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5 21:16:02Blanche

在一樣的月光下明日話今天


早上到當代館走了一圈,它即日起至2015/10/11主展覽《以藝術之名:香港當代藝術展》In the Name of Art: Hong Kong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創作者企圖「以藝術介入社會」引發觀展者對於生活的反思。



文晶瑩 Phoebe MAN〈一坪金磚〉臺灣人看了也心有戚戚焉,當住房被炒成奢侈品,露宿街頭的人會越來越多吧!想起兩則案例:魏家當初購買九戶帝寶,房貸成數居然高達九十九%,幾乎是不用從口袋掏錢就能買豪宅。 及 美河市捷運聯合開發案 ,「居住正義」不過是政客的口號之一,何曾落實呢?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好眼熟,從2014/03/18開始常常聽到的一句話。 藝術家程展緯Luke CHING的“Weather Report: Hong Kong Today, Taiwan Tomorrow.”創作源起是臺灣318反黑箱服貿運動以及香港雨傘革命。







大型裝置藝術〈在「一樣的月光」下「明日話今天」〉由林嵐合作社 Jaffa Lam Collective利用傘布、陶瓷、幻燈片、聲音組成,聽著聽著蠻想哭的。

看著或坐或臥的人們,聽著那柔柔吟唱的歌聲,若你曾經參與過或是關心過,腦海難免會閃過一些畫面,立院集結中,青島東路看星星







作品是成功的,被觸動到。



請參當代館官網簡介:

『林嵐,1973年生於中國福州,目前定居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現任香港藝術學院高級講師,本身也是多媒材裝置藝術家,近年作品曾先後於臺灣、日本、新加坡、德國及加拿大等地展出,並曾參與多項國際藝術家交流及駐留計劃。
歷年所獲藝術獎項包括:2003年度獲選為香港藝術推廣辦事處【藝遊鄰里計劃II 2003】的重點藝術家;2006年亞洲文化協會捷成漢伉儷獎助金得主;2007至2008年美國紐約Urban Glass的特邀藝術家;2007年加拿大多倫多Tree Museum十週年慶特邀藝術家…等。
本次展出的大型空間裝置〈在“一樣的月光”下“明日話今天”〉,應用當代館空間最大的201展場,以鋪天蓋地的藍色雨傘布、8套睡袋、28組陶瓷杯和耳機筒、懶骨頭等日常物件,結合現場燈光與幻燈片播放…,創造了一個可以讓觀眾互動參與的沉浸式體驗空間。
「藝術真的能改變世界嗎?」,為了回應這個問題,林嵐參考了合作社的概念和運作形式,邀集因社會經濟轉型而被淘汰的車衣廠女工們,將港臺兩地回收的大量雨傘布車製成一個巨型的藍色天幕。這件懸吊在201室半空中的「軟雕塑」裝置,天幕中央有個碩大的圓月,正如一隻擎著溫柔且堅毅淚光的眼睛,深情地凝望著底下的世界。雨傘布薄透的光影流動,以及隨風擺舞的變化姿態,除了帶給觀眾一新耳目的雕塑體驗,觀眾也可以躺臥在天幕之下的懶骨頭中,用耳機聆賞藝術家邀請港臺兩地學生及朋友特別錄製的歌曲。
「傘」在最近的香港社會運動中,凝聚了強烈而鮮明的符碼意義,藝術家以一塊塊本來只為個人遮日擋雨的傘布,縫合成串聯港臺兩地、護蔭民眾的一大片藍色天空,除了以此來關聯兩地民眾的生活情境和生命想望,也藉著這片藍天中此起彼落的波濤,來象徵和類比歷年來每遇外在環境、氣候變動時,臺港兩地境遇總是互為連動的一種關係狀態。以天象氣候為例,香港俗語說「今日臺灣、明日香港」──從熱帶海洋形成的颱風,經過臺灣後往往也會接著掃過香港,所以香港人都會提前關注媒體中的臺灣氣象報導;但是從政治氣候來看,反過來的一種說法就是:「今日香港、明日臺灣」──對於多年來同樣生活在「資本主義、民主法治」社會的港臺民眾來說,目前從大陸形成的政治新氣候,究竟能帶給香港人什麼樣的今日社會氛圍和明日生活環境,這除了是香港民眾下延至學生世代非常關切、力求表達的事務,看來也是臺灣民眾特別會去時時觀察、熱切討論和深加思索的明日生活與未來命運課題。 『林嵐,1973年生於中國福州,目前定居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現任香港藝術學院高級講師,本身也是多媒材裝置藝術家,近年作品曾先後於臺灣、日本、新加坡、德國及加拿大等地展出,並曾參與多項國際藝術家交流及駐留計劃。本次展出的大型空間裝置〈在“一樣的月光”下“明日話今天”〉,應用當代館空間最大的201展場,以鋪天蓋地的藍色雨傘布、8套睡袋、28組陶瓷杯和耳機筒、懶骨頭等日常物件,結合現場燈光與幻燈片播放…,創造了一個可以讓觀眾互動參與的沉浸式體驗空間。
『「藝術真的能改變世界嗎?」,為了回應這個問題,林嵐參考了合作社的概念和運作形式,邀集因社會經濟轉型而被淘汰的車衣廠女工們,將港臺兩地回收的大量雨傘布車製成一個巨型的藍色天幕。這件懸吊在201室半空中的「軟雕塑」裝置,天幕中央有個碩大的圓月,正如一隻擎著溫柔且堅毅淚光的眼睛,深情地凝望著底下的世界。雨傘布薄透的光影流動,以及隨風擺舞的變化姿態,除了帶給觀眾一新耳目的雕塑體驗,觀眾也可以躺臥在天幕之下的懶骨頭中,用耳機聆賞藝術家邀請港臺兩地學生及朋友特別錄製的歌曲。

「傘」在最近的香港社會運動中,凝聚了強烈而鮮明的符碼意義,藝術家以一塊塊本來只為個人遮日擋雨的傘布,縫合成串聯港臺兩地、護蔭民眾的一大片藍色天空,除了以此來關聯兩地民眾的生活情境和生命想望,也藉著這片藍天中此起彼落的波濤,來象徵和類比歷年來每遇外在環境、氣候變動時,臺港兩地境遇總是互為連動的一種關係狀態。以天象氣候為例,香港俗語說「今日臺灣、明日香港」──從熱帶海洋形成的颱風,經過臺灣後往往也會接著掃過香港,所以香港人都會提前關注媒體中的臺灣氣象報導;但是從政治氣候來看,反過來的一種說法就是:「今日香港、明日臺灣」──對於多年來同樣生活在「資本主義、民主法治」社會的港臺民眾來說,目前從大陸形成的政治新氣候,究竟能帶給香港人什麼樣的今日社會氛圍和明日生活環境,這除了是香港民眾下延至學生世代非常關切、力求表達的事務,看來也是臺灣民眾特別會去時時觀察、熱切討論和深加思索的明日生活與未來命運課題。』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推薦親臨觀賞。


提到歌,最近一首不錯聽的歌:
該歌曲背景事件:〈誰要看你的阿帕契〉、〈副閣揆舉阿帕契案談司法 糗被司法院打臉


下午植物園晃了一圈,發現不過放個颱風假(8/8~8/23) 而已,植物園的貓咪們各隻胖了不只兩公斤,完全看不到腰線,身材走精(閩南語)嚴重。





下圖這隻珠圓玉潤到腿都粗了的貓,記得牠晚上的時候好像會經過沛洛瑟門口,時間不太一定,晚上6點多、8點多都曾看到過,不知道有沒有認錯貓?可以再觀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