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9 23:29:55月光哈小貓

閉月用符




信 解 行 證








閉ㄅㄧˋ
關上、合上。
如:「閉門」、「閉目」。
《禮記•禮運》:「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阻塞不通。
如:「閉氣」、「閉塞」。
《易經•坤卦•文言曰》:「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
停止、終結。
如:「閉會」、「閉市」、「閉幕」。
禁止、斷絕。
《左傳•僖公十五年》:「晉飢,秦輸之粟;秦飢,晉閉之糴。」
《史記•卷二四•樂書》:「樂者,所以像德也;禮者,所以閉淫也。」
姓。如明代有閉魯。
閉《康熙字典》
【戌集上】【門】閉•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3
【唐韻】博計切【集韻】【韻會】必計切【正韻】必弊切,音嬖。【說文】闔門也。從門才,才所以歫門也。會意,亦像形。俗從下,非。【禮•月令】修鍵閉。【註】鍵,牡。閉,牝也。【疏】何氏曰:鍵是門扇,後樹兩木,穿上端爲孔,閉者將扃關門,以內孔中。【左傳•桓五年】閉蟄而烝。【註】建亥之月,昆蟲閉戸。【釋文】必計反。
又【左傳•桓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註】閉立秋立冬。
又【廣韻】掩也。【書•大誥】予不敢閉於天降威用。【傳】言我不敢閉絕天所下威用而不行。【史記•樂書】禮者,所以閉淫也。
又【淮南子•道應訓】劉氏奪之,若轉閉錘。【註】閉錘,格也。
又【博雅】閉閉,盛也。
又【玉篇】塞也。【易•坤卦】天地閉。【疏】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
又藏也。【淮南子•天文訓】萬物閉藏。
又【詩•秦風】竹閉緄縢。【傳】閉,紲也。【正字通】弓檠也。
又服式也。【釋名】反閉襦之小者也,卻向著之,領反於背後,閉其襟也。
又【廣韻】方結切【集韻】【韻會】必結切【正韻】必列切,音。義同。
閉《說文解字》
【卷十二】【門】
『說文解字』
闔門也。從門;才,所以歫門也。博計切
『說文解字注』
(閉) 門也。下曰。閉也。與此爲轉注。又閟下曰。閉門也。按左傳高其閈閣。疑閈乃閉字之誤。從門。句。才所㠯歫門也。從門而又像撐歫門之形。非才字也。博計切。十五部。玉裁按才不成字。雲所以歫門。依許全書之例。當雲才象所以歫門之形乃合。而無象形之雲、則當是合二字會意。攷王逸少書黃庭經三用?字。卽今?也。而中從午。葢許書本作從門午。午所以歫門。舂字下曰。午、杵省也。然則此午亦是杵省。歫門用直木如杵然。轉寫失眞。乃昧其本始矣。
--------------------------------------------------------------------------------
嘴《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嘴•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2
【集韻】祖委切,音㭰。本作觜。與同。詳字註。
--------------------------------------------------------------------------------
㭰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嘴”字頭,請參考“㭰”字:)
【卷二】【此】
『說文解字』
識也。從此朿聲。一曰藏也。遵誄切文三
『說文解字注』
(㭰) 識也。從此。朿聲。遵誄切。古音在十六部。一曰藏也。藏、今字也。古作臧。廣雅。石鍼謂之?。與識訓相近。又?、韏也。與藏訓相近。韏同舒卷之卷。
--------------------------------------------------------------------------------
識ㄕˋ shì  
見解、見聞。
如:「見識」、「遠識」、「才識」、「膽識」。
事物的道理。
如:「知識」、「常識」。
思想、內在思維。
如:「意識」。
《南史•卷四•齊武帝本紀》:「我識滅後,身上著夏衣、畫天衣。」
知己、朋友。
《梁書•卷九•王茂傳》:「茂年數歲,為大父深所異,常謂親識曰:『此吾家之千里駒。』」
唐•劉禹錫〈元日感懷〉詩:「異鄉無舊識,車馬到門稀。」
知道、了解。
如:「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剛才。
《左傳•成公十六年》:「識見不穀而趨,無乃傷乎?」
通「適」。
識ㄓˋ zhì  
記憶、記住。
《論語•述而》:「默而識之。」
《文選•宋玉•神女賦》:「寐而夢之•寤不自識。」
通「志」。
標記、記號。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訖無文號旌旗表識,咸怪異之。」
通「幟」。
識《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識•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2
〔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
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採識。識,草也。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像陽,中陷而凹曰識,以像隂。
又【韻會】通作志。【週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採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
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義同。
又【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葉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葉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集韻】或書作。
識《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常也。一曰知也。從言戠聲。賞職切
『說文解字注』
(識) 常也。常當爲意。字之誤也。草書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寫書。迨草變眞。譌誤往往如此。意者、志也。志者、心所之也。意與志、志與識古皆通用。心之所存謂之意。所謂知識者此也。大學。誠其意。卽實其識也。一曰知也。矢部曰。知、識䛐也。按凡知識、記識、標識、今人分入去二聲。古無入去分別。三者實一義也。從言。戠聲。賞職切。一部。
--------------------------------------------------------------------------------
靈ㄌㄧㄥˊ líng  
事神的女巫。
《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漢•王逸•注:「靈,謂巫也。」
鬼神。
《詩經•商頌•殷武》:「赫赫厥聲,濯濯厥靈。」
唐•孔穎達•正義:「其見尊敬如神靈也。」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二》:「此山靈招我,不可失也。」
魂魄。
如:「靈魂」。
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歸賦〉:「願歸靈於上國,雖坎軻而不惜身。」
清•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人的精神。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採》:「若乃綜述性靈,敷寫器象。」
最精明能幹者。
《書經•泰誓上》:「惟人,萬物之靈。」
靈柩的簡稱。
如:「停靈」、「守靈」。
《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那口靈就拱在堂屋正中,姑娘跪在靈右,候著還禮。」
姓。如戰國時晉國有靈輒。
明曉事理。
《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保佑。
《國語•吳語》:「孤豈敢自多,先王之鐘鼓,寔式靈之。」
神妙、奇異。
《文選•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應驗。
《老殘遊記•第四回》:「你老不信,試試我的話,看靈不靈?」
機敏、不呆滯。
如:「機靈」、「心靈手巧」。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三》:「無霓裳而骨節皆靈,掩鮫綃而豐神獨迥。」
美好、善。
《文選•潘岳•閒居賦》:「竹木蓊藹,靈果參差。」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靈跡勝概,靡不周覽。」
--------------------------------------------------------------------------------
靈《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靈•康熙筆畫:24 •部外筆畫:16
〔古文〕霛【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鈴。【玉篇】神靈也。【大戴禮】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書•泰誓】惟人萬物之靈。【傳】靈,神也。【詩•大雅】以赫厥靈。
又【大雅•靈臺傳】神之精明者稱靈。
又【詩•鄘風】靈雨旣零。【箋】靈,善也。
又【廣韻】福也。
又【廣韻】巫也。【楚辭•九歌】思靈保兮賢姱。
又靈氛,古之善佔者。【屈原•離騷】欲從靈氛之吉佔兮。
又【週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註】靈鼓,六面鼓也。
又【禮•檀弓】塗車芻靈。【註】芻靈,束茅爲人。
又【左傳•定九年】載蔥靈。【註】蔥靈,輺車名。
又【楚辭•天問】曜靈安臧。【註】曜靈,日也。
又【揚雄•羽獵賦】上獵三靈之旒。【註】如淳曰:三靈,日月星垂象之應也。
又【廣韻】寵也。
又【禮•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爾雅•釋魚】二曰靈龜。【註】卽今觜蠵龜。一名靈蠵,能鳴。【史記•龜筴傳】下有伏靈,上有兔絲。
又【諡法】亂而不損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
又州名。【史記•匈奴傳】丁靈。【註】魏略云:丁靈,在康居北。【後漢•西羌傳】擊零昌於靈州。【韻會】魏武置靈州,取靈武縣名。
又姓。【廣韻】風俗通雲:齊靈公之後。或云宋公子靈圉龜之後。
又葉靈年切,音連。【道藏歌】冥化自有數,我眞法自然。妙曲發空洞,宮商結仙靈。【說文】本作。
--------------------------------------------------------------------------------
臧《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𡒥”字頭,請參考“臧”字。)
【未集下】【臣】臧•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8
【唐韻】則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茲卽切,音贓。【爾雅•釋詁】臧,善也。【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詩•衞風】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傳】臧,善也。
又【廣韻】厚也。
又【揚子•方言】荊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又姓。【姓苑】出東筦魯孝公子臧僖伯之後。
又與贜通。吏受賕也。【前漢•尹賞傳】貪污坐臧。
又【集韻】昨郞切。與藏同。【管子•侈靡篇】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前漢•食貨志】輕微易臧。
又【韻會】【正韻】才浪切。與庫藏之藏同。【前漢•食貨志】出禦府之臧以贍之。
又與臟同。【前漢•王吉傳】吸新吐故,以練五臧。
又【藝文志】有客疾五臧狂顚病方。
又臧善之臧,亦葉音臟。【詩•小雅】未見君子,憂心柄柄。旣見君子,庶幾有臧。怲音謗。
--------------------------------------------------------------------------------
臧《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𡒥”字頭,請參考“臧”字:)
【卷三】【臣】
『說文解字』
善也。從臣戕聲。,籒文。則郎切文三重一
『說文解字注』
(臧) 善也。釋詁、毛傳同。按子郞才郞二反。本無二字。凡物善者必隱於內也。以從艸之藏爲臧匿字始於漢末。改易經典。不可從也。又贓私字。古亦用臧。從臣。戕聲。則郞切。十部。
( ) 籒文。按宋本及集韻、類篇皆從二。今本下從土非。
--------------------------------------------------------------------------------
臟《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臟•康熙筆畫:24 •部外筆畫:18
【集韻】才浪切,音藏。腑也。【正字通】五臟也。【字彙】臟者,藏也。精藏於腎,神藏於心,魂獲於肺,志藏於脾。【抱朴子•至理卷】破積聚於腑臟。
又【正字通】亦作倉。【通雅】五倉,卽五藏也。
又或作臧。【前漢•藝文志】五臧六府。◎按臧、藏、臟一字。後人加艸,又加肉。
臧《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臟”字頭,請參考“臧”字:)
【卷三】【臣】
『說文解字』
善也。從臣戕聲。,籒文。則郎切文三重一
『說文解字注』
(臧) 善也。釋詁、毛傳同。按子郞才郞二反。本無二字。凡物善者必隱於內也。以從艸之藏爲臧匿字始於漢末。改易經典。不可從也。又贓私字。古亦用臧。從臣。戕聲。則郞切。十部。
( ) 籒文。按宋本及集韻、類篇皆從二。今本下從土非。
--------------------------------------------------------------------------------
◎ 易 yì 
〈動〉
(1) (象形。本義:蜥易)
(2)換,交換[exchange]
寒暑易節。—— 《列子•湯問》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戰國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楚人圍宋,易子而食。—— 《左傳•哀公八年》
移風易俗。—— 李斯《諫逐客書》
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 明 • 劉基《鬱離子•千里馬篇》
(3)又如:易筋經(講武術的書,託名南朝梁代達摩和尚所作);易簀(換竹蓆。比喻行將死亡);易貨(交換貨物);易地(互換所處的地位;交換土地);易身(換位)
(4)改變,更改[change]
獄詞無易。—— 清 • 方苞《獄中雜記》
(5)又如:易字(改換名字);易簀(更換竹蓆);易轍(改變行車道路);易心(改變心志;改變想法);易初(改變初衷);易革(改革,變革);易節(改變氣節操守)
(6)替代[replace]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 《易•繫辭下》
北都政變,以暴易暴者數矣!—— 章炳麟《致段祺瑞書》
(7)又如:易代(更換朝代)
(8)蔓延;傳播[spread]
絕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 《東觀漢記》
(9)又如:易種(蔓延其種)
(10)治,整治[renovate;dredge]
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孟子》
(11)輕視。含有“不以為意”的意思[make light of;despise]
易慢之心入之矣。—— 《禮記•樂記》。注: “易,輕易也。”
是於聖人也,胥易技兿。—— 《莊子•應帝王》。釋文引崔注: “易,相輕易也。”
易者使傾。—— 《易•繫辭下》。注; “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 《漢書•王嘉傳》
寄偽兒啼,恐栗,為兒狀。賊易之,對飲酒,醉。—— 唐 • 柳宗元《童區寄傳》
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 《韓非子•五蠹》
詞性變化
◎ 易 yì 
〈形〉
(1)容易。與“難”相對[easy]
貴貨而易土。—— 《國語•晉語七》
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禮記•樂記》
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 唐 • 岑參《秋夜宿仙遊寺南》
事有難易。—— 清 •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學有難易。
(2)又如:易與(容易對付);易可(容易);易人(可以輕易對付的人);易易(極容易);易如反掌
(3)簡易,簡省[simple and easy]
欒範易行以誘之。—— 《左傳》
(4)平坦[level]
羈堅轡,附易路。—— 《文選•枚乘•七發》
(5)又如:易野(平坦的原野);易道(平路);易地(平地)
(6)平易[unassuming]。如:易直(平易正直)
(7)和藹[amiable]。如:易恬(和悅恬淡);易中(和悅其心)
◎ 易 yì 
〈名〉
(1)古代指陰陽變代消長的現象[change]
王者乘時,聖人乘易。—— 《管子》
(2)古代卜筮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合稱三易[divination book]
(3) 《周易》的簡稱[the Book of Changes]
《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朱熹《周易本義序》
本之易。—— 唐 • 柳宗元《柳河東集》
(4)又如: 《易》之八像( 《易經》中用八種符號(八卦)代表八種自然界中的現象)
(5)古代占卜官名[divination officer]
昔者聖人建陰陽天土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 《禮記》
(6)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禍福[divination image]
卜易、談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 《儒林外史》
(7)彈奏弦樂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撥動琴弦[one of ingering]
(8)通“埸”。邊界[border]
觀國之治亂臧否,至於疆易而端已見矣。—— 《荀子•富國》
六五,喪羊於易,無悔。—— 《易•大壯》
殖於疆易。—— 《漢書•食貨誌上》
吾易久遠。—— 《漢書•禮樂志》
(9)州名[Yi prefecture]。治所在今河北省易縣
(10)易水的簡稱[Yi River]。在現在河北省西部,發源於易縣,在定興縣匯入南拒馬河
秦兵旦暮渡易水。—— 《戰國策•燕策》
易,出代州,經保定之易州、安州至高陽,下與曹、徐、滋、沙諸河合。—— 明 • 徐向志《讀書札記》
--------------------------------------------------------------------------------
易國語辭典
易ㄧˋ yì  
簡單、不困難。
如:「容易」、「得來不易」。
平和、和藹。
如:「平易近人」。
《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交換。
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
《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改變。
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
《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輕視、輕慢。
《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薦居,貴貨易土。」
《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治理。
《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易經》的簡稱。
《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易《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易•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隂陽也。【易•繫辭】《易》者,像也。【疏】《易》卦者,爲萬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謂易。【註】隂陽轉易,以成化生。【疏】隂陽變轉。【週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註】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佔者也。【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朱子•周易本義】《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又【易•乾卦】不易乎世。【註】不爲世所移易也。
又【易•繫辭】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公羊傳•宣十二年】交易爲言。【註】交易,猶往來也。
又【書•堯典】平在朔易。【傳】謂歲改易。
又【禮•祭義】易抱龜南面。【疏】佔易之官也。
又【史記•項羽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裡。【註】正義曰:開張易舊處。
又姓。【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
又水名。【水經】易水出涿郡故安縣閻鄕西山。
又州名。【廣韻】趙分晉得中山,秦爲上谷郡,漢置涿郡,隋爲易州,因水名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以豉切【正韻】以智切,音異。【易•繫辭】乾以易知。【疏】《易》謂《易略》。
又【易•繫辭】辭有險易。【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疏】易,說易也。
又【禮•檀弓】易墓非古也。【註】易謂芟治草木。【孟子】易其田疇。【註】易,治也。
又【禮•祭義】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又【公羊傳•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註】易怠,猶輕惰也。
又【公羊傳•宣六年】是子之易也。【註】易,猶省也。
又【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何晏註】和易也。【朱傳】易,治也。
又【爾雅•釋詁】平、均、夷、弟,易也。【註】皆謂易直。【疏】易者,不難也。
又【莊子•刻意篇】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
又【史記•禮書】能慮勿易。【註】易,謂輕易也。
又【韻補】葉餘支切。【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易《說文解字》
【卷九】【易】
『說文解字』
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陰陽也。一曰從勿。凡易之屬皆從易。羊益切文一
『說文解字注』
(易) 蜥易、蝘蜓、守宮也。蟲部蜥下曰。蜥易也。蝘下曰。在壁曰蝘蜓。在艸曰蜥易。釋魚曰。榮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宮也。郭雲。轉相解。博異語、別四名也。方言曰。守宮、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蠦。或謂之蜥蜴。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東齊海岱謂之螔?。北燕謂之祝蜒。桂林之中守宮大者而能鳴。謂之蛤解。按許舉其三者、略也。易本蜥易。語言假借而難易之義出焉。鄭氏贊易曰。易之爲名也。一言而函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按易彖二字皆古以語言假借立名。如像卽像似之像也。故許先言本義。而後引祕書說。雲祕書者、明其未必然也。象形。上象首、下象四足。尾甚微、故不像。羊益切。十六部。古無去入之分。亦以豉切。今俗書蜥易字多作蜴。非也。按方言。蜥易、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郭雲。蜴音析。是可證蜴卽蜥字。非羊益切。小雅。胡爲虺蜴。毛傳曰。蜴、螈也。釋文。蜴星歴反。字又作蜥。說文引詩正作蜥。毛語正與方言合。方言。易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謂在澤中者也。螈卽蟲部之蚖字。蛇醫也。陸璣雲。蜴一名蠑螈。水蜴也。或謂之蛇醫。如蜥易。然則蜥易者統名。倒言易蜥及單言蜥者、別其在澤中者言也。祕書說曰。日月爲易。祕書謂緯書。目部亦云。祕書瞋從戌。按參同契曰。日月爲易。剛柔相當。陸氏德明引虞翻注參同契雲。字從日下月。象侌昜也。謂上從日象陽。下從月象陰。緯書說字多言形而非其義。此雖近理。要非六書之本。然下體亦非月也。一曰從勿。又一說從旗勿之勿。皆字形之別說也。凡易之屬皆從易。
--------------------------------------------------------------------------------
◎ 空 kǒng 
〈名〉
(1) (形聲。從穴,工聲。本義:孔,窟窿)
(2)同本義。通“孔” [hole;cave]
然騫鑿空。—— 《漢書•張騫傳》
衣又穿空。—— 《漢書•鮑宣傳》
空以穴其城。—— 《漢書•李廣利傳》
空,猶穿也。—— 《漢書•溝洫志》注
司空主土。不言上,言空者,空尚主之,何況於實,以微見箸。—— 《白虎通•封公侯》
空石之中有人焉。—— 《荀子•解蔽》。注: “石穴也。”
空穴之中,足以適情。—— 《淮南子•原道》。注: “崖穴也。”
舜穿井為匿空旁出。—— 《史記•五帝本紀》
(3)又如:空石(山洞;岩洞);空穴(岩洞);空洞(孔穴;地道);空窾(洞穴)
(4)口,嘴巴[mouth]
利出一空者,其國無敵;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 《韓非子》
(5)另見kōng;kòng
基本詞義
◎ 空 kòng 
〈動〉
(1)使之困窮[impoverish]
不宜空我師。—— 《詩•小雅•節南山》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孟子》
(2)又如:空乏(困窮;貧窮);空竭(窮困;貧乏);空匱(空乏;財用不足)
(3)〈方〉∶缺少;虧欠[blank]。如:空格(指文中缺字的空白處);空圍(空白的方框形符號。表示缺字)
(4)騰讓出來[leave empty;leave blank]
同時,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坐位來了。—— 魯迅《徬徨•離婚》
(5)又如:他由於辭職從而把他在國會的席位空了出來
詞性變化
◎ 空 kòng 
〈名〉
(1)閒暇,閒功夫,沒被佔用的時間[free time;spare time]
那裡有個坐著的空兒。—— 《紅樓夢》
(2)又如:有空到我這裡來;空當(空隙;空子);空兒(閒功夫)
(3)空子,可乘之機[chance]。如:空便(機會;方便的機會)
(4)空地,可佔用的空處[empty space; room]。如:空位(未佔用的座位);空園(荒園;閒棄的庭院);空廢(荒廢)
--------------------------------------------------------------------------------
空ㄎㄨㄥ kōng  
沒有東西的。
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不切實際的。
如:「空言」、「空論」。
《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
廣闊、高曠。
如:「海闊天空」。
《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漢•毛亨•傳:「空,大也。」
徒然、白白的。
如:「空想」、「空歡喜一場」。
唐•王勃〈滕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
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只、僅僅。
唐•李頎〈古從軍行〉:「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天、天際。
如:「高空」、「晴空」、「星空」、「領空」、「皓月當空」。
宋•蘇軾〈赤壁賦〉:「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虛無所有。
如:「撲空」、「買空」、「賣空」。
唐•白居易〈廬山草堂記〉:「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的現像都有各自的因緣,並無實體的概念。
如:「空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ㄎㄨㄥˋ kòng  
閒暇時間。
如:「撥空」、「沒空」、「抽空」。
間隙、可乘之機。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不想皇帝親幸,問出端的,要將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
《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這裡婆子捉個空,招著陳大郎一溜溜進門來。」
騰出。
如:「文章開頭須空兩格。」、「空出一點時間。」
缺乏、短少。
如:「虧空」。
唐•白居易〈春憶二林寺舊遊因寄朗滿晦三上人〉詩:「最慚僧社題橋處,十八人名空一人。」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東西的。
如:「空地」、「機艙內空得很。」
空《康熙字典》
【午集下】【穴】空•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3
【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
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
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
又太空,天也。
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鬥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於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於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
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括地志】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曲阜縣南二十里女陵山。【魏土地記】代城東北九十里有空侯城。
又官名。【書•舜典】伯禹作司空。
又【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又拜名。【週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三曰空首。【疏】先以兩手拱地,乃頭至手,是爲空首也。
又樂器名。【風俗通】箜篌,一名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楚辭註】空桑,瑟名。
又獄名。【禮•記疏】囹圄,魏曰司空。
又姓。【廣韻】漢複姓有空桐空相二氏。
又【集韻】【韻會】苦動切【正韻】康董切,音孔。穴也,竅也,竉也。通作孔。【週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眡其鑽空。【史記•五帝紀】瞍使舜穿井,爲匿空旁出。【大宛傳】張騫鑿空。【註】西域本無道路,今鑿孔而通之也。【韓非子•喩世篇】空竅者,神明之戸牖也。【韻會小補】秦人呼土窟爲土空。
又【集韻】【韻會】【正韻】苦貢切,音控。窮也。【詩•小雅】不宜空我師。【註】不宜使小人困窮民也。
又缺也。【揚子•法言】酒誥之篇俄空焉。
又虛也。【論語】回也其庶乎,屢空。【註】空猶虛中也。
又葉枯江切。【徐幹•思室詩】良會無有期,中心摧且傷。不聊憂飧食,嗛嗛常饑空。
又葉枯良切。【詩•小雅】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空《說文解字》
【卷七】【穴】
『說文解字』
竅也。從穴工聲。苦紅切
『說文解字注』
(空) 竅也。今俗語所謂孔也。天地之閒亦一孔耳。古者司空主土。尙書大傳曰。城郭不繕。溝池不修。水泉不修。水爲民害。責於地公。司馬彪曰。司空公一人。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是則司空以治水土爲職。禹作司空。治水而後晉百揆也。治水者必通其瀆。故曰司空猶司孔也。從穴。工聲。形聲包會意也。苦紅切。九部。
--------------------------------------------------------------------------------
● 禪
shàn  ㄕㄢˋ
“禪”的繁體字。
祭祀天地山川。《說文解字》:“禪,祭天也。”《大戴禮記•保傅》:“是以封泰山而禪梁甫。”
帝王讓位或傳位給他姓。如:“禪位”。《莊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繼。”《史記•卷十九•惠景閒侯者年表》:“至孝惠時,唯獨長沙全,禪五世,以無嗣絕。 ”
其它字義
● 禪
chán  ㄔㄢˊ
禪那的簡稱。為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即靜思之意。如:“坐禪”、“禪定”。宋•蘇軾《沐浴啟聖僧舍與趙德麟邂逅詩》:“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穩如禪息息勻。”
佛法、佛理。《水滸傳•第四回》:“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經誦咒,辦道參禪。”
佛家的、帶機鋒的。如:“禪機”。唐•劉禹錫《澈上人集序》:“以文章接才子,以禪理說高人。”
英語 meditation, contemplation (dhyana); to level ground for altar; abdicate
德語 Dhyana, Zen (höherer Bewusstseinszustand der Meditation) (S),Meditation (S, Buddh),abdanken, zurücktreten (V)
法語 abdiquer,méditation (bouddhisme),contemplation,Zen,dhyana,dhyana
禪國語辭典
禪ㄔㄢˊ chán  
禪那的簡稱。為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即靜思之意。
如:「坐禪」、「禪定」。
宋•蘇軾〈沐浴啟聖僧捨與趙德麟邂逅〉詩:「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穩如禪息息勻。」
佛法、佛理。
《水滸傳•第四回》:「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經誦咒,辦道參禪。」
佛家的、帶機鋒的。
如:「禪機」。
唐•劉禹錫〈澈上人文集序〉:「以文章接才子,以禪理說高人。」
禪ㄕㄢˋ shàn  
祭祀天地山川。
《說文解字•示部》:「禪,祭天也。」
《大戴禮記•保傅》:「是以封泰山而禪梁甫。」
帝王讓位或傳位給他姓。
如:「禪位」。
《莊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繼。」
《史記•卷一九•惠景閒侯者年表》:「至孝惠時,唯獨長沙全,禪五世,以無嗣絕。 」
禪《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禪•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時戰切,音繕。封禪。【韻會】築土曰封,除地曰禪。古者天子巡守,至於四岳,則封泰山而祭天,禪小山而祭山川。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是也。齊桓公欲封泰山,管仲設辭拒之,謂非有符瑞,不可封禪。至秦始皇惑於神仙之說,欲禱祠以求長生,遂以封禪爲異典。項氏曰:除地爲墠,後改曰禪,神之矣。
又代也。禪讓,傳與也。【孟子】唐虞禪。一作嬗。【前漢•律歷志】堯嬗以天下。【師古往】嬗,古禪讓字也。
又通作擅。【荀子•正論篇】堯舜擅遜。【註】與禪同。
又作儃。【揚子•法言】允哲堯儃舜之重。【註】同禪。
又漢書禪多作䄠。詳䄠字註。
又【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靜也。浮圖家有禪說。【傳燈錄】禪有五,外道禪,凡夫禪,小乗禪,大乗禪,最上乗禪。【杜甫詩】虛空不離禪。
禪《說文解字》
【卷一】【示】
『說文解字』
祭天也。從示單聲。時戰切
『說文解字注』
(禪) 祭天也。從示。單聲。凡封土爲壇。除地爲墠。古封禪字葢衹作墠。項威曰。除地爲墠。後改墠曰禪。神之矣。服虔曰。封者、增天之高。歸功於天。禪者、廣土地。應劭亦云。封爲增高。禪爲祀地。惟張晏雲。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又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元鼎二年紀雲。望見泰一。修天文䄠。䄠卽古禪字。是可證禪亦祭天之名。但禪訓祭天。似當與祡爲伍。不當廁此。時戰切。十四部。
--------------------------------------------------------------------------------
● 解
jiě  ㄐㄧㄝˇ
剖開,分開:~剖。分~。瓦~。~體。
把束縛著、繫著的東西打開:~開。~甲歸田。~囊相助。
除去,除,廢除,停止:~放(a.使廣大人民群眾脫離壓迫;b.解除束縛而得到自由)。~除。~餓。~乏。~惑。~疑。~圍。~脫。~僱。~聘。~散。~毒。
溶化:溶~。~凍。
講明白,分析說明:~釋。~析。~說。勸~。~嘲。
懂,明白:理~。見~。
調和,處理:~決。和~。調(tiáo)~。排~。
高興,開心:~顏而笑。
排泄:~手。
代數方程中未知數的值。
演算方程式:~方程。
文體的一種,如韓愈《進學解》。
其它字義
● 解
jiè  ㄐㄧㄝˋ
發送。
押送財物或犯人:押~。起~。~差(chāi)。~回北京。
其它字義
● 解
xiè  ㄒㄧㄝˋ
古同“ 懈 ”,鬆弛,懈怠。
古同“ 邂 ”,邂逅。
舊時指雜技表演的各種技藝,特指騎在馬上表演的技藝:賣~的。跑馬賣~。
〔~湖〕湖名,在中國山西省。
◎ 解 jiě 
〈動〉
(1) (會意。從刀,從牛,從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開。本義:分解牛,後泛指剖開)
(2)同本義[dissect]
解,判也,從刀,判牛角。—— 《說文》
鹿角解。—— 《呂氏春秋•仲夏》
皆眾理解也。—— 《漢書•賈誼傳》
解牛之時。—— 《莊子•養生主》
所解數千。
磔然已解。
四肢解盡。—— 清 • 方苞《獄中雜記》
(3)又如:解腕(斷腕);解手刀(隨身攜帶的小佩刀。又稱解腕尖刀);解角(鋸取鹿角);解破(解剖)
(4)解體,離散[split;separate]
解,散也。—— 《廣雅》
恐天下解也。—— 《漢書》
(5)又如:土崩瓦解;解札(裘毛敗壞散落);解澤(散佈恩澤);解落(散落分離);解續(分合);解竄(離散逃竄);解結(潰散)
(6)分解,熔化[smelt]
冰皮始解。—— 明 • 袁宏道《滿井遊記》
急解令休止。—— 《聊齋誌異•促織》
(7)解除,解圍[remove]
解燕國之圍。—— 《戰國策•燕策》
顏太師以兵解。—— 清 • 全祖望《梅花嶺記》
(8)又如:解厄(解除厄難);解厭(解除飢餓;充飢。厭:通“饜”,飽);解祟(解除禍害);解療(除病);解穢(解除穢惡;除去穢氣);解齋(解除齋戒)
(9)解開[untie]
閉約而無解。—— 《荀子•非十二子》
解綱。—— 《儀禮•大射儀》
解帶為城。—— 《墨子•公輸》
解辮請職。—— 南朝梁 • 丘遲《與陳伯之書》
解鞍少駐初程。—— 宋 • 姜夔《揚州慢》
解其棕縛。—— 明 • 袁宏道《滿井遊記》
(10)又如:解纜;解扣兒;解衣服;解鈴繫鈴;解包裹;解綬(解去印綬,指辭去官職);解維(解纜,即下繫船的繩索;開船)
(11)解釋,說明[explain]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 唐 • 韓愈《師說》
解其惑也。
經吾婉解。—— 清 • 林覺民《與妻書》
(12)又如:解字(解說文字的結構和意義);解論(解說討論);解喻(說明比喻);解夢(解說夢兆);解義(解釋詞義或文義)
(13)曉悟;明白[understand;know]
終不解矣。—— 唐 • 韓愈《師說》
惑之不解。
(14)又如:解悟(領會,覺悟);令人不解;通俗易解;解豁(弄明白;解開);解拆(分解;排解);解會(領會,理解);解人(通達言語、文辭意趣的人)
(15)脫去;鬆開[take off; loosen]
解衣以活友。—— 馬中錫《中山狼傳》
解屨不敢當階。—— 《禮記•曲禮上》。疏: “脫也。”
(16)又如:解褐(解下平民所穿的布衣,換上官服);解冠(脫帽);解巾(脫去隱居時所繫的方巾,表示出去做官);解珥(脫去耳飾。古代婦女請罪的表示)
(17)打開,開放[open]
嚴城解扉。—— 《後漢書•耿純列傳》
(18)又如:解帆(開船);解菜(解素。開葷)
(19)排解,勸解,使和氣[mediate]。如:解仇(化解怨仇);解紛(解除紛爭、困境);解慰(勸解安慰);解狀(解詞。向官府報案後又申請取消此案的狀紙)
(20)解手,大小便[relieve oneself]。如:大解;小解;解利(下痢,患痢疾)
(21)緩解[relase]
太后之色少解。—— 《戰國策•趙策》
(22)助動詞。能,會,得[can;may]
苦雨終風也解晴。—— 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詞性變化
◎ 解 jiě 
〈名〉
(1)文體中的一種[slution]。如:揚雄的《解嘲》,韓癒的《進學解》
(2)代數方程中未知數的值[solution]。如:求解
(3)道家以為修道者死後魂魄脫離屍體而成仙,稱為“屍解” [dissection]
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 《史記》
(4)見解,見識[view]
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 《南史》
--------------------------------------------------------------------------------
國語辭典
脫ㄊㄨㄛ tuō  
取下、解下、除去。
如:「脫衣」、「脫鞋」、「脫水」、「脫脂」。
唐•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詩:「令兒快搔背,脫我頭上簪。」
掉落。
如:「脫皮」、「脫髮」。
《文選•謝莊•月賦》:「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離開、避開。
如:「脫節」、「脫軌」、「擺脫」、「逃脫」。
《抱朴子•外篇•用刑》:「猶長劍不可倒捉,巨魚不可脫淵也。」
《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桓子詐而得脫。」
漏掉、缺漏。
如:「脫漏」。
《漢書•卷三○•藝文志》:「書缺簡脫,禮壞樂崩。」
變賣或推銷東西。
如:「這件珠寶因價格昂貴,很難脫手。」
動作迅速。
如:「動如脫兔」。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撲的呵箭飛金電,脫的呵馬過似飛熊。」
疏略、輕慢。
如:「疏脫」。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輕則寡謀,無禮則脫。」
率性不受拘束。
如:「灑脫」。
或者。表推想。
《後漢書•卷一五•李通傳》:「事既未然,脫可免禍。」
脫ㄊㄨㄟˋ tuì 
蟬、蛇等動物脫去皮殼,或指人死超生。
《莊子•玉樂》:「蝴蝶胥也化而為蟲,生於灶下,其狀若脫。」
《聊齋誌異•卷二•珠兒》:「冤閉窮泉,不得脫化。」
通「蛻」。
寬舒、舒展、身心愉悅。
《淮南子•精神》:「今夫繇者,揭镢臿,負籠土,鹽汗交流,喘息薄喉,當此之時,得茠越下,則脫然而喜矣。」
漢•高誘•注:「脫,舒也。言繇人之得小休息,則氣得舒,故喜也。」
脫《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脫•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7
【唐韻】【韻會】【正韻】徒活切,音奪。【說文】消肉臞也。【玉篇】肉去骨【韻會】一曰壤斷。【增韻】物自解也。【博雅】脫,離也。【爾雅•釋器】肉曰脫之。【註】剝其皮也。【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
又【韻會】免也。【前漢•高五王傳】自以爲不得脫長安。【註】脫,免也。
又略也。【史記•禮書】凡禮始乎脫。【註】脫,猶疏略也。【後漢•向栩傳】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註】脫易素。
又【博雅】脫,遺也。【禮•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註】遺,猶脫也。
又過去也。【莊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爲脫焉。【註】脫,過去也。
又除也。【公羊傳•昭十九年】復加一飯,則脫然愈。【註】脫然,疾除貌。
又【韻會】誤也。
又或然之辭。
又草名。【爾雅•釋草】倚商,活脫。【山海經】升山,其草多寇脫。【註】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又鳥名。【博雅】籠脫,鷂也。
又山名。【山海經】東七十里,曰脫扈之山。
又龍脫,地名。【史記•樊酈傳】戰龍脫。【註】在易州。
又【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音捝。義同。
又【集韻】欲雪切,音悅。蟲新出,皮悅好貌。司馬彪說。【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化而爲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脫。【註】脫,新出皮也。
又【集韻】吐外切。與娧同。娧娧,舒遲貌。一曰喜也。【詩•召南】舒而脫脫兮。【禮•儒行•麤而翹之又不急爲也註】又必舒而脫脫焉。【釋文】脫,吐外反。
又【淮南子•精神訓】脫然而喜矣。【註】脫,舒也。
又【韻補】葉音退。【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乗其如脫。【註】脫,葉徒對反。
又葉音託。【蘇軾•範景仁銘】君實旣來,遁歸於洛。縶而維之,莫之勝脫。
脫《說文解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消肉臞也。從肉兌聲。徒活切
『說文解字注』
(脫) 消肉臞也。消肉之臞、臞之甚者也。今俗語謂太甚者曰脫形。言其形像如解蛻也。此義少有用者。今俗用爲分散、遺失之義分散之義當用挩手部挩下曰。解挩也。遺失之義當用奪奞部曰。奪、手持隹失之也。從肉。兌聲。徒活切。十五部。
--------------------------------------------------------------------------------
jiè  ㄐㄧㄝˋ
邊境,一個區域的邊限:~石(標誌地界的石碑或石塊)。~標。~址。~線(❶兩個地區分界的線;❷不同事物的分界;❸某些事物的邊緣)。~限(❶不同事物的分界;❷盡頭處,限度)。地~。
範圍:眼~。世~。自然~。
按職業或性別等所劃的人群範圍:教育~。科學~。各~人士。
指大自然中動物、植物、礦物等的最大的類別:無機~。有機~。
地層系統分類的最高一級,相當於地質年代中的“ 代 ”。“界”以下為“ 系 ”。
◎ 界 jiè 
〈名〉
(1) (會意。從田,介聲。本義:邊垂,邊境)
(2)同本義[boundary]
界,境也。—— 《說文》。按,田畔也。
界,垂也。—— 《爾雅》
田邊謂之界。—— 《急就篇•頃町界畝》顏注
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墨子•號令》
去門十里以為界。—— 《韓非子•五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公孫醜下》
至燕南界。—— 《戰國策•燕策》
迎公子於界。—— 《史記•魏公子列傳》
境界危惡。—— 宋 •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3)又如:界分(分界處;地界);界約(兩國為明定疆界的界址而締結的條約);界賊(擾亂國境的盜賊);界至(指邊界)
(4)界限;範圍[a certain scope or extent]
是非之封界,分職名象之所起。—— 《荀子•正議》
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 《荀子•禮論》
奢儉之中,以禮為界。—— 《後漢書•馬融傳》
(5)又如:界說(邏輯名詞。即定義);界身子(北宋開封的一街巷名,為當時的商業區);界程(界限和範圍);界牆(作為分界的牆壁)
(6)指某一特殊的境域[field]
蓬萊仙界海門通。—— 劉滄《宿題天霽寺詩》
(7)又如:境界;上界;下界;外界;租界
(8)職業、工作或性別等相同的一些社會成員的總體[circle]。如:各界;知識界;新聞界;教育界
(9)自然界物質的三大基本分界之一[kingdom]。如:植物界;動物界
(10)地層系統分類的最高一級,相當於地質年代中的代。界以下為系[group]。如:古生界
(11)書紙上的行格,上下框為欄,直行為界[check]。如:界方(用以壓紙的條狀文具,也叫“界尺” );界行(紙或絹上的直行格);界筆(一種用於劃直線的畫筆)
詞性變化
◎ 界 jiè 
〈動〉
(1)毗鄰,毗連;接界[be bound by]
三國之與秦壤界而患急。—— 《戰國策•秦策》
(2)又如:東界黃海;界邊(邊界相接);界天(接天)
(3)劃分[demarcate]
瀑布飛流以界道。—— 孫卓《遊天台山賦》
(4)又如:界破(劃破);界別(劃分;區別);界朱(用紅筆劃成行格);界路(交叉路口);界斷(劃斷;分開)
(5)離間[alienate;sow discord among]
[ 范雎 ]界涇陽,抵穰侯而代之。——揚雄《解嘲》
(6)隔開[separate]。如:界斷(分隔開);界稻(農曆十一月播種,次年四月收穫的一種界於兩年之間的稻);界隔(隔開);界障(界隔的屏障)
常用詞組
界碑界標界定界溝界河界劃界畫界面界石界說界外球界限界線界域界約界址界紙界柱界樁
 
界國語辭典
界ㄐㄧㄝˋ jiè  
不同事物的分界。
如:「地界」、「邊界」、「疆界」、「國界」、「以河為界」。
《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為界。」
按職業、工作、性別或其他事物所劃分的特定範圍。
如:「眼界」、「政界」、「教育界」、「婦女界」。
生物學分類系統中最大的等級。
如:「動物界」、「植物界」。
區隔、劃分。
《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赤城霞起以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
離間。
《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范雎) 界涇陽抵穰侯而代之,當也。」
顏師古注引蘇林曰:「界,間其兄弟使疏。 」
接鄰、毗連。
如:「花蓮縣北界宜蘭縣。」
《文選•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界《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界•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4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說文】境也。【爾雅•釋詁】界,垂也。【孟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又【增韻】分畫也,限也。【後漢•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爲界。【註】界,猶限也。
又【增韻】離閒也。【揚雄•解嘲】范睢界涇陽。【註】界者,界其兄弟使疏也。
又地名。【後漢•獻帝紀】袁紹及公孫瓚戰於界橋。【註】今貝州宗城縣東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則界橋在此也。
又與也。【後漢•桓譚傳】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告者。【註】界,與也。音必二反。
又【韻補】葉居吏切,音記。【陶潛•感士不遇賦】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悲董相之淵致,屢乗危而幸濟。【集韻】本作畍。或作堺。
界《說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竟也。竟俗本作境。今正。樂曲盡爲竟。引申爲凡邊竟之偁。界之言介也。介者、畫也。畫者、介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介界古今字。爾雅曰。疆、界、垂也。按垂、遠邊也。從田。介聲。形聲中有會意。古拜切。十五部。此篆上田下介。小徐舊本、五經文字、篇、韻、漢碑可據。
--------------------------------------------------------------------------------
● 符
fú  ㄈㄨˊ
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徵調兵將用的憑證:虎~。~信。~節。
代表事物的標記、記號:~號。音~。
相合:~合。言行相~。
道士畫的驅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咒。護身~。
古代稱祥瑞的徵兆:~瑞。~應(yìng)(指天降“符瑞”,與人事相應)。
姓。
英語 id tag, tally, symbol, charm
德語 Zeichen, Symbol ,Fu (Eig, Fam)
法語 tableau magique,talisman,s'accorder avec,être conforme à
符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符 fú 
〈名〉
(1) (形聲。從竹,付聲。從“竹”,表示與竹子有關。本義: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調兵將用的憑證,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假)
(2)符信[tally]
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 《說文》。按,有銅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後乃以符代之。
門關用符節。—— 《周禮•掌節》。注: “如今官中諸官詔符也。”
若合符節。—— 《孟子》
封皇帝璽符節。—— 《漢書•高帝紀》
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 《史記•魏公子列傳》
(3)又如:符璽(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寶郎(古官名。即“符璽郎”,掌管皇帝八寶及國家的符節);符契(符券契約一類文書的統稱) ;符傳(古代符信之一。用於出入門關)
(4)徵兆[omen]
守爾天符。—— 《答賓戲》。注: “相命也。”
以風符應合於天地。—— 《史記•李武紀》
天之所與必先賜以符瑞。—— 《漢書•劉輔傳》
(5)又如:符兆(徵兆);符應(天降祥瑞的徵兆和人事相應);符表(顯露的徵兆);符瑞(吉祥的徵兆)
(6)符籙,舊時道士用來驅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書[incantations]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薦僧道的,總不見效。—— 《紅樓夢》
(7)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殼(道家的符錄。亦比喻《金剛經》 );符書(符籙)
(8)蓋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種[document]。如:符書(官府文書);符敕(敕命文書)
(9)謂向下屬發出命令或通知[order;notice]。如:符文(敕命文書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題簽);符帖(簡帖)
(10)票證;單據[ticket]。如:符驗(憑據;證件)
(11)一種預言未來的神秘文書[spell]。如:符命(上天預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運(猶符命);符歷(記錄符命的曆書)
(12)契約[contract]。如:符兒(借契;字據)
(13)符號[symbol]。如:音符;休止符
(14)通“莩”。莩甲。草木種子外皮[husk]
甲者,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史記•律書》
(15)姓
詞性變化
◎ 符 fú 
〈動〉
(1)符合;相同[accord with]
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史記•貨殖列傳•序》
(2)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協(符合;相同);符會(符合);符應(符合);符驗(證驗,符合應驗)
常用詞組
符號符合符咒
 
符國語辭典
符ㄈㄨˊ fú  
古代用為憑信的器物,刻字在竹、木、金、玉、銅之上,剖為兩半,各執其一,相合以為徵信。
如:「虎符」。
《史記•卷八•高祖紀》:「乃論功,與諸列侯剖符行封。」
文件、憑證。
北齊•顏之推《冤魂志•徐鐵臼》:「我母訴怨於天,今得天曹符,來取鐵杵。」
祥瑞的徵兆。
《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等紀•贊曰》:「抑沒祥符,登顯時德。」
標記、記號。
如:「音符」、「符號」。
一種道士用來避邪、驅使鬼神的神秘文字。
如:「符咒」。
《抱朴子•內篇•登陟》:「帶升山符,出門作周身三五法。」
姓。如唐代有符令奇。
相合、吻合。
如:「符合」、「名實相符」。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有符焉爾。」
符《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符•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廣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說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釋名】符,付也。書所敕命於上,付使傳行之也。【玉篇】符,符節也。分爲兩邊,各持一以爲信。【篇海】符者,輔也,所以輔信。
又驗也,證也,合也。【六書音義】符之爲言扶也,兩相符合而不差也。【週禮•地官】門關用符節。【註】符節者,如今諸官詔符也。【史記•五帝紀】黃帝合符釜山。【註】合諸侯符契圭璋而朝於釜山。【高祖紀】六年,剖符行封。【孝文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註】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從易也。師古曰:竹使符,與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
又符瑞。【禮•記註】萬物之符長。【疏】符謂甘露、醴泉之屬。
又符籙。【帝王世紀】黃帝討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乃立請祈之壇,親自受符。
又木膚也。【山海經】丹木赤符而黑理。
又書名。【黃帝泰階六符經】【隂符經】【春秋•感精符】。
又官名。【前漢•趙堯傳】堯爲符璽御史。
又姓。【廣韻】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爲符璽令,因而氏焉。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有符離縣,犍爲郡有符縣,巴郡有符特山。【趙充國傳】匈奴發騎,旁塞至符奚盧山。【北史•隋本紀】開皇十五年,旅王符山。【山海經】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於渭。
又獸名。【後漢•班超傳】月氏貢符拔。【註】符拔,形似麟而無角。
又竹名。【廣東新語】雙髻峰下百十步,劉仙壇側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數尺,葉上有文如蝸涎,如古篆籀,其行或複或單,或疎或密,葉葉不同,若今巫覡所書符者。一竹中有一葉二葉,或數十竹中無一葉,葉雖枯而文色不改。文多白,與葉色不同。山人謂之竹葉符,每以餉客。
又敷無切。【史記•律書】萬物剖符甲而生。【註】符,音孚。
又葉房尤切。【陳琳•大荒賦】考律歷於鳳鳥兮,問民事於九鳩。傷典墳之圯墜兮,關大聖之顯符。
符《說文解字》
【卷五】【竹】
『說文解字』
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從竹付聲。防無切
『說文解字注』
(符) 信也。漢制㠯竹。長六寸。分而相合。週禮。門關用符節。注曰。符節者、如今宮中諸官詔符也。小宰傅別、故書作傅辨。鄭大夫讀爲符別。漢孝文紀。始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應劭雲。銅虎符一至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至都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從易也。按許雲六寸。漢書注作五寸。未知孰是。從竹。付聲。防無切。古音在四部。
--------------------------------------------------------------------------------

上一篇:閉月執著

下一篇:閉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