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空間 人與人之間
時間 空間 人與人之間
有時候,我們要用智慧去取捨時間、用速度去換取時間,甚至用技巧去妙用時間。“零碎時間”雖然是零零碎碎,但如能以滴水成河、積沙成塔的方式將之有效利用,則日積月累也會變成黃金時間。
很多人都自認自己很忙,沒有時間。可是有些人是忙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或忙著做不得不做的事情,甚至是忙著做沒什麼意義的事情。其實,有時候並非“很忙,沒有時間”,而是“很盲,看不到還有時間”。這是因為“太忙”而“太盲”了。
有時演講過後,我都會看見一些很認同也很感動的人,言談之間彼此不但有交集,也能產生共鳴,可是當邀他一起來行善時,對方立即流露出無奈的表情,不是告以“目前孩子還小,沒有時間”,就是“目前事業很忙,沒有時間”,或“我住很遠,可能不方便常來”……等等。
一件事情,當我們不想做時,我們就會有百般的藉口;同一件事情,當我們很想做時,我們也可以找出百般的理由。靜思語說:“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就是此意。其實,這就是“凡夫性”,也就是眾生的習性。
為人父母的心念與智慧,
成就學校及社會以外的機會教育。
“孩子還小”確實是要花很多時間,但並不代表完全沒有時間,那是缺少智慧去安排時間。把帶孩子出去旅遊或大吃大喝的時間減少一點,全家一起參加海邊淨灘或去殘智障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服務,這是最好的親子活動,也是最好的機會教育,但必須為人父母者有此心念與智慧。
當年薩爾瓦多發生大地震時,正值兩位在美國讀大學的女兒學校假期,一般家庭都會選擇度假旅遊,增進親子關係。但我與內人選擇專程飛往美國,帶著兩個女兒隨慈濟的賑災團前往義診發放,從此在她們心田種下永難磨滅的愛的足跡。
斯里蘭卡海嘯賑災及重建過程中,有許許多多貧病災民求救於慈濟,每一個個案都是活生生的一堂生命教育。我買了機票請女兒前來“見證生命”,也感恩女兒還有善根願意見學,結果讓她再一次接觸苦難而“見證慈悲”,這是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範疇裡學不到的“震撼教育”,因為不容易,所以珍貴。
“事業很忙”要投入很多時間的確沒錯,但當有朝一日失去健康而生病需要住院時,我們絕對不會說“我很忙,沒時間住院”,此時我們被時間綁架,本來是時間的主人,結果主僕易位,時間反而變成我們的主人,我們無奈地任憑時間擺佈,甚至生命的長度被時間掌控,我們失去主宰命運的力量,就像被老鷹抓住的小雞一般,死路一條,當然會看不到希望。
有心要做事,則事情做不完;
無心要做事,一件也都難。
一位資深委員的先生,無論師姊如何用心良苦創造機緣,要讓先生接觸慈濟做點善事,無奈鐵板一塊的先生就是我行我素,經常用“事業很忙,沒時間”給予回絕。十年後的某一天,經檢查得知罹患肺癌,自此病情每況愈下,必須長期留置在加護病房隨時觀察。
幾個月下來,他的事業因無人接管而草草結束,而自己也“整修內部,暫停營業”。鬼門關徘徊與掙扎之際,他了悟生死、大徹大悟,終於頑石點頭。每天在病床上以氣若游絲的一點元氣,不是聽證嚴上人開示,就是看靜思語,而前往探視的慈濟人,大部分都是他不認識的。不能言語的他,只能以止不住的淚水,感恩能托太太的福而得到眾人的祝福與關懷。成串的淚水也似乎在告訴我們,對自己過去的無知與頑固,表達無限的懺悔,一幕幕無言的吶喊,讓人看了不勝唏噓。
“會所太遠,不方便常來”也是藉口,常常出國去歐洲旅遊就不會嫌太遠?成天逛街購物,大包小包提在身上,就像聖誕老人一樣都不會嫌太累?“會所太遠”是藉口,“無心要來”才是原因。會所再怎麼遠,如把它當作“回家”就不會遠,沒有人會嫌家遠而不回家。
當一個人無心的時候,隔壁我們都會嫌遠,此有如心中無佛,當然就會感覺離佛很遠。同理,有心要做事,則大事都不難,無心要做事,則小事也都難;有心要做事,則事情做不完,無心要做事,一件也都難。有心要去,則再遠都覺得近;無心要去,則處處都好遠。
裝滿小石頭的小小空隙,
依舊有可再度利用的空間。
一則禪宗故事。話說有一位年輕的比丘,已跟隨老禪師修鍊多年。
有一天,年輕比丘自認該學的都學會了,希望能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因此向師父表達自己的心願。老禪師隨即答應,但希望弟子在離去前能為他做一件事,年輕比丘答應了。
老禪師請弟子拿來一個臉盆,要他將大石頭裝滿臉盆,弟子照做,也裝滿了,老禪師於是問弟子:“這樣滿了嗎?”
“滿了!滿了!”弟子回道。
老禪師請弟子再拿些小石子將之填滿,弟子照做也填滿了,老禪師再問:“這樣滿了嗎?”
“滿了!滿了!”弟子再次回道。
老禪師再請弟子拿沙將臉盆塞滿,弟子照做,也看不出任何空隙。此時,老禪師再問:“這樣滿了嗎?”
這次弟子充滿自信,語氣堅定地說:“報告師父!這次真的是全滿了!”
這時,老禪師拿來一壺水,徐徐倒入盆中,弟子終於恍然大悟,立即向師父懺悔。
從此以後,這位弟子虛心受教、謙卑學習,終於道業突飛猛進,成為一代大師。
自認都懂了嗎?自認都學會了嗎?同理,自認很忙了嗎?自認沒時間了嗎?其實,就如已裝滿小石頭的小小空隙,那是可再度利用的空間,它就佈滿在我們生活的周遭,而我們一直以來卻視若無睹。就猶如一般人常把菜頭菜尾丟棄,卻不知還可以將它們拿來煮湯一樣,輕易浪費掉卻習以為常,這就是我們的盲點。
讓時間加倍使用,
就是用智慧妙用時間。
再怎麼有心,還是要先有時間,而時間是要用智慧去安排與規劃。有時候,我們要用智慧去取捨時間、用速度去換取時間,甚至用技巧去妙用時間。“零碎時間”雖然是零零碎碎,但如能以滴水成河、積沙成塔的方式將之有效利用,則日積月累也會變成黃金時間。時間有效利用,則時間變鑽石,時間蹉跎浪費,則鑽石也會變砂石。一邊動手做環保,一邊聽上人開示;或一邊運動,一邊聽音樂,如此二合一、一心二用,就是讓時間加倍使用,這就是用智慧妙用時間了。
有時候也不是完全沒有空間,而是我們自己鑽牛角尖。地球的後面跟前面是一樣的大,何苦要一直往前?東方與西方,何異於十方,十方歸於一,一念動三千,體悟了“萬法唯心造”之後,就能了知:即使是小小的心田,都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無量無邊了。同理,以“立體”的角度及“琉璃”的清澄,去宏觀“同心圓”,則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那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浩瀚無垠的無量圓體空間了。
看不到還有時間,或看不到還有空間,那並不代表沒有,而是我們不具慧眼。只要用心在當下,學習妙用時間,懂得透視空間,這樣就會了了分明去生活在人與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