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11 15:03:09主席

浴佛的儀式及意義

  很多佛、菩薩於因地修行時,只發願攝受淨土眾生,唯有釋迦牟尼發願到五濁穢土度化有情,故釋迦牟尼佛被譽為最有勇氣的佛陀。由於釋尊來到娑婆世界,我們才有機會聽聞如實遮止苦及苦因、生起樂及樂因的最勝教法。而且賢劫千佛之中只有四位佛陀會宣說密法,釋迦佛即其中一位。因此,釋尊對我等眾生的恩德是無與倫比的。

  釋尊於公元前六二三年農曆四月八日在印度降生,生時諸天以天水為其沐浴。後世的佛教徒為紀念佛陀的降世,感激其將永恆快樂之道帶給我們的恩德,每逢農曆四月初八,都會重演佛陀初生時的這一幕。此即浴佛節的由來。

  佛陀成道及涅槃日子均是在農曆四月,而且都是十五日,所以四月是佛教的大日子。所謂農曆四月是從印度曆法換算過來,於印度曆實為二月。二十八星宿之一的氐宿於是月出現,故是月名氐宿(梵文Vaisakha)月,南傳佛教遂稱慶祝佛陀降生、成道、涅槃的節日為「衛塞(巴利語Vesak)節」。而藏語稱氐宿月為Dawa saga,因此西藏把慶祝佛陀這三個大日子的節日叫做Dawasaga節。

  漢傳和南傳的浴佛儀式相彷,都是在水池上設置嬰孩時代的太子像。這太子像是佛陀剛出生後不久,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形態。參加者從太子像的肩膀開始向下澆水(不可於頭部灌水),唸誦:「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浴佛前後或會有誦經、祈禱,為利益眾生發願及迴向的環節。

  藏傳的浴佛儀式中,上師及僧眾會先誦經,召請一切佛菩薩、祖師、空行護法、世間神祇降臨,向彼獻上八供等供養,其後參加者可輪流浴佛。由於佛像只有一尊,但供養的對象其實包括一切聖眾及世俗靈祇,所以參加者不直接灌沐佛像,而以銅鏡映照出一切聖眾,於鏡上灌水。灌水時可以唸誦:「猶如如來降生時,一切天眾獻沐浴,我今亦以淨天水,如是獻沐世尊軀」。此外,亦會向佛像獻上哈達(藏族傳統用以表達敬意的一種絲絹),表徵供養衣服予佛陀。

  無論是依循哪個傳承,灌水過程也象徵洗滌我們內心的污垢,所謂「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因此,浴佛時除了憶念佛陀的功德外,還應發菩提心,至誠懺悔,祈請聖眾淨除我和所有眾生的惡業及煩惱,並觀想心垢已隨水流淨化。

  《浴佛功德經》這樣記載浴佛的功德:「由作如是浴佛像故,能令汝等人天大眾,現受富樂,無病延年,於所願求無不遂意,親友眷屬悉皆安隱,長辭八難,永出苦源,不受女身,速成正覺。」總之只要發心正確,我們便可透過浴佛儀式清淨身心、增長福慧。
美國黑金 2019-12-23 05:18:19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