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27 01:45:27主席
《三國志.華陀傳》所含醫理概述
《三國志.華陀傳》內有許多華陀生時為人治病之記載, 本文即選取當中部分醫案, 分析其中醫醫理.
一.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文中可見, 華陀對兩名症狀相同之病人, 針對彼等各別之身體狀況醫治. 蓋中醫認為不同人之體質千差萬別, 故診症必須根據病人的個別情況, 不能一成不變地單靠病徵診斷. 例如一般人以為凡咳嗽都應潤肺, 其實五臟有疾皆可致咳, 只是由肺致咳最普遍而已; 北宋永嘉年間, 疫症頻發, 蘇東坡對某地民眾薦以聖散子方而得舒緩之, 卻於他處以同方薦民, 而令病症加劇. 即因兩地疫症性質有異也.
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早已提出醫師須了解病人之身體狀況, 依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及症候分析歸納, 訂出治療方法. 此即「審症辨因, 因症立法, 以法繫方, 遣方用藥」之「辨症論治」. 疾病性質分陰陽, 疾病屬性分寒熱, 疾病部位分表裡, 病人體質分虛實. 前兩者屬疾病本身之特性, 後兩者則是病人自己的情況. 中醫正是根據這四類八種情況作「八綱辨症」, 即寒者熱之, 熱者寒之; 虛則補之, 實則瀉之; 有表解表, 有裡瀉裡; 陰虛補陰, 陽虛補陽. 縱使病徵相同, 病人身體之寒熱虛實不同, 療法也隨之而異.
不啻是治療, 保健亦然. 今人往往聽從西醫之說, 謂某類食物如何有益, 某類食物每天應吃多少, 殊不知保健之道也是因人而異. 譬如西醫謂人每天應喝八杯水, 但其實肺、脾、胃虛者都不宜每天喝太多水, 由於水需要此三者轉化及運送全身, 故喝水過多不單會令肺、脾、胃更形虛弱, 還會引起水腫、痰飲、體臭等問題(因肺脾胃無力轉化及運送水分, 水分遂積滯致疾). 又如西醫認為蔬菜、水果、豆腐均有益健康, 應該多吃. 然而此等多為寒涼之食, 熱底者食用過多, 尚且會傷敗陽氣而致病, 寒底者多食則問題更大.
西藏醫學部份理論來自漢醫, 其亦認為替病人斷症時, 需考慮上述之條件,甚至要將病人所居地及其傳統等因素都計算在內. 例如處方過多肉類予長期進食蔬菜之農民為食療, 可能令其便秘; 過多蔬菜之食療處方則可能令長期吃肉的牧民肚瀉. 又如酥油含極高油脂, 一般人不能多食, 否則將有礙健康; 但對世代以酥油為食之藏民而言, 不食才會有損健康!
二.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文中之子, 於母體內受其母之寒, 故天生體弱多病. 依中醫學說, 人身之健康長壽與否, 取決於先天及後天因素. 「先天責在父母」, 我身由我父母之精血所成, 父母健康則我體質也較佳(西醫稱之為遺傳因素).《論衡.氣壽篇》言:「強壽弱夭, 謂稟氣渥(厚)薄也……夫稟氣渥則其體強, 體強則壽命長; 氣薄則其體弱, 體弱則命短, 命短則多病壽短」 因此, 為保子女身體康健, 父母於懷孕前後需先保養自己.
《黃帝內經.素問》云:「精者, 身之本也」狹義之精指由腎所生之精液, 廣義則指臟腑之精華. 有腎精始有髓骨筋脈皮肉毛髮, 故謂腎為先天之本. 若父母房事頻仍, 腎精妄洩而致腎虛, 不足賦予子女上佳精氣, 子女則必先天不足. 其次, 行房時還需留意父母之身體狀況以至外在環境, 朔望、雷雨、飽酒食、勞倦不安、沐浴方竟皆不宜行房, 否則子女必有所損.《玉房秘訣》曰:「晦朔弦望, 以合陰陽, 損氣, 以是生子, 子必刑殘……雷風, 天地感動, 以合陰陽, 血脈踊, 以是生子, 子必臃腫……新飲酒飽食, 谷氣未行…以是生子, 子必癲狂……. 勞倦重擔, 志氣未安…以是生子, 子必夭殘……新沐浴, 髮膚未燥…以是生子, 子必不全」(注一)
復次, 懷孕期間, 母親需注意飲食及起居宜忌, 元忽思慧《飲膳正要》載之甚詳:「古者婦人妊子, 寢不側, 坐不邊, 立不蹕, 不食邪味, 割不正不食……目不視邪色, 耳不聽淫聲……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 才過人矣」
此外, 《三國志.華陀傳》有另一則醫案點明病後體虛未復, 勿為房事, 否則連自己也有危險: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三.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此案甚為有趣, 華陀不用藥物, 僅憑激怒病人, 已可令之痊癒. 明江瓘《名醫類案》有一相類醫案: 某女之夫, 行商二年不歸, 女遂因思成疾, 醫師診斷後謂:「此思想氣結也, 藥難獨治, 得喜可解, 不然, 令其怒, 脾主思, 遇思則脾氣結而不食, 怒屬肝木, 木能剋土, 怒則氣升, 發而衝開脾氣矣.」果然該女被激怒後病癒.
其實上文醫師之言, 已說明了此治療方法之原理. 心、肝、脾、肺、腎五行分別屬火、木、土、金、水, 依次司掌喜、怒、思、憂、恐. 而金剋木, 木剋土, 土剋水, 水剋火, 火剋金. 因此喜剋多憂或肺疾, 怒剋多慮或脾疾, 思剋多恐或腎疾, 憂剋暴燥或肝疾, 恐剋興奮或心疾. 此法看似神奇, 實際秘密不過如此而已.
四.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輓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呂氏春秋.季春紀.重數》云:「流水不腐, 戶樞不螻」, 說明萬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 因此而生生不息, 不致敗朽. 恆動正是生命的象徵, 只有死物才會靜止不動. 是以中醫素有「靜以養神, 動以養形」之說, 主張人亦須不斷運動, 以保持身體各器官之活躍, 並收舒筋活絡、通氣活血之功. 即使西醫及藏醫也一致同意運動有益身心.
另外, 文中提及的古仙人「導引之事」, 乃指透過特定動作與控制呼吸以達到延壽保健的方法. 《莊子.刻意》載:「吹喣呼吸, 吐故納新, 熊經鳥伸, 為壽而已矣」即為一例. 道教以此法為修鍊, 國人修習之各類氣功亦多有導引術成分. 華陀的「五禽之戲」也是一種導引術, 因其模彷五種動物之動作而得名. 中國人求壽之術, 很多也是模彷動物, 尤其長壽之動物而來. 像武俠片中常說的「龜息」便是. 據葛洪《抱朴子》所述, 龜息非謂不呼吸, 亦非用以逃避敵人追殺的武功, 而是藉細長深勻地呼吸, 保存最多元氣於體內以達長壽的一種導引術. 蓋古人相信龜以此呼吸方法得長壽, 遂有此法之出現.
注一: 關於晦朔弦望對生殖之影響, 看似迷信, 唯現代西方不少研究顯示確有其事. 參考沈澤波教授《中醫文化內涵之養生學》(香港中文大學GEE 282Z 中醫文化內涵課堂筆記) ; A. L. LIEBER & T. B.AGEL著, 劉世平譯:《月的魔力》(HOW THE MOON AFFECT YOU )(台北: 台灣先智, 2000)
一.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文中可見, 華陀對兩名症狀相同之病人, 針對彼等各別之身體狀況醫治. 蓋中醫認為不同人之體質千差萬別, 故診症必須根據病人的個別情況, 不能一成不變地單靠病徵診斷. 例如一般人以為凡咳嗽都應潤肺, 其實五臟有疾皆可致咳, 只是由肺致咳最普遍而已; 北宋永嘉年間, 疫症頻發, 蘇東坡對某地民眾薦以聖散子方而得舒緩之, 卻於他處以同方薦民, 而令病症加劇. 即因兩地疫症性質有異也.
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早已提出醫師須了解病人之身體狀況, 依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及症候分析歸納, 訂出治療方法. 此即「審症辨因, 因症立法, 以法繫方, 遣方用藥」之「辨症論治」. 疾病性質分陰陽, 疾病屬性分寒熱, 疾病部位分表裡, 病人體質分虛實. 前兩者屬疾病本身之特性, 後兩者則是病人自己的情況. 中醫正是根據這四類八種情況作「八綱辨症」, 即寒者熱之, 熱者寒之; 虛則補之, 實則瀉之; 有表解表, 有裡瀉裡; 陰虛補陰, 陽虛補陽. 縱使病徵相同, 病人身體之寒熱虛實不同, 療法也隨之而異.
不啻是治療, 保健亦然. 今人往往聽從西醫之說, 謂某類食物如何有益, 某類食物每天應吃多少, 殊不知保健之道也是因人而異. 譬如西醫謂人每天應喝八杯水, 但其實肺、脾、胃虛者都不宜每天喝太多水, 由於水需要此三者轉化及運送全身, 故喝水過多不單會令肺、脾、胃更形虛弱, 還會引起水腫、痰飲、體臭等問題(因肺脾胃無力轉化及運送水分, 水分遂積滯致疾). 又如西醫認為蔬菜、水果、豆腐均有益健康, 應該多吃. 然而此等多為寒涼之食, 熱底者食用過多, 尚且會傷敗陽氣而致病, 寒底者多食則問題更大.
西藏醫學部份理論來自漢醫, 其亦認為替病人斷症時, 需考慮上述之條件,甚至要將病人所居地及其傳統等因素都計算在內. 例如處方過多肉類予長期進食蔬菜之農民為食療, 可能令其便秘; 過多蔬菜之食療處方則可能令長期吃肉的牧民肚瀉. 又如酥油含極高油脂, 一般人不能多食, 否則將有礙健康; 但對世代以酥油為食之藏民而言, 不食才會有損健康!
二.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文中之子, 於母體內受其母之寒, 故天生體弱多病. 依中醫學說, 人身之健康長壽與否, 取決於先天及後天因素. 「先天責在父母」, 我身由我父母之精血所成, 父母健康則我體質也較佳(西醫稱之為遺傳因素).《論衡.氣壽篇》言:「強壽弱夭, 謂稟氣渥(厚)薄也……夫稟氣渥則其體強, 體強則壽命長; 氣薄則其體弱, 體弱則命短, 命短則多病壽短」 因此, 為保子女身體康健, 父母於懷孕前後需先保養自己.
《黃帝內經.素問》云:「精者, 身之本也」狹義之精指由腎所生之精液, 廣義則指臟腑之精華. 有腎精始有髓骨筋脈皮肉毛髮, 故謂腎為先天之本. 若父母房事頻仍, 腎精妄洩而致腎虛, 不足賦予子女上佳精氣, 子女則必先天不足. 其次, 行房時還需留意父母之身體狀況以至外在環境, 朔望、雷雨、飽酒食、勞倦不安、沐浴方竟皆不宜行房, 否則子女必有所損.《玉房秘訣》曰:「晦朔弦望, 以合陰陽, 損氣, 以是生子, 子必刑殘……雷風, 天地感動, 以合陰陽, 血脈踊, 以是生子, 子必臃腫……新飲酒飽食, 谷氣未行…以是生子, 子必癲狂……. 勞倦重擔, 志氣未安…以是生子, 子必夭殘……新沐浴, 髮膚未燥…以是生子, 子必不全」(注一)
復次, 懷孕期間, 母親需注意飲食及起居宜忌, 元忽思慧《飲膳正要》載之甚詳:「古者婦人妊子, 寢不側, 坐不邊, 立不蹕, 不食邪味, 割不正不食……目不視邪色, 耳不聽淫聲……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 才過人矣」
此外, 《三國志.華陀傳》有另一則醫案點明病後體虛未復, 勿為房事, 否則連自己也有危險: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三.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此案甚為有趣, 華陀不用藥物, 僅憑激怒病人, 已可令之痊癒. 明江瓘《名醫類案》有一相類醫案: 某女之夫, 行商二年不歸, 女遂因思成疾, 醫師診斷後謂:「此思想氣結也, 藥難獨治, 得喜可解, 不然, 令其怒, 脾主思, 遇思則脾氣結而不食, 怒屬肝木, 木能剋土, 怒則氣升, 發而衝開脾氣矣.」果然該女被激怒後病癒.
其實上文醫師之言, 已說明了此治療方法之原理. 心、肝、脾、肺、腎五行分別屬火、木、土、金、水, 依次司掌喜、怒、思、憂、恐. 而金剋木, 木剋土, 土剋水, 水剋火, 火剋金. 因此喜剋多憂或肺疾, 怒剋多慮或脾疾, 思剋多恐或腎疾, 憂剋暴燥或肝疾, 恐剋興奮或心疾. 此法看似神奇, 實際秘密不過如此而已.
四.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輓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呂氏春秋.季春紀.重數》云:「流水不腐, 戶樞不螻」, 說明萬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 因此而生生不息, 不致敗朽. 恆動正是生命的象徵, 只有死物才會靜止不動. 是以中醫素有「靜以養神, 動以養形」之說, 主張人亦須不斷運動, 以保持身體各器官之活躍, 並收舒筋活絡、通氣活血之功. 即使西醫及藏醫也一致同意運動有益身心.
另外, 文中提及的古仙人「導引之事」, 乃指透過特定動作與控制呼吸以達到延壽保健的方法. 《莊子.刻意》載:「吹喣呼吸, 吐故納新, 熊經鳥伸, 為壽而已矣」即為一例. 道教以此法為修鍊, 國人修習之各類氣功亦多有導引術成分. 華陀的「五禽之戲」也是一種導引術, 因其模彷五種動物之動作而得名. 中國人求壽之術, 很多也是模彷動物, 尤其長壽之動物而來. 像武俠片中常說的「龜息」便是. 據葛洪《抱朴子》所述, 龜息非謂不呼吸, 亦非用以逃避敵人追殺的武功, 而是藉細長深勻地呼吸, 保存最多元氣於體內以達長壽的一種導引術. 蓋古人相信龜以此呼吸方法得長壽, 遂有此法之出現.
注一: 關於晦朔弦望對生殖之影響, 看似迷信, 唯現代西方不少研究顯示確有其事. 參考沈澤波教授《中醫文化內涵之養生學》(香港中文大學GEE 282Z 中醫文化內涵課堂筆記) ; A. L. LIEBER & T. B.AGEL著, 劉世平譯:《月的魔力》(HOW THE MOON AFFECT YOU )(台北: 台灣先智, 2000)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