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3 12:46:10月光哈小貓

三界九地之圖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國寶《三界九地之圖》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圖,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佛教天人合一圖。此圖系依據唐玄奘所翻譯的重要佛教經典著作,《阿毗達摩俱舍論》(簡稱《俱舍論》) 所繪制。《俱舍論》是公元4 至5 世紀時印度佛教哲學家世親菩薩的著作, 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過渡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圖》是玄奘弟子宣傳俱舍學說時所用的一種圖解講義稿,是一份極其珍貴的佛教思想史圖像資料。 
    《三界九地之圖》系一豎長卷, 從下往上描繪了虛空、風輪、水輪、金輪、地獄、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宮、月宮、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等; 所謂“三界”, 爲欲界、色界、無色界; 所謂“九地”, 爲欲界的五趣雜居地, 色界的初禅離生喜樂地、二禅定生喜樂地、三禅離喜妙樂地、四禅舍念清靜地, 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 









【虛空、風輪、水輪、金輪】
    位于畫面最下方的幾排條狀, 一條淡淡的粗犷的筆觸以示風輪; 風輪下面自然表示的是虛空; 風輪上方的波浪狀內有一些水紋和水渦, 以示水輪; 水輪上有兩排圖案, 每排有五個房屋狀圖案, 這可能表示金輪。
    《俱舍論》卷11 雲: “安立器世間, 風輪最居下, 其量廣無數,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輪深, 十一億二萬, 下八洛叉水, 余凝結成金, 此水金輪廣, 徑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圍此三倍。論曰: 許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 謂諸有情業增上力, 先于最下依止虛空, 有風輪生廣無數, 厚十六億逾繕那, 如是風輪其體堅密, 假設有一大諾健那, 以金剛輪奮威懸擊, 金剛有碎風輪無損。又諸有情業增上力, 起大雲雨澍風輪上, 滴如車軸積水成輪, 如是水輪于未凝結位深十一億二萬逾繕那。
   【地獄】
    地獄位于下部金輪之上,九山八海之下。畫面中央是一大庑殿形建築, 屋頂有一對鸱吻。殿前和兩側繪鐵門, 殿前鐵門上橫挂一鎖, 殿兩側鐵門上各豎挂一鎖, 另外繪城牆狀的圍牆。畫面左側圍牆前繪一鬼(已模糊不清) , 上方豎寫榜題“鬼趣”; 右側圍牆前繪一馬狀動物, 上方豎寫榜題“畜趣”。殿前鐵門下方亦繪一大庑殿屋頂, 上有鸱吻一對。
    畫面上方中央有豎寫13 行榜題, 從右往左爲“劫八無間一中劫六千七極炎熱半中/劫四號叫四千五大號叫八千六炎/ 熱萬一等活壽五百歲/ 二黑繩一千三衆合二千六青/ 蓮花七紅蓮花八大紅蓮花一/ 炮二炮烈三蠍哲沾四哧哧凡五/ 虎虎凡百年除一粒後後倍/ 二十安頁部陀壽量婆一诃麻壽/ 爲一晝夜壽量亦同彼等活等/ 上六如次以六天爲火唐煨屍糞鋒/ 刃烈河增上七木奈洛迦八/ 增皆十六此下過二萬/ 無間深廣同”。
    此段榜題的後半部分與《俱舍論》頌文完全吻合, 只是個別字有誤。不僅榜題與經文頗吻合, 其圖像亦是依據有關經文所繪, 如圖中地獄的鐵牆鐵門畫面兩側是“畜趣”、“鬼趣”。所謂趣, 即衆生所往之國土。《俱舍論》卷8 曰:“趣謂所往。”“地獄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傍生即畜生; 畜趣、鬼趣亦稱畜道、鬼道。
   【九山八海】
    九山八海位于地獄的上方,圖像是以須彌山(亦稱“妙高山”“蘇迷盧山”) 爲中心, 周圍繪七圈黃色環狀以示逾健達羅山、伊沙馱羅山等七金山, 七山之外有一狀似圍牆的鐵圍山, 七山與鐵圍山之間繪四大洲。九山即須彌山、七金山和鐵圍山, 九山之間即八海。
    上述畫面的中心豎寫一行榜題“七金山”。畫面左上側(鐵圍山外) 豎寫三行榜題,
    從右往左爲“安頁濕縛羯奴手毗那怛迦山尼民達羅山逾健達羅/ 山伊沙馱羅山去曷地洛迦山須達梨舍那于大州等/ 外有鐵圍山前七金所成蘇迷盧四寶”。
    四大洲位于七金山與鐵圍山之間的鹹水海內。南瞻部洲繪于畫面下方, 狀如車, 其上豎寫榜題“南瞻部州”; 東勝身洲繪于畫面右側, 狀半月形, 其上豎寫榜題“東勝申州”; 西牛貨洲繪于畫面左側, 狀圓月形, 其上豎寫榜題“西牛俱州”; 北俱盧洲被圖中須彌山所遮擋,所以本圖中未繪出。
 【日宮、月宮】
    位于九山八海上方, 須彌山山腰左右兩側。日宮在右側, 圓形, 內繪一三足烏, 其上豎寫榜題“日宮”; 月宮在左側, 圓形, 其上豎寫榜題曰“月宮”。日宮右側豎寫一行榜題“日月迷盧半五十一五夜半日沒中日出四州等”。
   《俱舍論》卷11 雲: “日月迷盧半, 五十一五十。夜半日沒中, 日出四州等。”
   【堅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
    位于榜題“七金山”之上、“帝釋宮”之下的須彌山山腳至山腰之間, 在以山形爲背景的前面繪四層大庑殿狀殿堂, 每層殿堂屋頂都有一對鸱吻。殿堂中間均豎寫有榜題, 從下往上爲“堅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天的位置與日宮、月宮相平行。畫面右側豎寫三行榜題“妙高層有四相去各一千傍出六十千/ 八四二千量堅守及持鬘恒憍天王衆———/ 壽命五百歲”。另外月宮左側有一行豎寫榜題“身長半裏”。 
    佛教的世界:一日月繞一須彌山,外圍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須彌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兩段,下段分爲四層,第一層名堅手天,第二層名持鬘天,第三層名恒憍(亦譯常放逸)天,爲四天王所統帥之夜叉神所居,屬于鬼類,非天道所攝,一說第三層之上還有日月星宿天,爲日月星宿諸神所居;第四層爲四天王天,與日月在一水平面上。須彌山頂爲忉利天,此天與四天王天皆地居。 
    依上述三輪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洲構成的國土,稱爲一世界或一須彌世界。一千個須彌世界稱爲中千世界,一千倍的中千世界稱爲大千世界。由于有小中大的區別,所以總稱爲三千大千世界,此即爲一佛的化境。此世界乃是爲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作依止,相對于有情世間,而稱爲器世間。 
   
 【帝釋宮、忉利天、圓生樹、善法堂】
    位于“四大天王”及“日宮”、“月宮”上方的須彌山頂。相關畫面中央下部繪一大庑殿狀宮殿, 屋頂有一對鸱吻, 殿前豎寫榜題“帝釋宮”, 殿前兩側各繪一山峰; 殿後中央繪一側面屋頂, 兩側亦各繪一側面屋頂, 另又各繪一較小的大庑殿狀的殿堂, 屋頂亦各繪一對鸱吻; 相關畫面上部中央繪兩層大庑殿狀殿堂, 屋頂各繪一對鸱吻, 中間豎寫兩行榜題“忉利天壽命一千/ 秋身長一裏”, 下一層殿堂兩側各繪一小殿堂, 上一層殿堂右側繪一樹, 樹後上方豎寫榜題“圓生樹”, 左側繪一小殿堂, 殿堂後上方豎寫榜題“善法堂”。殿堂形狀均同,書寫處又各繪一山峰。另外, 從上一層殿堂開始,上方兩側均繪有雲彩。 
    
【圓生樹】
     即波利質多樹; 波利質多,梵語pārijāta 或 pārijātaka, pāriyātraka,巴利語pāricchattaka。系忉利天宮之樹名。又作波利耶怛羅拘陀羅樹、波利耶多樹、婆利質多羅樹、婆疑質垢樹、婆利耶怛羅拘陀羅樹、婆唎耶呾羅拘毗陀羅樹、婆利阇多迦樹。意譯爲圓生樹、晝度樹、香遍樹。以其爲樹中之王,又稱天樹王。此樹在忉利天善見城之東北角,位于雜亂園與歡喜園間,周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其根莖枝葉花果皆有香氣,能遍熏忉利天宮,故稱香遍樹。此樹有神,名爲漫陀,作伎樂以自娛,故成爲三十三天娛樂之所。 
    佛曾在此樹下爲母說法三月。雜阿含曰:“一切樹中,波利質多羅爲第一。”俱舍論頌疏曰:“妙香芬馥,順風熏滿百由繕那,逆風時猶遍五十。” 
   
 【善法堂】
    位于須彌山頂善見城外之西南角,爲忉利天諸天衆之集會所。每逢三齋日,天衆集于此堂,詳論人、天之善惡,並制服阿修羅。依起世經卷六所載,此堂縱廣各五百由旬,有七重欄楯、七重鈴網,皆爲七寶所成,四方諸門皆樓橹台觀,亦爲七寶所成,其地爲青琉璃寶,柔軟細滑,觸之如迦旃鄰提衣。堂中央有一寶柱,高二十由旬,柱下設帝釋天之座,高一由旬,方半由旬,左右各有十六小天王之座。又大唐西域記卷四載,如來往昔曾居于此堂,爲其母說法。
    位于“圓生樹”後的山峰右上方, 首先是豎寫一行榜題“俱舍頌雲”, 然後其下從右往左豎寫四行榜題“妙高頂八萬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剛有守所住中宮名善/ 現周圍萬逾繕那高一半金城雜飾地柔軟中有殊勝殿周/ 圍千逾繕那外四苑莊嚴衆車粗雜戲妙池居四方相去各廿/ 東地有圓生樹西南有善法堂帝釋處中宮卅二臣位”。 
   《俱舍論》卷11 雲: “頌曰: 妙高頂八萬, 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峰, 金剛手所住。中宮名善見, 周萬逾繕那; 高一半金城, 雜飾地柔軟; 中有殊勝殿, 周千逾繕那; 外四苑莊嚴, 衆車粗雜喜; 妙池居四方, 相去各二十, 東北圓生樹, 西南善法堂。” 
 【欲界六天】
    所謂欲界六天, 即四天王天、忉利天(三十三天) 和夜摩天、兜率天(睹史多天) 、化樂天(樂變化天) 、他化自在天。
    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三十三天)前面已經介紹過,另四天位于忉利天之上, 爲四層大庑殿狀殿堂, 屋頂均有一對鸱吻, 兩側均繪雲彩。左右二側有文字介紹,並有紅線指引對應殿堂。
    第四層殿堂前從右往左豎寫兩行榜題“欲界/ 六天”。
    第三層殿堂右側從左往右豎寫三行榜題“夜魔天壽/ 命二千歲身/ 長二裏”,
    左側從右往左豎寫三行榜題“兜率天壽/ 命四千歲身/ 長四裏”。
    第四層殿堂右上側從左往右豎寫四行榜題“欲界五趣/ 化樂天壽/ 命八千歲身/ 長八千八裏”,
    其左側從右往左豎寫三行榜題“他化自在/ 天壽命一萬/ 六千歲長/ 一十六由旬”。
  【色界十八天】
    色界十八天即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和四禅九天。其圖像位于欲界六天之上, 計17 層大庑殿狀殿堂,圖中有紅線指引對應殿堂的介紹榜題。另有一層無想天殿堂平行于廣果天殿堂 , 尾頂均有一對鸱吻, 殿堂兩側均有雲彩。各殿堂的介紹榜題可沿紅線指引找到,這裏不再一一說明。
    在畫面上,與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相關的榜題還有三處。
    1、位于榜題“兜率天壽⋯⋯”至“三定生喜樂地⋯⋯”左側, 首先是豎寫一行榜題“俱舍頌雲”, 其下從左往右豎寫兩行榜題“四大州日月蘇迷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 此小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俱同一成壞”。
    2、位于榜題“極淨天壽⋯⋯”至“無雲天壽⋯⋯”右側, 首先豎寫一行榜題“俱舍雲”, 其下從右往左豎寫三行榜題“瞻部州人量三肘半四肘東西北州人倍倍增如此/ 欲天俱盧舍/ ; 四分一一增色界逾繕那初四增半半此上半半增唯無雲減三”。
    3、位于榜題“少淨天壽⋯⋯”至“福生天壽⋯⋯”左側,首先豎寫一行榜題“俱舍頌雲”, 其下從左往右豎寫三行榜題“北州定千歲東西半半鹹南州壽不定後十初頗量/ 增人間五十年下天一晝夜乘斯壽五百上倍倍增/ 色無晝夜殊勝壽命等身量無色初二萬後後二二”。
【無色界】
    無色界位于“色界一十八天”之上,此圖的最頂端。其表現形式比較特殊, 只有幾條榜題, 沒有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所居住的那種大庑殿狀殿堂。中間連接色界的一條豎長方框內,分格書寫“非想地”、“無所有”、“識處天”、“空處天”; 該豎長方框左右兩側又各有一條豎長方框, 右側豎長方框內分格書寫“非想地壽命八萬劫”、“六空處地二萬劫”, 左側豎長方框內分格書寫“無所有地六萬劫”、“七識地壽四萬劫”。中間豎長方框之上連接一方框, 框內從右往左豎寫兩條榜題“無色界/ 有四天”, 兩條榜題間有分格線, 榜題亦有框界。在此方框之上又繪一方框和三角形頂, 頂部飾一摩尼寶珠, 兩側有波狀和雲狀圖案, 方框內從右往左豎寫兩條榜題“三界九/ 地之圖”爲全圖題名。 
    無色界爲三界之一,又稱無色天,是三界中最高一界。“色”是質礙的意思,無色就是沒有質礙,即指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所得到的自由狀態。無色界是純精神生活的世界,它是通過修四種空定:即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獲得的果報。
    無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淺而分四種差別即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在此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天之盡頭處了。
    1、空無邊處,爲四無色處之最初階段。初修無色定,必厭棄物質世界,一心思惟無邊無際之空觀,使心與無邊之空相應,這就是所謂空無邊處。
    2、識無邊處,從厭棄外界物質世界之質礙,進一步修習內心心識,以心與心識作無邊無際之觀。此即爲識無邊處。
    3、無所有處,既否定外界物質之質礙,又否定內心心識,唯思內外一切無所有。以修此無所有觀而得生天之果報,即無所有處。
    4、非想非非想處,又稱非有想非無想處。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極靜極妙之境界,以無各種粗想而稱非想,又因其想未絕,尚有細想,所以爲非非想。
  【三界九十八使】
    使, 即煩惱之異名, 又謂作隨眠。因煩惱緊隨于人, 系縛三界使不出離, 昏滯如眠, 故名使和隨眠。
    三界九十八使由以下二部分內容構成;
    見谛門八十八使(欲界有三十二使,色界有二十八使,無色界二十八使)。
    思惟門十使(欲界有四使,色界有三使,無色界有三使)。
    次十使而辨九十八使者。正爲見思兩道惑障不同。欲使修觀之者。精識所治之惑。斷伏無濫。故教門曆三界五行。細分別十使。則有九十八也。亦名九十八煩惱。通名爲使。名煩惱者。類如前釋。若離九十八使。則出一切煩惱。今依數人明九十八使也。若成實論人。所解則異也。 
    在《三界九地之圖》中, 三界九十八使沒有具體的圖像,只是在顯意識上, 通過榜題形式將有關內容融進全圖之中, 同時從潛意識方面將有關榜題書寫在全圖的上端部分, 從視覺上暗示九十八使在三界九地中的地位。 
    三界九十八使的榜題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位于頂端左側, 首先豎寫一行榜題“修道斷俱空煩惱有十”, 其下從右往左豎寫四行榜題“苦下具一切/ 集滅離三見/ 道除于二見/ 上界不行圭心”,
    其下則從左往右豎寫三行榜題“欲界有四/ 色界有三/ 無色界有三”,
    再其下又從左往右豎寫榜題三行“貪嗔癡慢/ 貪癡慢/ 貪癡慢”。 
    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之下, 首先豎寫一行榜題“欲界四谛有三十二/ 苦谛有十/ 集谛有七/ 滅谛有七/ 道谛有八”, 在其下部有三行:“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貪嗔癡慢疑邪見見取”,“貪嗔癡慢疑戒取邪見見取”。
    第三部分與第二部分平行相對應, 位于畫面右側,只豎寫一行榜題“色界四谛有二十八准上無色界”。
    第四部分位于第三部分之上, 並且與第一部分平行對應, 首先豎寫一行榜題“無色界有四谛計十八”, 其下從右往左豎寫四行榜題“苦谛有九/ 集谛有六/ 滅谛有六/ 道谛有七”; “苦谛有九”之下和左下側從右往左豎寫兩行榜題“貪癡慢疑身見邊見/ 戒取見取邪見”( “見取”與“邪見”之間右側有倒乙符號“< ”) ,“集谛有六”與“滅谛有六”下方中間豎寫一行榜題“貪癡慢疑邪見見取”,“道谛有七”下方從右往左豎寫兩行榜題“貪癡慢疑/ 戒取邪見見取”。另外,在“無色界有四谛計十八”之左側亦豎寫一行榜題“見修道斷分別煩惱有八十八”。
《三界九地之圖》確系依據唐玄奘譯《俱舍論》所繪制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