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5 17:54:40Blanche
烟 雲門舞碼
布幕升起的那刻,看見舞台上有一棵樹,是我喜歡的老樹,它使我憶起席幕容的詞〈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我以為是這樣解釋,黑衣女舞者代表老樹,孤孤單單地憂愁、盼望,等待再等待,背景變換就代表物換心移,幾個世紀過去了,樹仍是落寞,它的熱情不減,只是在絕望中開出艷美的花,它的枝枒承受不住那美的重量,終於,葉淒美的落下。
表演結束,一位雲門工作人員提到林懷明為了這舞帶他們到印度感受煙霧瀰漫的氣氛;而樹是位於佛陀初次開示弟子的地方,所攝下;主題是訴說生、死、回憶。
印度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應是十分莊嚴,但如今卻因人口爆炸、保守毀了它的美。點出「印度」,猜那樹應為菩提樹。想當年,釋迦牟尼在此悟道,巨大茂盛的老樹,成就佛陀偉大的智慧,它靜穆看著文明誕生,守護著一方淨土,那樹歷經歲月風霜,終於,走到了它死亡的時刻,那蒼老的樹顫抖的用盡全身的精力,生出絕美的花朵,就在那花飄零如煙霧,美得如夢似幻時,樹也與世長辭!
若樹是代表人,是否意味著:我們在宇宙中注定孤獨,由誕生到死亡皆為落寞?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美麗的事物流逝,卻無力也無能留住;這舞台上演是樹的回憶,也代表人年紀老大時回顧過往:年少輕狂時,自以為永恆不變的,自以為無比重要的,如今回首,不過是個笑話,若人不過是滄海一粟,那回憶、執著豈不連一粒小小的灰塵都比不上?
樹固守在那兒,無論舞者如何舞動,它還是在那兒,未曾移動半步,是否在表現──執著?人一生中有太多執著、妄念,當我們堅持非某樣東西不可,我們就已被那樣東西馴服、制約,甚至可以說是囚禁,於是我們畫地自限,導致心被蒙蔽,錯過更值得珍惜的事物,終於在懺悔、了悟中含恨走完此生;那花落代表放下,只要心能放下,美就回來了。
再或許,那樹代表造物者。造物者始終與人類同在,只是人類未曾將心靈之門打開,我們終日戚戚惶惶的奔走,是著找尋更接近造物者的方法,卻忽視神不見得有固定形象,祂始終默默守護著我們。當有一天,人們終於了解到,所追求的不過就是平凡,平凡的幸福就在身旁,那神於是化作喜悅的花,安詳落下。
舞台中央造了一座水池,水中躺了一個人,那人全身赤裸。是否表示人是赤裸的來到世上,雖一無所有卻晶瑩美麗;赤條條的舞者在台上急奔,意謂人一生忙亂,但死時卻帶不走任何東西,回歸到原始自然的狀態,或者如黛玉所道「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水中赤身露體的舞者,讓我聯想到達利(Salvador Dali)的作品,那人不像人,或扭曲變形,或由身上冒出珊瑚,究竟,真實的我是哪一個?人真如表面形象如此圓滑美麗?亦或我們真實的樣貌其實是頭上長角、心中佈滿荊棘的怪物?親眼所見就是事實、可信的嗎?人真如自己所看見的那樣尋常?
布幕升起的那刻,看見舞台上有一棵樹,是我喜歡的老樹,它使我憶起席幕容的詞〈一棵開花的樹〉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我以為是這樣解釋,黑衣女舞者代表老樹,孤孤單單地憂愁、盼望,等待再等待,背景變換就代表物換心移,幾個世紀過去了,樹仍是落寞,它的熱情不減,只是在絕望中開出艷美的花,它的枝枒承受不住那美的重量,終於,葉淒美的落下。
表演結束,一位雲門工作人員提到林懷明為了這舞帶他們到印度感受煙霧瀰漫的氣氛;而樹是位於佛陀初次開示弟子的地方,所攝下;主題是訴說生、死、回憶。
印度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應是十分莊嚴,但如今卻因人口爆炸、保守毀了它的美。點出「印度」,猜那樹應為菩提樹。想當年,釋迦牟尼在此悟道,巨大茂盛的老樹,成就佛陀偉大的智慧,它靜穆看著文明誕生,守護著一方淨土,那樹歷經歲月風霜,終於,走到了它死亡的時刻,那蒼老的樹顫抖的用盡全身的精力,生出絕美的花朵,就在那花飄零如煙霧,美得如夢似幻時,樹也與世長辭!
若樹是代表人,是否意味著:我們在宇宙中注定孤獨,由誕生到死亡皆為落寞?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美麗的事物流逝,卻無力也無能留住;這舞台上演是樹的回憶,也代表人年紀老大時回顧過往:年少輕狂時,自以為永恆不變的,自以為無比重要的,如今回首,不過是個笑話,若人不過是滄海一粟,那回憶、執著豈不連一粒小小的灰塵都比不上?
樹固守在那兒,無論舞者如何舞動,它還是在那兒,未曾移動半步,是否在表現──執著?人一生中有太多執著、妄念,當我們堅持非某樣東西不可,我們就已被那樣東西馴服、制約,甚至可以說是囚禁,於是我們畫地自限,導致心被蒙蔽,錯過更值得珍惜的事物,終於在懺悔、了悟中含恨走完此生;那花落代表放下,只要心能放下,美就回來了。
再或許,那樹代表造物者。造物者始終與人類同在,只是人類未曾將心靈之門打開,我們終日戚戚惶惶的奔走,是著找尋更接近造物者的方法,卻忽視神不見得有固定形象,祂始終默默守護著我們。當有一天,人們終於了解到,所追求的不過就是平凡,平凡的幸福就在身旁,那神於是化作喜悅的花,安詳落下。
舞台中央造了一座水池,水中躺了一個人,那人全身赤裸。是否表示人是赤裸的來到世上,雖一無所有卻晶瑩美麗;赤條條的舞者在台上急奔,意謂人一生忙亂,但死時卻帶不走任何東西,回歸到原始自然的狀態,或者如黛玉所道「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水中赤身露體的舞者,讓我聯想到達利(Salvador Dali)的作品,那人不像人,或扭曲變形,或由身上冒出珊瑚,究竟,真實的我是哪一個?人真如表面形象如此圓滑美麗?亦或我們真實的樣貌其實是頭上長角、心中佈滿荊棘的怪物?親眼所見就是事實、可信的嗎?人真如自己所看見的那樣尋常?
樹與水池自始至終都存在舞台上,但五彩的人物來來去去,相較舞者的匆忙,它們顯得如此悠閒,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也是如此吧!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自然緩慢的變化卻是以百年當小數點單位,無論我們快樂或悲傷,世界依舊如常運行。人啊!多麼渺小,微不足道。
本以為「烟 」是夢幻、輕盈,但當配樂響起時,我就知道錯了,音樂很沉重,充滿不協調音。難道「往事如煙」,「往事」一定是痛苦、沉重的嗎?是否人生總無法盡如人意?這星球上有幾億的人口都活得極不完滿?回憶是殘忍的悲傷?
往事不就是那些我們選擇留在心中的事嗎?既然如此,何不過濾悲傷,只記得自己承受多少溫情。紅塵俗世並非悲劇,人的眼能選擇只注視美,人的心能堅持只感受愛。
我以為,佛教給人的潛移默化是寬容、放下,但似乎自林懷明「水月」以來,都在表現人世的虛無、漂渺,暮氣沉重,美是美,卻欠缺那麼一些灑脫。
「舞」與「無」兩字音相近、形近,是否舞最終的目標是在傳達「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