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6 11:36:47木匠之子
《世說新語》的幽默語言風格
日本學者井波津子說:“《世說新語》是富於卓越的言語感覺的機智表現的寶庫”,“生活在《世說新語》中的人物,從頭頂到腳底,充溢著機智的感覺,追求優雅的語言表現”,“《世說新語》的隨機應變和令人拍案叫絕的機智瑰麗,乃是在盛行清談的氛圍中,全力注重語言表達的極大熱情所錘煉出來的。”
除了清談,《世說新語》的幽默還有一個原因,這就是士人個性的覺醒、追求自由、曠達。魏晉時代的名士精神,正與這一點多有結合,因此他們成就了中國歷史上一種最奇特的幽默智慧。
一是機智睿發的幽默,表現爲富於機趣,無傷大雅地運用排諧調侃語言,令人讀來解頤。
康僧淵目探而鼻高,王垂相每調之。僧淵曰:“鼻者面之山,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顧長康喚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如此,一些行爲、現象都被機智的語言美化、情趣化了。所以顧長康異于常人的吱蔗被藝術化,康僧淵目深鼻高用山水清靈化了,郝隆日中仰臥被雅化了。
機智睿發的幽默另一方面又表現爲靈敏應對、隨機睿發。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複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栗,汗不敢出。”
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面對突發的尷尬處境,仍不失機智幽默的風度。妙用語言技巧,既爲自己解脫,又顯示自我的才能。
二是唇槍舌劍的幽默,這最能表現魏晉人思維敏捷、應對巧妙的才能。魏晉士人祟尚清談,清談也是顯示他們才學、出人頭地的途徑。於是清談中常出現士人間相互辨難,力圖勝過對方的場景。《世說新語》記載了不少機鋒畢露的談吐。
司馬太傅齋中夜坐,于時天明月淨,都無纖翁。太傅歎以爲佳。謝景重在坐,答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太傅因戲謝曰:“卿居心不淨,乃複強欲滓穢太清邪?”
太傅欣賞明淨的天空而謝景重偏愛微雲點綴,這本來只是愛好不同,但太傅以此來影射謝景重“居心不淨”,把愛好不同提高到人格的優劣,實是在清談中錘煉出來的智慧結晶。
在清談的氛圍中,連小孩子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伶俐。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爲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到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爲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蹙躇。
少年孔融出語不凡,而且敏捷通脫,連古代聖賢和當今名流都被他巧妙地納人自己的語言遊戲中。在靈巧雋利的言詞中,顯示了逍遙放達的靈性。
《世說新語》對人物心理的描寫,表達了魏晉人士的曠達已達到難以言盡的程度。他們以自我爲中心,一切從“我”的性情出發,除“我”之外,一切禮節、情面、國家大事都不可以變其色、動其容。“我”就是“我”,其他任何東西都是無關緊要的。因此每個時刻都在體現自我,體現一種超越萬物的自由精神,余以爲,《世說新語》體現了幽默的最高境界。
除了清談,《世說新語》的幽默還有一個原因,這就是士人個性的覺醒、追求自由、曠達。魏晉時代的名士精神,正與這一點多有結合,因此他們成就了中國歷史上一種最奇特的幽默智慧。
一是機智睿發的幽默,表現爲富於機趣,無傷大雅地運用排諧調侃語言,令人讀來解頤。
康僧淵目探而鼻高,王垂相每調之。僧淵曰:“鼻者面之山,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顧長康喚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如此,一些行爲、現象都被機智的語言美化、情趣化了。所以顧長康異于常人的吱蔗被藝術化,康僧淵目深鼻高用山水清靈化了,郝隆日中仰臥被雅化了。
機智睿發的幽默另一方面又表現爲靈敏應對、隨機睿發。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複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栗,汗不敢出。”
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面對突發的尷尬處境,仍不失機智幽默的風度。妙用語言技巧,既爲自己解脫,又顯示自我的才能。
二是唇槍舌劍的幽默,這最能表現魏晉人思維敏捷、應對巧妙的才能。魏晉士人祟尚清談,清談也是顯示他們才學、出人頭地的途徑。於是清談中常出現士人間相互辨難,力圖勝過對方的場景。《世說新語》記載了不少機鋒畢露的談吐。
司馬太傅齋中夜坐,于時天明月淨,都無纖翁。太傅歎以爲佳。謝景重在坐,答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太傅因戲謝曰:“卿居心不淨,乃複強欲滓穢太清邪?”
太傅欣賞明淨的天空而謝景重偏愛微雲點綴,這本來只是愛好不同,但太傅以此來影射謝景重“居心不淨”,把愛好不同提高到人格的優劣,實是在清談中錘煉出來的智慧結晶。
在清談的氛圍中,連小孩子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伶俐。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爲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到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爲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蹙躇。
少年孔融出語不凡,而且敏捷通脫,連古代聖賢和當今名流都被他巧妙地納人自己的語言遊戲中。在靈巧雋利的言詞中,顯示了逍遙放達的靈性。
《世說新語》對人物心理的描寫,表達了魏晉人士的曠達已達到難以言盡的程度。他們以自我爲中心,一切從“我”的性情出發,除“我”之外,一切禮節、情面、國家大事都不可以變其色、動其容。“我”就是“我”,其他任何東西都是無關緊要的。因此每個時刻都在體現自我,體現一種超越萬物的自由精神,余以爲,《世說新語》體現了幽默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