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15 10:57:18淫妲三代

「兩種文化」的變遷

在女性主義初發之時,我們很容易了解「兩種文化、兩個世界」(男人vs.女人)的因由與關鍵;在「性別顯學」之後,答案反而變得曖昧而難以達致。──簡言之,過去橫在「兩個世界」間的鴻溝與罩門是父權宰制,今日同樣橫在兩個世界間的不解與仇恨,則可能是提供宰制來源之標準答案的女性主義本身。

如果讓我完全掠過「女性主義」的真實脈絡,只把它放在一個通俗而廣泛被社會認知的樣貌──女性主義,就是女人爭權──來說:過去拜女性主義之賜,我們知道有一個東西叫做父權結構、patriarchy,或男性統治、male dominance,因為知道、因為當這些概念對應到社會現實時總讓我們容易感到入情入理,所以我們當真的以為一切關乎權力,彷彿父權解構可以如朝代更替般經由某種對威權的挑釁、經由女性力量的真實展現而完成──而關於男人與女人之不同、如何不同以及因何不同的問題,也就變成一個不需問、不消說的奇怪問題:命題已經涵蓋了答案,因為結構決定了位置、位置決定了不同與區辨,對於那不同、因何不同以及如何不同的情狀,則在政治選擇與行動對象的設定下,成為一個隱晦而不合法的、欠缺反省與批判精神的「本質化」提問。

真正吸引我注意的是:我們所存在的父權世界,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單純而理所當然的父權世界,而是一個對女性運動、性別革命充滿了敏銳感知、並且從不吝惜抓緊任何機會對性別革命蘊含的所有理念、內容、宣說或行動作出回應的父權世界。如果我要回答:當性別革命不斷在世界各處收割豐富的行動成果之時,「女性主義」真正一代一代吸引年輕女性煥發各式熱情的原因,正是「父權社會」的假設與幻想從來沒有失去它的解釋力與有效性──無論是左派批判的對立面「資本市場」、或右派批判的對立面「國家機器」;男性凝視滲透在商業機制的每一處,一如家父長式威權也從未自國家與法律的場域退出。無論「宰制」的形貌變得如何多元而溫柔滿面;無論民主與政治、或市場與消費的本質多麼圓滑的掩蓋了所有不平等的內裡,那些屬於女性主義的陳腐教條──女人做為欲望的客體、女體作為物的再現、女人做為從屬與受支配的一切意象,從來都準確無誤的描繪我們的世間。

然而男人與女人都在這個既定的關係(結構)中不斷的改變,既有的女性主義語彙卻難以描述這種改變──「艾莉世代」意念混亂的男人女人,女人在性別掙扎裡的泅泳、追尋與失落成為一個更講不清的故事,無論《金法尤物》或《霹靂嬌娃》這般商業打造的、有識之士一眼便能辨識出其中虛假意識的「女性主義童話」電影裡,我們都可能看到這樣一種混亂──比方說「女性結盟」的最終敵人可能是叛離的、勇敢的、自我實現了的女人自己(此般曾被召喚為最具政治能動性的強悍主體),而不再是霸道武斷面容可憎的掌權的男人。

性別革命之後,我們進入一種難分敵我的尷尬與混亂,這場革命的最大成就其實是塑造了兩股新品種主體──多慮世故的女人與天真惶惑的男人──而非鬆動或挑釁了那堅固的「父權結構」,而我們所知的性別政治,還未準備好解答這些。



原載台灣立報性別版
200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