洲獨一無二的動物,在300年前滅絕。

 

玉米也被認為是鄭和發現美洲的一個證據。「原產於美洲的玉米,在鄭和航海之前一直不為中國所知。中國的記載說,鄭和將軍帶回了一些『有著特別大穗的穀物』。中國人習慣於吃一種穗的大小和大麥相似的稻米。這種有著『特別大』穗的穀物只能是玉米。

 

葡萄牙人在印尼、菲律賓和中國都發現了玉米,在菲律賓西南的海底發現的一艘建於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的平底船上,還發現了一種南美洲特有的用來磨玉米的工具。」

   

 


 

 ###  誰才是最早到達美洲新大陸的 ? ???  是印第安人嗎 ?

地圖是誰畫的 ?  畫地圖的人 ? 他一定是更早去美洲 ?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報導,1929年,土耳其伊斯坦堡國家博物館館長哈利爾·艾德赫姆在整理托普卡利蘇丹老皇宮的拜占庭皇家圖書時,意外地在一排落滿塵土的書架上發現一張由皮里將軍繪製的地圖。繪製時間是1513年。

 

   這張地圖發現後立即在科學界引起了轟動。一直到現在人們都還琢磨不透,將軍怎麼能如此精確地畫出當時還無人知道有其存在的地理目標。這張地圖不但準確地畫著大西洋兩岸的輪廓,而且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理位置也準確無誤。更令人驚嘆不已的是,這張地圖上竟然十分清楚地畫出了整個南極洲的輪廓,甚至標出了美洲和南極洲之間一萬年前就已消失的地峽。

據東森新聞報導,英國科學家最近利用雷達穿透南極厚厚冰層,繪製出南極真正地形的地圖,發現南極除了厚厚冰層外,其實有一座與歐洲阿爾卑山規模相當的山脈,只是人類早在16世紀初就已經有了南極地圖,當時根本沒有GPS等高科技,地圖怎麼來的,引起科學家高度好奇。

對許多人來說,南極景觀只能透過電視鏡頭乾過癮,但是去過的人也只能看到南極那厚厚的冰層。除了夏天企鵝棲息地,可以看見部份地形之外,南極冰層下方的地形,如今終於讓世人看見它的真面目。

 

高精度數據揭示在南極西部地區存在一個巨大的凹陷溝槽區域

這就是科學家耗時數十年,透過飛機、衛星所繪製出的南極地形圖,發現南極居然有一座跟阿爾卑斯山規模相當的山脈,而且被埋在冰層下方1000多公尺處,而南極的凹陷溝槽居然比海平面來得低,透過這地圖將有助科學家研究冰川融化流向以及暖化程度。

 

只是看看西元1513年由「皮瑞‧雷斯」所畫的世界地圖中,南極地形與最新地圖相去不遠,只是南極要到西元1818年才被發現,除非「皮瑞‧雷斯」能回到未來,他的南極地圖從何而來?

根據他的說法,他是彙總古代航海家的地圖,可是南極在六千年前就已經完全冰封,加上當時根本沒有GPS等精密導航儀器,要畫出南極「光禿禿」地圖根本不可能,成了科學、史學證據外令專家感到好奇的不解謎團。

神秘的古代地圖

十八世紀初葉,土耳其海軍司令皮瑞.雷斯(Admiral Piri Reis)收藏的一批古代地圖,在托卡比宮(Topkapi palace)發現。保存在柏林市立圖書館中的兩卷地圖集,其中包括正確的地中海及死海地區的地形,也是從雷斯的古代地圖上複製的。

 

這張圖中顯示的焦點是非洲西海岸、南美洲東海岸和南極洲北海岸。

地圖上顯示的是穆德後地不被冰封的海岸,這是一個難解的大謎團,因為根據地質資料,這個地區能在“無冰”狀態中被勘探、繪圖的最晚日期,是公元前4000年。據我們所知,歷史上並沒有一個文明,在公元前13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間,具有探測這段海岸線的能力。 換言之,這幅繪制於1513年的地圖,其中所包含的真正謎團,倒不是它把直到1818年才被發現的南極洲大陸涵蓋進去。令人驚訝的是,它呈現的竟然是尚未被冰封的南極洲海岸,而早在6000年前,這種無冰狀態就已經結束,從此,整個南極洲被覆蓋在堅厚的冰層下,到現在仍不見天日...............

這批地圖後來被美國海軍水道局的繪圖員瓦特斯先生取得作初步檢驗,他透過專業的程序,將平面的地圖轉化為地球儀上真實的位置,結果發現這些地圖竟然十分正確,不但標示出地中海及死海區域的地形,就連南、北美洲的海岸線,甚至南極的輪廓,也都絲毫不差的被描繪在雷斯的地圖中,事實上,它不僅標明大陸的海岸線,甚至連內陸的山脈、崗巒、島嶼、河流與高原等地形,也都非常正確的標示在圖上。

到了1957年,也就是所謂的「地球物理年」,這批地圖又轉到了魏斯頓天文台長林及漢手中,他曾擔任過美國海軍繪圖員,在經過細心地檢驗後,林及漢不得不公開宣示,這批地圖可說是出乎異常的精確──甚至以今天極難勘察到的地區也是如此,而且更令人驚奇,甚至是感到發毛的是「南極地區的山脈」,這些南極山脈,數百年來一直被深厚的冰雪封蓋著,根本就看不到,我們直到1952年才在借助回聲儀的探測下,逐步繪製而成,但在雷斯的古代地圖上,卻已端端正正的描繪出來,這「真是太神奇了」!

 

這張十六世紀所描繪的地圖台灣根本還是斷成三截,菲律賓、日本跟中國大陸的沿岸也都是破碎不堪,因為很多地方都沒有被準確地探勘過,你叫這些畫地圖的人怎麼畫,他當然只好憑想像去連接那些探測的空白,這是道道地地的「想像圖」,而皮瑞.雷斯地圖則是根據原圖的「複製圖」。

這驚人的發現,引起更多人投入來探究其真象,結果發現將雷斯的地圖,與經由人造衛星所攝的最近地球照片來比對,可看出這批古圖,當初一定是從非常高的地方,高到接近於地球軌道的範圍內,俯瞰所攝而得的,由於地球是球面形的,距離鏡頭正下方的中心點越遠,就會越向四周傾斜彎曲而變形,因此這批地圖,應該是從一架高空飛行,甚至是地球軌道內運行的太空船上攝影繪製而成。

這位海軍司令所擁有的地圖,還不是最早最原始的資料,而是一而再的複製品,這批發現的地圖,雖是十八世紀的產物,最早是誰繪製而成的,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得知真象,但我們能夠肯定的是,他們一定懂得攝影,也一定能夠飛行──在太空中。

 



愛因斯坦:南極可能存在史前文明。

愛因斯坦和不少的科學家堅信,如今冰天雪地毫無生機的南極曾經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愛因斯坦認為,一萬多年前,北極不在北極點上,而在今天的加拿大北海岸附近;南極也不在南極點上,而位於溫帶地區。那個時候,溫度氣候均適宜的南極大陸也許曾孕育了一種高度發達的古文明。然而好景不常,因為地殼發生了逆時針大移動,北極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南極漂移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極點,氣候突然異常寒冷,大陸被冰雪覆蓋,南極文明也就隨之消失了。非常有意思的是,遠非只有愛因斯坦一人持這種觀點,與他持類似觀點–––人類文明可能源於遠古南極的科學家不在少數。

 

  ● 並非聳聞:古地圖驚曝南極冰下秘密。 

 

 ◆   愛因斯坦和其他科學家持這種觀點並非聳人聽聞或者憑空猜測,而是有相當的證據。

1532年,奧倫提烏斯•費納烏斯根據史料繪製的世界地圖又繪製了一張地圖,並在地圖上注明了南極上的各個河床。1949年,海軍上將貝爾達率領探險隊到達南極羅斯海,結果發現費納烏斯在地圖上標明的河床與實地景象十分相近並一一對應。在這些河床裡,有很多由河流帶到南極並沉積下來的中緯度細粒岩石以及其他沉積物。

後來,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對這些沉積物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它們已有6000多年了。也就是說,在6000年前,南極曾處於冰川前期很溫暖的時候,百川 奔流,草木蔥蘢,充滿了生機。費納烏斯地圖顯然也證實了一個驚人聽聞的觀點:在冰雪完全覆蓋之前,南極洲曾被人類探訪甚至定居過。若真是如此,那麼最初繪製南極洲地圖的人,就應該是生活在極為遠古時代的南極人。 

 

  還有不少學者猜測:或許在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國文明以前,地球上真的存在過一個超越地球上任何一種文明程度的遠古現代文明,而這幅神秘古地圖就出自他們之手,毋庸置疑,當時,南極洲還沒被冰川覆蓋。事情真相究竟如何?答案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神秘古地圖而揭曉。

 ● 三種猜測:南極史前文明消失之謎。 

 

  ◆  據此,我們是否可以設想,在一萬多年前,南極大陸處於溫帶。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高度發達的文明,甚至可比18世紀的科學水準。那裡的人們掌握著先進的航海技術和天文知識,他們率領著船隊,穿梭於大洋大陸之間。他們把自己的文明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給蠻荒落後的大陸帶去智慧和奇跡,也成為彼此文化間交流和聯繫的橋樑。

但是,這個文明怎麼會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不留一點兒痕跡的呢?

據此科學家們提出三種猜測:第一,可能是地殼突然發生變動,引發了一場巨大的災難,洪水淹沒了整個世界,也淹沒了曾經傳播文明的王國和人民。

另外,有些科學家認為,南極史前文明並沒有完全消失,可能因為地球氣候發生變化,南極大陸逐漸被冰雪覆蓋,曾經的史前文明被厚厚的冰層永遠埋葬。

第三種可能就是這種文明仍然存在,他們可能將自己的先進知識傳播給了埃及人或者其他族人。




地圖中有 獨角獸





 

 

獨角獸一定是以馬為原型嗎?《山海經》的記載告訴我們:獨角獸不僅可以是馬,還可以使虎豹豺狼,甚至豬牛狗兔。

在《山海經》的《西山經》中記載了這樣一隻獨角的豹子:

章峨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這隻名為猙的上古神獸,生活在章峨之山,形狀像是豹子,身體是紅色的,有五條尾巴,和一隻犄角,發出的聲音像是撞擊的石頭一樣。

猙獸霸氣側漏的外形,無形之中提高了它的地位。在現代的玄幻小說中,它被描述成逐天下、服四獸的上古蠻荒之神獸,地位可見一斑。

獨角獸不僅可以是豹子,還可以是牛,比如《山海經》中記載的兕。

 

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這段記載的意思是說,兕在帝舜葬地的東面,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狀像一般的水牛,通身青黑色,長著一隻角。

在古籍里,形容地方險惡,一般會提到「其上多犀兕虎熊之類」,由此可見,兕雖然像牛,但是兇猛的本性卻不亞於虎豹熊羆。

《山海經》中的兕,就是《西遊記》中太上老君的坐騎獨角兕大王。有人認為《山海經》中的兕是指犀牛,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山海經》中有專門對犀牛的記載,如果兕就是犀牛,在同一本書中怎麼會出現兩個名字呢?

當然,獨角獸最普遍的形象還是以馬為原型,比如《山海經》中記載的矔疏和駁。

矔疏

矔疏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

又北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矔疏,可以辟火。

矔疏咋帶山上出沒,形狀如馬,長了一隻角,角上還有花紋,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辟火。這裡需要注意的是:

矔疏的「矔」應寫作䑏疏,和「歡」同音。

另外出現在中曲山上的駁也是以馬為原型的獨角神獸。在《山海經》的《西山經》中:

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駁形狀如馬,白色的身體上長了一條黑尾巴,聲音像是擊鼓,虎豹都是它的盤中餐。飼養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戰爭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