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經濟風險 恐由歐元區引爆
這場「歐元區風暴」讓歐豬四國(葡萄牙、義大利、希臘及西班牙;PIGS)之說聲名大噪。一些分析師斬釘截鐵表示,由PIGS引發的這場歐元區風暴,已迅速擴散到全球層次。如果以國際上評價財政風險的標準─國債佔GDP比重不得超過60%來論斷,則不僅歐元區國家超過警戒線,就連其他國家也已陷入財務高風險。
希臘國債佔GDP比重今年將達112.6%,接近歐元區最高的義大利(將近120%),而愛爾蘭、英國和西班牙今年國債則在65%到85%,葡萄牙可能在明年超過90%,都已被標準普爾列入負面觀察。末日博士羅比尼坦言,情勢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歐元區未來一、兩年內,一些經濟體質較弱的國家可能被逼出歐元區,因為他們將無力負擔會員必須具備的財政和貨幣需求。
杜拜國營企業「杜拜世界」宣布延後償債的危機剛過,隨即爆發PIGS深陷赤字的泥淖,由於各國政府累積龐大的債務,成為全球另一場金融風險的來源;希臘只是一個廣泛性議題的縮影,各國政府「大量舉債」來對抗金融危機,後遺症已經開始顯現。
這些國家的公共負債大幅攀升,失業率迅速攀高,經濟成長卻未能同步躍升,且因為身為歐元區會員國,不僅無法自行調降利率,也無法令歐元貶值,只能坐視經濟持續惡化,情勢終於演變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整個爆開。
因為這場危機擴散的速度出乎市場意料,現在整個氣氛已經轉變到懷疑,諸如比利時等一些經濟情況良好,不會有問題的國家,也可能爆發類似危機;情況果真發展到極致,連歐元區經濟表現最好的德國也感受到壓力的話,將引發系統性風險。事實上,不只歐洲有主權債務危機,全球經濟大國日本和美國也面臨「國債過高」的問題。
冰島、美國、日本、英國以及西班牙,是過去債務增幅最大的國家,要判斷一國經濟能夠承受高額負債,和長期財政緊縮的壓力到哪裡,並不容易,不過現在這個門檻在歐洲已被打破,萬一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回到經濟富裕國家,則歐洲債信危機引發全球經濟二次衰退的說法,並非完全不可能。
歐豬危機 不致引發系統性風險 【摘要2.8.2010.自由 陳柏誠】2008年九月15日,「雷曼破產」引爆全球金融風暴,各國央行降息救火,全球股市暴跌創新低;去年11月27日,「杜拜國營企業」出現償債危機;最近則傳出「歐洲主權債信風暴」,股市同樣搖搖欲墜,有人認為是次貸危機的續集,因為劇情和次貸危機類似,恐慌程度也不相上下。
這次危機的主角雖然由金融企業,搖身一變成為歐豬四國(葡萄牙、義大利、希臘及西班牙;PIGS),不過這四國和全球經濟接軌的程度,遠不及美國金融業和全球掛勾的程度,只要歐元區控制得宜,應該能將風險限縮在歐元區內,不致引發全球新一波系統性風險。
美林分析師說,這些國家在歐元區中只能算小咖,經濟規模遠不及德法等歐元區經濟主體,情勢果真惡化,最後就是把這些國家請出歐元區,把這次危機鎖定在個案的層級。
此外,這次危機和上次最大的不同,是涉入其中的主權國家,均有國際貨幣基金(IMF)擔保紓困,和上次美國金融業爆發危機,美國和歐洲還在考慮是否對其紓困,引發所謂「道德風險」的爭論大不相同。況且這些國家和全球在經濟上的合作關係,和美國金融業相比是小巫見大巫。試問,如果希臘不見了,美國或台灣經濟會垮嗎?
政經不同調 歐元區致命傷 〔摘要2.8.2010.自由 陳成良〕希臘今年國債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3%,財政赤字是 GDP的12.7%,居歐洲之冠。為了削減赤字,希臘政府宣布將採取公務員凍薪等激進措施,引爆激烈反彈。
公務員薪水及退休年金支出,佔希臘財政預算的比例高達51%,在公務人員發動新一波大罷工之際,外界疑慮加深,認為希臘政府最後可能欠缺大砍公務員福利的膽量。過去十年間,拜強勢歐元及超低利率之肆,希臘民間消費大增,政府也因大舉擴張財政支出而債台高築。
如果希臘無法說服投資者,購買它今年預定發行的530億歐元公債,最後可能必須尋求歐盟或國際貨幣基金紓困,甚至可能出現信貸違約。這場危機暴露出歐元最主要缺陷:歐元區國家間經濟狀況區別相當大,它們用同一種貨幣,但財政及政治政策各不相同,也缺乏重要的財政協調。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的經濟顧問格勞威指出,歐元區有中央集權式的貨幣政策,但十六個會員國的預算及薪資政策方向卻各不相同;在缺少政治聯盟的情況下,歐元區這個貨幣聯盟終將難以為繼。
在法、德等歐元區核心經濟體出現經濟復甦跡象之際,葡萄牙、愛爾蘭、冰島及西班牙等「邊緣經濟體」卻剛陷入嚴重衰退,例如西班牙上週才宣布失業人口突破四百萬,創下歷史新高,並警告該國的財赤可能比想像中嚴重許多。在成長趨緩、債務攀增的情況下,歐元區後段班國家不論是對大學學費的補助、公務員鐵飯碗的保證,乃至終身養老年金等社福政策,都會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歐盟可能會決定出手相救,但這不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張支票給杜拜就平息風波那麼簡單。因為歐盟章程明定禁止紓困,就算該規定廢除,這筆龐大的財政負擔,鐵定會落在歐盟最富有的國家德國之上。也因此,難怪外界都認為,與其向歐盟求助,還不如請國際貨幣基金伸出援手比較快。
參考資料:
豐田召回事件 引爆陰謀論 【陳怡均/工商時報2010.02.08摘要】全球汽車業龍頭豐田汽車(Toyota)大規模召回檢修事件愈演愈烈,儘管汽車安全性瑕疵以及危機處理效率飽受多方抨擊,引發美國官方介入調查,然而日本國內如今已浮現陰謀論的說法,質疑美政府有刻意打壓豐田之嫌,以藉此扶持美國自家汽車產業。
房價狂飆!銀行壞帳風險加劇 【楊泰興/工商時報2010.02.08摘要】上週評級機構惠譽發布最新評級報告,下調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的評級,從C/D級下調至D級;這是該機構6年多以來首次下調中資銀行的評級。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院長、華裔經濟學家姚樹潔教授表示,這是房價上漲造成的警示效果,一旦續漲2、3成,銀行信貸將承擔巨大壞帳的風險。
據了解,去年的天量信貸發放,現在已經開始引起國際市場對於中國過量流動性助長通脹,和資產泡沫的警惕,以及對銀行陷入巨大潛在壞帳風險的擔憂。
下一篇:英赤字滾雪球 恐爆歐豬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