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3 13:23:21月光哈小貓

禪境與詩境~1

【鹿柴】 王維/ 禪詩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秋夜獨坐〉王維 / 摩詰居士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游悟真寺】王縉

 聞道黃金地,仍開白玉田。擲山移巨石,咒嶺出飛泉。

猛虎同三徑,愁猿學四禪。買香然綠桂,乞火蹈紅蓮。

草色搖霞上,松聲泛月邊。山河窮百二,世界接三千。

梵宇聊憑視,王城遂渺然。灞陵才出樹,渭水欲連天。

遠縣分朱郭,孤村起白煙。望雲思聖主,披霧憶群賢。

薄宦慚屍素,終身擬尚玄。誰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



王縉(700-781),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後客河中,唐代詩人,尚書右丞王維之弟。少好學,與兄王維,俱以名聞。


 

→ 網路上對鹿柴的其他解釋


鹿柴 作者 王維 粗解 / 哈貓

我們都知道人生有三重境界

1.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 非我

2.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 無我

3.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  → 真我 

((唐代青原惟信禪師參禪三境界說  五燈會元))卷十七
 

如天台宗智者大師所提出天台三觀,乃天台宗之重要法門。

對一切存在三種觀想,即空觀、假觀、中觀,稱為空假中三觀。

 在唐代大詩人參禪佛法代表人物很多 

 詩仙李白  詩佛王維   詩魔白居易 詩聖杜甫


 後人尊王維為南宗之祖。宋朝文學大師蘇東坡曾讚美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從充滿禪機找尋大詩人智慧啟示

詩魔--白居易 --杜甫 詩佛--王維 詩仙-李白詩魔--白居易 
詩中發現  王維詩中有畫  詩中也藏有話 詩中藏詩 話中有話 

隱藏著許多參話頭 從詩中似乎傳達一些訊息給大家

就像似一本濃縮版心法 如王維之弟
王縉【游悟真寺】

更能看到了道家心法的蹤影 從這些對話當中

從大詩人
王維的詩中似乎很多的詩中都有空字

摩詰居士
到底要給後人傳達怎樣訊息?

偉大詩人詩眼中看到的世界 所隱喻的是一個什麼世界

為了不負先人留下來給後人寶藏

哈貓也要去努力找尋更多經典來交叉比對

從儒家的文字 禪家的四禪 佛家的三車論 
找尋時空背景 

我們就
從鹿柴與秋夜獨坐這兩首詩來交叉分析

找尋詩人心中那一份深層的禪意


如果未來運用能與前面章節吃粥養生與養生方法來精進

將會是
加分密切關連的效果

個人微不足道眼光就只能從細縫來窺 

拙解詩文  不敬之處 請大家見諒

拋磚引玉 為了同學修者能一起來了解佛 道   禪 三家修行的微妙

 詩中的奧妙更是現代人養生人不能少的這一帖真味。


傳送養生方法 冒著被罵風險 (說錯了 老師會生氣 罰挑水打手心)


如有不盡周詳之處 請大家見諒了




文中純屬個人言論 不代表任何宗教




文還未寫完
度咕中....繼續努力
....焚香
 


下一篇鹿車緣覺乘與王維【鹿柴】追查空山相關性

法華經》譬喻火宅三車  以羊車、鹿車、牛車,

  ( 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方便離三界火宅

大乘:菩薩乘  牛車       →  菩薩摩訶薩

二乘:緣覺乘  鹿車       → 辟支佛 

三乘聲聞乘  羊車  → 阿羅漢

辟支佛 (有二種。一名獨覺。二名因緣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7%A3%E8%A6%BA


(( 發現問題 )) 

問題1 為何王維詩標題鹿柴被關在柵欄裏 當時心境遇到什麼困難之事

鹿柴那是地名還是雙關語與佛法的鹿車有關嗎?

問題2 摩詰居士追求維摩詰菩薩的法有關嗎 
問題3 如何在紅塵修行 王維身在官場不就更是難上加難
問題4 詩中的空山不在身外假山 主客要告訴我們什麼事 如何跳脫超凡
問題5 養生人如何禪與詩境結合 禪如水柔 如空氣  天人一體
摩詰居士詩中有味 味中有詩 


哈貓繼續追蹤以上問題  .....











元遺山集〈嵩和尚頌序〉雲:「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


 

((( 小乘分四果羅漢)))
1.初果羅漢叫斯陀含,中文的意思是預流果,斷了五個見惑,但是,根本思惑還沒有解脫,因餘習未斷,所以要七還人間.
2.二果羅漢叫須陀含,是一還果,思惑的根根拔出來一點,死後再來一次世間.
3.三果羅漢叫阿那含,是不還果,不回到人世間來了,直接從天上證四果入涅槃.
4.四果羅漢叫阿羅漢.

 
在聲聞四果中,阿羅漢居於極果,依阿含經、四分律等所載,四果是﹕
初果須陀洹 入流預流之義,斷盡三界見惑,預入聖道法流。
二果斯陀含  一來之義,於欲界九品思惑中,斷盡前六品,後三品猶在,須更來欲界,一番受生。

三果阿那含 不來之義,斷盡欲界後三品思惑,更不來欲界受生。
四果阿羅漢 為無學之義,斷盡色界,無色界,四智 已圓,已出三界,已證涅槃,無法可學。


阿羅漢

梵語 arhat,巴利語 arahant。為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又作阿盧漢、阿羅訶、阿囉呵、阿黎呵、遏囉曷帝。略稱羅漢、囉呵。意譯應、應供、應真、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真人。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此果位通於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狹義之解釋,專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廣義言之,則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

 

 〈秋夜獨坐〉王維 / 摩詰居士 詩中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無生所指就是阿羅漢 無生、無學、真人。
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