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8 18:14:10果粉Jelly Fan

搞好經濟 比發紅包重要

馬英九政績53

【鄧鴻源/北縣淡水(大學副教授)中國時報2010.02.18摘要】馬英九總統大年初三,又到苗栗馬家庄祭祖發紅包,只是今年排隊領紅包民眾顯著減少。最重要的是把經濟搞好,讓人人有工作做,有飯吃,至於春節發紅包給民眾,應該可以免了。

總統選前,馬總統的「六三三競選諾言」兌現沒有?各縣市首長不是說「一切都準備好了」嗎?如今失業率有增無減,貧富日益懸殊,社會福利分配依然不均,到處可以看到許多弱勢族群餐風露宿,這些難道是總統發紅包就可以掩蓋嗎?

總統應該多多為一般民眾創造工作機會與財富,企業家與一般民眾和中小企業一樣,有所得就應該納稅,不應該只圖利自己與員工。相信這些比過年發紅包更重要吧?

參考資料:論語為政5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寒霜烈日皆經過,次第春風到草廬 【工商時報社論-2010.02.18摘要】過去這一年,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下,台灣歷經了近50多年來最大的經濟衰退,不但經濟活動蕭條,受失業波及的家庭人數更達140萬人的歷年新高,經濟疲困。

台灣過去這一年創下許多紀錄,經濟成長率2.53、出口成長率20.3,皆創下歷年最大衰退幅度。各報皆以頭版顯著的標題,記錄這令人無法置信的結果,「首季經濟負成長10.24%,史上最慘」標示著台灣在金融海嘯侵襲下的艱難處境,已遠遠超越兩次石油危機及網路泡沫年代。

與人民生計關係最密切的「失業率」更是一路狂升,下半年失業人數直逼70萬、失業率升逾6%,受失業波及的家庭人數更高達140萬人。即使沒有失業,許多人被迫放無薪假,民眾的薪資更連跌13個月,家庭所面臨的困境可見一斑。

回憶兩次石油危機,國內物價雖然騰飛,但扣除通膨率之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增幅仍有5%到6%,失業人數不及10;至於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年代,實質經常性薪資依舊有1.6%的成長。這說明台灣去年經濟的蕭條程度,確實是歷史所僅見。

就在全球經濟復甦之際,日前希臘、葡萄牙等南歐國家相繼出現財政危機,使得全球風聲鶴唳,各國股市狂跌,台灣股市也同受波及。歐元區分裂、二次衰退的疑慮又漫天蓋地而來,才出現的景氣曙光又充滿著不確定性。

以美國在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為例,1981年的四季經濟成長依序是:8.4%、-3.1%、4.9%、-4.9%。如此屢躓屢起,直到1982年第4季景氣才進入擴張期。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2000年的網路泡沫,其復甦之路同樣如此屢躓屢起,歷史上幾乎沒有一飛沖天的復甦之路。

 

總統跨越黨爭的成績單 都不及格 【王健壯 中國時報2010.02.18摘要】印第安那州的民主黨參議員拜依,宣布放棄競選連任,他的理由是「厭倦了華府的黨派之爭。」印第安那傳統上屬於「紅州」,但拜依兩次競選參議員,卻都能以超過六成的選票,打敗他的共和黨對手,如果他不棄選,三連任也應輕而易舉。

拜依,是全國性知名人物,他曾一度考慮參選總統,凱瑞與歐巴馬獲得黨內總統提名後,拜依也都是他們的副總統考慮人選,可見他的政治份量;再加上他才五十五歲,前途正被看好。「黨派之爭」竟然讓一位前途大好的參議員,決定自毀政治生命,可見華府黨爭已嚴重到何種程度。

參院在歐巴馬入主白宮後,紅藍涇渭分明,比小布希時代猶有過之;跨黨派精神已蕩然無存。拜依的感嘆是華府有「太多的黨派之爭,太少的進步」,「太多狹隘的意識形態之爭,太少的實際問題被解決」,「即使在國家面臨這麼巨大的挑戰時,黨派之爭仍未停止,民眾的問題也從未獲得解決」,繼續留在這種黨爭極化的國會,完全違背了拜依的從政初衷,不如歸去。

歐巴馬目前的處境,與柯林頓當年很像,也與現在的馬英九類似。他們都曾矢言要終結惡質的首都文化,都以團結者自居,要跨越黨派之爭,但上任一年後繳出來的成績單,卻都不及格。柯林頓因此而放棄類似健保那種偏左路線,改走中間路線。

歐巴馬消弭不了黨派之爭,馬英九當然更是難上加難;但他們做不到的事,選民手中的選票卻有可能;馬英九更要「重新啟動」他的總統權力,否則後果祇有三個字: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