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8 09:00:58玉堂
《中國“現代書法”論文選》/當代書法問題與藝術生態重建/王岳川
王岳川 當代書法問題與藝術生態重建
* 書法的精粹在於人格力量的筆墨呈現……
(這一點我在命題論文中提到了,沒有人格力量作為前提,作品的意境就無從說起。)
* 一些書者線條寫得頗像張旭、懷素、而整幅作品卻敗筆連連,什麼原因?他忘了作品不是滿幅充滿張力的線條堆積,也不是簡單的筆墨甚至敗筆的鋪排。作品成功的關鍵在於意境,意境是文化品格和人的修為的物件化,在陰陽互補、強弱對比、濃淡變化、疏密相映的氤氳氣息中,呈現的是活生生的“人的形象”。
(英雄所見略同,徐復觀先生也認為近400年來書家都在筆墨間遊走,而忽略了統攝其上的意境!)
* 中國書法不是拿筆醮上墨汁在白紙上書寫的蹤跡而已,它的本體規定性在於:一落筆就不能修改,就把他的心性人格、知識才情記錄和展現出來,它只能是生命情緒的一次性徒手線條留存。
(這一點鄧老師也強調過。)
* 我們要反思新時期二十年書法發展。……缺乏總體上對二十年書法發展的掃描和跟蹤,缺乏對蹤跡過程的文化精神把握。當務之急,應該重視這二十年中的書法走向及帶來的文化影響。
(可以做論文)
* 中國書法史大都是官方史。C民間的東西,比如北碑中的一些墓誌,敦煌寫經等民間性書法往往被忽略。民間書法是傳統書法審美的一個角度,是我們創新的文化資源。
(我一直想研究關於中國書法史上古代人寫經的那一部分,它是我考慮中的博士論文題目之一,同時民間書法也值得在創作中借鑒。)
* 後現代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試驗場,但這個試驗場前有一個巨大墓誌銘,在裏面的人大都難以走出來。要想走出行為藝術試驗場,他必須將頭伸向天空看看世界(人類),將腳真正踩在大地(傳統)上。
(說得好!鼓掌!)
* 一說傳統就有兩頂帽子扣上來,一個叫復古主義或文化復古主義,二是退化僵化的保守主義或文化保守主義。但在我看來,傳統是生生不息的、永遠敞開的開放系統。……文化則不是否定式的,文化是循環往復的,不斷要回到人類生存的根和人性的本源上去。它不是直線向前,而是像宇宙的運行軌道——軌道是一個橢圓的,有時候彼此離得很遠,但終究圍繞一個中心回來源頭。人文科學就這樣圍著“人類根本價值完善”轉動。
(其實比堅守傳統的人更固執己見的是現代人“為新所好”的思想。那種“直線往前”的思想不但蠻橫而且無理!)
* 哲學不是追新,哲學是懷著鄉愁找家園的活動。
(說得真妙!我喜歡這樣的語言表述,簡單而有詩意。)
作者簡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副所長,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1955年9月生,四川安嶽人,1982年畢業于四川大學中文系,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1991年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94年列為“北京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1995年列為北京市“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專家,1996年列為“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委員會”評審專家,1998年到日本金澤大學任客座教授兩年,現為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化書院客座教授,中南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多次參加國際會議並出國任教和學術訪問。學術著作:《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文藝現象學》(譯著),《藝術本體論》,《書法藝術美學》(合著),《思‧言‧道》,《文化話語與意義蹤跡》,《後殖民與新歷史主義文論》,《現象學與解釋學文論》,《二十世紀西方哲性詩學》,《目擊道存》,《中國鏡像》,《本體反思與文化批評》,《後現代後殖民主義在中國》,《全球化與中國》,《中國書法文化精神》(韓國版),《發現東方》,《二十世紀西方文藝理論》,《中國文化身份》,《後東方主義》,《中國藝術精神》,《王岳川文集》(四卷,韓國版)。
* 書法的精粹在於人格力量的筆墨呈現……
(這一點我在命題論文中提到了,沒有人格力量作為前提,作品的意境就無從說起。)
* 一些書者線條寫得頗像張旭、懷素、而整幅作品卻敗筆連連,什麼原因?他忘了作品不是滿幅充滿張力的線條堆積,也不是簡單的筆墨甚至敗筆的鋪排。作品成功的關鍵在於意境,意境是文化品格和人的修為的物件化,在陰陽互補、強弱對比、濃淡變化、疏密相映的氤氳氣息中,呈現的是活生生的“人的形象”。
(英雄所見略同,徐復觀先生也認為近400年來書家都在筆墨間遊走,而忽略了統攝其上的意境!)
* 中國書法不是拿筆醮上墨汁在白紙上書寫的蹤跡而已,它的本體規定性在於:一落筆就不能修改,就把他的心性人格、知識才情記錄和展現出來,它只能是生命情緒的一次性徒手線條留存。
(這一點鄧老師也強調過。)
* 我們要反思新時期二十年書法發展。……缺乏總體上對二十年書法發展的掃描和跟蹤,缺乏對蹤跡過程的文化精神把握。當務之急,應該重視這二十年中的書法走向及帶來的文化影響。
(可以做論文)
* 中國書法史大都是官方史。C民間的東西,比如北碑中的一些墓誌,敦煌寫經等民間性書法往往被忽略。民間書法是傳統書法審美的一個角度,是我們創新的文化資源。
(我一直想研究關於中國書法史上古代人寫經的那一部分,它是我考慮中的博士論文題目之一,同時民間書法也值得在創作中借鑒。)
* 後現代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試驗場,但這個試驗場前有一個巨大墓誌銘,在裏面的人大都難以走出來。要想走出行為藝術試驗場,他必須將頭伸向天空看看世界(人類),將腳真正踩在大地(傳統)上。
(說得好!鼓掌!)
* 一說傳統就有兩頂帽子扣上來,一個叫復古主義或文化復古主義,二是退化僵化的保守主義或文化保守主義。但在我看來,傳統是生生不息的、永遠敞開的開放系統。……文化則不是否定式的,文化是循環往復的,不斷要回到人類生存的根和人性的本源上去。它不是直線向前,而是像宇宙的運行軌道——軌道是一個橢圓的,有時候彼此離得很遠,但終究圍繞一個中心回來源頭。人文科學就這樣圍著“人類根本價值完善”轉動。
(其實比堅守傳統的人更固執己見的是現代人“為新所好”的思想。那種“直線往前”的思想不但蠻橫而且無理!)
* 哲學不是追新,哲學是懷著鄉愁找家園的活動。
(說得真妙!我喜歡這樣的語言表述,簡單而有詩意。)
作者簡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副所長,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1955年9月生,四川安嶽人,1982年畢業于四川大學中文系,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1991年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94年列為“北京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1995年列為北京市“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專家,1996年列為“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委員會”評審專家,1998年到日本金澤大學任客座教授兩年,現為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化書院客座教授,中南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多次參加國際會議並出國任教和學術訪問。學術著作:《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文藝現象學》(譯著),《藝術本體論》,《書法藝術美學》(合著),《思‧言‧道》,《文化話語與意義蹤跡》,《後殖民與新歷史主義文論》,《現象學與解釋學文論》,《二十世紀西方哲性詩學》,《目擊道存》,《中國鏡像》,《本體反思與文化批評》,《後現代後殖民主義在中國》,《全球化與中國》,《中國書法文化精神》(韓國版),《發現東方》,《二十世紀西方文藝理論》,《中國文化身份》,《後東方主義》,《中國藝術精神》,《王岳川文集》(四卷,韓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